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0356发布日期:2019-05-31 21:0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成型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型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塑料板材拉伸成型产品的侧面为直边,如此会带来很多问题。如:目前市面上的各类箱包与盒子大多由面盖与底盖通过五金、塑胶框铰或拉链组装或车缝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箱包或盒子,由于现在面盖与底盖的侧面为直边,五金或塑胶框铰或拉链会凸出于箱包或盒子侧面直边所在平面,容易被外界碰撞导致变形或损坏影响产品的外观,但目前市面上的产品还没有对此问题点彻底解决。市面上塑料板材拉伸成型产品的侧面为直边,是由于拉伸模具中的凸模必须要求在拉伸模具中的凹模内拔模的特性决定的,上述拔模过程是在冲床的作用下完成的,拔模力度不易控制,拔模过程中容易对产品造成损坏,故在上述塑料板材拉伸工序中无法实现对产品侧面的成型。

因此,如何解决塑料板材拉伸所得产品的侧面为直边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成型加工设备,通过夹持组件带动产品先后移动至加热组件和成型组件并配合其进行进一步加工,实现对产品侧面的进一步成型。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成型加工设备,包括加热组件,包括用于对产品的待加工面进行加热的加热模具和用于驱动所述加热模具开模或合模的第一驱动装置;成型组件,包括具有目标形状的型面的成型模具和用于驱动所述成型模具开模或合模的第二驱动装置;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待加工产品、并配合所述成型模具对产品的待加工面进行成型加工;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夹持组件在所述加热模具与所述成型模具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夹持组件的移动位置包括能够使所述加热模具对产品的待加工面进行加热的第一位置和能够使所述成型模具对产品的待加工面进行成型的第二位置。

优选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相面对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相面对的两面可与产品被夹持部位贴合;所述第一模板或所述第二模板相互靠近的一端的各侧面上设置有沿其周向的凸起部。

优选地,所述成型模具包括多个成型模具组块,多个所述成型模具组块沿产品待加工面分布、且各个所述成型模具组块的型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部配合的凹陷部。

优选地,所述加热模具包括多个加热模具组块和分别对各个所述加热模具组块加热的加热器,多个所述加热模具组块沿产品待加工面分布、且各个所述加热模具组块的加热面可与产品待加工部位贴合。

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为两个,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在所述加热模具与所述成型模具之间往复移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模板或所述第二模板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和所述第一模板或所述第二模板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数量与所述成型模具组块的数量相同,分别用于驱动所述成型模具组块靠近或远离产品待加工面,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固定所述成型模具组块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和所述成型模具组块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数量与所述加热模具组块的数量相同,分别用于驱动所述加热模具组块靠近或远离产品待加工面,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固定所述加热模具组块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和所述加热模具组块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加热组件、所述成型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安装位,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成型组件上下分布,所述加热模具和所述成型模具均沿水平方向开模或合模,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使所述夹持组件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为气缸或液压缸。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加热模具的加热面与产品待加工面之间距离的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成型模具的型面与产品待加工面之间距离的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夹持组件移动位置的第三传感器和与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及所述第三传感器通信连接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通信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成型加工设备中,包括加热组件、成型组件、夹持组件和用于驱动夹持组件在加热模具与成型模具之间往复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加热组件包括用于对产品的待加工面进行加热的加热模具和用于驱动加热模具开模或合模的第一驱动装置,成型组件包括具有目标形状的型面的成型模具和用于驱动成型模具开模或合模的第二驱动装置,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待加工产品、并配合成型模具对产品的待加工面进行成型加工,夹持组件的移动位置包括能够使加热模具对产品的待加工面进行加热的第一位置和能够使成型模具对产品的待加工面进行成型的第二位置。如此设置,将经塑料板材拉伸所得的产品固定在夹持组件上,由夹持组件带动至加热组件对产品的侧面进行加热,然后移动至成型组件,配合成型组件对产品的侧面进行成型,如此实现对产品侧面的进一步成型,依靠产品自身的弹性及延展性将成型完的产品轻轻取下即可对下一待加工产品进行成型加工。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成型加工设备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第一模板与第三驱动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第二模板与第三驱动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加热组件开模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加热组件合模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成型组件开模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成型组件合模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夹持组件与加热组件加热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夹持组件与成型组件成型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成型模具组块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加热组件-1;加热模具-2;第一驱动装置-3;成型组件-4;型面-5;成型模具-6;第二驱动装置-7;夹持组件-8;第三驱动装置-9;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11;凸起部-12;支撑板-13;加热模具组块-14;加热面-15;第一驱动装置-16;成型模具组块-17;凹陷部-18;第二连接板-19;支撑架-20;产品-2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型加工设备,通过夹持组件带动产品先后移动至加热组件和成型组件并配合其进行进一步加工,实现对产品侧面的进一步成型。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照图1~10,示出了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成型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成型加工设备包括用于对产品21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1、对产品21成型操作的成型组件4、用于固定并配合成型组件4进行成型操作的夹持组件8和用于驱动夹持组件8在加热模具2与成型模具6之间往复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9,其中,夹持组件8的移动位置包括能够使加热模具2对产品21的待加工面进行加热的第一位置和能够使成型模具6对产品21的待加工面进行成型的第二位置。加热组件1包括加热模具2和用于驱动加热模具2开模或合模的第一驱动装置3,加热模具2用于对产品21的待加工面进行加热,第一驱动装置3驱动加热模具至合模状态时,加热模具2与产品21的待加工面贴合,对其进行充分加热后,第一驱动装置3驱使加热模具2进行开模并逐渐远离产品21的待加工面。成型组件4包括成型模具6和用于驱动成型模具6开模或合模的第二驱动装置7,成型模具6具有目标形状的型面5。第三驱动装置9带动夹持组件8运行至成型模具6的工作区域,第二驱动装置7驱动成型模具6至合模状态,成型模具6的型面5逐渐靠近产品21的待加工面,在夹持组件8的配合下,将产品21的待加工面进行挤压成型,从而实现对产品21的进一步成型。

