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6820发布日期:2018-09-01 04:22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注塑是很成熟的一种成型技术,广泛应用与手机电子产品、汽车、加点等行业,但在模具注塑过程中,模具内是顶针若出现卡顿,则会导致成型产品在注塑结束出模时,卡顿的顶针不能将成型产品完全顶出,减少产品的成品率,延长了产品的加工周期,并造成原材料浪费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顶针容易出现卡顿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模装置,包括:拉杆、第二顶针、正模和反模,所述正模中心设有下凹的槽体,所述反模中心设有凸起的凸块,所述槽体和凸块之间形成一模腔,所述槽体和凸块的外侧间隔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拉杆,所述反模间隔贯穿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均设在凸块内,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第二顶针,所述拉杆和第二顶针均沿各自轴向中心线方向来回活动设置,所述第二通孔内间隔铰接有若干滚珠,所述滚珠形成一环形通道,所述第二顶针套设在所述环形通道内且来回活动,所述第二顶针远离所述凸块的一端连接电机。

为了便于所述第二顶针能够顺畅的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来回活动,以减少所述第二顶针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活动时出现卡顿,减少产品出模的废品率,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通孔内周向间隔设有若干槽口,所述槽口的内壁设为弧形,所述槽口内壁间隔铰接有若干滚珠,所述滚珠形成一个通道,所述第二顶针设置在该通道内,且沿该通道的轴向中心线方向来回活动。

为了便于所述第二顶针能够顺畅的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来回活动,以减少所述第二顶针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活动时出现卡顿,减少产品出模的废品率,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槽口内壁上间隔设有若干组相互对称凸起的铰接轴,所述铰接轴远离槽口一端设有球形铰接头;所述滚珠内设有一球形腔体,所述球形腔体一侧壁设有一圆孔,所述圆孔贯穿所述滚珠与球形腔体一侧壁;所述球形铰接头穿过所述圆孔,并铰接这是于所述球形腔体内。

当需要对产品进行注塑成型之前,需要在正模和反模的模腔内喷洒或注入脱模剂,以保证成型产品能够顺利脱模,避免因沾模造成产品的废品率增加,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顶针设为空腔,且一端间隔设有若干喷液口,另一端设为开口,所述喷液口设在靠近所述凸块的一端,所述第二顶针靠近喷液口的一端周向还设有凸起的顶块,所述顶块与所述喷液口端水平设置。

为了能够保证所述第二顶针能够同时工作,避免单独作用每个所述第二顶针时因个别顶针出现延时问题,使顶针不能同时顶开成型产品,从而导致成型产品的废品率增加;同时为了便于使所述成型产品完成注塑后顺利脱模,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顶针的开口端设有一顶针板,所述第二顶针的开口端设有一顶针板,所述顶针板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顶针,另一端连接电机,且所述顶针板内设为空腔,所述顶针板的空腔与所述第二顶针的空腔相通设置,所述顶针板上设有一进料口。

为了便于使所述成型产品完成注塑后顺利脱模,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顶针板的空腔内设有储液腔体和出液腔体,所述出液腔体与所述第二顶针的空腔连通设置,所述储液腔体与所述出液腔体之间设有一流通口,所述流通口的开口覆盖有一可活动的挡板。

为了便于使所述成型产品完成注塑后顺利脱模,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流通口靠近出液腔体的一面设有凸起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中心设有开口并与所述流通口大小一致,所述限位块的开口顶部和底部设有供所述挡板来回活动的滑槽,垂直于所述挡板顶面的一侧设有弹簧,垂直于所述挡板顶面的另一侧设有一手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脱模装置,通过在所述第二通孔内间隔设置若干铰接的滚珠,当成型产品注塑结束后,从模腔拿出时,所述正模和反模通过拉杆分开,所述第二顶针将成型产品从反模的凸块上顶出,所述第二顶针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来回活动时,通过第二通孔内壁上铰接的滚珠形成的通道内来回活动,减少了所述第二顶针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少所述第二顶针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出现卡顿的现象,减少因卡顿造成成型产品的废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脱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脱模装置的第二顶针和第二通孔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脱模装置的滚珠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脱模装置的顶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脱模装置的挡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1-拉杆,2-第二顶针,3-正模,4-反模,5-槽体,6-凸块,7-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槽口,10-滚珠,11-铰接轴,12-球形铰接头,13-球形腔体,14-圆孔,15-喷液口,16-顶块,17-顶针板,18-进料口,19-储液腔体,20-出液腔体,21-流通口,22-挡板,23-滑槽,24-弹簧,25-手柄,2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根据图1所示,一种脱模装置,包括:拉杆1、第二顶针2、正模3和反模4,所述正模3中心设有下凹的槽体5,所述反模4中心设有凸起的凸块6,所述槽体5和凸块6之间形成一模腔,所述槽体5和凸块6的外侧间隔设有若干第一通孔7,所述第一通孔7内设有拉杆1,所述反模4间隔贯穿设有若干第二通孔8,所述第二通孔8均设在凸块6内,且所述第二通孔8内设有第二顶针2,所述拉杆1和第二顶针2均沿各自轴向中心线方向来回活动设置,所述第二通孔8内间隔铰接有若干滚珠10,所述滚珠10形成一环形通道,所述第二顶针2套设在所述环形通道内且来回活动,所述第二顶针2远离所述凸块6的一端连接电机。为了便于所述第二顶针2能够顺畅的在所述第二通孔8内来回活动,以减少所述第二顶针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活动时出现卡顿,减少产品出模的废品率,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根据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通孔8内周向间隔设有若干槽口9,所述槽口9的内壁设为弧形,所述槽口9内壁间隔铰接有若干滚珠10,所述滚珠10形成一个通道,所述第二顶针2设置在该通道内,且沿该通道的轴向中心线方向来回活动。

