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压式锁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5967发布日期:2018-12-25 21:3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推压式锁边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推压式锁边机构,属于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普遍采用推压或其他类似机构对物料、部件进行辅助定位,例如在裁剪、夹持、锁边密封等工序中,通过推压机构可对操作部位实施诸如定型锁定等系列操作。

如以下在先公开文献,《橡塑技术与装备》2017年第43卷第3期第39至43页,《高性能轮胎无胶囊定型硫化机构设计》,其中将中心机构上的胶囊替代为上下轮缘扇形咬合机构。硫化时,上下轮缘咬合机构夹紧轮缘。如图1所示,轮缘咬合机构主要包括一定数量的扇形瓦、瓦支座、连杆、连杆支座、活塞推杆。大小扇形瓦均采用连杆与支座相连接,小扇形瓦与连杆连接至支座上端,大扇形瓦与连杆连接至支座下端。连杆支座套于中心机构活塞杆上,通过中心机构活塞杆的轴向运动驱使连杆带动大小扇形瓦张开或收缩。合模时,扇形瓦之间相互紧密贴合,形成与成品胎胎圈子口轮廓一致的曲面,用以夹紧和密封胎坯上下轮缘。

上述轮缘咬合机构采用种连杆机构,通过活塞推杆的轴向运动带动扇形瓦收缩和张开。运动起始与结束阶段,处于相同轮缘径向位置的大、小扇形瓦之间易发生干涉。即使如文中所述对机构参数进行合理化设计(包含分瓦角、切瓦角等),在实际设计中难度较大,长时间使用后会因磨损等因素仍易于发生相互干涉现象。另外,针对活塞推杆缺少有效的自锁结构,在轮胎硫化过程中轮缘咬合机构受到较大的反作用力,如何实现自锁以保证压合紧密性,显得尤其重要。

又如以下在先申请专利,申请号CN201510454097,名称为一种轮胎无胶囊硫化机,该硫化机包括有驱动装置、胎坯的下子口夹持定型机构、胎坯的上子口夹持定型机构;所述驱动装置为三联液压缸组,胎坯的下子口夹持定型机构可拆卸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杆上;所述胎坯的上子口夹持定型机构可拆卸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杆和第三活塞杆上;第二上连杆的转动使得所述上压板压住或松开所述胎坯的上子口。

上述在先公开技术存在的明显不足与缺点有,需为液压缸组留有较大安装与检修空间通道,夹持定型装置体积较大,不利于整体机构的小型化设计与使用;所述第一、第二曲杆前端的压板缺少弹性联动,对于胎坯子口的夹持力易于分布失衡;多组连杆联动过程中易于发生偏转、蹩劲而导致压板压合不紧等现象,从而出现胎胚子口压合不严问题的发生。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述推压式锁边机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一种新的联杆推拉传动机构和锁边定型方法,联动装置本身通过驱动力矩传递仅在推与拉之间转换,以实现一种局部联动顺畅、整体分布均衡、锁定效果稳定的执行机构。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所述推压式锁边机构主要包括有:

基座,

一组静铰座,固定连接于基座;

推板,固定连接于一组推杆并沿基座轴向滑动连接;

一组铰座,固定连接于推板;

一组压板臂和连臂,压板臂一端铰接于静铰座,压板臂的另一端连接有压板;连臂一端连接于压板臂(5),其另一端铰接于铰座。

如上述基本方案,推压机构可选择多种驱动装置与方式,驱动力矩依次传递至连臂、压板臂、压板,压板臂的执行动作仅有推出压板、拉回压板两种,压板作用于物料或部件的推压动作就是压紧或释放,整体联动机构以静铰座为支点、压板臂为传动力臂,从而实现传动距离相对的较短、联动过程顺畅而不易偏转、压板推压动作可控性较好的推压式锁边机构。

为针对性地提高小型性设计性能、推压作用力的分布更加均衡,可采取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

所述铰座分为一组内铰座和一组外铰座,内铰座与外铰座呈同心圆周排列;

所述连臂分为一组长连臂和一组短连臂,长连臂铰接于内铰座,短连臂铰接于外铰座;

所述压板分为一组前压板和一组后压板,连接于长连臂的压板臂端部连接前压板,连接于短连臂的压板臂端部连接后压板;