如此设置,将经塑料板材拉伸的产品21固定在夹持组件8上,在第三驱动装置9的带动下,由夹持组件8依次带动至加热组件8和成型组件4,实现对产品21侧面的进一步成型。如在成型模具6上设置沿产品21的侧面分布的凸块,并配合夹持组件8对产品21开口处进行缩口成型操作,为产品21开口处安装其他零件预留一定空间,可有效解决零件突出于产品21侧面所在平面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该设备用于对塑料产品加工成型,可依靠产品21自身的弹性及延展性将成型完的产品21轻轻取下,避免对产品21的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将夹持组件8设置为相面对的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11,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11相面对的两面可与产品21被夹持部位贴合,避免对产品21的表面产生咯痕。针对形状为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的产品21,对该产品21的侧面进行加工时,可将产品21的开口端从第一模板10或第二模板11套入,至产品21的底部与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1的夹持面贴合,产品21的侧面与第一模板10或第二模板11的侧面接触。为使产品21开口端的尺寸比其底部的尺寸小,使得产品21在开口处的连接零件不突出于产品21的侧面所在平面,在第一模板10或第二模板11的各侧面上靠近另一者的一端,即靠近产品21的底部的一端设置有沿其周向的凸起部12,相应地,在成型模具6的型面5上靠近产品21的底部的一端设置有与凸起部12配合的凹陷部18,使得成型模具6与第一模板10或第二模板11之间的型腔呈弯折形,型腔的横截面与产品21侧面的目标形状一致,使产品21的侧面在由产品21的底部向开口处延伸过程中,向产品21内部弯折。为保证加热的充分性及成型质量,需保证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11的厚度大于产品21待加工表面的宽度。

实施中,第三驱动装置9为两个,分别与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11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11在加热模具2与成型模具6之间往复移动。第三驱动装置9的驱动端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模板10或第二模板11的支撑板13,支撑板13与第三驱动装置9的驱动端和第一模板10或第二模板11可拆卸连接,便于检修,对不同产品21进行加工时,便于更换不同夹持面或不同侧面的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11。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模具2包括多个加热模具组块14和分别对各个加热模具组块14加热的加热器,多个加热模具组块14沿产品21待加工面分布、且各个加热模具组块14的加热面15可与产品21待加工部位贴合。第一驱动装置3的数量与加热模具组块14的数量相同,分别与各个加热模具组块14连接,用于驱动加热模具组块14靠近或远离产品21待加工面。第一驱动装置9的驱动端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固定加热模具组块14的第一连接板16,第一连接板16与第一驱动装置3的驱动端和加热模具组块14可拆卸连接,便于检修,对不同产品21进行加工时,为保证对产品21的待加工面充分加热,便于更换不同的加热面15的加热模具组块14。