所述正模3和反模4使用时安装于注塑机上,通过拉杆1实现正模3和反模4的脱开,所述反模4上还设有注胶口,所述正模和反模上均设有水道,注胶口通过注射原料至模腔内,水道则对正模3和反模4进行降温,当成型产品注塑结束后,注塑机的合模装置拉动连杆1,使正模3和反模4脱开,在经过第二顶针2的推动,使反模4的凸块6上所注塑成型的成型产品脱出反模,即完成注塑和脱模的过程。通过在所述第二通孔8内间隔设置若干铰接的滚珠10,当成型产品注塑结束后,从模腔拿出时,所述正模3和反模4通过拉杆1分开,所述第二顶针2将成型产品从反模4的凸块6上顶出,所述第二顶针2在所述第二通孔8内来回活动时,通过第二通孔8内壁上铰接的滚珠10形成的通道内来回活动,减少了所述第二顶针2与所述第二通孔8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少所述第二顶针2在所述第二通孔8内出现卡顿的现象,减少因卡顿造成成型产品的高废品率。

为了便于所述第二顶针能够顺畅的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来回活动,以减少所述第二顶针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活动时出现卡顿,减少产品出模的废品率,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根据图2和图3所示,所述槽口9内壁上间隔设有若干组相互对称凸起的铰接轴11,所述铰接轴11远离槽口9一端设有球形铰接头12;所述滚珠10内设有一球形腔体13,所述球形腔体13一侧壁设有一圆孔14,所述圆孔14贯穿所述滚珠10与球形腔体13一侧壁;所述球形铰接头12穿过所述圆孔14,并铰接这是于所述球形腔体13内。

通过设置对称的的铰接轴11和球形铰接头12使所述滚珠10在所述第二通孔8内实现旋转,其旋转轴心与所述第二通孔8的轴向中心线垂直设置,将所述铰接轴11和球形铰接头12对称设置在所述滚珠10上,可避免滚珠10与铰接轴11出现卡顿,而影响所述第二顶针2的活动。

当需要对产品进行注塑成型之前,需要在正模和反模的模腔内喷洒或注入脱模剂,以保证成型产品能够顺利脱模,避免因沾模造成产品的废品率增加,根据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顶针2设为空腔,且一端间隔设有若干喷液口15,另一端设为开口,所述喷液口15设在靠近所述凸块6的一端,所述第二顶针2靠近喷液口15的一端周向还设有凸起的顶块16,所述顶块16与所述喷液口15端水平设置。

通过将所述脱模剂注入第二顶针2的空腔内,在远离喷液口15的一端连接高气压设备。利用高气压将所述第二顶针2内的脱模剂通过喷液口15喷洒至模腔内,以减少成型产品在注塑过程中粘模现象。

为了能够保证所述第二顶针能够同时工作,避免单独作用每个所述第二顶针时因个别顶针出现延时问题,使顶针不能同时顶开成型产品,从而导致成型产品的废品率增加;同时为了便于使所述成型产品完成注塑后顺利脱模,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根据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顶针2的开口端设有一顶针板17,所述顶针板17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顶针2,另一端连接电机,且所述顶针板17内设为空腔,所述顶针板17的空腔与所述第二顶针2的空腔相通设置,所述顶针板17上设有一进料口18。

为了便于使所述成型产品完成注塑后顺利脱模,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根据图4和图5所示,所述顶针板17的空腔内设有储液腔体19和出液腔体20,所述出液腔体20与所述第二顶针2的空腔连通设置,所述储液腔体19与所述出液腔体20之间设有一流通口21,所述流通口21的开口覆盖有一可活动的挡板22。

为了便于使所述成型产品完成注塑后顺利脱模,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根据图4和图5所示,所述流通口21靠近出液腔体20的一面设有凸起的限位块26,所述限位块26的中心设有开口并与所述流通口21大小一致,所述限位块26的开口顶部和底部设有供所述挡板22来回活动的滑槽23,垂直于所述挡板22顶面的一侧设有弹簧24,垂直于所述挡板22顶面的另一侧设有一手柄25。

通过所述进料口18注入脱模剂,脱模剂进入储液腔体19内,当成型产品注塑前,拨动手柄25向弹簧24方向,所述弹簧24压缩后,即可打开挡板22,储液腔体19内的脱模剂流入出液腔体20,在由出液腔体20流经第二顶针2的空腔内,最后流向喷液口15,即可将脱模剂喷洒在模腔内,从而避免因成型产品粘模造成的高废品率。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