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膜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保护膜生产旋盘机构。
背景技术:
保护膜生产通过膜吹塑机吹膜生产,吹塑机吹出的膜为筒型,吹的膜需要与旋转杆接触,保证膜面平整;旋转杆设在旋盘上,通过旋盘带动旋转杆围绕膜转动;现有的旋盘下方设有万向球,对应万向球设在轨道槽,使用一定时间后万向球易出现卡死,旋盘停转,产生膜面不平,形成废品,且配件贵,更换繁琐,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护膜生产旋盘机构,以达到长时间运行不易出现卡死情况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保护膜生产旋盘机构,包括旋盘和设在旋盘上用于膜面平整的旋转杆,所述旋盘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旋盘的平面轴承或支撑滚轮结构,旋盘的周围设有对旋盘稳固限位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平面轴承位于旋盘的正下方。
所述平面轴承的内径和旋盘的内径相同。
所述支撑滚轮结构包括底座和支撑滚轮,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对凸耳,支撑滚轮通过转轴设在一对凸耳之间,支撑滚轮位于旋盘的正下方。
所述限位结构为设在旋盘外侧的限位轴承,或设在旋盘的两侧的限位轴承。
所述旋盘上设有可拆卸更换的旋架,旋转杆设在旋架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保护膜生产旋盘机构结构设计合理,省去轨道槽,利用平面轴承支撑,周围用轴承稳固,长时间运行不易出现卡死情况,并且零部件易于更换,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盘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旋盘、2.平面轴承、3.限位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该保护膜生产旋盘机构,包括旋盘1和设在旋盘1上用于膜面平整的旋转杆以及用于驱动旋盘转动的驱动结构,通过旋盘1带动旋转杆转动,旋转杆与膜的外表面接触对生产出来的膜面平整。
旋盘1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旋盘的平面轴承2或支撑滚轮结构,旋盘的周围设有对旋盘稳固限位的限位结构。省去传统的轨道槽和万向球,长期运行不易出现卡死情况。
平面轴承2位于旋盘的正下方,平面轴承的内径和旋盘的内径相同,结构紧凑。
支撑滚轮结构包括底座和支撑滚轮,底座上设有一对凸耳,支撑滚轮通过转轴设在一对凸耳之间,支撑滚轮位于旋盘的正下方,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便于更换。
旋盘上设有可拆卸更换的旋架,旋转杆设在旋架上。旋架为环形架,环形架底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旋盘上,可以根据膜规格型号对旋架进行更换调整。
限位结构为设在旋盘外侧的限位轴承3,或设在旋盘的两侧的限位轴承。优选的,在旋盘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对应的限位轴承,位于内侧的限位轴承与旋盘内圆相接触,位于外侧的限位轴承与旋盘外圆相接触,对旋盘稳固限位,并且阻力小,不会影响旋盘的转动。
驱动结构包括电机和设在电机上的链轮,旋盘上沿圆周设有一组固定的链轮,旋盘上的一组链轮和电机上的链轮通过链条相连,通过电机驱动旋盘稳定转动。
上述仅为对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说明,上述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多个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