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0836发布日期:2019-06-21 23:2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的加工过程中,粘贴在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的边缘部的内表面上的装饰面料需要从扣手部件的边缘部的内表面翻转至扣手部件的边缘部的外表面,并同边缘部的外表面相粘合。现有技术一般通过人手工操作的方式来完成上述包边过程。

但是,通过手工操作来实施上述包边操作存在以下问题:

一,汽车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的可加工空间非常狭小,人的手很难伸进去进行一些折边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折边效果不是很理想,另一方面整个包边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包边效率较低。

二,在包边过程中,折边(翻边)后需要将装饰面料压紧在边缘部的外表面上从而使得装饰面料能够比较牢固地粘贴在边缘部的外表面上,这一压紧过程采用手工操作十分费力且人所施加的压紧力很可能达不到包边所需要的最佳压紧力。

三,人工操作时,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不同人的熟练程度等因素使得人工操作的稳定性很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过程中包边空间狭小、包边效率低、包边稳定性差等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装置,用于将粘贴在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的边缘部的内表面上的装饰面料的边部边料从扣手部件的边缘部的内表面翻转至边缘部的外表面上,边缘部为六边形结构,具有沿顺时针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边部、第二边部、第三边部、第四边部、第五边部以及第六边部,第一边部的长度最长,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定位机构,用于对车门上装饰板进行固定;翻边机构,用于将装饰面料翻转并压紧;通电机构,用于对定位机构以及翻边机构进行供电;以及控制机构,用于控制上述各机构,其中,翻边机构包括第一翻边单元、第二翻边单元、第三翻边单元、第四翻边单元、第五翻边单元以及第六翻边单元,第一翻边单元包括:第一翻边块,与第一边部相对应,端面与第一边部的形状相配;和第一翻边驱动构件,用于驱动第一翻边块进行前进或后退动作,当控制机构控制第一翻边驱动构件驱动第一翻边块进行向外前进动作时,第一翻边块将第一边部的边部边料外推至第一边部的外表面,第二翻边单元包括:第二翻边块,与第二边部相对应,端面与第二边部的形状相配;和第二翻边驱动构件,用于驱动第二翻边块进行上升或下移、前进或后退动作,当控制机构控制第二翻边驱动构件驱动第二翻边块依次进行向上以及向外前进动作时,第二翻边块将第二边部的边部边料外推至第二边部的外表面,第三翻边单元包括:第三翻边块,与第三边部相对应,端面与第三边部的形状相配;和第三翻边驱动构件,用于驱动第三翻边块进行前进或后退动作,当控制机构控制第三翻边驱动构件驱动第三翻边块进行向外前进动作时,第三翻边块将第三边部的边部边料外推至第三边部的外表面,第四翻边单元包括:第四翻边块,与第四边部相对应,端面与第四边部的形状相配;和第四翻边驱动构件,用于驱动第四翻边块进行前进或后退动作,当控制机构控制第四翻边驱动构件驱动第四翻边块进行向外前进动作时,第四翻边块将第四边部的边部边料外推至第四边部的外表面,第五翻边单元包括:第五翻边块,与第五边部相对应,端面与第五边部的形状相配;和第五翻边驱动构件,用于驱动第五翻边块进行前进或后退动作,当控制机构控制第五翻边驱动构件驱动第五翻边块进行向外前进动作时,第五翻边块将第五边部的边部边料外推至第五边部的外表面,第六翻边单元包括:第六翻边块,与第六边部相对应,端面与第六边部的形状相配;和第六翻边驱动构件,用于驱动第六翻边块进行上升或下移、前进或后退动作,当控制机构控制第六翻边驱动构件驱动第六翻边块依次进行向上以及向外前进动作时,第六翻边块将第六边部的边部边料外推至第六边部的外表面,第一翻边块、第二翻边块、第三翻边块、第四翻边块、第五翻边块以及第六翻边块均具有翻边块主体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该翻边块主体的的左、右两侧的翻边块搭边,当第一翻边块、第二翻边块、第三翻边块、第四翻边块、第五翻边块以及第六翻边块均处于各自的初始位置时,第一翻边块、第三翻边块、第四翻边块以及第五翻边块在同一水平面上,第四翻边块的两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分别与第三翻边块的