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传动带硫化的环保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57868发布日期:2018-12-12 00:5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传动带硫化的环保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带硫化技术,尤其指一种生产传动带硫化的环保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0810062213.1名称为《橡胶传动带硫化装置及其硫化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橡胶传动带硫化装置,包括外套、与外套上下端面密封连接的上盖板和下底板、模具组件,模具组件包括芯轴架体及设在芯轴架体外环端的模具,模具靠芯轴架体的内侧面设有环通的蒸汽室,所述外套与模具间形成外压腔,所述上盖板通过锁紧螺杆、内锁紧螺杆及锁紧螺母与下底板活络连接。该发明外压腔硫化介质采用饱和水蒸气和高压压缩空气混合,即保证硫化压力又有一定的温度,模具与芯轴架体外环端之间设置蒸汽室,其汽室容积与现有硫化罐的内压气室容积相比大大减少,饱和蒸汽用量大大降低,从而锅炉的耗汽量少,能耗低。该发明不需要专门的硫化罐,可节约设备投入。然而,该发明的蒸汽利用率低,硫化成本仍然较高,因此该方法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生产传动带硫化的环保方法,本环保方法具有能避免废气直接排放,生产方便安全,能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生产传动带硫化的环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待硫化的传动带套置在外壳体内腔中的筒体的外壁上,使筒体的顶面高于传动带的顶面,或筒体的顶面与传动带的顶面相平齐;

二、在传动带的外壁上套入外胶套,使外胶套的内壁与传动带的外壁相贴合;

三、将筒盖盖置在筒体的顶面上,使筒盖的底面,筒体的内壁与外壳身的底面之间形成密封的内腔体,使筒盖的侧边沿与外壳身的内壁之间形成气体通过的环形通气口;

四、将外壳盖盖置在外壳身上,使外壳盖的底面,内壳体的表面,外壳身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的外腔体;

五、向外腔体中通入温度为160~180℃,压力为10~12kg的加热空气,并将锅炉燃烧产生的压力为4~6kg的蒸汽通入至内腔体中加热传动带;

六、将内腔体中的蒸汽废气与外腔体中的热气废气排出并由出气管汇集后通入冷凝器中冷却;

七、将蒸汽废气与热气废气冷却后的冷却水通入至储水箱中,蒸汽废气与热气废气冷却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通过管道通入内置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吸收罐中吸收处理;

八、将储水箱中的冷却水再返回至锅炉中,使冷却水中的余热提升锅炉中的水温,即完成整个步骤。

作为改进,步骤三中,在外壳身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凹部,所述外壳盖的底面上设置有能与环形凹部相适配的环形凸部,当外壳盖与外壳身盖合时,所述环形凸部扣合在环形凹部中形成密封结构;在外壳身的内壁上套置有能提高密封性能的胶筒,胶筒的上部侧壁与环形凸部的侧壁相贴合,胶筒的下部侧壁与外壳身的内壁相贴合。

进一步改进,步骤五中,通过气压检测表检测外腔体的压力值,通过气压表检测内腔体的压力值,并通过相应的控制阀门调整加热空气和蒸汽的输送管道输入设定压力范围的气体。

作为改进,步骤五中,加热空气由空压机与空气加热器产生,所述空压机与外界空气相连通,所述空压机与空气加热器相连通,空气加热器的热气出口与外腔体相连通。

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体包括外壳身,能相对外壳身上下左右移动的外壳盖,外壳盖的驱动机构和检测外腔体气压的气压检测表,所述气压检测表连接在外壳盖上,驱动机构的驱动杆与外壳盖的顶部相连接,在外壳身的底面上设置有与外腔体相连通的外壳出气口与外壳进气口,所述外壳出气口与外腔体热气废气的出气管相连通,所述外腔体热气废气的出气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外壳进气口与空气加热器的热气出口相连通,所述锅炉的蒸汽出口经外壳身通孔与内壳体的内腔体相连通。

