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3899发布日期:2019-03-30 08:4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塑料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塑料搅拌机。



背景技术:

塑胶跑道又称全天候田径运动跑道,是目前广为应用的体育设施。塑胶跑道具有平整度好、抗压强度高、硬度弹性适当、物理性能稳定的特性,具有一定的抗紫外线能力和耐老化能力,有利于运动员速度和技术的发挥,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降低摔伤率。塑胶跑道上通常会铺设渗水颗粒层,渗水颗粒层由PU塑胶与胶粒粘接而成,在铺设前需要用搅拌设备将PU胶与胶粒混合搅拌均匀。

授权公告号为CN20631726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塑料搅拌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筒体和位于筒体下部的进料斗,所述筒体下设有伸入进料斗中的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中穿设有用于将塑料颗粒提升到筒体内的升降螺杆,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有出料口,所述进料斗上设有能完全盖住进料斗的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包括第一防护盖和第二防护盖,所述第一防护盖固定在筒体上,所述第二防护盖一端铰接在进料斗的边沿,其中间部位设有把手,把手与左右两边沿之间对称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长度与进料斗距离地面的高度相同。该实用新型的防护盖有效防止杂志通过进料斗进入原料中,并且两个支架可以支撑防护盖作为一个进料的支撑,有效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该塑料搅拌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当把PU胶和胶粒放入到搅拌机中搅拌时,随着搅拌时间延长,PU胶与空气接触粘度逐渐增大流动性差,导致难以长时间均匀搅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搅拌机,延长胶水的高流动性时间,提高搅拌胶水与胶粒均匀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搅拌机,包括支架和固定于支架顶部的料斗,所述料斗顶端设有可启闭的盖板,所述料斗下方设有至少一个出料口,所述料斗上安装有搅拌机构,所述料斗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壁、隔热层和内壁,所述内壁上环绕设置有电热丝;料斗处连接有控制出料口启闭的控制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盖板,将PU胶水和胶粒加入到料斗中,启动搅拌机构对原料进行混合。电热丝通电对料斗内部的胶水进行加热,延长其流动时间,提高搅拌效果,搅拌完毕后,通过控制机构打开出料口,料斗中混合后的原料供使用。

较佳的,所述料斗底部固定有砥柱,砥柱上开设有竖直设置的容纳腔;所述料斗侧壁位于出料口下方设有容纳槽;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滑移于容纳腔的导向柱、通过柔性连接件与导向柱顶部连接并滑移连接于容纳槽中的导向板以及固定在导向板上的挡板,挡板上连接有使其向出料口移动复位的复位弹簧;挡板滑动穿过容纳槽将出料口封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踩压踏板向下移动时,踏板带动导向柱沿着容纳腔向下移动,导向柱通过柔性连接件带动导向板在容纳槽中压缩复位弹簧移动,则挡板随着导向板向容纳槽移动并打开出料口。当松开踏板时,复位弹簧释放弹性势能并带动导向板复位,使得挡板重新将出料口封闭,出料方便,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较佳的,所述踏板远离砥柱的一端设有阻止踏板向上运动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踏板踩压至最下方时,限位组件能够阻止踏板复位,长时间出料时不必一直踩压踏板。

较佳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铰接在踏板端部的L形上卡件、固定在支架上并位于上卡件下方的下卡件;上卡件与踏板之间设有扭簧,上卡件的底端设有卡钩,下卡件的顶端设有与卡钩配合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卡件与下卡件通过卡钩与卡槽配合卡固,从而防止松开踏板后导向柱直接向上复位。当需要关闭出料时,只需要用脚踩压上卡件,使得上卡件绕铰接轴转动,此时上卡件带动扭簧向砥柱一侧转动,卡钩与卡槽脱离即可。

较佳的,所述料斗侧壁连接有送料管,送料管上部的出料端位于料斗侧壁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料管可以使得胶粒通过泵送方式进入到料斗中,投料方便,现场施工快。此外,搅拌过程中原料不易从料斗中沿着送料管倒流。

较佳的,所述送料管弯折处外侧壁上固定有增厚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弯角处高速运动的物体具有离心力,因此原料更偏向于外侧壁运动,这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外侧壁更容易磨损变薄,设置增厚块可以有效延长送料管的使用寿命。

较佳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竖直转动连接于料斗顶部的搅拌轴和固定在搅拌轴上的搅拌叶,搅拌轴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工作带动搅拌轴转动,从而固定在搅拌轴上的搅拌叶对料斗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作业。由于料斗具有加热保温效果,搅拌机构在搅拌过程中,PU胶能够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流动性,有利于PU胶与胶粒之间充分混合均匀。

较佳的,所述支架和料斗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爬梯,爬梯顶端抵接至盖板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员可以通过爬梯来到盖板位置,打开盖板加料或者进行观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搅拌过程中对胶水进行加热,降低胶水粘性,延长流动性,提高原料的搅拌效果;

2、胶粒可以通过送料管进行泵送,加料方便,操作简单,降低劳动强度;

3、控制机构打开后根据需要能够自动复位关闭出料口,避免出料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凸显出料管和送料管位置结构的轴测图;

图2为凸显出料控制机构结构的轴测图;

图3为显示搅拌机内部结构在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凸显操作组件结构在图2中B-B向的剖视图;

图5为凸显控制机构的挡板与复位组件连接结构在图4中C部的放大图;