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以及第五翻边块的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水平重叠,第二翻边块的高度低于第一翻边块且第二翻边块的两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分别与第一翻边块的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以及第三翻边块的另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上下重叠,第六翻边块的高度低于第一翻边块且第六翻边块的两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分别与第一翻边块的另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以及第五翻边块的另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上下重叠,当第一翻边块和第四翻边块同时进行向外前进动作后,第三翻边块和第五翻边块同时进行向外前进动作,然后第二翻边块和第六翻边块同时依次进行向上、向外前进动作,此时,第一翻边块、第二翻边块、第三翻边块、第四翻边块、第五翻边块以及第六翻边块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且它们的翻边块搭边的边缘对应地相接触但不重叠。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翻边驱动构件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还能够驱动第一翻边块进行下移或上升动作,当第一翻边块进行下移动作时,第一翻边块将第一边部的边部边料下压,使其覆盖并被压紧在第一边部的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当第二翻边驱动构件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驱动第二翻边块进行下移动作时,第二翻边块将第二边部的边部边料下压,使其覆盖并被压紧在第二边部的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三翻边驱动构件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还能够驱动第三翻边块进行下移或上升动作,当第三翻边块进行下移动作时,第三翻边块将第三边部的边部边料下压,使其覆盖并被压紧在第三边部的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四翻边驱动构件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还能够驱动第四翻边块进行下移或上升动作,当第四翻边块进行下移动作时,第四翻边块将第四边部的边部边料下压,使其覆盖并被压紧在第四边部的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五翻边驱动构件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还能够驱动第五翻边块进行下移或上升动作,当第五翻边块进行下移动作时,第五翻边块将第五边部的边部边料下压,使其覆盖并被压紧在第五边部的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当第六翻边驱动构件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驱动第六翻边块进行下移动作时,第六翻边块将第六边部的边部边料下压,使其覆盖并被压紧在第六边部的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翻边驱动构件、第二翻边驱动构件、第三翻边驱动构件、第四翻边驱动构件、第五翻边驱动构件以及第六翻边驱动构件均为气缸。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装置,因为具有定位机构、翻边机构、通电机构以及控制机构,其中,翻边机构具有第一翻边单元、第二翻边单元、第三翻边单元、第四翻边单元、第五翻边单元以及第六翻边单元,第一翻边单元具有第一翻边块和第一翻边驱动构件,第一翻边块与第一边部相对应,端面与第一边部的形状相配,因此当第一翻边驱动构件驱动第一翻边块进行向外前进动作时,第一翻边块将第一边部的边部边料外推至第一边部的外表面,使得第一边部的边部边料形成与第一边部的形状相匹配的翻边折痕。第二翻边单元、第三翻边单元、第四翻边单元、第五翻边单元以及第六翻边单元具有与第一翻边单元相似的折边效果,因此通过上述六个翻边单元能够实现对整个扣手部件的边缘部的六个边部分别进行折边,使得边部边料在后续被覆盖以及压紧在边缘部的外表面时能够沿着翻边折痕进行折弯,不仅保证了折弯位置的准确性,也使得包边轮廓更加美观。

