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成型体重秤电池盖的注塑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7198发布日期:2019-05-07 20:4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成型体重秤电池盖的注塑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成型体重秤电池盖的注塑模。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如图1所示,需要成型体重秤的电池盖,但是目前的注塑模一次只能成型一个电池盖,这样成型速度较慢,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成型体重秤电池盖的注塑模,具有同时成型两个体重秤电池盖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成型体重秤电池盖的注塑模,包括动模、定模、连接动模与定模的导柱、顶料机构,动模上设有动模腔板,定模上设有定模腔板,所述动模腔板与定模腔板共同构成用于形成体重秤电池盖的型腔,动模上设有浇口和流道,流道将浇口与型腔连通,所述定模腔上设有两个用于形成体重秤电池盖的腔槽,两个腔槽之间连通有引流槽,流道出口对准引流槽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浇口注入熔融的塑料,然后由流道流入引流槽,再由引流槽分流到两个型腔中,并在型腔中冷却成型体重秤电池盖。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槽呈“S”形设置,引流槽两端设有与相应腔槽连通的引料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引流槽设置成“S”形,一方面可起到缓流的作用,另一方面防止熔融的塑料回流。引料口方便将熔融的塑料引入腔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槽中点处设有第一冷料槽,引流槽两端均设有第二冷料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熔融的塑料流动过程中,前段熔融的塑料会冷却,将冷却的熔融的塑料留在第一冷料槽和第二冷料槽中,保证后段熔融的塑料的流动性。

进一步的,所述定模腔板呈拱形设置,两个腔槽分别位于定模腔板两侧的斜坡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腔槽呈斜坡状,这样方便熔融的塑料流入腔槽中,依靠重力自然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动模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动模固定板和动模腔板,动模腔固设在动模腔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模固定板与外部机构连接,用于将动模与定模分开。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包括穿设在动模腔板内的注胶筒,注胶筒的出口对准引流槽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胶筒将熔融的塑料引入引流槽,减少塑料凝固在流道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定模包括定模腔板和设置在定模腔板下方的定模固定板,定模腔设置于定模腔板内,定模腔板与定模固定板之间设有两块平行设置的顶撑侧板,顶料机构位于两块顶撑侧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模固定板与外部机构连接,方便将动模与定模分开。

进一步的,所述顶料机构包括设置在定模固定板上方的底板,定模固定板上设有穿过底板的导轴,底板与导轴滑动连接;

所述底板上还设有若干穿过定模腔板用于顶出体重秤下盖的顶针;

所述定模固定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通过用于顶撑底板的动力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开模时,首先通过外部机构将动模与定模分开,动力机构顶推底板,底板带动顶针。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有至少两根导杆,导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底端与底板抵触,定模腔板底面开设有沉孔,复位弹簧套入沉孔内,并与沉孔内顶壁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成型的体重秤下盖被顶出定模腔后,复位弹簧驱使定模复位。复位弹簧套入沉孔内,这样使得复位弹簧伸缩沿指定路径,避免复位弹簧在伸缩过程中发生偏移。

进一步的,所述动模腔板上沿水平方向设有若干同时贯穿动模腔板与动模腔的上冷却孔;

所述定模腔板上沿水平方向设有若干同时贯穿定模腔板与定模腔的下冷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冷却孔中通入冷却水可以加速成型件的冷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两个腔槽,并通过引流槽连通,这样就能同时生成两个体重秤电池盖,提高了工作效率;

2.通过将引流槽设置成S形,一方面可起到缓流的作用,另一方面防止熔融的塑料回流;

3.通过冷却孔的设置,加快成型件的冷却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体重秤电池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注塑模的正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中注塑模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中定模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图4的A部分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中顶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定模固定板中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沉孔的示意图。

