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7205发布日期:2019-05-07 20:4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些注塑产品的进胶点需要设计在斜面上,针对这一问题,传统的解决办法是:热流道是做成大水口到分型面上,再转一段冷流道,从而在产品斜面进胶,这样,却会使得冷流道上留有的胶变成废料,而客户不希望有这些废料,浪费胶料而且产品成型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其解决了现有斜面进胶浪费胶料而且产品成型周期较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及安装于所述模具本体内的热流道组件,所述模具本体内设有型腔、位于所述型腔旁侧的进料腔和倾斜连通于所述型腔与所述进料腔之间的斜进料口,所述热流道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进料腔内的咀身、绕设于所述咀身外的加热线圈和一端穿设安装于所述咀身内的咀芯,所述咀芯的另一端露于所述咀身外并延伸至所述斜进料口内,所述咀芯之露于所述咀身外的端部设有通过所述进料腔连通所述斜进料口的出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咀芯包括咀芯主体和倾斜延伸体,所述咀芯主体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咀身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咀身外,所述倾斜延伸体从所述咀芯主体之露于所述咀身外的端部倾斜延伸至所述斜进料口内,所述出料口设于所述咀芯主体之露于所述咀身外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咀芯主体与所述倾斜延伸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咀芯主体的一端穿设安装于所述咀身内并与所述咀身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延伸体为锥形体,且所述倾斜延伸体之靠近所述咀芯主体的端部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倾斜延伸体之远离所述咀芯主体的端部横截面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咀芯主体与所述倾斜延伸体为分体成型结构,所述倾斜延伸体的一端穿设连接于所述咀芯主体内、另一端露于所述咀芯主体外并倾斜延伸至所述斜进料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延伸体包括柱体及与所述柱体一体成型的锥体,所述柱体穿设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咀芯主体内,所述锥体以外径逐渐减小的形式从所述柱体延伸至所述斜进料口内;且/或,

所述咀芯主体之远离所述倾斜延伸体的端部与所述进料腔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咀芯主体转动的第一防转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斜进料口以内径逐渐减小的形式从所述进料腔所在侧朝向所述型腔所在侧倾斜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料腔与所述咀芯之间的隔热帽,所述隔热帽套接于所述咀芯之露于所述咀身的端部外,且所述隔热帽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出料口、所述进料腔及所述斜进料口的连接槽。

进一步地,所述咀身之远离所述斜进料口的端部与所述模具本体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咀身转动的第二防转结构;且/或,

所述模具还包括定位销,所述咀身通过所述定位销与所述模具本体定位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模具本体内设有型腔,进料腔位于型腔旁侧,斜进料口倾斜连通于型腔与进料腔之间,咀芯的另一端露于咀身外并延伸至斜进料口,使得斜进料口周围的胶液始终处于熔融熔融状态,咀芯之露于咀身外的端部设有通过进料腔连通斜进料口的出料口,以完成模具斜面进胶的注塑过程,使胶液从咀芯上的出料口顺着进料腔和斜进料口直接进入到型腔内,无需再经过冷流道,避免了废料的产生,缩短了产品成型周期,同时节省了注塑胶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0、模具本体;11、型腔;12、进料腔;13、斜进料口;20、热流道组件;21、咀身;211、咀身流道;22、咀芯;221、咀芯主体;2211、出料口;2212、咀芯流道;222、倾斜延伸体;2221、柱体;2222、锥体;23、主唧咀;231、主流道;24、分流板;241、分流道;30、隔热帽;40、连接槽;50、定位销;60、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该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0及热流道组件20,热流道组件20安装于模具本体10内,模具本体10内设有型腔11、进料腔12和斜进料口13,进料腔12位于型腔11的旁侧,斜进料口13倾斜连通于型腔11与进料腔12之间,热流道组件20包括咀身21、加热线圈和咀芯22,咀身21安装于进料腔12内,加热线圈绕设于咀身21外,咀芯22一端穿设安装于咀身21内,咀芯22的另一端露于咀身21外并延伸至斜进料口13内,使得斜进料口13周围的胶液始终处于熔融熔融状态,咀芯22之露于咀身21外的端部设有出料口2211,出料口2211通过进料腔12连通斜进料口13,以完成模具斜面进胶的注塑过程,使胶液能从咀芯22上的出料口2211顺着进料腔12和斜进料口13直接进入到型腔11内,避免了废料的产生,无需再经过冷流道,缩短了产品成型周期,同时节省了注塑胶料,而且其结构更加简单。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咀芯22包括咀芯主体221和倾斜延伸体222,咀芯主体221的一端安装于咀身21内、另一端伸出咀身21的外部,倾斜延伸体222从咀芯主体221之露于咀身21外的端部倾斜延伸至斜进料口13内,倾斜延伸体222为铍铜材质制作,倾斜延伸体222能够传导咀芯主体221上的热能,使斜进料口13处的胶液始终处于熔融状态,出料口2211设于咀芯主体221之露于咀身21外的端部,以便于能将咀芯22内的胶液注入到型腔11内。