此外,所有的翻边块均具有翻边块主体以及两个翻边块搭边,并且由于当第一翻边块、第二翻边块、第三翻边块、第四翻边块、第五翻边块以及第六翻边块均处于各自的初始位置时,第一翻边块、第三翻边块、第四翻边块以及第五翻边块在同一水平面上,第四翻边块的两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分别与第三翻边块的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以及第五翻边块的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水平重叠,第二翻边块的高度低于第一翻边块且第二翻边块的两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分别与第一翻边块的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以及第三翻边块的另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上下重叠,第六翻边块的高度低于第一翻边块且第六翻边块的两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分别与第一翻边块的另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以及第五翻边块的另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上下重叠,上述六个翻边块的布置(布局)能够与车门上装饰板的扣手部件较为狭小的空间相适应,从而解决了操作空间受限的问题。

另外,当第一翻边块和第四翻边块同时进行向外前进动作后,第三翻边块和第五翻边块同时进行向外前进动作,然后第二翻边块和第六翻边块同时依次进行向上、向外前进动作,此时,第一翻边块、第二翻边块、第三翻边块、第四翻边块、第五翻边块以及第六翻边块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且它们的翻边块搭边的边缘对应地相接触但不重叠从而形成环形闭合结构,使得整个边部边料受到的张力均匀且连续,避免因受到的张力不均匀、不连续而引起的边料易起皱的问题。

此外,整个包边装置操作简单,极大地提高了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的包边效率、包边质量以及包边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门上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的边缘部在包边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翻边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翻边机构的各包边块均处于各自的初始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翻边机构的各包边块均处于各自的初始压边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以及

图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的边缘部在包边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装置作具体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门上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装置100是用来对车门上装饰板1的扣手部件2的边缘部3进行包边的。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的边缘部在包边前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边缘部3为六边形的封闭结构,具有沿顺时针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边部3(Ⅰ)、第二边部3(Ⅱ)、第三边部3(Ⅲ)、第四边部3(Ⅳ)、第五边部3(Ⅴ)以及第六边部3(Ⅵ),其中,第一边部3(Ⅰ)的长度最长。边缘部3的内表面3(a)上粘贴有装饰面料4。装饰面料4中延伸出边缘部3的内表面3(a)的部分为边部边料5。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翻边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装置100用于将粘贴在车门上装饰板1的扣手部件2的边缘部3的内表面3(a)上的装饰面料4的边部边料5从边缘部3的内表面3(a)翻转至边缘部3的外表面3(b),包括定位机构、翻边机构10、通电机构以及控制机构。

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基座以及位于该定位基座上的定位膜胎。定位膜胎的形状与车门上装饰板1的表面形状相符,用于在包边过程中对车门上装饰板1进行固定,以防止车门上装饰板1在包边过程中产生晃动,便于包边过程的顺利进行。

通电机构用来对定位机构以及翻边机构进行供电。

控制机构用来整体控制定位定位机构、翻边机构10、通电机构的动作。

翻边机构10用于将装饰面料4翻转并压紧,包括第一翻边单元11、第二翻边单元12、第三翻边单元13、第四翻边单元14、第五翻边单元15以及第六翻边单元16。

第一翻边单元11单元包括第一翻边块111和第一翻边驱动构件112。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翻边机构的各包边块均处于各自的初始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如图5所示,第一翻边块111的位置与第一边部3(Ⅰ)相对应。第一翻边块111的端面与第一边部3(Ⅰ)的形状相配。第一翻边块111具有翻边块主体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该翻边块主体的的左、右两侧的翻边块搭边。

第一翻边驱动构件112用于驱动第一翻边块111进行前进、后退、下移以及上升动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边驱动构件112为气缸。

当控制机构控制第一翻边驱动构件112驱动第一翻边块111进行向外前进动作时,第一翻边块111将第一边部3(Ⅰ)的边部边料5外推至第一边部3(Ⅰ)的外表面;当控制机构控制第一翻边驱动构件112驱动第一翻边块111进行下移动作时,第一翻边块111将第一边部3(Ⅰ)的边部边料5下压,使边部边料5覆盖并被压紧在第一边部3(Ⅰ)的外表面上。

第二翻边单元12单元包括第一翻边块121和第一翻边驱动构件122。

第二翻边块121的位置与第二边部3(Ⅱ)相对应。第二翻边块121的端面与第二边部3(Ⅱ)的形状相配。第二翻边块121具有翻边块主体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该翻边块主体的的左、右两侧的翻边块搭边。

第二翻边驱动构件122用于驱动第二翻边块121进行前进、后退、下移以及上升动作。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翻边驱动构件122为气缸。

当控制机构控制第二翻边驱动构件122驱动第二翻边块121先进行上升动作,然后进行向外前进动作时,第二翻边块121将第二边部3(Ⅱ)的边部边料5外推至第二边部3(Ⅱ)的外表面;当控制机构控制第二翻边驱动构件122驱动第二翻边块121进行下移动作时,第二翻边块121将第二边部3(Ⅱ)的边部边料5下压,使边部边料5覆盖并被压紧在第二边部3(Ⅱ)的外表面上。

