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杆胶合装置以及压杆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8145发布日期:2018-10-13 00:1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膜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杆胶合装置以及压杆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用于形成充气垫的更早期的机械往往相当大、昂贵且复杂。目前行业内已经研发了更小、更廉价的充气机械,及采用具有预成型的容器(=可充气卷膜)。然而,许多这种机械经受当可充气卷膜在运动通过机械时的对准和追踪问题,从而产生不良充气、未充气和/或不良密封,这导致可充气卷膜损耗和/或过早泄气、得不到缓冲保护的效果。

在现有技术中,机械设置具有卷膜放置装置,张力控制装置,传动装置,控制器,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具有充气装置,密封装置。在卷膜传动过程中,通常会对加热轮产生磨损,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加热轮常常会发生损坏而需要更换。现有的卷膜机构中加热轮的更换十分繁琐,十分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更换方便、能够使得售后人员可以快速更换新的加热轮的压轮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轮装置,其更换方便、能够使得售后人员可以快速更换新的加热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杆驱动系统,其结构简单、更换方便,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压杆胶合装置,包括第一压杆座、第二压杆座、主板和压杆曲轴机构,第一压杆座和第二压杆座相对设置并通过弹性导柱组件连接,第一压杆座的一端设置有加热轮,第二压杆座的一端设置有胶轮,加热轮和胶轮相对设置并形成用于夹持卷膜的夹持通道,第二压杆座连接于主板,压杆曲轴机构转动连接于主板并抵持于第一压杆座,用于带动第一压杆座沿弹性导柱组件靠近或远离第二压杆座。

进一步地,压杆曲轴机构包括手柄、导杆和滚动块,滚动块固定连接于导杆的一端并抵接于第一压杆座,手柄固定连接于导杆的另一端,导杆转动连接于主板。

进一步地,滚动块的外周面具有连续设置的第一抵接面、弧形过渡面以及第二抵接面,滚动块能够相对第一压杆座转动,以使第一抵接面、弧形过渡面或者第二抵接面抵接在第一压杆座上,且第二抵接面的转动半径小于第一抵接面的半径。

进一步地,手柄包括把持部、直杆部和连接头,连接头固定连接于直杆部的一端并具有连接孔,导杆伸入连接孔并与连接头可拆卸连接,把持部固定连接于直杆部的另一端,直杆部的延伸方向与导杆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进一步地,弹性导柱组件包括第一导柱本体和第一弹性件,第一导柱本体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压杆座,另一端伸入第一压杆座并可相对第一压杆座滑动,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导柱本体,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压杆座。

进一步地,弹性导柱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柱本体和第二弹性件,第二导柱本体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压杆座并与第一导柱本体相对设置,第二导柱本体的另一端伸入第一压杆座并可相对第一压杆座滑动,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导柱本体,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压杆座。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压缩弹簧,第一弹性件套设在第一导柱本体上,第二弹性件套设在第二导柱本体上。

进一步地,第一压杆座内设置有第一驱动轴,第一驱动轴的一端伸出第一压杆座并与加热轮可拆卸连接,第二压杆座内设置有第二驱动轴,第二驱动轴的一端伸出第一压杆座并与胶轮连接,第一驱动轴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驱动轴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轴远离加热轮的一端伸出第一压杆座并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二驱动轴远离胶轮的一端伸出第二压杆座并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

