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硬化膜的制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1803发布日期:2019-04-29 12:2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树脂硬化膜的制作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树脂硬化膜的制作设备。



背景技术:

有机硅树脂是高度交联的网状结构的聚有机硅氧烷,通常是用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苯基三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或甲基苯基二氯硅烷的各种混合物,在有机溶剂如甲苯存在下,在较低温度下加水分解,得到酸性水解物。水解的初始产物是环状的、线型的和交联聚合物的混合物,通常还含有相当多的羟基。水解物经水洗除去酸,中性的初缩聚体于空气中热氧化或在催化剂存在下进一步缩聚,最后形成高度交联的立体网络结构。

有机硅树脂应用广泛,其主要作为绝缘漆(包括清漆、瓷漆、色漆、浸渍漆等)浸渍电机及变压器线圈,以及用来浸渍玻璃布、玻布丝及石棉布后制成电机套管、电器绝缘绕组等。此外,硅树脂还可用作耐热、耐候的防腐涂料,金属保护涂料,建筑工程防水防潮涂料,脱模剂,粘合剂以及二次加工成有机硅塑料,用于电子、电气和国防工业上,作为半导体封装材料和电子、电器零部件的绝缘材料等。

但是,目前的有机硅树脂生产中大多采用涂布于水平设置的平面上,再烘干、固化,这种工艺一方面没由于涂布不均匀导致有机硅树脂的平整度不够;另一方面,每次只能生产一面的有机硅树脂,生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树脂硬化膜的制作设备,包括:

环形传送轨道,其包括传送入口和传送出口;

吊挂于所述环形传送轨道下方的挂板,所述挂板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淋涂装置,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淋涂部和第二淋涂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淋涂部和第二淋涂部之间的喷淋夹缝;所述挂板悬于所述喷淋夹缝中,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分别面向所述第一淋涂部、所述第二淋涂部,以承接从所述第一淋涂部、所述第二淋涂部喷出的淋涂液。

其中,所述第一淋涂部和所述第二淋涂部上分别均匀设置有若干排喷淋口。

其中,所述第一淋涂部的内部和所述第二淋涂部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喷液装置,每一个所述喷液装置与对应的所述喷淋口之间通过液体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喷液装置包括液体容置器和微型泵,所述液体容置器用于盛装所述淋涂液,所述微型泵的进液口与所述液体容置器的出液口连接,所述微型泵的出液口与所述液体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喷淋口对应设置有调速器,所述调速器连接所述微型泵以通过控制所述微型泵的转速来控制所述喷淋口喷出所述淋涂液的速度。

其中,所述挂板上设有提手,所述挂板通过所述提手吊挂于所述环形传送轨道下方。

其中,所述环形传送轨道包括:

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直链部、第二直链部;

两相互对应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直链部、第二直链部之间,与所述第一直链部、第二直链部围成一闭合环状。

其中,还包括电晕装置,其设置于所述传送入口和所述淋涂装置之间。

其中,还包括红外线预烘烤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淋涂装置和所述传送出口之间。

其中,还包括紫外线固化装置,其设置于所述红外线预烘烤装置和所述传送出口之间。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树脂硬化膜的制作设备,包括:

环形传送轨道,其包括传送入口和传送出口;

吊挂于所述环形传送轨道下方的挂板,所述挂板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淋涂装置,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淋涂部和第二淋涂部,所述挂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淋涂部和第二淋涂部之间,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分别面向所述第一淋涂部、所述第二淋涂部,以承接从所述第一淋涂部、所述第二淋涂部喷出的淋涂液;

红外线预烘烤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淋涂装置和所述传送出口之间;

紫外线固化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淋涂装置和所述传送出口之间。

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树脂硬化膜制作设备,能够通过调节喷淋速度,利用淋涂液自身重力作用,在竖直吊挂的挂板两个侧面缓缓流下,实现自流平目的;并且,在挂板的两个侧面同时制备树脂硬化膜,相比于现有技术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树脂硬化膜的制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树脂硬化膜的制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树脂硬化膜的制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树脂硬化膜的制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一淋涂部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作详细介绍。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树脂硬化膜的制作设备100,如图1所示,其包括:环形传送轨道10、挂板20和淋涂装置30。其中,这种树脂硬化膜可例如为有机硅树脂硬化膜。

