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保温电池外壳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12525发布日期:2018-08-07 18:37阅读:18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保温电池外壳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目前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多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保温电池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保温电池外壳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外层的制备: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乙烯30-40份、橡胶10-20份、松香3-5份、玉米淀粉5-8份、高分子树脂乳液1-2份、甲基硅油1-3份、抗氧剂0.5-1份、改性石棉绒2-4份、聚有机硅氧烷1-3份、乳化剂0.6-0.8份、偏硼酸钡1-3份、电子级硅微粉1-3份;将聚乙烯、橡胶、聚有机硅氧烷加热至熔融状态,进行搅拌混合,再加入高分子树脂乳液、甲基硅油、偏硼酸钡继续搅拌,搅拌速度为800-1000r/min,再加入松香、玉米淀粉、抗氧剂、改性石棉绒、乳化剂、电子级硅微粉,充分搅拌混合后,将温度保持在100-120度,进行快速搅拌,搅拌速度为800-1000r/min,使物料充分反应乳化,将处理好的物料送入冷冻设备,在-10至-20度的环境下进行冷冻处理,将冷冻后的物料解冻至室温,再放入造粒机加热熔化,挤出到模具成型制得;

(2)内层的制备: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橡胶10-15份,三氯氰胺5-10份,石棉绒10-15份,淀粉5-10份,海藻5-10份,竹纤维4-8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5份,碳酸钙1-3份,发泡剂0.5-2份、分子筛原粉0.1-0.5份;将所有原料粉碎,混合,加热至120-150度,加入高速混合机中用800-1000r/min的速度进行搅拌混合,搅拌20-30min,放入模具中挤出成型。

(3)粘合:用外层与内层,用粘合剂进行粘合,制得复合板;

(4)热压:将复合板至于温度90-110℃、热压压力30-40mpa条件下进行热压;

(5)冷却:将热压好的复合板放于零下五度的环境下进行冷却20-30分钟;

(6)将冷却后的复合板用粘合剂粘合成电池外壳。

优选地,所述粘合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聚氨酯15-25份、瓜尔胶5-10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5份、4a分子筛活化粉1-5份、聚乙烯醇1-5份、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0.5-3份、明胶0.5-3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05-0.5份。

所述步骤(2)的石棉绒使用前经过物理改性处理,其具体改性方法为:将石棉绒加热至125-130℃保温研磨5min,然后加入多聚谷氨酸和氯化聚氯乙烯,继续在125-130℃下保温研磨30min,研磨结束后立即转入-5℃环境中密封静置3h,并再次加热至125-130℃保温研磨30min,最后在研磨下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改性石棉绒。

所述石棉绒、多聚谷氨酸和氯化聚氯乙烯的质量比为5-10:0.5-3:0.5-3。

所述多聚谷氨酸选自水处理级多聚谷氨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的保温电池外壳的制作方法,选择多层复合的结构,工艺简单可控,稳定性好,采用本发明生产工艺制得电池外壳强度高,使用寿命长,保温效果好,满足了使用要求,工艺设计合理,耗材量低,生产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保温电池外壳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外层的制备: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乙烯30份、橡胶10份、松香3份、玉米淀粉5份、高分子树脂乳液1份、甲基硅油1份、抗氧剂0.5份、改性石棉绒2份、聚有机硅氧烷1份、乳化剂0.6份、偏硼酸钡1-3份、电子级硅微粉1-3份;将聚乙烯、橡胶、聚有机硅氧烷加热至熔融状态,进行搅拌混合,再加入高分子树脂乳液、甲基硅油、偏硼酸钡继续搅拌,搅拌速度为800r/min,再加入松香、玉米淀粉、抗氧剂、改性石棉绒、乳化剂、电子级硅微粉,充分搅拌混合后,将温度保持在100度,进行快速搅拌,搅拌速度为800r/min,使物料充分反应乳化,将处理好的物料送入冷冻设备,在-10度的环境下进行冷冻处理,将冷冻后的物料解冻至室温,再放入造粒机加热熔化,挤出到模具成型制得;

(2)内层的制备: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橡胶10份,三氯氰胺5份,石棉绒10份,淀粉5份,海藻5份,竹纤维4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份,碳酸钙1份,发泡剂0.5份、分子筛原粉0.1份;将所有原料粉碎,混合,加热至120度,加入高速混合机中用800r/min的速度进行搅拌混合,搅拌20min,放入模具中挤出成型。