一种压杆驱动系统,包括驱动装置和压杆胶合装置,该压杆胶合装置包括第一压杆座、第二压杆座、主板和压杆曲轴机构,第一压杆座和第二压杆座相对设置并通过弹性导柱组件连接,第一压杆座的一端设置有加热轮,第二压杆座的一端设置有胶轮,加热轮和胶轮相对设置并形成用于夹持卷膜的夹持通道,第二压杆座连接于主板,压杆曲轴机构转动连接于主板并抵持于第一压杆座,用于带动第一压杆座沿弹性导柱组件靠近或远离第二压杆座。驱动装置连接于主板并与第二压杆座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杆胶合装置,第一压杆座和第二压杆座相对设置并通过弹性导柱组件连接,第一压杆座的一端设置有加热轮,第二压杆座的一端设置有胶轮,加热轮和胶轮相对设置并形成用于夹持卷膜的夹持通道,第二压杆座连接于主板,压杆曲轴机构转动连接于主板并抵持于第一压杆座,用于带动第一压杆座沿弹性导柱组件靠近或远离第二压杆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要更换加热轮时,用手拨动压杆曲轴机构,使得第一压杆座沿弹性导柱组件远离第二压杆座,从而使得加热轮与胶轮相分离,方便更换加热轮,当更换完毕后,用手反向拨动压杆曲轴机构,使得第一压杆座沿弹性导柱组件靠近第二压杆座,从而使得加热轮与加仑相靠近并回复到工作位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杆胶合装置,能够快速分离加热轮与胶轮,从而能够快速、方便地更换加热轮,节约了更换维修时间,提升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压杆胶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压杆座和第二压杆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压杆曲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滚动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弹性导柱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压杆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压杆胶合装置;110-第一压杆座;111-加热轮;113-第一齿轮;130-第二压杆座;133-胶轮;135-第二齿轮;150-主板;170-压杆曲轴机构;171-手柄;1711-把持部;1713-直杆部;1715-连接头;173-导杆;175-滚动块;177-第一抵接面;178-弧形过渡面;179-第二抵接面;190-弹性导柱组件;191-第一导柱本体;193-第一弹性件;195-第二导柱本体;197-第二弹性件;200-压杆驱动系统;210-驱动装置;211-驱动电机;213-第三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杆胶合装置100,包括第一压杆座110、第二压杆座130、主板150和压杆曲轴机构170,第一压杆座110和第二压杆座130相对设置并通过弹性导柱组件190连接,第一压杆座110的一端设置有加热轮111,第二压杆座130的一端设置有胶轮133,加热轮111和胶轮133相对设置并形成用于夹持卷膜的夹持通道,第二压杆座130连接于主板150,压杆曲轴机构170转动连接于主板150并抵持于第一压杆座110,用于带动第一压杆座110沿弹性导柱组件190靠近或远离第二压杆座130。

在本实施例中,主板150用于安装在外部设备上,在主板150上开设有避让槽,第一压杆座110穿设在避让槽中并可沿着避让槽滑动。

第一压杆座110内设置有第一驱动轴(图中未标号),第一驱动轴的一端伸出第一压杆座110并与加热轮111可拆卸连接,第二压杆座130内设置有第二驱动轴(图中未标号),第二驱动轴的一端伸出第二压杆座130并与胶轮133连接,第一驱动轴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驱动轴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第一驱动轴远离加热轮111的一端伸出第一压杆座110并连接有第一齿轮113,第二驱动轴远离胶轮133的一端伸出第二压杆座130并连接有第二齿轮135,第一齿轮113和第二齿轮135相啮合。

在工作过程中,第二齿轮135在外部驱动件的带动下转动,从而通过第二驱动轴带动胶轮133转动,同时第一齿轮113在第二齿轮135的带动下转动,从而通过第一驱动轴带动加热轮111转动,加热轮111与胶轮133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卷膜进入夹持通道内进行夹持并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轮111上设置有加热丝,方便对卷膜的边缘进行热封,同时第一压杆座110的外部还设置有集电环。

结合参见图3和图4,压杆曲轴机构170包括手柄171、导杆173和滚动块175,滚动块175固定连接于导杆173的一端并抵接于第一压杆座110,手柄171固定连接于导杆173的另一端,导杆173转动连接于主板150。具体地,在第一压杆座110的顶部具有抵接平台,滚动块175始终抵接在该抵接平台上并通过转动来调节抵接平台的高度,从而调节第一压杆座110相对于第二压杆座130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滚动块175上开设有矩形孔,导杆173的一端呈矩形体状并伸入该矩形孔内,具体地,导杆173与矩形孔过盈配合,以使滚动块175与导杆173保持相对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滚动块175的外周面具有连续设置的第一抵接面177、弧形过渡面178以及第二抵接面179,滚动块175能够相对第一压杆座110转动,以使第一抵接面177、弧形过渡面178或者第二抵接面179抵接在第一压杆座110上,且第二抵接面179的转动半径小于第一抵接面177的转动半径。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第一抵接面177和第二抵接面179分设在弧形过渡面178的两端,弧形过渡面178的旋转半径由第一抵接面177向第二抵接面179逐步降低。特别地,当弧形过渡面178抵接在第一压杆座110上时,滚动块175每转动15°,则第一压杆座110向垂直方向下降1mm,从而实现精确的线性运动,提高第一压杆座110的可控性。