其中,环形传送轨道10呈现长条型的闭合环状,可例如采用硬质金属制造,利用固定链水平吊挂于生产车间中。环形传送轨道10包括有用于纳入挂板20的传送入口11,以及用于送出挂板20的传送出口12。

进一步地,环形传送链10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直链部13、第二直链部14;以及两相互对应的第一弯折部15和第二弯折部16,第一弯折部15和第二弯折部16连接于第一直链部13、第二直链部14之间、与第一直链部13、第二直链部14围成一传送通道。

挂板20用于本实施例的树脂硬化膜的附着及成型,可例如采用PVC塑料板、金属板等硬质材料制备。其中,挂板20竖直吊挂于环形传送轨道10下方,在环形传送轨道10的带动下沿这环形传送轨道10呈自循环运动。挂板20包括第一侧面21和以及背向第一侧面21的第二侧面22,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呈现竖直设置,均为后续淋涂液的附着平面。在本实施例中,挂板大小可例如为50mm*1m*2m。

淋涂装置30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使得挂板20可经过多个淋涂装置30进行多次喷涂,使得淋涂液更均匀、厚度更可调。本实施例优选在环形传送轨道10的第一直链部13、第二直链部14对应下方设置分别设置有一套淋涂装置30,即挂板20在环形传送轨道10带动下先后经过两套淋涂装置30,如此能使得挂板20能平直地穿过淋涂装置30。具体地,每个淋涂装置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淋涂部31和第二淋涂部32、以及位于第一淋涂部31和第二淋涂部32之间的喷淋夹缝33。挂板20悬吊于第一淋涂部31和第二淋涂部32之间的喷淋夹缝33中,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别面向第一淋涂部31、第二淋涂部32,以承接从第一淋涂部31、第二淋涂部32喷出的淋涂液。第一淋涂部31、第二淋涂部32优选大小相当,方便控制喷淋速度和喷淋面积。

具体地,第一淋涂部31、第二淋涂部32上分别均匀设置有若干排喷淋口34,例如,第一淋涂部31、第二淋涂部32上从上到下分别均匀设置有5排喷淋口34,淋涂液从喷淋口34中接近水平地喷出,附着在挂板20上。第一淋涂部31、第二淋涂部32上的喷淋口34可同时执行喷淋任务,一方面使得挂板20的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可同时受压,保持其在喷淋夹缝33中移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挂板20的两个侧面同时操作,可获得两面的树脂硬化膜,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淋涂部31的内部以及第二淋涂部3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喷液装置36,喷液装置36与对应的喷淋口34之间通过规格(管道粗细和管道形状)一致的液体输送管道37连接,每排喷淋口34例如设置一个喷液装置36(如图5中所示),如此可以通过多个喷淋口34共用一个喷液装置36来节约资源,优选地,共用同一个喷液装置36的所有喷淋口34到喷液装置36之间所用的液体输送管道37的长度一致。当然,喷液装置36还可以例如与喷淋口34一一对应设置,或者还可以在上下相邻的每两个或左右相邻的每两个喷淋口34之间的中间位置设置一个喷液装置36,或者还可以在构成一个正方形的每四个喷淋口34的中心位置(所述正方形的中心)设置有一个喷液装置36,喷液装置36与喷淋口34的对应关系并不以此为限,优选地,只要能够满足与喷淋口34对应的喷淋装置36到喷淋口34之间的液体输送管道的长度一致即可,以方便控制喷淋速度。

