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2259发布日期:2019-06-19 00:08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塑胶工业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模具。现有的注塑模具通常通过顶块来顶出产品。在制作刀盒类薄壁产品时,现有的一种注塑模具中,顶块构成了型腔的一部分并与产品和滑块入子相接触。在顶出产品时,滑块入子与顶块在水平方向上插破,滑块入子需完全退出顶块区域,顶块才能移动并顶出产品,并且,顶块复位后滑块入子才能复位。在此过程中,滑块入子与顶块反复接触及分离,容易造成滑块入子的接触面出现拉伤的现象,甚至造成滑块入子卡死,影响了注塑模具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滑块入子拉伤的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注塑模具,其包括相对设置的母模与公模,以及设于所述母模与所述公模中的模仁,所述模仁包括两个滑块入子、母模入子、公模入子及顶块,两个所述滑块入子相对设置,每个所述滑块入子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所述母模入子与两个所述滑块入子的所述顶面相接触,所述顶块与两个所述滑块入子的所述底面相接触,所述公模入子穿设于所述顶块中并延伸至两个所述滑块入子之间,两个所述滑块入子、所述母模入子及所述公模入子共同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以在所述型腔中注塑成型产品,所述顶块用于顶出所述产品。

进一步地,所述模仁还包括模板入子,所述模板入子设于两个所述滑块入子远离所述母模入子的一侧,所述顶块设于所述模板入子与所述滑块入子之间,所述公模入子穿设于所述模板入子上。

进一步地,所述母模入子包括底板、入子部及定位柱,所述底板与两个所述滑块入子的所述顶面相接触,所述入子部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定位柱凸设于所述入子部上,用于与所述公模入子相对位。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可拆卸地装设在所述入子部上。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滑块入子上设有贯穿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的收容槽,所述公模入子收容于两个所述滑块入子的所述收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收容槽的横截面呈V型。

进一步地,所述母模包括母模固定板及设于所述母模固定板上的母模板,所述公模包括公模固定板及设于所述公模固定板上的公模板、模脚和顶出板,所述模脚设于所述公模板与所述公模固定板之间,所述顶出板活动地收容于所述模脚中。

进一步地,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多个滑动机构,每个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动座、安装块及斜顶销,所述滑动座设于所述公模板上,所述安装块及所述斜顶销设于所述母模板上,且所述斜顶销穿设在所述滑动座上,以带动所述滑动座运动。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模仁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滑动机构,每个所述滑块入子与相应的所述滑动座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块与所述顶出板相连接,所述顶块在所述顶出板的带动下运动。

上述注塑模具中,由于两个滑块入子、母模入子及公模入子共同形成了型腔,而滑块不参与成型,在开模时避免了顶块与滑块入子在水平方向上的插破,从而避免拉伤滑块入子,提高了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且能够避免产品出现溢胶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的注塑模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注塑模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注塑模具中模仁与滑动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模仁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模仁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模仁沿V-V线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通。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100,其包括相对设置的母模10与公模20,母模10包括母模固定板11及设于母模固定板11上母模板12,公模20包括公模固定板21及设于公模固定板21上的公模板22、模脚23和顶出板24,模脚23设于公模板22公模固定板21之间,顶出板24活动地收容于模脚23中。

请同时参照图2和图3,注塑模具100还包括设于母模10与公模20中的模仁30和滑动机构40。在本实施方式中,模仁30及滑动机构40的数量均为多个,且每个模仁30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滑动机构40。

每个滑动机构40包括滑动座41、安装块42及斜顶销43,滑动座41设于公模板22上,且滑动座41上开设有安装孔(图未示)。安装块42及斜顶销43设于母模板12上,且斜顶销43穿设在滑动座41上,以带动滑动座41运动。在开模时,母模板12带动斜顶销43朝向远离公模板22的方向运动,斜顶销43带动滑动座41朝向远离模仁30的方向运动。

请同时参照图3至图5,模仁30包括两个滑块入子31、母模入子32、模板入子33、公模入子34及顶块35。

两个滑块入子31相对设置,每个滑块入子31与相应的滑动座41相连接,从而滑动机构40可带动滑块入子31运动。每个滑块入子31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面311和底面312,且每个滑块入子31上开设有贯穿顶面311和底面312的收容槽313,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滑块入子31上收容槽313的数量为三个,收容槽313的横截面呈V型,但不限于此,收容槽313的横截面也可呈矩形或其他形状。

母模入子32与两个滑块入子31的顶面相接触,母模入子32包括底板321、入子部322及定位柱323,底板321呈条形,底板321与两个滑块入子31的顶面311相接触,入子部322固定在底板321上,定位柱323凸设于入子部322上,用于与公模入子34相对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柱323可拆卸地装设在入子部322上。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定位柱323也可固定装设在入子部32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入子部322与定位柱323的数量分别为三个。

模板入子33和顶块35设于两个滑块入子31远离母模入子32的一侧,顶块35与滑块入子31的底面312相接触,且顶块35设于模板入子33与滑块入子31之间。较佳地,顶块35朝向滑块入子31的表面可为斜面。

顶块35与顶出板24相连接,从而顶块35在顶出板24(请参图1)的带动下运动。可以理解,顶块35可与顶出板24上的顶出销(图未示)相连接。

公模入子34穿设于模板入子33与顶块35上,并延伸至两个滑块入子31之间,具体地,每个公模入子34收容于两个所述滑块入子31的所述收容槽313中,即收容在由两个滑块入子31共同围成的收容空间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公模入子34的数量为三个。

公模入子34朝向母模入子32的一侧设有定位孔(图未示),母模入子32的定位柱323与公模入子34的定位孔相对应,从而公模入子34与母模入子32可得到精准地对位。产品200成型于公模入子34上。

请参照图6,两个滑块入子31、母模入子32及公模入子34共同形成了用于成型产品200的型腔,以在所述型腔中注塑成型产品200。顶块35与两个滑块入子31的底面相接触,顶块35与两个滑块入子31的底面均不构成型腔。注塑时,顶块35位于在两个滑块入子31下方。

在使用注塑模具100时,先将母模10与公模20合模,滑动机构40带动两个滑块入子31相互靠近,两个滑块入子31、母模入子32及公模入子34共同形成了型腔,然后,通过母模10上的注塑流道(图未示)向型腔中注入塑胶,以成型产品200。

成型后,母模10与公模20相分离,两个滑块入子31在滑动机构40的带动下相互远离,在两个滑块入子31运动一段距离后,顶块35在顶出板24(请参图1)的带动下接触产品并将产品200顶出,完成产品200的脱模。

上述注塑模具100中,由于两个滑块入子31、母模入子32及公模入子34共同形成了型腔,而顶块35不参与成型,在开模时避免了顶块35与滑块入子31在水平方向上的插破,从而避免拉伤滑块入子31,提高了注塑模具100的使用寿命,且能够避免产品出现溢胶的现象。

另外,由于母模入子32上可拆卸地设有定位柱323,母模入子32能够与公模入子34精准对位,防止产品出现肉厚不均的现象,并且,在定位柱323出现损坏时,易于更换定位柱323。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模仁30中设有三个公模入子34,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每个模仁30中公模入子34的数量也可为一个或多个。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机构40可以替代为其他滑动驱动结构,只要能带动滑块入子31滑动即可。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