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闭尾拉链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8310发布日期:2018-10-30 23:15阅读:6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闭尾拉链注塑模具,属于注塑模具领域。



背景技术:

闭尾拉链注塑时,有的拉链要求要无下止,有的拉链要求有下止无牌,有的拉链要求有下止带印记。现有技术中生产不同种类的拉链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模具,这样就增加了很多模具,大大提高了模具成本。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320597386.X的一种闭尾拉链注塑模具,用于解决现有拉链生产过程中需要多种不同种类的拉链注塑模具,拉链注塑模具种类多,增加了模具成本的问题,所述闭尾拉链注塑模具包括注塑模具本体,但是该现有技术在工件形成后将工件取出比较麻烦,导致工件有可能会卡在模板上。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闭尾拉链注塑模具,以解决现在工件形成后将工件取出比较麻烦,导致工件有可能会卡在模板上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闭尾拉链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注塑口、定位导柱孔、下模架、排气孔、下模架底板、注塑箱体、弹簧、上模架、方铁,所述注塑口与上模架位于同一中心线,所述定位导柱孔嵌入连接于上模架,所述下模架的上表面与上模架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排气孔共有两个设于下模架的前表面,所述下模架底板的上端与方铁的下端相垂直,所述注塑箱体表面设有排气孔,所述方铁左端设有弹簧,所述上模架与下模架底板相平行,所述注塑箱体由注塑通道、浇口套、螺钉、顶针、复位杆、复位杆底座、抖料杆底座、抖料杆、动模板、定模板、导柱组成,所述注塑通道嵌入连接于浇口套,所述螺钉与复位杆嵌套连接,所述复位杆与注塑通道相平行,所述复位杆底座的上端与复位杆相垂直,所述抖料杆底座与复位杆底座相平行,所述抖料杆贯穿于抖料杆底座,所述动模板的上端与定模板的下端相贴合,所述导柱贯穿于定模板内部,所述顶针由顶针推板、定推杆、动推杆、顶针主杆、顶针弹簧、弹簧推板、顶针推杆,所述顶针推板与顶针推杆相垂直,所述定推杆与动推杆嵌套连接,所述顶针主杆的下端与弹簧推板的上端相贴合,所述顶针弹簧上表面与弹簧推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架与下模架底板相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定模板与下模架底板相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架底板为长方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架的宽为30cm。

进一步地,所述方铁由钢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架由钢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闭尾拉链注塑模具,在进行使用时,在工件注塑完毕后需要将成型的工件从动模板上顶出,工件形成后,动模板与定模板在的推力下分开,拉升的动推杆收缩,顶针弹簧因为形变恢复而产生向上的力通过弹簧推板力传给顶针主杆而使得顶针主杆向上推出,工件即被弹出模板,解决了形成后将工件取出比较麻烦的问题,同时还能加快工件生产速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闭尾拉链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塑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顶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注塑口-1、定位导柱孔-2、下模架-3、排气孔-4、下模架底板-5、注塑箱体-6、弹簧-7、上模架-8、方铁-9、注塑通道-601、浇口套-602、螺钉-603、顶针-604、复位杆-605、复位杆底座-606、抖料杆底座-607、抖料杆-608、动模板-609、定模板-610、导柱-611、顶针推板-60401、定推杆-60402、动推杆-60403、顶针主杆-60404、顶针弹簧-60405、弹簧推板-60406、顶针推杆-6040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闭尾拉链注塑模具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注塑口1、定位导柱孔2、下模架3、排气孔4、下模架底板5、注塑箱体6、弹簧7、上模架8、方铁9,所述注塑口1与上模架8位于同一中心线,所述定位导柱孔2嵌入连接于上模架8,所述下模架3的上表面与上模架8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排气孔4共有两个设于下模架3的前表面,所述下模架底板5的上端与方铁9的下端相垂直,所述注塑箱体6表面设有排气孔4,所述方铁9左端设有弹簧7,所述上模架8与下模架底板5相平行,所述注塑箱体6由注塑通道601、浇口套602、螺钉603、顶针604、复位杆605、复位杆底座606、抖料杆底座607、抖料杆608、动模板609、定模板610、导柱611组成,所述注塑通道601嵌入连接于浇口套602,所述螺钉603与复位杆605嵌套连接,所述复位杆605与注塑通道601相平行,所述复位杆底座606的上端与复位杆605相垂直,所述抖料杆底座607与复位杆底座606相平行,所述抖料杆608贯穿于抖料杆底座607,所述动模板609的上端与定模板610的下端相贴合,所述导柱611贯穿于定模板610内部,所述顶针604由顶针推板60401、定推杆60402、动推杆60403、顶针主杆60404、顶针弹簧60405、弹簧推板60406、顶针推杆60407,所述顶针推板60401与顶针推杆60407相垂直,所述定推杆60402与动推杆60403嵌套连接,所述顶针主杆60404的下端与弹簧推板60406的上端相贴合,所述顶针弹簧60405上表面与弹簧推板60406相连接,所述上模架8与下模架底板5相平行,所述定模板610与下模架底板5相平行,所述下模架底板5为长方体结构,所述上模架8的宽为30cm,所述方铁9由钢材料制成,所述下模架3由钢材料制成。

本专利所说的弹簧7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亦作“弹簧”,所述螺钉603是利用物体的斜面圆形旋转和摩擦力的物理学和数学原理,循序渐进地紧固器物机件的工具。

在进行使用时,在工件注塑完毕后需要将成型的工件从动模板609上顶出,工件形成后,动模板609与定模板610在603的推力下分开,拉升的动推杆60403收缩,顶针弹簧60405因为形变恢复而产生向上的力通过弹簧推板60406力传给顶针主杆60404而使得顶针主杆60404向上推出,工件即被弹出模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工件形成后将工件取出比较麻烦,导致工件有可能会卡在模板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实用新型一种闭尾拉链注塑模具,在进行使用时,在工件注塑完毕后需要将成型的工件从动模板609上顶出,工件形成后,动模板609与定模板610在603的推力下分开,拉升的动推杆60403收缩,顶针弹簧60405因为形变恢复而产生向上的力通过弹簧推板60406力传给顶针主杆60404而使得顶针主杆60404向上推出,工件即被弹出模板,解决了形成后将工件取出比较麻烦的问题,同时还能加快工件生产速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