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体挤出螺杆增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7582发布日期:2019-01-04 23:5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熔体挤出螺杆增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出机螺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熔体挤出螺杆增压结构。



背景技术:

螺杆挤出机主要用于挤出软、硬聚氯乙烯、聚乙烯等热塑性塑料,可加工多种塑料制品,如吹膜、挤管、压板、拔丝带等,亦可用于熔融造粒。

公告号为CN20148373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良的单螺杆塑料挤出机,包括机架、电机、料管、料斗、加热片和套设在料管内的螺杆,所述料管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料管上开设有与所述料管内部相通的入料口,所述料斗下料端与入料口连通,所述加热片包覆在所述料管的外壁,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链与螺杆连接;还包括一抽真空机,所述料管开设有与所述料管内部相通的气孔,所述气孔通过管道与所述抽真空机的吸气口连通。

但是由于在料斗内螺杆上的螺距是一定的,因此在料斗传输熔体时,料斗对熔体的传输压力是一定的,不利于熔体的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体挤出螺杆增压结构,其优点在于,增大了螺杆传输熔体时压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熔体挤出螺杆增压结构,包括杆体以及套设在杆体外的若干螺套,所述螺套外设有外螺纹,各个所述螺套组成的外螺纹的螺距沿物料传输方向逐渐减小,各个所述螺套内均相对设置有通孔,各个所述通孔内穿设有插杆,所述杆体在物料移出的一端设有锥形挡块,在物料进入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环形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和挡块位于螺套的两侧且分别与插杆的两端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各个螺套穿设在杆体外,螺套外的外螺纹螺距逐渐减小,使得进入外螺纹内的熔体受到外螺纹的传输的挤压力逐渐增大,且较大的挤压力增大了熔体之间的自剪切力,使得熔体能够快速的挤出,锥形挡块和限位环限制了杆体上螺套的移动,插杆将带动各个螺套一起转动,插杆的两端分别与限位环和螺套抵触,限制了插杆的移动,使得各个螺套稳定的传输熔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套在通孔内设有限制插杆移出通孔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稳定了插杆在螺套内通孔的移动,减小了插杆在螺套内的相对移动,且减小了插杆与通孔孔壁的碰撞,保护了螺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铰接设置在通孔孔壁上的转杆,所述插杆外壁上设有供转杆插入的插孔,所述转杆通过压缩弹簧挤压在插孔内,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转杆连接,另一端与通孔内壁连接,当转杆插入插孔内时,所述转杆沿插杆的移动方向倾斜,所述插杆在与限位环抵触的一端伸出螺套且在伸出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锁紧块,所述限位环上开设有供锁紧块和插杆进入的环形的第一放置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杆插入通孔内时,挤压转杆将压缩弹簧压缩而使其具有弹力,当转杆插入到插孔内时,压缩弹簧的弹力使得转杆固定在插孔内,由于转杆沿插杆的移动方向倾斜,因此插杆只能向通孔内移动,当插杆向远离通孔方向移动时将会受到转杆的限制,此时旋动锁紧块将锁紧块与螺套端面抵触,进而限制了插杆向通孔内的移动,此时插杆的移动被限制,且锁紧块限制了插杆的转动,进而使得螺套的固定稳定,第一放置孔的开设使得锁紧块和插杆进入限位环,减小锁紧块和插杆对限位环与螺套抵触时造成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杆远离压缩弹簧的一端设有弧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面的设置便于插杆在通孔内移动时转杆易于从一个插孔内移动到下一个插孔内,减小操作者将插杆插入通孔内所耗费的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在通孔孔壁上的若干第一限位板以及设置在插杆外壁上的若干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沿通孔孔壁周向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板沿插杆外壁周向设置,相邻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二限位板的尺寸,当插杆进入通孔内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位于同一截面内,所述第一限位板上开设有供第二限位板嵌入的限位槽,所述插杆在伸出通孔的一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穿设有若干进入螺套的固定杆,所述限位环上开设有供固定杆嵌入的环形的第二放置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杆进入通孔内时第二限位板从相邻的两个第一限位板之间穿过,之后转动插杆使得第二限位板进入限位槽内,此时固定杆插入固定板内,限制了插杆的转动,此时限位槽限制了第二限位板沿通孔的移动,进而限制了插杆在通孔内的移动,使得螺套一起转动传输熔体,第二放置孔的开设减小了限位环与螺套抵触时造成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朝向螺套的一侧设有环形的进入螺套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朝向螺套的一端设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进入螺套后,对插杆进行了支撑,稳定了插杆的位置,橡胶垫的设置减小了支撑板进入螺套后与螺套的撞击以及撞击产生的噪音,保护了螺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当第二限位板正对相邻两个第一限位板之间的间隙时,所述通孔的孔壁上设有第一标示板,所述插杆上设有与第一标示板对应的第二标示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标示板和第二标示线的设置使得操作者在将插杆插入通孔内时,能够准确的将第二限位板沿着两个第一限位板之间的间隙移动,使得插杆的移动准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套上设有插入相邻另一个螺套内的定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块的设置减小了相邻两个螺套之间的相互转动,进一步使得各个螺套一起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杆体外的各个螺套上的外螺纹螺距逐渐变小,使得外螺纹在传输熔体时对熔体的挤压力逐渐增大,利于熔体的传输;插杆和通孔的设置便于带动各个螺套一起转动,利于熔体的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杆体和螺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的用于体现插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杆体;11、螺套;111、通孔;112、插杆;113、锥形挡块;114、限位环;115、第一标示板;116、第二标示线;117、定位块;12、外螺纹;2、限位件;21、转杆;211、弧形面;22、插孔;23、压缩弹簧;24、锁紧块;25、第一放置孔;26、第一限位板;27、第二限位板;28、限位槽;29、固定板;291、固定杆;292、第二放置孔;293、支撑板;294、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熔体挤出螺杆增压结构,如图1,包括杆体1以及套设在杆体1外的若干螺套11,螺套11也可以通过键连接在杆体1外,在螺套11外设有外螺纹12,各个螺套11的外螺纹12形成连续且连通的导料槽,且各个螺套11组成的外螺纹12的螺距沿物料传输方向逐渐减小,使得位于外螺纹12内的熔体在传输时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大,且较大的挤压力增大了熔体之间的自剪切力,使得熔体能够快速的挤出,杆体1在物料移出的一端设有锥形挡块113,在物料进入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环形限位环114,此时锥形挡块113和限位环114限制了螺套11在杆体1上的移动。且便于螺套11的单独更换,以及根据需要更换螺距更小的外螺纹12的螺套11。

