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成型机用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3554发布日期:2019-01-02 22:40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注射成型机用基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注射成型机的基座。



背景技术:

注射成型机的合模装置具备:固定于机座或底座的基座;固定于该基座上的固定盘;与该固定盘平行地配置于该基座上的受压盘(或者合模缸);配置于固定盘与受压盘之间的连接杆;以及可动盘,配置于固定盘与受压盘之间,在由连接杆引导的同时在基座上移动。

通过可动盘和固定盘使模具进行合模。

合模装置所使用的基座被要求能够耐受合模反作用力的刚性。因此,提出了各种基座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基于图9及图10对专利文献1所示的基座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注射成型机用基座100包括:下平板101;载放在该下平板101上的2根h型钢102、103;由这些h型钢102、103夹持的加强件104、105;以及载放在两根h型钢102、103上的上平板106。这些构成要素101~106通过焊接或螺栓相互接合。

通过焊接或螺栓相互接合后的注射成型机用基座100如图10所示。

对于近前的加强件104,焊条从近前进入,因此能够通过焊接与2根h型钢102、103接合。

另一方面,对于里侧的加强件105,被近前的加强件104阻挡,因此难以焊接。例如,在一方的h型钢102上预先焊接加强件105。将另一方的h型钢103与该加强件105对准。通过螺栓将该h型钢103固定于加强件105。如果是该施工方法,则能够安装里侧的加强件105。

在该施工方法中,除了焊接工序之外,需要螺栓的紧固工序,工序数增加。当工序数增加时,制造成本增加。

另外,在螺栓固定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螺栓的松动,因此需要定期地紧固螺栓,维护检修费用也增加。

如果以压缩制造成本及取消维护检修费用为目的,则期望仅通过焊接来固定多个构成要素。

另外,如图9所示,h型钢102由下凸缘102a、上凸缘102b以及连接它们的腹板102c构成,同样,h型钢103由下凸缘103a、上凸缘103b和连接它们的腹板103c构成。

如图10所示,下平板101与下凸缘102a、103a重叠,并且上平板106与上凸缘102b、103b重叠。由于重叠,因此部件重复。

由于对上平板106施加向下载荷,因此需要特别确保中央部的刚性。由于上平板106的中央部从上凸缘102b、103b脱离,因此无法期待基于上凸缘102b、103b进行支承。作为对策,需要加厚上平板106而提高刚性。结果,与材料重复的情况相对应,上平板106变重。

以往的基座100虽然富有刚性,但变重。当考虑到产品成本、运输成本时,期望轻量化。

作为代替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注射成型机用基座的基座,以具有多个腹板为前提,要求构成要素能够仅通过焊接进行固定且能够实现轻量化的注射成型机用基座。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63190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注射成型机用基座,即使具有多个腹板,也能够仅通过焊接来实现构成要素的相互固定且能够实现轻量化。

技术方案1的发明为一种用于注射成型机的基座,其特征在于,在将与驱动促动器的轴平行地延伸的两个侧框架作为主要要素的注射成型机用基座中,所述侧框架具备由机座或底座支承的下凸缘、与该下凸缘平行地配置的上凸缘、连接该上凸缘与所述下凸缘的至少两个腹板、以及在贯通这些覆盖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腹板的腹板加强件。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注射成型机用基座中,在所述上凸缘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对通过所述驱动促动器进行移动的可动体进行支承的滑动板或轨道,在所述侧框架的截面视图中,所述滑动板或所述轨道的宽度中心比所述上凸缘的宽度中心向所述注射成型机的中心侧偏移而定位,所述多个腹板配置于与所述滑动板或所述轨道对应的位置,在所述下凸缘上,在比所述多个腹板中最外侧的腹板更靠外侧的位置上设有固定螺栓孔,在所述侧框架上安装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与所述下凸缘的上表面、所述最外侧的腹板的外表面和所述上凸缘的下表面连接。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注射成型机用基座中,所述注射成型机包括合模装置,该合模装置具备:固定于所述机座或所述底座的合模装置用基座;固定于该合模装置用基座且支承固定模具的固定盘;能够移动地载放于所述合模装置用基座的合模缸;使该合模缸间接地移动的模开闭促动器;水平移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合模装置用基座,配置在固定盘与合模缸之间且支承可动模的可动盘;以及从所述合模装置用基座水平地延伸并贯穿所述可动盘及所述合模缸的连接杆,所述注射成型机用基座为所述合模装置用基座,所述驱动促动器为所述模开闭促动器,所述可动体为所述可动盘。

