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粒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胶粒的混料机。
背景技术:
塑料产品以其特有的性能,如重量轻、结构多样化、载重强等特点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塑料原材料的工艺主要包括配料、混合、混炼、挤出、造粒、包装等工序。混合工序是将原材料、辅料等进行充分均匀的混合,是制备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塑胶粒的混合程度决定后期加工的质量,尤其是遇到较多种塑胶粒混合的情况下,现有的塑胶粒混料机混合后的塑胶粒混合的均匀度不佳,导致后续产品的材料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塑胶粒混合不均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胶粒的混料机,提高塑胶粒的混合均匀度,将材料性能达到最佳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塑胶粒的混料机,混料罐具有罐体,还包括送风装置、第一进风管、若干第二进风管、若干出风管及进料管,所述送风装置位于混料罐的罐体下方,所述第一进风管的一端连接送风装置,所述第一进风管的另一端位于混料罐的罐体内部的底端,每个所述第二进风管的一端连接送风装置,每个所述第二进风管的另一端贯穿罐体的侧壁,每个出风管均设于混料罐的罐体的顶端,所述进料管设于混料罐的罐体的顶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送风装置与第二进风管的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连接于混料罐的罐体外侧,所述连接管道与送风装置可拆卸连接,第二进风管与连接管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连接管道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位于连接管道靠近送风装置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风管的内径大于进料管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风管的管口与进料管的管口沿竖直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底部还设有放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装置为鼓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罐体的底部及侧壁分别设置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实现罐体内部空间各个角落风力均匀的效果,进一步实现塑胶粒均匀混合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罐体与第二进风管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胶粒的混料机,包括混料罐1,混料罐1具有罐体10,还包括送风装置2、第一进风管3、若干第二进风管4、若干出风管5及进料管6,所述送风装置2位于混料罐1的罐体10下方,所述第一进风管3的一端连接送风装置2,所述第一进风管3的另一端位于混料罐1的罐体10内部的底端,每个所述第二进风管4的一端连接送风装置2,每个所述第二进风管4的另一端贯穿罐体10的侧壁,每个出风管5均设于混料罐1的罐体10的顶端,所述进料管6设于混料罐1的罐体10的顶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罐体10的横向剖面呈圆形,罐体10的下方设有送风装置2,送风装置2设有多个出风管,其中一个出风管与第一进风管3连通,第一进风管3位于罐体10的底端中心位置,第二进风管4的数量为十二个,三个一组,共分四组,每两组呈90度设置,每组三个第二进风管4垂直方向依次排布,每个第二进风管4的一端设在罐体10的外侧,另一端设在罐体10内部,工作时,首先开启送风装置2,第一进风管3与十二个第二进风管4同时向罐体10的内部吹风,然后开启进料管6,外界塑胶粒进入罐体10内部,在第一进风管3进入罐体10内的风与第二进风管4进入罐体10内的风共同作用下,实现罐体10内部塑胶粒均匀混合的效果。
通过在罐体10的底部及侧壁分别设置第一进风管3和第二进风管4,实现罐体10内部空间各个角落风力均匀的效果,进一步实现塑胶粒均匀混合的目的。
还包括连接送风装置2与第二进风管4的连接管道7,所述连接管道7连接于混料罐1的罐体10外侧,所述连接管道7与送风装置2可拆卸连接,第二进风管4与连接管道7可拆卸连接,连接管道7的设置,实现送风装置2与若干第二进风管4易拆装、易检修的目的。
还包括设于连接管道7的控制阀71,所述控制阀71位于连接管道7靠近送风装置2的一侧,根据塑胶粒的颗粒大小及不同规格塑胶粒比重的不同,开启不同数量的第二进风管4,提高混料机的操作灵活性。
所述第一进风管3的内径大于进料管6的内径。
所述第一进风管3的管口与进料管6的管口沿竖直方向设置。
实现出风管面积大于进料口面积,避免部分塑胶粒混合不均匀的现象,并且风向与进料方向相对,快速混合塑胶粒的目的。
所述罐体10底部还设有放料口11,混合后的塑胶粒经放料口放出。
所述送风装置2为鼓风机,保证由此提供的风具有较大的速率。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