喷液装置36例如包括液体容置器361和微型泵363,液体容置器361用于盛装淋涂液,微型泵363的进液口与液体容置器361的出液口连接,微型泵363的出液口与液体输送管道37连接,当微型泵363上电工作时,可以抽取液体容置器361内的喷淋液并从微型泵363的出液口输出到液体输送管道37最终通过喷淋口34喷出淋涂液。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喷液装置36也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的实施方式,例如公开号为CN206965762U、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离子液体的加液装置的专利文件中就披露了一种液体加液装置,其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同一个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所有喷液装置36优选地为相同型号。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控制喷涂在挂板20上的淋涂液的流动速度,每排喷淋口34均设置有调速器35,调速器35与其所对应的微型泵363电连接以通过调节控制微型泵363的转速来控制微型泵363抽取液体容置器361内的喷淋液的速度,最终实现对喷淋口34喷出淋涂液的速度的控制,可以知道的是,在同一个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所有调速器35优选为同一型号。调速器35例如可以采用型号为HHD6-E微型直流电机调速器或者其他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速器,其具体工作原理和连接方式可参考产品说明,此处不再赘述。例如,可实现位于第一淋涂部31和/或第二淋涂部32上、最高一排喷淋口34的喷淋速度为最快,让更多的淋涂液附着到挂板20上,并缓缓流下,逐渐靠下的喷淋口34喷淋速度逐渐降低,使得挂板20上整体的淋涂液能实现自流平;具体地,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对应于最高一排(视为第一排)所有喷淋口34的所有调速器35(一个或多个)处于第一预设值,对应于最高一排的下面一排(视为第二排)所有喷淋口34的所有调速器35(一个或多个)处于第二预设值,对应于第N排所有喷淋口34的所有调速器35(一个或多个)处于第N预设值,其中,N的值越大说明其位置越靠下,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至第N预设值的大小逐级减小,第N预设值越小代表调速器35控制与调速器35所对应的微型泵的转速越小。在本实施例中,淋涂液的粘稠度为5~20mpa.s,如此挂板20经过喷淋夹缝33的速度为1~5cm/s;淋涂液的喷出流量速度为20~30ml/s。

完成淋涂液喷淋处理的挂板20可继续经由环形传送轨道10带动、从传送出口送出,等待干燥、固化后获得树脂硬化膜。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树脂硬化膜制作设备100,能够通过调节喷淋速度,利用淋涂液自身重力作用,在竖直吊挂的挂板20的两个侧面缓缓流下,实现自流平目的;并且,在挂板20的两个侧面同时制备树脂硬化膜,相比于现有技术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树脂硬化膜的制作设备100还包括电晕装置40、红外线预烘烤装置50、紫外线固化装置60。

电晕装置40设置于传送入口11和淋涂装置30之间,用于对被纳入传送入口11的挂板20进行电晕处理,以使挂板20的表面具有更高的附着性。

红外线预烘烤装置50设置于淋涂装置30和传送出口12之间,用于对从淋涂装置30中输出的挂板20进行红外线加热,以使附着在挂板20上的淋涂液快速烘干。

本实施例的紫外线固化装置60设置于红外线预烘烤装置50和传送出口12之间,用于对从淋涂装置30中输出的挂板20进行紫外线照射处理,以使附着在挂板20上的淋涂液固化。

淋涂液固化后从环形传送轨道10的传送出口送出,挂板20上即可获得目标产品有机硅树脂硬化膜。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树脂硬化膜制作设备100,能够通过调节喷淋速度,利用淋涂液自身重力作用,在竖直吊挂的挂板两个侧面缓缓流下,实现自流平目的;并且,电晕装置、红外线预烘干装置、紫外线固化装置的引入,在挂板的两个侧面同时制备树脂硬化膜,相比于现有技术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树脂硬化膜的制作设备100,如图3所示,其包括:环形传送链10、挂板20、淋涂装置30。其中,这种树脂硬化膜可例如为有机硅树脂硬化膜。

其中,环形传送链10呈现长条型的闭合环状,可例如采用硬质金属制造,利用固定链水平吊挂于生产车间中。环形传送链10包括有用于纳入挂板20的传送入口11,以及用于送出挂板20的传送出口12。

进一步地,环形传送链10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直链部13、第二直链部14;以及两相互对应的第一弯折部15和第二弯折部16,第一弯折部15和第二弯折部16连接于第一直链部13、第二直链部14之间、与第一直链部13、第二直链部14围成一传送通道。