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3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基座中,所述两个侧框架的前端彼此由前横梁连接,所述两个侧框架的后端彼此由后横梁连接。

发明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腹板加强件贯通多个腹板。由于贯通,所以腹板加强件能够从外侧焊接于腹板。结果,由下凸缘、上凸缘、多个腹板、以及腹板加强件构成的多个构成要素,能够仅通过焊接来进行构成要素的相互固定。

另外,由于侧框架由下凸缘、上凸缘、多个腹板、以及腹板加强件构成,因此没有材料的重合(重复),能够实现轻量化。

因此,根据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注射成型机用基座,即使具有多个腹板,也能够仅通过焊接来进行构成要素的相互固定且能够实现轻量化。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使设于上凸缘的滑动板(或轨道)比上凸缘的宽度中心向内侧偏移。由此,下凸缘的外侧延伸,能够在其上设置固定螺栓孔。

由于固定螺栓孔处于外侧,因此能够从外部进行固定螺栓的安装、螺母的紧固,侧框架向机座或底座的固定作业变得容易。

由于下凸缘向外侧延伸,因此下凸缘容易产生弯曲或挠曲。因此,使加强件架设于下凸缘的上表面、最外侧的腹板的外表面以及上凸缘的下表面。通过该加强件的加强作用,能够提高下凸缘、腹板以及上凸缘的弯曲刚性、挠曲刚性。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注射成型机用基座适用于合模装置用基座。

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由于两个侧框架的前端彼此由前横梁连接、后端彼此由后横梁连接,因此合模装置用基座的刚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注射成型机用基座的立体图。

图2是合模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3-3线剖视图。

图4是侧框架的剖视图。

图5是说明腹板加强件的作用的图,图5(a)是说明比较例的图,图5(b)是说明实施例的图。

图6是说加强板的作用的图,图6(a)是说明比较例的图,图6(b)是说明实施例的图。

图7是说明侧框架的制作顺序的图,图7(a)是说明到在下凸缘上立起腹板且将腹板加强件插入到立起的腹板为止的图,图7(b)是说明到将腹板加强件与腹板接合且在腹板上载放上凸缘为止的图,图7(c)是说明到设置加强件为止的图,图7(d)是说明到接合加强件为止的图。

图8是说明侧框架的另一制作顺序的图,图8(a)说明到在下凸缘上立起腹板且将腹板加强件插入到立起的腹板为止的图,图8(b)是说明到安装第二块腹板为止的图,图8(c)是说明到安装第三块腹板为止的图,图8(d)是说明到接合加强件为止的图。

图9是以往的注射成型机用基座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以往的注射成型机用基座的立体图。

符号的说明

10...注射成型机的合模装置(合模装置),16...驱动致动器(模开闭致动器),18...可动体(可动盘),30…注射成型机用基座(基座),31…前横梁,32...后横梁,40…侧框架,41...滑动板,44...下凸缘,45…上凸缘,46…腹板,46a…第一腹板,46b...第二腹板,46c…第三腹板,47...腹板加强件,51…固定螺栓孔,55…加强件,c1...滑动板的宽度中心,c2…上凸缘的宽度中心,α...偏移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注射成型机用基座(以下,简称为基座。)30包括:与作为驱动促动器的模开闭促动器(图2、符号16)的轴平行地延伸的左右2个侧框架40;将2个侧框架40的前端连接的前横梁31;将2个侧框架40的后端连接的后横梁32;将前横梁31固定于左右两个侧框架40的螺栓33;以及将后横梁32固定于左右2个侧框架40的螺栓34。

由于通过螺栓33、34进行固定,因此能够分别单独地制造两个侧框架40、前横梁31和后横梁32。将分别单独制造的两个侧框架40、前横梁31、后横梁32搬运至安装现场。在安装现场排列2个侧框架40,在2个侧框架40的前端载放前横梁31,在2个侧框架40的后端载放后横梁32。如果两个侧框架40、前横梁31、后横梁32收纳在规定的位置,则拧入螺栓33和螺栓34。

