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浇注绝缘子脱模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4238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环氧浇注绝缘子脱模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氧树脂浇注产品的脱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环氧浇注绝缘子脱模工装。



背景技术:

在我国近期规划中,电力市场还将持续发展,电力需求和电站电网建设规模也日趋扩大。但面临的困难是,我国经济的增长迅速,对资源的需求与保护的矛盾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来说更是这样。因此,用地面积更加节约,集成效果更加的GIS得到大量推广使用。而作为GIS的核心零部件,环氧浇注绝缘子的生产及其质量控制,成为GIS稳定可靠运行的重中之重。

现环氧浇注绝缘子行业多采用传统的人工开模取出产品的形式,在取产品的过程中,多利用产品嵌件或法兰处固有的丝孔顶出产品,在产品顶出时,会出现两侧顶出高度不同,产品在取出过程中出现局部受力,对绝缘子质量及脱模过程造成一定的损失,严重的会导致产品变形严重或者出现开裂。在产品取出后,多采用人工搬运的形式,造成装脱模员工劳动强度大,对身体存在损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氧浇注绝缘子脱模工装,利用液压作为动力,提高了脱模质量,同时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而且便于脱模后的转运。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环氧浇注绝缘子脱模工装,包括分油装置和吊装板,所述吊装板上表面固定有吊环和若干竖直设置的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有杆腔分别与所述分油装置的出油口连通,液压油缸的缸体固定设置,活塞杆下端与所述吊装板可拆卸连接,吊装板上穿设有与绝缘子连接的固定螺栓。

本方案在使用时,将吊装板与绝缘子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利用液压油缸将绝缘子从模具中取出,将吊装板与活塞杆拆开后,使用行车通过吊环将吊装板和绝缘子转移,十分省力快捷;同时通过分油装置使各液压油缸同步动作,避免了绝缘子脱模时出现的变形或局部受力的问题。

作为优化,所述固定螺栓穿过处的吊装板和绝缘子之间设有嵌件固定保护套。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嵌件固定保护套,避免吊装板对绝缘子造成损坏,保证了绝缘子的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杆下端固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吊装板通过连接螺栓固接。本优选方案中活塞杆通过连接块与吊装板可拆卸连接,并且连接块与吊装板通过连接螺栓进行连接,方便连接和拆卸。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螺栓自下往上穿设。操作空间大,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作为优化,所述液压油缸为四个,分别布置在吊装板的四角。使绝缘子脱模时受力更加平均,进一步保证绝缘子的质量。

作为优化,所述分油装置包括上端设有进油口的油腔,所述出油口为水平布置的四个,位于油腔的下端,且分别与各液压油缸的有杆腔连通。本优化方案分油装置的设置,使液压油均匀的进入各液压缸,使各液压缸的同步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分油装置进行分油,使各液压油缸均匀同步启动,避免发生偏斜;同时利用吊装板将产品转运到小车上,实现产品脱出与转运一体化操作;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紧凑,占地空间小,产品取出及转运一体化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液压油缸和分油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中所示:

1、液压油缸,2、吊环,3、固定螺栓,4、吊装板,5、分油装置,6、绝缘子,7、嵌件固定保护套,8、连接块, 9、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环氧浇注绝缘子脱模工装,包括分油装置5和吊装板4,所述吊装板4上表面固定有吊环2和若干竖直设置的液压油缸1,所述液压油缸1的有杆腔分别与所述分油装置的出油口连通,液压油缸的缸体固定设置在模具上方,活塞杆下端固接有连接块8,所述连接块8与吊装板4通过连接螺栓9固接,连接螺栓9自下往上穿设。

吊装板上穿设有与绝缘子6连接的固定螺栓3,且在固定螺栓3穿过处的吊装板4和绝缘子6之间设有嵌件固定保护套7。

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液压油缸1为四个,分别布置在吊装板4的四角,四个液压油缸的连线形成矩形。

本实施例的分油装置5包括上端设有进油口的油腔,进油口连接液压系统的主油管,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经过主油管进入油腔,所述出油口为水平布置的四个,位于油腔的下端,且分别与各液压油缸的有杆腔连通,油腔内的液压油由四个出油口同时进入各液压油缸,为了提高各液压油缸动作的同步性,油腔的出油口至各液压油缸的油管长度相等。

使用时,将吊装板、嵌件固定保护套与绝缘子连接好,启动液压系统,液压系统的液压油对油缸进行动力输入,依靠分油装置的一拖四实现四个液压油缸的同步动作,吊装板的四个位置均匀提升,油缸带动吊装板板与绝缘子一起脱出,有效地避免了绝缘子取出过程中的局部受力及挤压,同时液压装置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绝缘子脱模后,使用行车将其输送到转运小车中,避免了二次人工运输,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