挂板20用于本实施例的树脂硬化膜的附着及成型,可例如采用PVC塑料板、金属板等硬质材料制备。其中,挂板20上设有提手25,挂板20通过提手25竖直吊挂于环形传送轨道10下方,在环形传送链10的带动下沿着环形传送链10呈自循环运动。挂板20包括第一侧面21和以及背向第一侧面21的第二侧面22,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呈现竖直设置,均为后续淋涂液的附着平面。在本实施例中,挂板大小可例如为100mm*2m*6m。

淋涂装置30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使得挂板20可经过多个淋涂装置30进行多次喷涂,使得淋涂液更均匀、厚度更可调。本实施例在环形传送链10的下方设置有两套淋涂装置30,即挂板20在环形传送链10带动下先后经过两套淋涂装置30。具体地,每个淋涂装置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淋涂部31和第二淋涂部32、以及位于第一淋涂部31和第二淋涂部32之间的喷淋夹缝33。挂板20悬吊于第一淋涂部31和第二淋涂部32之间的喷淋夹缝33中,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别面向第一淋涂部31、第二淋涂部32,以承接从第一淋涂部31、第二淋涂部32喷出的淋涂液。第一淋涂部31、第二淋涂部32优选大小相当,方便控制喷淋速度和喷淋面积。

具体地,第一淋涂部31、第二淋涂部32上分别均匀设置有若干排喷淋口34,例如,第一淋涂部31、第二淋涂部32上从上到下分别均匀设置有5排喷淋口34,淋涂液从喷淋口34中接近水平地喷出,附着在挂板20上。第一淋涂部31、第二淋涂部32上的喷淋口34可同时执行喷淋任务,一方面使得挂板20的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可同时受压,保持其在喷淋夹缝33中移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挂板20的两个侧面同时操作,可获得两面的树脂硬化膜,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淋涂部31的内部以及第二淋涂部3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喷液装置36,喷液装置36与对应的喷淋口34之间通过规格(管道粗细和管道形状)一致的液体输送管道37连接,每排喷淋口34例如设置一个喷液装置36(如图5中所示),如此可以通过多个喷淋口34共用一个喷液装置36来节约资源,优选地,共用同一个喷液装置36的所有喷淋口34到喷液装置36之间所用的液体输送管道37的长度一致。当然,喷液装置36还可以例如与喷淋口34一一对应设置,或者还可以在上下相邻的每两个或左右相邻的每两个喷淋口34之间的中间位置设置一个喷液装置36,或者还可以在构成一个正方形的每四个喷淋口34的中心位置(所述正方形的中心)设置有一个喷液装置36,喷液装置36与喷淋口34的对应关系并不以此为限,优选地,只要能够满足与喷淋口34对应的喷淋装置36到喷淋口34之间的液体输送管道的长度一致即可,以方便控制喷淋速度。

喷液装置36例如包括液体容置器361和微型泵363,液体容置器361用于盛装淋涂液,微型泵363的进液口与液体容置器361的出液口连接,微型泵363的出液口与液体输送管道37连接,当微型泵363上电工作时,可以抽取液体容置器361内的喷淋液并从微型泵363的出液口输出到液体输送管道37最终通过喷淋口34喷出淋涂液。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喷液装置36也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的实施方式,例如公开号为CN206965762U、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离子液体的加液装置的专利文件中就披露了一种液体加液装置,其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同一个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所有喷液装置36优选地为相同型号。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控制喷涂在挂板20上的淋涂液的流动速度,每排喷淋口34均设置有调速器35,调速器35与其所对应的微型泵363电连接以通过调节控制微型泵363的转速来控制微型泵363抽取液体容置器361内的喷淋液的速度,最终实现对喷淋口34喷出淋涂液的速度的控制,可以知道的是,在同一个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所有调速器35优选为同一型号。调速器35例如可以采用型号为HHD6-E微型直流电机调速器或者其他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速器,其具体工作原理和连接方式可参考产品说明,此处不再赘述。例如,可实现位于第一淋涂部31和/或第二淋涂部32上、最高一排喷淋口34的喷淋速度为最快,让更多的淋涂液附着到挂板20上,并缓缓流下,逐渐靠下的喷淋口34喷淋速度逐渐降低在本实施例中,淋涂液的粘稠度为5~20mpa.s,如此挂板20经过喷淋夹缝33的速度为1~5cm/s;淋涂液的喷出流量速度为20~30ml/s,使得挂板20上整体的淋涂液能实现自流平;具体地,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对应于最高一排(视为第一排)所有喷淋口34的所有调速器35(一个或多个)处于第一预设值,对应于最高一排的下面一排(视为第二排)所有喷淋口34的所有调速器35(一个或多个)处于第二预设值,对应于第N排所有喷淋口34的所有调速器35(一个或多个)处于第N预设值,其中,N的值越大说明其位置越靠下,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至第N预设值的大小逐级减小,第N预设值越小代表调速器35控制与调速器35所对应的微型泵的转速越小。