由于侧框架40占据基座30的大部分,因此如果侧框架40为轻量,则能够实现底座30的制造成本、搬运成本的降低。

基于图3及图4说明能够实现侧框架40的轻量化的构造。首先,基于图2说明基座30及侧框架40的使用方法。

如图2所示,注射成型机的合模装置(以下,简称为合模装置。)10是卧式合模装置,该卧式合模装置具备:固定于机座11(或底座)的基座30;固定于该基座30且支承固定模具12的固定盘13;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载放于基座30的合模缸15;间接地移动该合模缸15的模开闭致动器16;可动盘18,其配置在水平移动自如地支承于基座30的固定盘13与合模缸15之间,作为支承可动模17的可动体;从固定盘13水平地延伸并贯通可动盘18及合模缸15的连接杆19、19;在这些连接杆19、19上任意地连结合模缸15的第一连结机构20;以及将合模缸15与可动盘18机械地结合的第二连结机构22。

所述合模缸15具备与固定盘13平行地配置且朝向固定模12延伸的活塞杆14。可动盘18与该活塞杆14连结。

如果第一连结机构20为打开状态,则合模缸15相对于连接杆19成为自由,能够移动。如果第一连结机构20为关闭状态,则合模缸15与连接杆19连结,不能移动。

第二连结机构22能够使可动盘18与合模液压缸15机械地结合(锁定状态),并且能够使可动盘18与合模液压缸15处于非结合状态(解锁状态)。

在锁定状态下,可动盘18和合模缸15一起移动,因此能够通过模开闭促动器16使可动盘18接近固定盘13。

如果可动模具17触摸固定模具12,则使打开状态的第一连结机构20成为关闭状态。通过关闭,合模缸15固定于连接杆19。

使第二连结机构22成为解锁状态。

使活塞杆14前进,进行合模。以后,依次实施注射、开模、产品取出。

另外,合模液压缸15也可以变更为受压盘。

受压盘固定于基座30。在受压盘与固定盘13之间架设连接杆19。在受压盘与可动盘18之间设有肘节杆、液压缸,通过肘节杆、液压缸来实施合模。

如图3所示,在可动盘18的下部设有被称为滑靴的腿部件23,在侧框架40的上表面设置有被称为滑板的滑动板41。腿部件23一边在滑动板41上滑动接触一边在图正反面方向(图2、模开闭促动器16的轴向)上移动。

优选为,在滑动板41上以夹着腿部件23的方式设置侧引导件42、42。由于通过侧引导件42、42进行引导,所以不用担心脚部件23向图左右摆动。

另外,也可以将滑动板41变更为轨道,将脚部件23变更为滑块,且使钢球内置于滑块。该构造被称为直动引导件,摩擦阻力变小。

如图4所示,侧框架40具备:由机座11(或底座)支承的下凸缘44;与该下凸缘44平行配置的上凸缘45;将该上凸缘45与下凸缘44连接的至少两个腹板46;以及以贯通这些腹板46的状态固定的腹板加强件47。

腹板加强件47优选为方管,但也可以为圆管。

基于图5对腹板加强件47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5(a)是比较例,不具备腹板加强件47。当对上凸缘45施加载荷f1时,腹板46如假想线那样变形。当作为变形对策而增厚腹板46时,侧框架40变重。

因此,如图5(b)所示,在实施例中,设置腹板加强件47,并通过该腹板加强件47连接多个腹板46。能够通过腹板加强件47抑制腹板46的变形。由于无需加厚腹板46,因此能够维持侧框架40的轻量化。

优选为,如图4所示,在侧框架40的侧视图中,滑动板41(或轨道)的宽度中心c1比上凸缘45的宽度中心c2向合模装置(注射成型机)的中心侧偏移α。

腹板46配置在与滑动板41(或轨道)对应的位置。即,以腹板46组的中心(2个的中心)与滑板41的宽度中心c1一致的方式分配配置腹板46。

通过仅偏移α,由此下凸缘44的外侧延伸。在该延伸的部位设置固定螺栓孔51。即,在下凸缘44上,在比多个腹板46中最外侧的腹板46更外侧的位置设有固定螺栓孔51。

由于固定螺栓孔51处于外侧,因此能够从外部进行固定螺栓52的安装、螺母53的紧固,侧框架40向机座11或底座的固定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固定螺栓52是将侧框架40固定于机座11(或基座)的螺栓的总称,也可以是单纯的螺栓。

