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的板材成型及应力测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75681发布日期:2019-01-18 23:55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的板材成型及应力测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基纳米和碳纤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加热与应力感知功能的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的板材成型及应力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碳纤维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碳纤维的轴向强度和模量高,密度低、比性能高,无蠕变,非氧化环境下耐超高温,耐疲劳性好,比热及导电性介于非金属和金属之间,热膨胀系数小且具有各向异性,耐腐蚀性好,x射线透过性好。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电磁屏蔽性好等。

酚醛树脂是由人工合成的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勒醛树脂在产品的成型加工中,由于其良好的耐热性,原料成本低,同其他原料相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采用环氧改性后,酚醛树脂的性能进一步提高。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板材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等优点,可设计性强,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一种重要复合材料板材。该但该复合材料板导电性能差,不能通电加热,在寒冷气候中使用受到一定限制。板受到的荷载不能自感知,特殊条件下安全性存在隐患。

石墨烯作为一种纳米碳材料,在常温下石墨烯的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cm2/(v·s),而电阻率只约10-6ω·cm,为目前电阻率最小的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热导性能,其导热系数可高达5300w/m·k,远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石墨烯既具有高强度、高弹模和强韧性等力学性能,又具有优异的导热、导电、电磁等功能性能而赋予酚醛树脂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功能/智能性能。随着石墨烯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将石墨烯应用于复合材料领域无疑具有重大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保持其密度小、强度高的前提下,能够通电加热、感知板材压力变化的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的板材成型及应力测定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的板材成型及应力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石墨烯经过机硅烷修饰后形成石墨烯粉末;

(2)、称量一定重量的石墨烯粉末分批加入到丙酮溶液中,然后将其置于超声仪中对混合溶液超声处理,制备成分散均匀的悬浮液;

(3)、将聚芳醚酮、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按照1:1:8的重量比称量备用;

(4)、将称量好的聚芳醚酮与环氧树脂混合,将混合物在一定温度下熔融得预聚体,然后将预聚体用粉碎机打成粉末,并通过80目的细筛;用搅拌机将预聚体粉末和已称量的酚醛树脂混合形成酚醛树脂混合物,加热至软化温度以上,使酚醛树脂混合物处于熔融流动状态;

(5)、将熔融的酚醛树脂混合物加入步骤(2)制备的悬浮液中,使用搅拌机慢速搅拌后再快速搅拌至混合均匀,形成石墨烯酚醛树脂复合液;

(6)、将碳纤维放入石墨烯酚醛树脂复合液中充分浸润形成浆料;

(7)、取出板材制作模具,板材制作模具为顶部敞口的矩形槽,板材制作模具的内侧壁的在矩形槽的对角位置分别设置有圆柱槽,圆柱槽侧部与矩形槽连通,将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插设到对角的两个圆柱槽内,正电极和负电极上端的接线端子凸出模具表面,正电极和负电极的直径小于圆柱槽的内径;

(8)将步骤(6)中的浆料倒入板材制作模具内,采用振动法排出气泡,直到达到设计厚度;

(9)、浆料在板材制作模具内依次经过凝胶、固化和熟化三个阶段后形成板材,正电极和负电极粘附到板材上并与板材一体脱模;

(10)、将板材放置一定时间后,按照一定的支撑方法,采用中心加载法对板材进行加载压力,正电极和负电极连接数字电阻仪,数字电阻仪测量出加载力与电阻率变化曲线,完成该板材压力传感标定测量。

步骤(2)中的石墨烯粉末的重量为步骤(4)中熔融的酚醛树脂混合物重量的0.3%。

步骤(1)中采用先掺法加入石墨烯,石墨烯采用多层石墨烯,多层石墨烯原料的规格为直径<2μm、厚度为1-5nm、比表面积为500m2/g、密度2-2.25g/ml、导热系数>3000w/m·k、导电性>107s/m。

熔融的酚醛树脂混合物的软化点在70°c及以下。

步骤(5)中的石墨烯酚醛树脂复合液也可以用还原法制备;

还原法制备石墨烯酚醛树脂复合液过程为:

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将3g石墨粉和1g硝酸钠加入装有69ml浓硫酸的三口烧瓶中,冰水浴中搅拌下缓慢加入12g高锰酸钾,在10℃以下反应1h;升温至35℃左右,继续搅拌2h;缓慢加入120ml去离子水,使体系温度升高到95℃左右,维持30min,加入大量蒸馏水稀释,倒入30%h2o2至没有气泡产生,趁热过滤,并用体积比为1∶10的hcl溶液洗涤滤饼,采用bacl2检测,直至滤液中无so4,干燥得到氧化石墨;将氧化石墨溶于水中,超声使之完全分散;得到氧化石墨烯;