第三翻边单元13单元包括第三翻边块131和第三翻边驱动构件132。

第三翻边块131的位置与第三边部3(Ⅲ)相对应。第三翻边块131的端面与第三边部3(Ⅲ)的形状相配。第三翻边块131具有翻边块主体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该翻边块主体的的左、右两侧的翻边块搭边。

第三翻边驱动构件132用于驱动第三翻边块131进行前进、后退、下移以及上升动作。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翻边驱动构件132为气缸。

当控制机构控制第三翻边驱动构件132驱动第三翻边块131进行向外前进动作时,第三翻边块131将第三边部3(Ⅲ)的边部边料5外推至第三边部3(Ⅲ)的外表面;当控制机构控制第三翻边驱动构件132驱动第三翻边块131进行下移动作时,第三翻边块131将第三边部3(Ⅲ)的边部边料5下压,使边部边料5覆盖并被压紧在第三边部3(Ⅲ)的外表面上。

第四翻边单元14单元包括第一翻边块141和第一翻边驱动构件142。

第四翻边块141的位置与第四边部3(Ⅳ)相对应。第四翻边块141的端面与第四边部3(Ⅳ)的形状相配。第四翻边块141具有翻边块主体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该翻边块主体的的左、右两侧的翻边块搭边。

第四翻边驱动构件142用于驱动第四翻边块141进行前进、后退、下移以及上升动作。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翻边驱动构件142为气缸。

当控制机构控制第四翻边驱动构件142驱动第四翻边块141进行向外前进动作时,第四翻边块141将第四边部3(Ⅳ)的边部边料5外推至第四边部3(Ⅳ)的外表面;当控制机构控制第四翻边驱动构件142驱动第四翻边块141进行下移动作时,第四翻边块141将第四边部3(Ⅳ)的边部边料5下压,使边部边料5覆盖并被压紧在第四边部3(Ⅳ)的外表面上。

第五翻边单元15单元包括第一翻边块151和第一翻边驱动构件152。

第五翻边块151的位置与第五边部3(Ⅴ)相对应。第五翻边块151的端面与第五边部3(Ⅴ)的形状相配。第五翻边块151具有翻边块主体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该翻边块主体的的左、右两侧的翻边块搭边。

第五翻边驱动构件152用于驱动第五翻边块151进行前进、后退、下移以及上升动作。在本实施例中,第五翻边驱动构件152为气缸。

当控制机构控制第五翻边驱动构件152驱动第五翻边块151进行向外前进动作时,第五翻边块151将第五边部3(Ⅴ)的边部边料5外推至第五边部3(Ⅴ)的外表面;当控制机构控制第五翻边驱动构件152驱动第五翻边块151进行下移动作时,第五翻边块151将第五边部3(Ⅴ)的边部边料5下压,使边部边料5覆盖并被压紧在第五边部3(Ⅴ)的外表面上。

第六翻边单元16单元包括第一翻边块161和第一翻边驱动构件162。

第六翻边块161的位置与第六边部3(Ⅵ)相对应。第六翻边块161的端面与第六边部3(Ⅵ)的形状相配。第六翻边块161具有翻边块主体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该翻边块主体的的左、右两侧的翻边块搭边。

第六翻边驱动构件162用于驱动第六翻边块161进行前进、后退、下移以及上升动作。在本实施例中,第六翻边驱动构件162为气缸。

当控制机构控制第六翻边驱动构件162驱动第六翻边块161先进行上升动作,然后进行向外前进动作时,第六翻边块161将第六边部3(Ⅵ)的边部边料5外推至第六边部3(Ⅵ)的外表面;当控制机构控制第六翻边驱动构件162驱动第六翻边块161进行下移动作时,第六翻边块161将第六边部3(Ⅵ)的边部边料5下压,使边部边料5覆盖并被压紧在第六边部3(Ⅵ)的外表面上。