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出气口与外壳进气口分别为能通过气体的弧形缝隙,所述弧形缝隙的底部与相应的缓冲腔体相连通,所述的热气出口和外腔体热气废气的出气管的管体开口经相应的缓冲腔体后再与相应的弧形缝隙相连通。弧形缝隙能延长加热气体在硫化罐中的停留时间,也避免压力集中在一处发生安全事故,缓冲腔体进一步增强对气体的缓冲效果,硫化罐内压力更稳定,使用更安全。

进一步改进,外壳盖的驱动机构包括支架,竖向设置的第一驱动气缸与水平设置的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驱动杆与外壳盖的顶部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缸体连接在第一驱动气缸的驱动杆上,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支架的底部。

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壳体包括筒盖,能套入传动带的筒体,外胶套以及检测内腔体气压的气压表,所述筒体的顶面与底面分别设置有通气孔,位于筒体底面的通气孔与所述热气出口以及内腔体蒸汽废气的出气管相连通,所述外胶套不与筒体侧壁接触地套置在筒体侧壁外,所述传动带套置在外胶套与筒体侧壁形成的间隙中,所述外胶套的内壁与套入筒体的传动带外壁相贴合,所述筒盖能脱卸地盖置在筒体的顶面上,筒盖的底面,筒体的内壁以及外壳身的底面形成所述的内腔体,筒盖的顶面,外壳盖的底面,外壳身的内壁,外壳身的底面以及外胶套的外侧壁形成所述的外腔体。

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的外侧壁上可优选设置有能定位成型传动带的锯齿状凸起;在筒盖的顶面上设置有能通过牵引装置吊起筒盖的把手;所述筒盖的外缘与外壳身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1~3m。

进一步改进,在外壳身的底面上可优选设置有内壳出气口与内壳进气口,所述筒体的顶面与底面上分别设置有凹部,所述通气孔分布在对应的凹部的底面上,筒体底面的凹部的外缘盖置在内壳出气口与内壳进气口相应的外壳身底面上形成下进气腔,从锅炉的蒸汽出口排出的蒸汽通过管道通入至内壳进气口中并进入下进气腔加热筒体内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首先,整个传动带的硫化过程没有废气排放,消除了过去传动带在硫化过程二氧化硫直接排入大气而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不仅生产方便安全,而且生产环境清洁,有效地保护了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其次,硫化后产生的水蒸气余气经过冷凝器冷却后由储水箱再返回到锅炉中,这样不仅废水再利用,而且,储水箱中的余热(60~80℃水温)进一步减少了锅炉的燃料,经计算能减少55%的燃料消耗,因此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再次是,硫化后气体中的二氧化硫从冷凝器的出气口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吸收罐中,使so2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或nahso3而被吸收掉,而生成的na2so3或nahso3可以作为化工原料再利用,一举两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效果图;

图2是图1中外壳盖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外壳体相关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5是图3的结构分解图;

图6是图5中未分解部分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图6中未分解部分的结构分解图;

图8是图5中外壳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i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生产传动带硫化的环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待硫化的传动带3套置在外壳体内腔中的筒体2的外壁上,使筒体2的顶面高于传动带3的顶面,或筒体2的顶面与传动带3的顶面相平齐;

二、在传动带3的外壁上套入外胶套22,使外胶套22的内壁与传动带3的外壁相贴合;

三、将筒盖21盖置在筒体2的顶面上,使筒盖21的底面,筒体2的内壁与外壳身1的底面之间形成密封的内腔体25,使筒盖21的侧边沿与外壳身1的内壁之间形成气体通过的环形通气口;

四、将外壳盖11盖置在外壳身1上,使外壳盖11的底面,内壳体的表面,外壳身1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的外腔体15;

五、向外腔体15中通入温度为160~180℃,压力为10~12kg的加热空气,并将锅炉7燃烧产生的压力为4~6kg的蒸汽通入至内腔体25中加热传动带3;

六、将内腔体25中的蒸汽废气与外腔体15中的热气废气排出并由出气管汇集后通入冷凝器5中冷却;

七、将蒸汽废气与热气废气冷却后的冷却水通入至储水箱6中,蒸汽废气与热气废气冷却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通过管道通入内置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吸收罐8中吸收处理;