通过推杆与推板驱动,压板臂伸出时,前压板与后压板处于同一个圆的圆周边缘。

长、短连臂通过相同结构的压板臂,分别对应地驱动连接前、后压板,前、后压板呈圆心对称地分布,则通过同一推板将驱动装置的力矩均衡地传递至压板,推压作用力弹性地均匀分布于平面物料或立体部件的表面,推压作用得到明显优化。

另外,采取前、后压板布局,既可在压紧过程中保持定型的集中与稳定,同时呈圆周分布的压板在被拉回复位过程中,不会相互触碰与挤压。

更为优化的改进措施是,所述压板臂为一曲柄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推压式锁边机构具有以下优点:

1、所述推压机构实现了一种联动推拉传动,联动装置本身在推与拉之间转换,终端压板对于物料或部件的推压作用力更为集中、均衡和具有稳定的压合作用力,定型效果更好、定位状态更加稳定;

2、整体结构小巧、可匹配多种驱动装置,有利于推压机构的整体小型化设计;

3、压板臂与连臂呈圆周分布,前、后压板之间交错排列,除推压力分布更为失衡以外,压板臂之间不会发生相互抵触与干涉,从而更为有效地保证驱动力矩的传递,压板压合更为紧密,定型效果更为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推出压板状态下的推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拉回压板状态下的推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仰视示意图;

图4是图2的仰视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局部剖示图;

图6是图2的局部剖示图;

如图1至图6所示,基座1,静铰座2,推板3,推杆4,压板臂5,内铰座6,外铰座7,长连臂8,短连臂9,前压板10,后压板11,中心立柱12,台阶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至图6所示,推压式锁边机构主要包括有:

基座1,其具有中心立柱12和环形凸起的台阶13;

静铰座2,固定连接于台阶13;

推板3,其径向截面为圆环形,推板3套设于中心立柱12的外周侧,可沿基座1轴向往复滑动;

推杆4,贯穿基座1后与推板3固定连接;

铰座,固定连接于推板3;铰座分为一组内铰座6和一组外铰座7,内铰座6与外铰座7在推板3上呈同心圆周排列;

压板臂5,一端铰接于静铰座2,其另一端连接有压板;压板臂5为一曲柄结构;

连臂,一端铰接于压板臂5,其另一端部铰接于铰座;连臂分为一组长连臂8和一组短连臂9,长连臂8铰接于内铰座6,短连臂9铰接于外铰座7;

压板,分为一组前压板10和一组后压板11,连接于长连臂8的压板臂5端部连接前压板10,连接于短连臂9的压板臂5端部连接后压板11;

通过推杆4与推板3驱动,压板臂5伸出时,前压板10与后压板11处于同一个圆的圆周边缘。

应用上述推压式锁边机构而实现的锁边方法,包括以下实施步骤:

将推板3套设于基座1的中心立柱12的外周侧,静铰座2固定连接于台阶13,推杆4贯穿基座1之后再与推板3固定连接。

将所述铰座分为一组内铰座6和一组外铰座7,内铰座6、外铰座7与推板3之间呈同心圆周排列;

将所述连臂分为一组长连臂8和一组短连臂9,长连臂8铰接于内铰座6,短连臂9铰接于外铰座7;

将所述压板分为一组前压板10和一组后压板11,一端铰接于长连臂8的压板臂5的另一端连接前压板10,一端铰接于短连臂9的压板臂5的另一端连接后压板11;

所述压板伸出实施按压操作时,前压板10与后压板11处于同一个圆的圆周边缘;此时,沿基座1的轴向,推杆4驱动推板3滑动超越静铰座2所处位置、最终定位于静铰座2的远端,推板3通过连臂针对压板臂5形成了自锁,前压板10与后压板11形成锁边的稳定、静止的压合力。

更具体地,所述锁边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推杆推出,推杆4带动推板3沿基座1的轴向滑动,铰座连动并依次推动连臂、压板臂5,压板臂5以静铰座2为支点进行旋转,压板被伸出并定位,前压板10先被伸出、后压板11后被伸出,推板3滑动超越静铰座2并定位于静铰座2的远端,形成自锁,前压板10与后压板11持续地施加压合作用力;

推杆拉回,推杆4带动推板3沿基座1的轴向反向滑动,推板3滑动至静铰座2近端,自锁被解除;铰座连动并依次拉动连臂、压板臂5,压板臂5以静铰座2为支点反向旋转,压板被拉回并定位,后压板11先被拉回、前压板10后被拉回,解除锁边。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和描述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描述所作的任何部件形状、尺寸、连接方式和安装结构的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及各组成部件位置和结构的轻微调整,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权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