图6为凸显限位组件结构在图4中D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支架;11、砥柱;111、容纳腔;12、爬梯;13、底座;2、料斗;21、外壁;211、出料口;22、隔热层;23、内壁;24、电热丝;25、出料管;26、盖板;27、容纳槽;3、搅拌机构;31、电机;32、主动轮;33、传送带;34、从动轮;35、搅拌轴;36、搅拌叶;4、送料管;41、增厚块;5、控制机构;51、导向柱;511、踏板;52、柔性连接件;53、导向板;54、挡板;55、复位弹簧;56、上卡件;561、卡钩;57、下卡件;571、卡槽;58、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塑料搅拌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支架1、固定支撑于支架1顶部的料斗2和安装在料斗2上的搅拌机构3,在料斗2侧壁上部连接有用于供料的送料管4,在料斗2顶端通过合页铰接有盖板26,在料斗2的侧壁下方设有出料管25,在料斗2的底部设有控制原料流出的控制机构5。通过送料管4将胶粒泵送到料斗2中,然后,打开盖板26并加入PU胶,搅拌机构3工作将胶粒与PU胶搅拌均匀后,通过控制机构5使得搅拌好的混合料从出料管25流出以便使用。

参考图1,支架1包括焊接固定在料斗2的底部四角位置的不锈钢支柱,为了提高支架1对料斗2的支撑性,在料斗2的下方竖直支撑固定有砥柱11,砥柱11通过底座13与不锈钢支柱焊接固定。在支架1与料斗2的侧壁上固定有爬梯12,方便人员攀登到料斗2顶部观察。

送料管4的上部通过固定块与料斗2外侧壁固定,送料管4上部的出料端位于料斗2侧壁顶部,以防止料斗2中的原料倒流。送料管4呈Z形,在送料管4的弯角外侧壁上固定有增厚块41。由于在弯角处高速运动的物体具有离心力,因此原料更偏向于外侧壁运动,这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外侧壁更容易磨损变薄,设置增厚块41可以有效延长送料管4的使用寿命。

参考图1和图3,料斗2的上部呈长方体和下部呈四方台形。料斗2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壁21、隔热层22和内壁23,在内壁23上环绕固定有电热丝24,电热丝24与外部电连接。外壁21可以是不锈钢制作,具有较高的强度不易变形。内壁23可以是不锈钢内胆,具有较高的导热性,有利于电热丝24加热的热量顺利传递。隔热层22可以是聚氨酯板,有效降低热量向外传递,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此外,由于热量向外传递少,外壁21的温度不会升高导致烫伤人体。

参考图3,搅拌机构3包括固定安装在料斗2外侧的电机31,电机31的机轴端部设有主动轮32,主动轮32通过传送带33连接有从动轮34,从动轮34上同轴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搅拌轴35,搅拌轴35上设有多个搅拌叶36,搅拌轴35可以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料斗2顶壁。电机31工作带动主动轮32转动,主动轮32通过传送带33带动从动轮34转动,与从动轮34固定连接的搅拌轴35转动,从而固定在搅拌轴35上的搅拌叶36对料斗2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作业。由于料斗2具有加热保温效果,搅拌机构3在搅拌过程中,PU胶能够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流动性,有利于PU胶与胶粒之间充分混合均匀。根据需要,电机31与搅拌轴35之间也可以选用其他传动形式,如齿轮传动或链传动等。

参考图3和图4,在料斗2底部设有出料口211,出料管25固定安装在出料口211位置。为了提高出料效率,出料口211可以有两个并对称开设。在砥柱11内部竖直设有容纳腔111,控制机构5包括滑移连接于容纳腔111中的导向柱51,在容纳腔111侧壁设有开槽,导向柱51上固定有伸出开槽的踏板511;结合图5,在外壁21靠近出料口211下方设有容纳槽27,容纳槽27中滑移连接有导向板53,导向板53与导向柱51通过柔性连接件52连接;导向板53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挡住出料口211的挡板54,导向板53相对容纳槽27滑移,容纳槽27上开有供挡板54穿过的槽口;导向板53靠近柔性连接件52的一面设有复位弹簧55。柔性连接件52可以为钢丝绳或尼龙绳。

当踩压踏板511向下移动时,踏板511带动导向柱51沿着容纳腔111向下移动,导向柱51通过柔性连接件52带动导向板53在容纳槽27中压缩复位弹簧55移动,则挡板54随着导向板53向容纳槽27移动并打开出料口211。当松开踏板511时,复位弹簧55释放弹性势能并带动导向板53复位,使得挡板54重新将出料口211封闭。

参考图4和图6,为了使得出料时不必一直踩压踏板511,在踏板511远离砥柱11的一端设有L形的上卡件56,在底座13上对应上卡件56下方设有下卡件57;上卡件56与踏板511端部铰接,上卡件56与踏板511之间连接有扭簧58,扭簧58在自然状态下上卡件56的竖直部呈竖直状态。上卡件56的底端设有卡钩561,下卡件57的顶部设有卡槽571,上卡件56与下卡件57通过卡钩561与卡槽571配合卡固,从而防止松开踏板511后导向柱51直接向上复位。当需要关闭出料时,只需要用脚踩压上卡件56,使得上卡件56绕铰接轴转动,此时上卡件56带动扭簧58向砥柱11一侧转动,卡钩561与卡槽571脱离即可。

该塑料搅拌机工作方式如下:

将PU胶水和胶粒加入到料斗2中,启动电机31,搅拌轴35在电机31驱动下转动使得搅拌叶36对原料进行混合。电热丝24通电对料斗2内部的胶水进行加热,延长其流动时间,提高搅拌效果。

搅拌完毕后,用脚踩压踏板511使得出料口211打开,搅拌好的原料从出料管25流出到容器中供使用。当需要较长时间出料时,可以把踏板511踩到最底端,另上卡件56与下卡件57卡固;当出料完毕后,用脚踩压上卡件56使其与下卡件57脱离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