本实施例还引入了避弯推移器70,其设置于第一直链部13、第二直链部14之间,挂板20活动钩挂于避弯推移器70上,以在避弯推移器70带动下在第一直链部13、第二直链部14之间往返运动。具体地,避弯推移器70包括推移轨道71以及沿所述推移轨道71移动的支撑柱72,支撑柱72设置有与挂板20对应的挂钩73。其中,推移轨道71呈直条状,优选设置于第一直链部13、第二直链部14之间、并与第一直链部13、第二直链部14相互垂直。支撑柱72竖直立于推移轨道71上,对应于第一直链部13或第二直链部14下方,例如,当挂板20经过第一直链部13或第二直链部14传送到支撑柱72前方,支撑柱72可往挂板20方向推移,使设置在支撑柱72上的挂钩73伸入提手25中,另挂板20能够吊挂于支撑柱72上。此时,支撑柱72沿着推移轨道71滑动,带动挂板20从第一直链部13推移至第二直链部14,或者,从第二直链部14推移至第一直链部13。如此,挂板20便不需要经过第一弯折部15或第二弯折部16,即可在第一直链部13、第二直链部14之间移动,避免了大尺寸的挂板20经过第一弯折部15或第二弯折部16时被弯折变形、或传送不顺利而被卡于第一弯折部15或第二弯折部16上。

完成淋涂液喷淋处理的挂板20可继续经由环形传送链10带动、从传送出口送出,等待干燥、固化后获得树脂硬化膜。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树脂硬化膜制作设备100,能够通过调节喷淋速度,利用淋涂液自身重力作用,在竖直吊挂的挂板20的两个侧面缓缓流下,实现自流平目的;避弯推移器70的引入使得挂板20能直接在两个直链部之间移动。并且,在挂板20的两个侧面同时制备树脂硬化膜,相比于现有技术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实施例3的进一步改进。

具体地,结合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树脂硬化膜的制作设备100还包括电晕装置40、红外线预烘烤装置50、紫外线固化装置60。

电晕装置40设置于传送入口11和淋涂装置30之间,用于对被纳入传送入口11的挂板20进行电晕处理,以使挂板20的表面具有更高的附着性。

红外线预烘烤装置50设置于淋涂装置30和传送出口12之间,用于对从淋涂装置30中输出的挂板20进行红外线加热,以使附着在挂板20上的淋涂液快速烘干。

本实施例的紫外线固化装置60设置于红外线预烘烤装置50和传送出口12之间,用于对从淋涂装置30中输出的挂板20进行紫外线照射处理,以使附着在挂板20上的淋涂液固化。

淋涂液固化后从环形传送链10的传送出口送出,挂板20上即可获得目标产品有机硅树脂硬化膜。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树脂硬化膜制作设备100,能够通过调节喷淋速度,利用淋涂液自身重力作用,在竖直吊挂的挂板20的两个侧面缓缓流下,实现自流平目的;并且,电晕装置40、红外线预烘干装置50、紫外线固化装置60的引入,在挂板20的两个侧面同时制备树脂硬化膜,相比于现有技术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或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路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路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