八、将储水箱6中的冷却水再返回至锅炉中,使冷却水中的余热提升锅炉中的水温,即完成整个步骤。

步骤三中,在外壳身1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凹部17,所述外壳盖11的底面上设置有能与环形凹部17相适配的环形凸部18,当外壳盖11与外壳身1盖合时,所述环形凸部18扣合在环形凹部17中形成密封结构;在外壳身1的内壁上套置有能提高密封性能的胶筒19,胶筒19的上部侧壁与环形凸部18的侧壁相贴合,胶筒19的下部侧壁与外壳身1的内壁相贴合。

步骤五中,通过气压检测表13检测外腔体15的压力值,通过气压表23检测内腔体25的压力值,并通过相应的控制阀门调整加热空气和蒸汽的输送管道输入设定压力范围的气体。步骤五中,加热空气由空压机4与空气加热器41产生,所述空压机4与外界空气相连通,所述空压机4与空气加热器41相连通,空气加热器41的热气出口与外腔体15相连通。所述外壳体包括外壳身1,能相对外壳身1上下左右移动的外壳盖11,外壳盖11的驱动机构12和检测外腔体气压的气压检测表13,所述气压检测表13连接在外壳盖11上,驱动机构12的驱动杆与外壳盖11的顶部相连接,在外壳身1的底面上设置有与外腔体15相连通的外壳出气口与外壳进气口,所述外壳出气口与外腔体热气废气的出气管相连通,所述外腔体热气废气的出气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外壳进气口与空气加热器41的热气出口相连通,所述锅炉7的蒸汽出口经外壳身通孔与内壳体的内腔体25相连通。所述外壳出气口与外壳进气口分别为能通过气体的弧形缝隙14,所述弧形缝隙14的底部与相应的缓冲腔体16相连通,所述的热气出口和外腔体热气废气的出气管的管体开口经相应的缓冲腔体16后再与相应的弧形缝隙14相连通。外壳盖11的驱动机构12包括支架,竖向设置的第一驱动气缸与水平设置的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驱动杆与外壳盖11的顶部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缸体连接在第一驱动气缸的驱动杆上,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支架的底部。

内壳体包括筒盖21,能套入传动带3的筒体2,外胶套22以及检测内腔体气压的气压表23,所述筒体2的顶面与底面分别设置有通气孔24,位于筒体底面的通气孔24与所述热气出口以及内腔体蒸汽废气的出气管相连通,所述外胶套22不与筒体侧壁接触地套置在筒体侧壁外,所述传动带3套置在外胶套22与筒体侧壁形成的间隙中,所述外胶套22的内壁与套入筒体2的传动带外壁相贴合,所述筒盖21能脱卸地盖置在筒体2的顶面上,筒盖21的底面,筒体2的内壁以及外壳身1的底面形成所述的内腔体25,筒盖21的顶面,外壳盖21的底面,外壳身1的内壁,外壳身1的底面以及外胶套22的外侧壁形成所述的外腔体15。所述筒体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能定位成型传动带3的锯齿状凸起26;在筒盖21的顶面上设置有能通过牵引装置吊起筒盖21的把手27;所述筒盖21的外缘与外壳身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1~3m。在外壳身1的底面上设置有内壳出气口28与内壳进气口29,所述筒体2的顶面与底面上分别设置有凹部,所述通气孔24分布在对应的凹部的底面上,筒体底面的凹部的外缘盖置在内壳出气口28与内壳进气口29相应的外壳身底面上形成下进气腔20,从锅炉7的蒸汽出口排出的蒸汽通过管道通入至内壳进气口29中并进入下进气腔20加热筒体内壁。图10中的硫化罐即内壳体设置在外壳体中形成的整体结构。冷凝器5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内置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吸收罐8相连通,管道的出气口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使so2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或nahso3而被吸收掉。而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可以作为化工原料再利用。

工作原理:传送带的两面分别受到高温气体的加热发生硫化,硫化后的气体通入冷凝器中冷却,冷却水通入储水箱中并由储水箱通回至锅炉中释放残余热量并再次加热生产蒸汽用于内腔体加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