如图2和图4,各个螺套11内均相对设置有通孔111,各个通孔111内穿设有插杆112,限位环114和挡块位于螺套11的两侧且分别与插杆112的两端抵触,此时插杆112在通孔111内带动各个螺套11一起转动,便于螺套11上的外螺纹12传输熔体,限位环114和挡块阻挡了插杆112在通孔111内的移动。

如图4,螺套11在通孔111内设有限制插杆112移出通孔111的限位件2,限位件2的设置进一步稳定了插杆112在通孔111内的位置,减小插杆112在通孔111内的移动,且减小了插杆112与通孔111孔壁的碰撞,保护了螺套11。如图3,另外在螺套11上设有插入相邻另一个螺套11内的定位块117,定位块117减小了相邻两个螺套11之间的相互转动,进一步使得各个螺套11一起转动,且可以使得各个螺套11上的定位块117投影到同一平面时不在同一位置。

如图4,限位件2包括铰接设置在通孔111孔壁上的转杆21,插杆112外壁上设有供转杆21插入的插孔22,转杆21通过压缩弹簧23挤压在插孔22内,压缩弹簧23的一端与转杆21连接,另一端与通孔111内壁连接,当转杆21插入插孔22内时,转杆21沿插杆112的移动方向倾斜,此时转杆21限制了插杆112向远离通孔111方向的移动,插杆112在与限位环114抵触的一端伸出螺套11且在伸出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锁紧块24,锁紧块24的尺寸大于通孔111的孔径,当锁紧块24旋动至与螺套11抵触时,锁紧块24与螺套11之间产生的摩擦力限制了插杆112的转动,且限制了插杆112向通孔111内的移动,进而使得螺套11的固定稳定。

如图4,另外转杆21远离压缩弹簧23的一端设有弧形面211,便于插杆112在往通孔111内移动时,弧形面211便于转杆21移出插孔22,使得转杆21易于从一个插孔22内移动到下一个插孔22内,减小操作者将插杆112插入通孔111内所耗费的力。