如图5所示,最开始时,第一翻边块111、第二翻边块121、第三翻边块131、第四翻边块141、第五翻边块151以及第六翻边块161均处于各自的初始位置,并且这六个翻边块整体处于合并状态,在该合并状态下,它们能被整体地放置在边缘部3所围成的狭小空间内,此时,第一翻边块111、第三翻边块131、第四翻边块141以及第五翻边块15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该水平面的底部与边缘部3的顶部高度相同,并且第四翻边块141的两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分别与第三翻边块131的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以及第五翻边块151的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水平重叠;第二翻边块121的高度低于第一翻边块121且第二翻边块121的两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分别与第一翻边块111的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以及第三翻边块131的另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上下重叠;第六翻边块161的高度低于第一翻边块111且第六翻边块161的两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分别与第一翻边块111的另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以及第五翻边块151的另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上下重叠。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翻边机构的各包边块均处于各自的初始压边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如图6所示,当第一翻边块111和第四翻边块141同时进行向外前进动作后,第三翻边块131和第五翻边块151同时进行向外前进动作,然后第二翻边块121和第六翻边块161同时进行上移动作使得第二翻边块121和第六翻边块161与第一翻边块11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最后第二翻边块121和第六翻边块161同时进行向外前进动作,此时,第一翻边块111、第二翻边块121、第三翻边块131、第四翻边块141、第五翻边块151以及第六翻边块161均处于各自的初始压边位置并且它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翻边块搭边的边缘对应地相接触但不重叠。

本实施例中,将粘贴在车门上装饰板1的扣手部件2的边缘部3的内表面上的装饰面料4的边部边料5从扣手部件2的边缘部3的内表面翻转至边缘部的外表面上时,动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

第一翻边驱动组件112驱动第一翻边块111由其初始位置向外前进至其初始压边位置,将第一边部3(Ⅰ)的边部边料5从第一边部3(Ⅰ)的内表面外推至第一边部3(Ⅰ)的外表面。

同时,第四翻边驱动组件142驱动第四翻边块141由其初始位置向外前进至其初始压边位置,将第四边部3(Ⅳ)的边部边料5从第四边部3(Ⅳ)的内表面外推至第四边部3(Ⅳ)的外表面。

步骤S2:

第三翻边驱动组件132驱动第三翻边块131由其初始位置向外前进至其初始压边位置,将第三边部3(Ⅲ)的边部边料5从第三边部3(Ⅲ)的内表面外推至第三边部3(Ⅲ)的外表面。

同时,第五翻边驱动组件152驱动第五翻边块151由其初始位置向外前进至其初始压边位置,将第五边部3(Ⅴ)的边部边料5从第五边部3(Ⅴ)的内表面外推至第五边部3(Ⅴ)的外表面。

步骤S3:

第二翻边驱动组件122驱动第二翻边块121由其初始位置上升至其翻边位置,使第二翻边块121与第一翻边块11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同时,

第六翻边驱动组件162驱动第六翻边块161由其初始位置上升至其翻边位置,使第六翻边块161与第一翻边块11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步骤S4:

第二翻边驱动组件122驱动第二翻边块121由其翻边位置向外前进至其初始压边位置,将第二边部3(Ⅱ)的边部边料5从第二边部3(Ⅱ)的内表面外推至第二边部3(Ⅱ)的外表面。

同时,第六翻边驱动组件162驱动第六翻边块161由其翻边位置向外前进至其初始压边位置,将第六边部3(Ⅵ)的边部边料5从第六边部3(Ⅵ)的内表面外推至第六边部3(Ⅵ)的外表面。

步骤S5:

第一翻边驱动组件112、第二翻边驱动组件122、第三翻边驱动组件132、第四翻边驱动组件142、第五翻边驱动组件152以及第六翻边驱动组件162分别驱动第一翻边块111、第二翻边块121、第三翻边块131、第四翻边块141、第五翻边块151以及第六翻边块161同时分别在由各自的初始压边位置下移至各自的最终压边位置,保持15s~25s,使边部边料5覆盖并被压紧在边缘部3的外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各翻边块在各自的最终压边位置保持压边20s。

步骤S6:

第一翻边驱动组件112、第二翻边驱动组件122、第三翻边驱动组件132、第四翻边驱动组件142、第五翻边驱动组件152以及第六翻边驱动组件162分别驱动第一翻边块111、第二翻边块121、第三翻边块131、第四翻边块141、第五翻边块151以及第六翻边块161同时分别由各自的最终压边位置上升至各自的初始压边位置。

步骤S7:

第二翻边驱动组件122驱动第二翻边块121由其初始压边位置向内后退至其翻边位置。

同时,第六翻边驱动组件162驱动第六翻边块161由其初始压边位置向内后退至其翻边位置。

步骤S8:

第二翻边驱动组件122驱动第二翻边块121由其翻边位置下移至各自的初始位置。

同时,第六翻边驱动组件162驱动第六翻边块161由其翻边位置下移至各自的初始位置。

步骤S9:

第三翻边驱动组件132驱动第三翻边块131由其初始压边位置向内后退至其初始位置。

同时,第五翻边驱动组件152驱动第五翻边块151由其初始压边位置向内后退至其初始位置。

步骤S10:

第一翻边驱动组件112驱动第一翻边块111由其初始压边位置向内后退至其初始位置。

同时,第四翻边驱动组件142驱动第四翻边块141由其初始压边位置向内后退至其初始位置。

图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的边缘部在包边后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采用上述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装置以及包边方法对扣手部件2的边缘部3包边完成后,边部边料能够覆盖并粘合在边缘部3的外表面3(b)上。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装置,因为具有定位机构、翻边机构、通电机构以及控制机构,其中,翻边机构具有第一翻边单元、第二翻边单元、第三翻边单元、第四翻边单元、第五翻边单元以及第六翻边单元,第一翻边单元具有第一翻边块和第一翻边驱动构件,第一翻边块与第一边部相对应,端面与第一边部的形状相配,因此当第一翻边驱动构件驱动第一翻边块进行向外前进动作时,第一翻边块将第一边部的边部边料外推至第一边部的外表面,使得第一边部的边部边料形成与第一边部的形状相匹配的翻边折痕。第二翻边单元、第三翻边单元、第四翻边单元、第五翻边单元以及第六翻边单元具有与第一翻边单元相似的折边效果,因此通过上述六个翻边单元能够实现对整个扣手部件的边缘部的六个边部分别进行折边,使得边部边料在后续被覆盖以及压紧在边缘部的外表面时能够沿着翻边折痕进行折弯,不仅保证了折弯位置的准确性,也使得包边轮廓更加美观。

此外,所有的翻边块均具有翻边块主体以及两个翻边块搭边,并且由于当第一翻边块、第二翻边块、第三翻边块、第四翻边块、第五翻边块以及第六翻边块均处于各自的初始位置时,第一翻边块、第三翻边块、第四翻边块以及第五翻边块在同一水平面上,第四翻边块的两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分别与第三翻边块的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以及第五翻边块的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水平重叠,第二翻边块的高度低于第一翻边块且第二翻边块的两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分别与第一翻边块的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以及第三翻边块的另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上下重叠,第六翻边块的高度低于第一翻边块且第六翻边块的两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分别与第一翻边块的另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以及第五翻边块的另一个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上下重叠,上述六个翻边块的布置(布局)能够与车门上装饰板的扣手部件较为狭小的空间相适应,从而解决了操作空间受限的问题。

另外,当第一翻边块和第四翻边块同时进行向外前进动作后,第三翻边块和第五翻边块同时进行向外前进动作,然后第二翻边块和第六翻边块同时依次进行向上、向外前进动作,此时,第一翻边块、第二翻边块、第三翻边块、第四翻边块、第五翻边块以及第六翻边块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且它们的翻边块搭边的边缘对应地相接触但不重叠从而形成环形闭合结构,使得整个边部边料受到的张力均匀且连续,避免因受到的张力不均匀、不连续而引起的边料易起皱的问题。

此外,整个包边装置操作简单,极大地提高了车门上装饰板扣手部件包边的包边效率、包边质量以及包边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翻边驱动构件还能够驱动第一翻边块进行下移或上升动作,当第一翻边块进行下移动作时,第一翻边块将第一边部的边部边料下压,使其覆盖并被压紧在第一边部的外表面上。第二翻边块、第三翻边块、第四翻边块、第五翻边块以及第六翻边块同样能够在各自对应的驱动构件的驱动下分别将对应的边部边料压紧在第二边部、第三边部、第四边部、第五边部、第六边部以及第六边部的外边面上。上述机械压紧力比手工压紧力度大很多,因此在同样激活温度下,使用本设备进行机械包边的粘接牢固度远优于手工包边。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