图中,1、动模;11、动模固定板;12、动模腔板;13、动模腔;2、定模;21、定模腔板;22、定模固定板;23、顶撑侧板;24、定模腔;25、腔槽;26、引流槽;27、引料口;271、第一冷料槽;272、第二冷料槽;3、导柱;4、顶料机构;41、底板;42、导轴;43、顶针;44、通孔;45、导杆;46、复位弹簧;47、沉孔;6、浇口;7、流道;71、注胶筒;8、冷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用于成型体重秤电池盖的注塑模,如图2和3所示,包括动模1和定模2,动模1与定模2之间通过导柱3连接,还包括用于将成型的体重秤电池盖顶出的顶料机构4。动模1的动模腔13与定模2的定模腔24共同构成用于形成体重秤电池盖的型腔。

如图3所示,动模1上设有浇口6和流道7,流道7连通浇口6和型腔,胶状塑料从浇口6注入由流道7流入型腔内,然后冷却成型。

如图3所示,动模1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动模固定板11和动模腔板12,动模腔板12底面开设有用于放置动模腔13的凹槽,动模腔13固设于动模腔板12的凹槽内。

如图2所示,定模2包括定模腔板21和设置在定模腔板21下方的定模固定板22,定模腔24设置于定模腔板21内,定模腔板21与定模固定板22之间设有两块平行设置的顶撑侧板23。

如图4和5所示,定模腔24上设有两个用于形成体重秤电池盖的腔槽25,定模腔24呈拱形设置,两个腔槽25分别位于定模腔24两侧的斜坡面上。两个腔槽25之间连通有引流槽26,流道7(见图2)出口对准引流槽26设置。熔融的塑料由浇口6(见图2)经流道7(见图2)流入引流槽26内,再由引流槽26流入腔槽25内,再由重力作用自然布满整个腔槽25。

如图3所示,流道7包括穿设在动模腔板12内的注胶筒71,注胶筒71的出口对准引流槽26设置。注胶筒71将熔融的塑料引入引流槽26,减少塑料凝固在流道7内壁。

如图4和5所示,引流槽26呈“S”形设置,引流槽26两端设有与相应腔槽25连通的引料口27,引料口27将熔融的塑料引入腔槽25中。将引流槽26设置成“S”形,一方面可起到缓流的作用,另一方面防止熔融的塑料回流。

如图5所示,引流槽26中点处设有第一冷料槽271,引流槽26两端均设有第二冷料槽272。熔融的塑料流动过程中,前段熔融的塑料会冷却,将冷却的熔融的塑料留在第一冷料槽271和第二冷料槽272中,保证后段熔融的塑料的流动性。

如图3所示,动模腔板12上沿水平方向设有若干同时贯穿动模腔板12与动模腔13的冷却孔8,冷却孔8沿型腔的分型面排布设置。定模腔板21上沿水平方向设有若干同时贯穿定模腔板21与定模腔24的冷却孔8,冷却孔8沿型腔的分型面排布设置。在冷却孔8中通入冷却水,可以加速成型件的冷却。

如图6和7所示,顶料机构4位于两块顶撑侧板23之间,顶料机构4包括设置在定模固定板22上方的底板41,定模固定板22上方设有穿过底板41的两根导轴42,底板41与导轴42滑动连接。底板41上还设有若干穿过定模腔板21用于顶出体重秤下盖的顶针43,顶针43顶面呈斜面设置,便于顶出成型的体重秤电池盖。定模固定板22上开设有通孔44,通孔44通过用于顶撑底板41的动力机构。

当需要顶出成型的体重秤电池盖时,首先将动模1与定模2分离,然后动力机构穿过通孔44对底板41施力,底板41带动顶针43顶触成型的体重秤电池盖,从而将体重秤电池盖顶出。

如图8所示,底板41上设有四根阵列排布的导杆45,导杆45上套设有复位弹簧46,复位弹簧46底端与底板41抵触,定模腔板21底面开设有沉孔47,复位弹簧46套入沉孔47内,并与沉孔47内顶壁抵触。当成型的体重秤下盖被顶出定模腔24后,复位弹簧46驱使定模2复位。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