将50酚醛树脂和25g丙二醇甲醚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升温至80℃,搅拌下缓慢滴加10.5g二乙醇胺,反应2h;然后降温至60℃,滴加20%的醋酸溶液反应30min,然后缓慢加入蒸馏水快速搅拌乳化得阳离子型不饱和乳液;

将氧化石墨烯加入酚醛树脂乳液中,搅拌超声1h,在60℃下保温3h,然后继续超声30min,过滤,得氧化石墨烯/酚醛树脂共混分散液。

步骤(6)中加入的碳纤维的重量占石墨烯酚醛树脂复合液重量的30%—50%。

步骤(8)中凝胶、固化和熟化的具体过程为:

凝胶:凝胶时间是固化时间的一部分,混合之后,树脂/固化剂混合物仍然是液体和可以工作及适合应用;为了保证可靠的粘接,全部施工和定位工作应该在固化操作时间内做好;固化:混合物开始进入固化相,这时它开始凝胶或“突变”;这时的不饱和没有长时间的工作可能,也将失去粘性;在这个阶段不能对其进行任何干扰;它将变成硬橡胶似的软凝胶物,你用大拇指将能压得动它;

熟化:固化阶段混合物只是局部固化,新使用的酚醛树脂仍然能与它化学链接,因此该未处理的表面仍然可以进行粘接或反应;无论如何,接近固化的混合物这些能力在减小;不饱和混合物达到固化变成固体阶段,这时能砂磨及整型;这时用大拇指已压不动它,在这时酚醛树脂约有90%的最终反应强度,因此可以除去固定夹件,将它放在室温下维持若干天使它继续固化。

步骤(10)中的中心加载法具体为:对板材平面形心位置进行逐级加载到实际最大荷载;通过测量板材受不同荷载作用下电压电流的变化计算出电阻率,利用数字电阻仪测量出加载力与电阻率变化曲线计算出实际荷载,同时对板材的安全情况进行监控。

步骤(3)中环氧树脂的环氧值为0.5,酚醛树脂的技术指标参数为:游离酚小于1.5%、固含量约50%、流动量60mm、常温粘度300pa.s。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方法根据测试板材的实际支撑条件设定,不同的实际支撑条件采用不同的支撑方法。如:四边简支、对边简支、四边固支、对边固支等等。

由于石墨烯粒径非常小且为粉料,本发明采用先掺法加入多层石墨烯,这样不易吸附在搅拌器皿和搅拌叶片上造成损失。本发明利用添加一定量石墨烯改善酚醛树脂基碳纤维板材导电与压敏性能,适应特定条件下板材加热要求,同时能够通过实时测量电阻率变化感知板材受力情况。

虽然碳纤维加入量越大复合材料强度越高,但是碳纤维加入量越大,复合材料的脆性也越大。碳纤维的作用:碳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抗拉强度大。抗拉强度在标准状态下是6.3~6.9g/d,湿润状态5.4~5.8g/d,密度2.54g/cm3,碳纤维在该复合材料中作为一种增强材料。

正电极和负电极的直径小于圆柱槽的内径,这样不仅便于浆料流入到圆柱槽内,而且可使正电极和负电极被牢靠地凝固到板材内。

本发明制作方法简单易行,利用在压力作用下石墨烯电阻率变化的特性,制作出可以通电加热、对压力变化敏感并可实时监测的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板材。制作出来的板材在保持其密度小、强度高的前提下,模量更大,耐磨性更强。经测试,基于酚醛树脂的石墨烯+碳纤维复合材料加热与应力感知功能板材的电阻下降80倍。导热系数提高40%,压敏系数达到10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板材制作模具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的板材成型及应力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石墨烯经过机硅烷修饰后形成石墨烯粉末;

(2)、称量一定重量的石墨烯粉末分批加入到丙酮溶液中,然后将其置于超声仪中对混合溶液超声处理,制备成分散均匀的悬浮液;

(3)、将聚芳醚酮、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按照1:1:8的重量比称量备用;

(4)、将称量好的聚芳醚酮与环氧树脂混合,将混合物在一定温度下熔融得预聚体,然后将预聚体用粉碎机打成粉末,并通过80目的细筛;用搅拌机将预聚体粉末和已称量的酚醛树脂混合形成酚醛树脂混合物,加热至软化温度以上,使酚醛树脂混合物处于熔融流动状态;