(3)粘合:用外层与内层,用粘合剂进行粘合,制得复合板;

(4)热压:将复合板至于温度90℃、热压压力30mpa条件下进行热压;

(5)冷却:将热压好的复合板放于零下五度的环境下进行冷却20分钟;

(6)将冷却后的复合板用粘合剂粘合成电池外壳。

优选地,所述粘合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聚氨酯15份、瓜尔胶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份、4a分子筛活化粉1份、聚乙烯醇1份、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0.5份、明胶0.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05份。

实施例2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保温电池外壳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外层的制备: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乙烯40份、橡胶20份、松香5份、玉米淀粉8份、高分子树脂乳液2份、甲基硅油3份、抗氧剂1份、改性石棉绒4份、聚有机硅氧烷3份、乳化剂0.8份、偏硼酸钡3份、电子级硅微粉3份;将聚乙烯、橡胶、聚有机硅氧烷加热至熔融状态,进行搅拌混合,再加入高分子树脂乳液、甲基硅油、偏硼酸钡继续搅拌,搅拌速度为1000r/min,再加入松香、玉米淀粉、抗氧剂、改性石棉绒、乳化剂、电子级硅微粉,充分搅拌混合后,将温度保持在120度,进行快速搅拌,搅拌速度为1000r/min,使物料充分反应乳化,将处理好的物料送入冷冻设备,在-20度的环境下进行冷冻处理,将冷冻后的物料解冻至室温,再放入造粒机加热熔化,挤出到模具成型制得;

(2)内层的制备: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橡胶15份,三氯氰胺10份,石棉绒15份,淀粉10份,海藻10份,竹纤维8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份,碳酸钙3份,发泡剂2份、分子筛原粉0.5份;将所有原料粉碎,混合,加热至150度,加入高速混合机中用1000r/min的速度进行搅拌混合,搅拌30min,放入模具中挤出成型。

(3)粘合:用外层与内层,用粘合剂进行粘合,制得复合板;

(4)热压:将复合板至于温度110℃、热压压力40mpa条件下进行热压;

(5)冷却:将热压好的复合板放于零下五度的环境下进行冷却30分钟;

(6)将冷却后的复合板用粘合剂粘合成电池外壳。

优选地,所述粘合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聚氨酯25份、瓜尔胶10份、羧甲基纤维素钠5份、4a分子筛活化粉5份、聚乙烯醇5份、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3份、明胶3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5份。

实施例3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保温电池外壳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外层的制备: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乙烯35份、橡胶15份、松香4份、玉米淀粉6份、高分子树脂乳液1.5份、甲基硅油2份、抗氧剂0.8份、改性石棉绒3份、聚有机硅氧烷2份、乳化剂0.7份、偏硼酸钡2份、电子级硅微粉2份;将聚乙烯、橡胶、聚有机硅氧烷加热至熔融状态,进行搅拌混合,再加入高分子树脂乳液、甲基硅油、偏硼酸钡继续搅拌,搅拌速度为900r/min,再加入松香、玉米淀粉、抗氧剂、改性石棉绒、乳化剂、电子级硅微粉,充分搅拌混合后,将温度保持在110度,进行快速搅拌,搅拌速度为900r/min,使物料充分反应乳化,将处理好的物料送入冷冻设备,在-15度的环境下进行冷冻处理,将冷冻后的物料解冻至室温,再放入造粒机加热熔化,挤出到模具成型制得;

(2)内层的制备: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橡胶13份,三氯氰胺8份,石棉绒13份,淀粉8份,海藻8份,竹纤维6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3份,碳酸钙2份,发泡剂1.5份、分子筛原粉0.3份;将所有原料粉碎,混合,加热至135度,加入高速混合机中用900r/min的速度进行搅拌混合,搅拌25min,放入模具中挤出成型。

(3)粘合:用外层与内层,用粘合剂进行粘合,制得复合板;

(4)热压:将复合板至于温度100℃、热压压力35mpa条件下进行热压;

(5)冷却:将热压好的复合板放于零下五度的环境下进行冷却25分钟;

(6)将冷却后的复合板用粘合剂粘合成电池外壳。

优选地,所述粘合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聚氨酯20份、瓜尔胶8份、羧甲基纤维素钠3份、4a分子筛活化粉3份、聚乙烯醇3份、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2份、明胶2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3份。

实验验证,按上述实施例1-3进行验证,得到相关数据如下:

验证结果表明,本产品工艺稳定可靠,成品率高,适合产业化生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