手柄171包括把持部1711、直杆部1713和连接头1715,连接头1715固定连接于直杆部1713的一端并具有连接孔,导杆173伸入连接孔并与连接头1715可拆卸连接,把持部1711固定连接于直杆部1713的另一端,直杆部1713的延伸方向与导杆17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头1715上还开设有固定孔,该固定孔的延伸方向与导杆17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固定孔中设置有固定螺钉,当安装到位后固定螺钉抵持在导杆173伸入到连接孔的一端,使得导杆173和连接头1715保持相对固定。

参见图5,弹性导柱组件190包括第一导柱本体191、第一弹性件193、第二导柱本体195和第二弹性件197,第一导柱本体19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压杆座130,另一端伸入第一压杆座110并可相对第一压杆座110滑动,第一弹性件19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导柱本体191,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压杆座110。第二导柱本体195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压杆座130并与第一导柱本体191相对设置,第二导柱本体195的另一端伸入第一压杆座110并可相对第一压杆座110滑动,第二弹性件197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导柱本体195,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压杆座11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93和第二弹性件197均为压缩弹簧,第一弹性件193套设在第一导柱本体191上,第二弹性件197套设在第二导柱本体195上。当然并不仅仅限于此,此处第一弹性件193和第二弹性件197也可以是弹性橡胶或者弹性气缸等其他形式的弹性件,其具体形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杆胶合装置100,第一压杆座110和第二压杆座130相对设置并通过弹性导柱组件190连接,第一压杆座110的一端设置有加热轮111,第二压杆座130的一端设置有胶轮133,加热轮111和胶轮133相对设置并形成用于夹持卷膜的夹持通道,第二压杆座130连接于主板150,压杆曲轴机构170转动连接于主板150并抵持于第一压杆座110,用于带动第一压杆座110沿弹性导柱组件190靠近或远离第二压杆座13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要更换加热轮111时,用手拨动压杆曲轴机构170,使得第一压杆座110沿弹性导柱组件190远离第二压杆座130,从而使得加热轮111与胶轮133相分离,方便更换加热轮111,当更换完毕后,用手反向拨动压杆曲轴机构170,使得第一压杆座110沿弹性导柱组件190靠近第二压杆座130,从而使得加热轮111与加仑相靠近并回复到工作位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杆胶合装置100,能够快速分离加热轮111与胶轮133,从而能够快速、方便地更换加热轮111,节约了更换维修时间,提升生产效率。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杆驱动系统200,包括驱动装置210和压杆胶合装置100,其中压杆胶合装置100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该压杆胶合装置100包括第一压杆座110、第二压杆座130、主板150和压杆曲轴机构170,第一压杆座110和第二压杆座130相对设置并通过弹性导柱组件190连接,第一压杆座110的一端设置有加热轮111,第二压杆座130的一端设置有胶轮133,加热轮111和胶轮133相对设置并形成用于夹持卷膜的夹持通道,第二压杆座130连接于主板150,压杆曲轴机构170转动连接于主板150并抵持于第一压杆座110,用于带动第一压杆座110沿弹性导柱组件190靠近或远离第二压杆座130。驱动装置210连接于主板150并与第二压杆座130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10包括驱动电机211和第三齿轮213,第三齿轮213连接于驱动电机211的输出轴并与第二压杆座130传动连接,具体地,第三齿轮213与第二齿轮135相啮合,从而带动第二齿轮135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