(5)、将熔融的酚醛树脂混合物加入步骤(2)制备的悬浮液中,使用搅拌机慢速搅拌后再快速搅拌至混合均匀,形成石墨烯酚醛树脂复合液;

(6)、将碳纤维放入石墨烯酚醛树脂复合液中充分浸润形成浆料;

(7)、如图1所示,取出板材制作模具1,板材制作模具1为顶部敞口的矩形槽2,板材制作模具1的内侧壁的在矩形槽2的对角位置分别设置有圆柱槽3,圆柱槽3侧部与矩形槽2连通,将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插设到对角的两个圆柱槽3内,正电极和负电极上端的接线端子凸出板材制作模具1表面,正电极和负电极的直径小于圆柱槽的内径;

(8)将步骤(6)中的浆料倒入板材制作模具1内,采用振动法排出气泡,直到达到设计厚度;

(9)、浆料在板材制作模具1内依次经过凝胶、固化和熟化三个阶段后形成板材,正电极和负电极粘附到板材上并与板材一体脱模;

(10)、将板材放置一定时间后,按照一定的支撑方法,采用中心加载法对板材进行加载压力,正电极和负电极连接数字电阻仪,数字电阻仪测量出加载力与电阻率变化曲线,完成该板材压力传感标定测量。

步骤(2)中的石墨烯粉末的重量为步骤(4)中熔融的酚醛树脂混合物重量的0.3%。

步骤(1)中采用先掺法加入石墨烯,石墨烯采用多层石墨烯,多层石墨烯原料的规格为直径<2μm、厚度为1-5nm、比表面积为500m2/g、密度2-2.25g/ml、导热系数>3000w/m·k、导电性>107s/m。

熔融的酚醛树脂混合物的软化点在70°c及以下。

步骤(5)中的石墨烯酚醛树脂复合液也可以用还原法制备;

还原法制备石墨烯酚醛树脂复合液过程为:

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将3g石墨粉和1g硝酸钠加入装有69ml浓硫酸的三口烧瓶中,冰水浴中搅拌下缓慢加入12g高锰酸钾,在10℃以下反应1h;升温至35℃左右,继续搅拌2h;缓慢加入120ml去离子水,使体系温度升高到95℃左右,维持30min,加入大量蒸馏水稀释,倒入30%h2o2至没有气泡产生,趁热过滤,并用体积比为1∶10的hcl溶液洗涤滤饼,采用bacl2检测,直至滤液中无so4,干燥得到氧化石墨;将氧化石墨溶于水中,超声使之完全分散;得到氧化石墨烯;

将50酚醛树脂和25g丙二醇甲醚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升温至80℃,搅拌下缓慢滴加10.5g二乙醇胺,反应2h;然后降温至60℃,滴加20%的醋酸溶液反应30min,然后缓慢加入蒸馏水快速搅拌乳化得阳离子型不饱和乳液;

将氧化石墨烯加入酚醛树脂乳液中,搅拌超声1h,在60℃下保温3h,然后继续超声30min,过滤,得氧化石墨烯/酚醛树脂共混分散液。

步骤(6)中加入的碳纤维的重量占石墨烯酚醛树脂复合液重量的30%—50%。

步骤(8)中凝胶、固化和熟化的具体过程为:

凝胶:凝胶时间是固化时间的一部分,混合之后,树脂/固化剂混合物仍然是液体和可以工作及适合应用;为了保证可靠的粘接,全部施工和定位工作应该在固化操作时间内做好;固化:混合物开始进入固化相,这时它开始凝胶或“突变”;这时的不饱和没有长时间的工作可能,也将失去粘性;在这个阶段不能对其进行任何干扰;它将变成硬橡胶似的软凝胶物,你用大拇指将能压得动它;

熟化:固化阶段混合物只是局部固化,新使用的酚醛树脂仍然能与它化学链接,因此该未处理的表面仍然可以进行粘接或反应;无论如何,接近固化的混合物这些能力在减小;不饱和混合物达到固化变成固体阶段,这时能砂磨及整型;这时用大拇指已压不动它,在这时酚醛树脂约有90%的最终反应强度,因此可以除去固定夹件,将它放在室温下维持若干天使它继续固化。

步骤(10)中的中心加载法具体为:对板材平面形心位置进行逐级加载到实际最大荷载;通过测量板材受不同荷载作用下电压电流的变化计算出电阻率,利用数字电阻仪测量出加载力与电阻率变化曲线计算出实际荷载,同时对板材的安全情况进行监控。

步骤(3)中环氧树脂的环氧值为0.5,酚醛树脂的技术指标参数为:游离酚小于1.5%、固含量约50%、流动量60mm、常温粘度300pa.s。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