本实用新型中咀芯主体221与倾斜延伸体222之间的连接方式具有两种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2,本实施例中,咀芯主体221与倾斜延伸体222为一体成型结构,咀芯主体221的一端穿设安装于咀身21内并与咀身21螺纹连接,进而将咀芯22安装于咀身21上。本实施例中,咀芯主体221与倾斜延伸体222直接一体制造成型,省去了咀芯主体221与倾斜延伸体222的后续组装工序,从而利于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和降低模具的生产成本。

倾斜延伸体222为锥形体,且倾斜延伸体222之靠近咀芯主体221的端部横截面尺寸大于倾斜延伸体222之远离咀芯主体221的端部横截面尺寸,以便于将倾斜延伸体222的端部倾斜延伸至斜进料口13内,本实施例一的咀芯22的一端在装进咀身21之前留余量不加工,咀芯22的另一端螺纹安装在咀身21上,再根据咀芯22加工倾斜延伸体222和出料口2211。

实施例二:

参照图3-4,本实施例中,咀芯主体221与倾斜延伸体222为分体成型结构,倾斜延伸体222的一端穿设连接于咀芯主体221内、另一端露于咀芯主体221外并倾斜延伸至斜进料口13内,进而将咀芯22安装于咀身21上。此处,咀芯主体221与倾斜延伸体222分体制造成型(分别单独制造成型)后再组装在一起,这样可便于咀芯22的加工。

倾斜延伸体222包括柱体2221及锥体2222,锥体2222与柱体2221一体成型,柱体2221穿设并螺纹连接于咀芯主体221内,锥体2222以外径逐渐减小的形式从柱体2221延伸至斜进料口13内,以便于将倾斜延伸体222的端部倾斜延伸至斜进料口13内。

咀芯主体221之远离倾斜延伸体222的端部与进料腔12之间设有第一防转结构,第一防转结构用于防止咀芯主体221相对于咀身21转动。第一防转结构为非圆形配合结构,优选地,第一防转结构为扁位防转结构,其包括设于咀芯主体221上的第一外轮廓配合面和设于咀身21内壁上的第一内轮廓配合面,第一外轮廓配合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切削平面,第一内轮廓配合面具有至少一个与第一切削平面抵接的第二切削平面。针对上述两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斜进料口13以内径逐渐减小的形式从进料腔12所在侧朝向型腔11所在侧倾斜延伸,以便于与倾斜延伸体222相适配。

模具还包括设置于进料腔12与咀芯22之间的隔热帽30,隔热帽30套接于咀芯22之露于咀身21的端部外,且隔热帽30设有用于连通出料口2211、进料腔12及斜进料口13的连接槽40,使得胶液能顺着连接槽40从出料口2211流至斜进料口13。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咀身21之远离斜进料口13的端部与模具本体10之间设有第二防转结构,第二防转结构用于防止咀身21相对于模具本体10转动。第二防转结构为非圆形配合结构,优选地,第二防转结构为扁位防转结构,其包括设于咀身21上的第二外轮廓配合面和设于进料腔12内壁上的第二内轮廓配合面,第二外轮廓配合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切削平面,第二内轮廓配合面具有至少一个与第三切削平面抵接的第四切削平面。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模具还包括定位销50,咀身21通过定位销50与模具本体10定位连接,以便于能快速安装咀身21,使咀身21能一次安装到位。

模具还包括安装于模具本体10上方的面板60,热流道组件20还包括主唧咀23和分流板24,主唧咀23上设置有主流道231,分流板24上设置有分流道241,咀身21上设置有咀身流道211,咀芯22上设置有咀芯流道2212,出料口2211与咀芯流道2212连通,主唧咀23穿设固定于面板60上并与分流板24连接,咀身21的顶部顶至于分流板24的底部,在实施例一中主流道231与分流道241一端连通,分流道241另一端与咀芯流道2212连通,在实施例二中主流道231与分流道241一端连通,分流道241另一端与咀身流道211连通,以便于实现模具进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模具本体10内设有型腔11,进料腔12位于型腔11的旁侧,斜进料口13倾斜连通于型腔11与进料腔12之间,咀芯22的另一端露于咀身21外并延伸至斜进料口13,使得斜进料口13周围的胶液始终处于熔融状态,咀芯22之露于咀身21外的端部设有通过进料腔12连通斜进料口13的出料口2211,以完成模具斜面进胶的注塑过程,使胶液从咀芯22上的出料口2211顺着进料腔12和斜进料口13直接进入到型腔11内,无需再经过冷流道,避免了废料的产生,缩短了产品成型周期,同时节省了注塑胶料。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