在本实施例中,成型模具6包括多个成型模具组块17,多个成型模具组块17沿产品21待加工面分布、且各个成型模具组块17的型面5上设置有与上述第一模板10或第二模板11上的凸起部12配合的凹陷部18。第二驱动装置7的数量与成型模具组块17的数量相同,分别与各个成型模具组块17连接,用于驱动成型模具组块17靠近或远离产品21待加工面。第二驱动装置7的驱动端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固定成型模具组块17的第二连接板19,第二连接板19与第二驱动装置7的驱动端和成型模具组块17可拆卸连接,便于检修,对不同目标型面进行加工时,便于更换不同的型面5的成型模具组块17。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加热模具2的加热温度在50℃~300℃范围内可调,加热模具2的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及成型模具6的成型时间根据待加工产品的材质确定。上述对产品21待加工部位的加热时间与温度根据具体产品而定,第一模板10或第二模板11与产品21接触部位的形状曲面根据产品形状确定,成型模具6的型面5与第一模板10或第二模板11的侧面的形状及形成的型腔形状均由产品21的目标形状确定。针对不同形状的产品21,对其进行更换即可。

实施中,该成型加工设备还包括支撑架20,支撑架2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加热组件1、成型组件4、夹持组件8和第三驱动装置9的安装位。加热组件1和成型组件4上下分布,加热模具2和成型模具6均沿水平方向开模或合模,第三驱动装置9驱使夹持组件8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

本实施例中,为保证该成型加工设备运行过程的稳定性,第一驱动装置3、第二驱动装置7和第三驱动装置9选为气缸或液压缸,如此还可在保障设备功率的情况下,减小设备的体积和重量,使设备的结构紧凑,且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

优选实施例中,为实现自动化控制,降低劳动强度,该成型加工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加热模具2的加热面15与产品21待加工面之间距离的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成型模具6的型面5与产品21待加工面之间距离的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夹持组件8移动位置的第三传感器和分别与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及第三传感器通信连接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第一驱动装置3、第二驱动装置7和第三驱动装置9通信连接,在接收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之后做出相应的反应并将信号发送至第一驱动装置3、第二驱动装置7和第三驱动装置9。

如此设置,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对夹持组件8的行程及加热模具2的加热时间和成型模具6的成型时间进行设定。当第三驱动装置9驱使夹持组件8运行至加热组件1位置处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将信号发送至第三驱动装置9,使其停止运行,夹持组件8停留在加热模具2处,此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3,驱动加热模具2开始合模,加热模具2的加热面15逐渐靠近产品21的待加热平面,将加热模具2移动至加热面15与产品21的待加热平面贴合时,第一传感器将信号发送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加热模具2对产品21开始进行加热,到达预设时间、对产品21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3,驱动加热模具2开始开模,加热模具2的加热面15逐渐远离产品21的待加热平面至对夹持组件8的运行不影响的位置处;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加热模具2的加热面15与产品21待加工面之间距离为预设值时,将信号发送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从而控制第三驱动装置9带动夹持组件8运行至成型模具6的工作区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将信号发送至第三驱动装置9,使其停止运行,夹持组件8停留在成型模具6处,此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7,驱动成型模具6开始合模,成型模具6的型面5逐渐靠近产品21的待成型平面,将成型模具6移动至型面5与产品21的待成型平面贴合时,第二传感器将信号发送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成型模具6对产品21开始进行挤压成型,到达预设时间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7,驱动成型模具6开始开模,成型模具6的型面5逐渐远离产品21的成型面至对夹持组件8的运行不影响的位置处;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成型模具6的型面5与产品21成型面之间距离为预设值时,将信号发送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从而控制第三驱动装置9,驱动夹持组件8运行至方便取下产品21的位置处将产品21取下。如此可实现自动化控制,减少人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