优选为,在由下凸缘44的上表面、最外侧的腹板46的外表面和上凸缘45的下表面包围的区域配置矩形的加强板55。然后,将加强板55的下边焊接于下凸缘44,将加强板55的侧边(在附图中为右边)焊接于最外侧的腹板46,将加强板55的上边焊接于上凸缘45。

加强板55是如下的板状加强件:介于下凸缘44与上凸缘45之间,通过将施加于下凸缘44和上凸缘45的一方的载荷向另一方传递,由此发挥防止下凸缘44以及上凸缘45的弯曲、变形的作用。

基于图6详细说明该作用。

图6(a)是比较例,不具备加强板55。当向下凸缘44的合模装置中心侧(从固定螺栓52离开的部位)施加向上的力f2时,以固定螺栓52为起点,如假想线所示,下凸缘44稍微变形。通过该变形,腹板46也如假想线所示那样倾倒。

图6(b)是实施例,除了腹板加强件47之外还具备加强板55,因此能够抑制下凸缘44的变形,防止腹板46的倾倒。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侧框架40的制作顺序的一例。

另外,用涂黑三角(▲)图示在焊接中形成的焊道,用空心三角(△)图示焊接完毕的焊道。

如图7(a)所示,在下凸缘44上立起腹板46,用焊道b1固定腹板46和下凸缘44。由于焊条56能够从外部插入,因此焊接施工容易。焊条56优选为涂层电弧焊条,但也可以是焊接电极。

接着,将腹板加强件47水平地插入开设于腹板46的孔46a。

如图7(b)所示,腹板加强件47的两端部从腹板46突出。从外部插入焊条56,将腹板加强件47焊接在腹板46上。通过焊道b2将腹板加强件47固定于腹板46。在腹板46上载放上凸缘45。

如图7(c)所示,通过焊道b3在腹板46上固定上凸缘45。由于焊条56能够从外部插入,因此焊接施工容易。接着,以与最外侧的腹板46、下凸缘44以及上凸缘45接触的方式插入矩形的加强板55。

如图7(d)所示,通过焊道b4将加强板55固定到最外侧的腹板46、下凸缘44和上凸缘45上。由于焊条56能够从外部插入,因此焊接施工容易。

图7中说明的制作顺序表示一例,也可以适当变更制作顺序。

接着,基于图8说明腹板46为3个以上的情况下的制作顺序。

在图8中,为了方便,将3个腹板46称为第一腹板46a、第二腹板46b、第三腹板46c。第一腹板46a是最外侧的腹板,第三腹板46c是最内侧的腹板,第二腹板46b是配置在中间的腹板。

如图8(a)所示,通过焊道b11将第一腹板46a固定在下凸缘44上,通过焊道b12将上凸缘45固定在第一腹板46a上,通过焊道b13将腹板加强件47固定在第一腹板46a上。

接着,如图8(b)所示,设置第二腹板46b,并通过焊道b14固定在下凸缘44上,通过焊道b15固定在上凸缘45上,通过焊道b16固定在腹板加强件47上。

接着,如图8(c)所示,设置第三腹板46c,并通过焊道b17固定在下凸缘44上,通过焊道b18固定在上凸缘45上,通过焊道b19固定在腹板加强件47上。

如图8(d)所示,通过焊道b20固定加强板55。关于焊道b11~b20,全部从外部插入焊条,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施工。

根据该制作顺序,腹板46不限于3个,即使是4个以上也能够制作。

本发明的基座30适合于注射成型机的合模装置,但也可以适用于注射成型机的注射装置,并不限定于实施例。

注射成型机的注射装置以能够水平移动地载放于基座30的移动台、载放于该移动台并内置有螺杆的加热筒、以及以该加热筒的前端的喷嘴嵌入设置于固定模12的浇口的方式使移动台移动并且以使喷嘴从浇口离开的方式使移动台移动的注射装置移动用促动器作为主要要素。

在应用于注射装置的情况下,注射装置移动用促动器相当于驱动促动器,移动体相当于可动体。

另外,加强板55在实施例中为矩形的平板,但也可以是上下延伸的c型钢或h型钢,并不限定于平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