如图5,此外限位环114上开设有供锁紧块24和插杆112进入的环形的第一放置孔25,此时插杆112与第一放置孔25的孔底抵触,进一步限制了插杆112的位置,第一放置孔25的开设使得锁紧块24和插杆112进入限位环114,减小锁紧块24和插杆112对限位环114与螺套11抵触时造成的影响。

具体操作过程:当需要增大熔体的传输压力时,将限位环114从杆体1上旋下,更换螺套11,使得各个螺套11上的外螺纹12螺距逐渐减小,之后将插杆112插入通孔111内,插杆112挤压转杆21向压缩弹簧23方向转动,将压缩弹簧23挤压而使其具有弹性力,当转杆21遇到第一插孔22时,转杆21在压缩弹簧23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转动至插孔22,随着操作者继续向通孔111内移动插杆112,使得转杆21从第一个插孔22内移动到下一个插孔22内,直至插杆112进入通孔111内一端与锥形挡块113抵触,另一端延伸出螺套11,旋动锁紧块24使得锁紧块24与螺套11抵触,限制了插杆112的转动和移动,进而将限位环114向锁紧块24方向旋动,直至限位环114与螺套11抵触,限制了螺套11在杆体1上的移动,此时插杆112与第一放置孔25的孔底抵触,进一步限制了插杆112在通孔111内的移动。

实施例2:

一种熔体挤出螺杆增压结构,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和图9,限位件2包括设置在通孔111孔壁上的若干第一限位板26以及设置在插杆112外壁上的若干第二限位板27,各个螺套11内的通孔111孔壁上均设有四个第一限位板26,第一限位板26沿通孔111孔壁周向设置,第二限位板27沿插杆112外壁周向设置,相邻第一限位板26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二限位板27的尺寸,当插杆112进入通孔111内后,第一限位板26和第二限位板27位于同一截面内,第一限位板26上开设有供第二限位板27嵌入的限位槽28,当第二限位板27进入限位槽28内时,插杆112沿通孔111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被限制,此时只需要限制插杆112的转动即可限制插杆112在通孔111内的位置。

如图6和图7,因此插杆112在伸出通孔111的一端设有固定板29,当插杆112进入通孔111与锥形挡块113抵触时,固定板29与靠近限位环114的螺套11端面抵触,限制了插杆112进一步向通孔111内移动,此外固定板29上穿设有两根或者两根以上的进入螺套11的固定杆291,固定杆291限制了固定板29的转动,进而限制了插杆112的转动,使得插杆112上的第二限位板27稳定的固定在限位槽28内。另外限位环114上开设有供固定杆291嵌入的环形的第二放置孔292,当限位环114与螺套11抵触时,将固定杆291和插杆112一起延伸至第二放置孔292的孔底,此时限制了固定杆291在固定板29上的移动,以及插杆112的移动。

如图7,固定板29朝向螺套11的一侧设有环形的进入螺套11的支撑板293,支撑板293进入螺套11后,对插杆112进行了支撑,稳定了插杆112的位置,保证了插杆112和通孔111的同轴度,支撑板293朝向螺套11的一端设有橡胶垫294,减小了支撑板293进入螺套11后与螺套11的撞击以及撞击产生的噪音,保护了螺套11。

如图9,当第二限位板27正对相邻两个第一限位板26之间的间隙时,通孔111的孔壁上设有四个第一标示板115,第一标识板正对相邻两个第一限位板26之间的间隙,且位于最靠近限位环114的螺套11端面,第一标识板的高度小于第一限位板26的高度,插杆112上设有与第一标示板115对应的第二标示线116,使得操作者在将插杆112插入通孔111内时,能够准确的将第二限位板27沿着两个第一限位板26之间的间隙移动,使得插杆112的移动准确。

具体操作过程:将插杆112上的第二标示线116沿着第一标识板推入通孔111内时,插杆112上的第二限位板27与通孔111的第一限位板26位于同一截面内,转动插杆112使得第二限位板27进入限位槽28,此时将固定杆291插入固定板29内,限制了插杆112的转动,进而使得插杆112在通孔111内的位置被固定,转动杆体1上的限位环114,使得限位环114与螺套11抵触限制了杆体1上螺套11的移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