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出机的投料斗盖板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0892发布日期:2019-05-03 19:18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挤出机的投料斗盖板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捏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挤出机的投料斗盖板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挤出机是利用特定形状的螺杆,在加热的机筒中旋转,将由投料斗中送来的物料向前挤压,通过机头和不同形状的模具,使塑料挤压成连续性的所需要各种形状。以往挤出机的投料斗采用对开式盖板,包括两个盖板,盖板对称覆盖设置在投料斗上,相向或反向移动,打开或关闭投料斗,但为了保证盖板能够顺畅移动进行打开或关闭,盖板与投料斗之间留有间隙,使得关闭投料斗时,盖板与投料斗之间不密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挤出机的投料斗盖板开关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在不影响对开式盖板的对开移动的同时,使得盖板关闭后,盖板与投料斗之间密封接触。

一种挤出机的投料斗盖板开关装置,两个盖板对称覆盖设置在投料斗上,盖板之间相向或反向移动,打开或关闭投料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滚轮、滑架、升降机构以及驱动装置,所述的滑架设置在投料斗上,两个盖板分别通过滚轮滑动安装在滑架上,升降机构固定安装在滑架上,与盖板连接,驱动盖板升降,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滑架上,与盖板连接,驱动盖板相向或反向移动;所述的投料斗关闭,盖板之间密封接触,盖板与投料斗之间密封接触。

驱动装置驱动盖板相向移动,关闭投料斗,同时,升降机构驱动盖板下降,当盖板水平移动到位同时盖板下降到位,盖板之间密封接触,盖板与投料斗之间密封接触;驱动装置驱动盖板相反向移动,打开投料斗,同时升降机构驱动盖板上升,使得盖板与投料头之间留有间隙,不影响盖板水平移动,水平移动顺畅。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滑架包括对称设置在投料斗两侧的L 型板,L型板相向,包括底板与侧板,在底板上设置有条状凸起,凸起两端贯穿L型板两端,且在凸起与侧板之间留有间隙,在凸起两端分别由内至外设置有至少两个圆弧槽,且在最内侧的圆弧槽外侧的若干圆弧槽与侧板之间分别设置有垫块,垫块高度与凸起高度一致,垫块长度大于圆弧槽长度;所述的滚轮分别设置在盖板两侧,与滑架上的圆弧槽一一对应,滚轮在凸起上滚动,带动盖板移动,滚轮宽度大于凸起宽度,滚轮与侧板之间间隙接触,在与最内侧的圆弧槽外侧的若干圆弧槽对应的滚轮一侧端设置有环槽,环槽深度大于圆弧槽的最大深度;所述的滚轮与对应圆弧槽配合共同构成升降机构,所有滚轮同步进入对应的圆弧槽,滚轮带动盖板下降,所有滚轮同步退出对应的圆弧槽,滚轮带动盖板上升;所述的所述的滚轮分别位于对应的圆弧槽内,盖板与投料斗之间密封接触,盖板之间密封接触,滚轮的环槽与垫块之间间隙接触。

驱动装置驱动盖板移动,滚轮支撑盖板在滑架的凸起上移动,在所有的滚轮均进入到对应的圆弧槽内式,使得盖板的高度下降,且滚轮位于圆弧槽底时,盖板之间密封接触,盖板与投料头密封接触,从达到盖板关闭,盖板与投料斗密封的密度;

同时通过在最内侧的圆弧槽外侧的若干圆弧槽与侧板之间分别设置有垫块,滚轮宽度大于凸起宽度,滚轮与侧板之间间隙接触,盖板前侧的滚轮在移动过程中经过外侧若干圆弧槽是,滚轮在垫块上滚动,从而使得盖板对开移动过程中移动顺畅。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两个气缸,气缸分别固定安装在滑架的L型板上,气缸活塞杆顶端分别通过支架固定连接任一盖板,且气缸活塞杆与支架之间活络连接;通过活络连接设计,使得盖板升降不会对驱动装置造成影响。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圆弧槽的两端设计成斜坡,便于滚轮进出圆弧槽。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在不影响对开式盖板的对开移动的同时,使得盖板关闭后,盖板与投料斗之间密封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挤出机的投料斗盖板开关装置俯视图。

图2是挤出机的投料斗盖板开关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挤出机的投料斗盖板开关装置局部示意图(1)。

图4是挤出机的投料斗盖板开关装置局部示意图(2)。

图中盖板1投料斗2滚轮3滑架4凸起5圆弧槽6垫块7气缸9支架10斜坡11。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挤出机的投料斗盖板开关装置,两个盖板1对称覆盖设置在投料斗2上,盖板1 之间相向或反向移动,打开或关闭投料斗2,它包括滚轮3、滑架4、升降机构以及驱动装置,所述的滑架4设置在投料斗2上,两个盖板1分别通过滚轮3滑动安装在滑架4上,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滑架4上,与盖板1连接,驱动盖板1相向或反向移动;所述的滑架4 包括对称设置在投料斗两侧的L型板,L型板相向,包括底板与侧板,在底板上设置有条状凸起5,凸起两端贯穿L型板两端,且在凸起5与侧板之间留有间隙,在凸起5两端分别由内至外设置有两个圆弧槽6,且在外侧圆弧槽6与侧板之间分别设置有垫块7,垫块7高度与凸起5高度一致,垫块7长度大于圆弧槽6长度;所述的滚轮3分别设置在盖板1两侧,与滑架上的圆弧槽6一一对应,滚轮3在凸起5上滚动,带动盖板1移动,滚轮3宽度大于凸起5宽度,滚轮3与侧板之间间隙接触,在与外侧圆弧槽6对应的滚轮3一侧端设置有环槽,环槽深度大于圆弧槽6的最大深度;所述的滚轮3与对应圆弧槽6配合共同构成升降机构,所有滚轮3同步进入对应的圆弧槽6,滚轮3带动盖板1下降,所有滚轮3同步退出对应的圆弧槽6,滚轮3带动盖板1上升;所述的滚轮3分别位于对应的圆弧槽6内,盖板1 与投料斗2之间密封接触,盖板1之间密封接触,滚轮的环槽与垫块7之间间隙接触。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两个气缸9,气缸9分别固定安装在滑架的L型板上,气缸9活塞杆顶端分别通过支架10固定连接任一盖板1,且气缸9活塞杆与支架10之间活络连接;通过活络连接设计,使得盖板1升降不会对驱动装置造成影响;所述的圆弧槽6的两端设计成斜坡 11,便于滚轮3进出圆弧槽6。

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