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对气囊外壳二次脱膜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7180发布日期:2019-05-07 20:49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对气囊外壳二次脱膜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用模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对气囊外壳二次脱膜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生冲撞时,安全气囊系统对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十分有效。安全气囊设置于气囊外壳内,气囊外壳通过塑料注塑成型,然而由于气囊外壳呈弧面状,且气囊外壳背面会涉及若干凸条,故在脱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脱膜不彻底的问题,不仅在加工过程中影响生产进度,同时脱膜不彻底在后续工作人员脱膜操作时也会造成损坏,所以我们需要一种脱膜彻底的气囊外壳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扣接紧密、准确、二次脱膜、脱膜完全的可对气囊外壳二次脱膜的注塑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对气囊外壳二次脱膜的注塑模具,包括前模与后模,所述的前模包括前注塑模块、对接面一、注塑槽与前模扣接面,所述后模包括后注塑模块、对接面二、料口、后模扣接面与脱膜部,所述前模通过其上的限位块、卡口、凸块、定位柱分别与所述后模上的定位口、卡齿、凹口、定位孔扣接,脱模部包括脱膜口、一次脱膜推块、底板、二次脱膜推块与气缸,脱膜口一侧设有底板,脱膜口内设有若干滑杆,一次脱膜推块与二次脱膜推块均套接于滑杆上,二次脱膜推块上的气缸端部设有卡块,卡块与底板上的两条凸字滑轨对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前注塑模块外侧为对接面一,对接面一上设有的若干个注塑槽与前模端面的进料口连通,且前模上的前注塑模块、对接面一、注塑槽分布与后模上的后注塑模块、对接面二、料口对应设计。

作为优选,所述的凸块与卡口均有若干个,且均设置于前模扣接面上,且凸块上均设有定位柱。

作为优选,所述的后注塑模块上设有若干料口,料口内设置有连接至一次脱膜推块的推杆,且料口内还设有连通至后注塑模块的进料连通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后模扣接面上设有若干卡齿与凹口,凹口上均设有定位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后注塑模块在后模内可移动,且后注塑模块背面设置于一次脱膜推块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二次脱膜推块上设有的若干顶出杆穿过一次脱膜推块后延伸至后注塑模块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的气缸上的卡块呈圆柱状,且卡块侧面环形开有环形槽,卡块通过环形槽与两条凸字滑轨扣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板与二次脱膜推块上均设有对应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条件在于:扣接紧密,准确,二次脱膜,脱膜完全,方便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可对气囊外壳二次脱膜的注塑模具,包括前模1 与后模10,所述的前模1包括前注塑模块2、对接面一3、注塑槽4与前模扣接面6,所述后模10包括后注塑模块11、对接面二12、料口13、后模扣接面15 与脱膜部,所述前模1通过其上的限位口5、卡口7、凸块8、定位柱9分别与所述后模10上的定位块14、卡齿16、凹口17、定位孔18扣接,脱模部包括脱膜口19、一次脱膜推块20、底板21、二次脱膜推块23与气缸24,脱膜口19 一侧设有底板21,脱膜口19内设有若干滑杆26,一次脱膜推块20与二次脱膜推块23均套接于滑杆26上,二次脱膜推块23上的气缸24端部设有卡块25,卡块25与底板21上的两条凸字滑轨22对接。所述的前注塑模块2外侧为对接面一3,对接面一3上设有的若干个注塑槽4与前模1端面的进料口连通,且前模1上的前注塑模块2、对接面一3、注塑槽4分布与后模10上的后注塑模块 11、对接面二12、料口13对应设计。所述的凸块8与卡口7均有若干个,且均设置于前模扣接面6上,且凸块8上均设有定位柱9。所述的后注塑模块11上设有若干料口13,料口13内设置有连接至一次脱膜推块20的推杆,且料口13 内还设有连通至后注塑模块11的进料连通口。所述的后模扣接面15上设有若干卡齿16与凹口17,凹口17上均设有定位孔18。所述的后注塑模块11在后模10内可移动,且后注塑模块11背面设置于一次脱膜推块20上。所述的二次脱膜推块23上设有的若干顶出杆穿过一次脱膜推块20后延伸至后注塑模块11 表面。所述的气缸24上的卡块25呈圆柱状,且卡块25侧面环形开有环形槽,卡块25通过环形槽与两条凸字滑轨22扣接。所述的底板21与二次脱膜推块23 上均设有对应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前模1上设有注塑槽4,通过注塑槽4可将液态原料通入,进行注塑时,前模1与后模10扣接,从而对接面一3与对接面二12对接,使得前注塑模块2与后注塑模块11之间形成注塑空间,限位口5与定位块14扣接、卡口7与卡齿16扣接、凸块8与凹口17扣接、定位柱9与定位孔18扣接使得前模1与后模10扣接更加紧密稳定,注塑槽4内的原料通过料口13内的进料连通口进入前注塑模块2与后注塑模块11之间空隙,从而进行注塑,注塑完毕,后模10离开前模1,从而进行脱膜动作,后注塑模块11与料口13内的推杆通过一次脱膜推块20的移动进行移动,一次脱膜推块20的移动通过设备上脱膜杆穿过通孔后推动一次脱膜推块20实现,此时注塑件还存在后注塑模块11上,在通过气缸24运动,从而推动二次脱膜推块23移动,利用其上的顶出杆即可将后注塑模块11上的注塑件进行脱膜,二次脱膜,气囊外壳脱膜彻底,方便生产。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