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固性塑料无流道模具及其浇注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用普通模具进行生产时,大量浇注系统回料的产生与回收是个严峻的问题。普通模具注射成型后,还需要修剪浇口,切除料把。而回料需要经过人工挑选、粉碎染色、塑化造粒等工序,这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生产小型精密制品时,回料体积常比制品体积还大,回收工作量特别大,并且回料的质量总比新料质量差,只能降级使用。对于流动性差和韧度好的塑料,回收工作已比较困难.对于热固性塑料,就更不用说了,而且回料只能作废料处理。
热固性塑料浇注系统通常由模具、固定在该模具上的浇口套、与该浇口套连通的喷嘴构成,所述模具由定模固定板、底部设有型腔和分流道的定模成型板、顶部设有冷料穴的动模成型板构成。由于喷嘴必须通过设在浇口套中呈喇叭状的主流道将熔化的热固性塑料注入模具的型腔中,因此产品成型脱模后会在主流道、分流道以及冷料穴等处形成废料而造成浪费,导致产品成本上升。
现有注塑模具无流道及热流道技术已经很成熟,但热固性塑料无流道还很少见。因热固性(电木粉)材料注塑后剩余水口料,基本上是不能回收再用,容易造成材料浪费,产品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固性塑料无流道模具及其浇注系统,用于缩短料头,减少材料浪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热固性塑料无流道模具,包括热咀、与所述热咀中的粉料流道连通的转接头,所述转接头与所述热咀可拆卸密封连接,所述热咀内设有使粉料流道温度保持在80℃~90℃的流动加热区,所述热咀上设有用于注入热流质的注流口和供所述热流质流出的出流口,所述注流口和所述出流口与所述流动加热区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热咀包括咀体和套设在所述咀体上的咀套,所述注流口和所述出流口设置在所述咀体上,所述流动加热区设置在所述咀体和所述咀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流动加热区包括设置在所述咀体上的凹槽,所述注流口和所述出流口设置在所述咀体的大端部上,且分别与所述凹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中设有对称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咀套的内壁紧密贴合,其中一个隔板的底部设有供热流质流通的缺口,所述注流口和所述出流口分别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注流口上连接有注流管接口,所述出流口上连接有出流管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咀体采用8407模具钢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咀体与所述咀套密封连接,所述咀套和所述咀体的上部和底部之间各设有一耐高温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头与所述咀体螺纹连接,所述咀体内的料粉通道与所述转接头上的出料口对齐连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热固性塑料无流道浇注系统,包括上述的热固性塑料无流道模具,和用于固定所述热固性塑料无流道模具的码模压板,所述码模压板上设有放置流质进管和流质出管的容纳槽,所述流质进管与所述注流口连通,所述流质出管与所述出流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槽上设有用于按住所述流质进管和所述流质出管的按压件。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利用热咀和转接头,将热固性塑料粉料从粉料流道引导至转接头中,而后进行注塑,因为在热咀中设置了流动加热区,使热固性塑料粉料成型时为防止材料固化而在料筒内没有足够加热的部分,利用流动加热区的热量进一步加热,进而缩短料头,节约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流道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流道模具的内部结构透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流道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流道模具的另一角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流道模具的注流口和出流口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浇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采用现有浇注方式的成品效果图;
图8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浇注系统的成品效果图;
图中:
10、无流道模具;
20、热咀;21、粉料流道;22、流动加热区;23、注流口;231、注流管接口;24、出流口;241、出流管接口;25、咀体;251、凹槽;252、隔板;253、缺口;254、大端部;26、咀套;27、高温密封圈;28、螺丝;
30、转接头;31、出料口;
40、码模压板;41、容纳槽;42、按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看附图之图1至图6、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热固性塑料无流道模具及其浇注系统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其中无流道模具解决了现有浇注模具的料头过长的问题,缩短了料头长度,节省了材料和成本。
无流道成型模具是指在模具中采取绝热或加热的方法,使从注射机喷嘴到型腔人口这一段流道中的塑料一直保持熔融状态,开模时只需取出塑件,不必清理浇道凝料的装置。无流道模具并非指模具内无流道,而是指成型制品时不会同时产生流道凝料的模具。适宜于无流道模具成型的热塑性塑料有PE、PP、PS等。无流道模具按保持流道温度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绝热流道模具和热流道模具两大类。绝热流道模具的特点是流道十分粗大。在注射过程中,靠近流道壁的塑料冷却凝固,形成固化层,对流道中心部位的塑料起绝热作用,从而使其始终保持熔融状态,在注射压力作用下,熔融料通过流道顺利地进人型腔,满足连续注射的要求。而热流道模具则是由外部提供热量,以使流道内塑料始终保持熔融状态的。
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热固性塑料无流道模具10,包括热咀20、与所述热咀20中的粉料流道21连通的转接头30,所述转接头30与所述热咀20可拆卸密封连接,所述热咀20内设有流动加热区22,所述热咀20上设有用于注入热流质的注流口23和供所述热流质流出的出流口24,所述注流口23和所述出流口与所述流动加热区22连通。
本实施例采用模具接近于热流道模具,在热咀20上设置流动加热区22,利用流动加热区22的热量是流道内的塑料始终保持熔融状态,从而实现缩短料头甚至无料头,流动加热区22的温度在80℃~90℃内,避免粉料流道21内的温度偏低,熔融料黏度高,流动性变差,流动阻力相应增大,熔融料不易通过流道流至转换头中;也避免粉料流道21内的温度过高,造成流道中的熔融料固化,致使流道堵塞。优选的,本实施例的流动加热区22内的流质为油或者为水。通过注流口23将热水或热油注入流动加热区22,使流道温度保持在80℃至90℃之间,而后热水或热油从出流口24排出,重新加热,形成循环回路。由于本实施例上咀体25的加热使通过流动加热区22实现,因此温度较容易控制,不容易出现温度突变的情况。
如附图2至附图4所示,所述热咀20包括咀体25和套设在所述咀体25上的咀套26,所述注流口23和所述出流口24设置在所述咀体25上,所述流动加热区22设置在所述咀体25和所述咀套26之间。将咀体25和咀套26分体设置,便于热咀20加工,而后在咀体25和咀套26之间设置密封结构,防止流动加热区22的热水或热油漏出。更具体地说,所述咀套26和所述咀体25的上部和底部之间各设有一耐高温密封圈27。咀套26套设在咀体25外,且通过螺丝28与咀体25固定连接,更具体地说,咀套26上设有环形凸台,与咀体25的大端部254通过多个螺丝28固定。
粉料流道21设置在咀体25中心,流动加热区22环绕咀体25设置。而流动加热区22的形状有多种,比如设置在咀体外壁或咀套内壁上螺旋形凹槽,一端与注流口连通,另一端与出流口连通,形成循环回路;也可以是如附图2至附图4所示,设置在所述咀体25上的凹槽251,所述注流口23和所述出流口24设置在所述咀体25的大端部254上,且分别与所述凹槽251连通;所述注流口23和所述出流口24设置在所述咀体25的大端部254上,且分别与所述凹槽251连通。
更具体地说,所述凹槽251中设有对称设置的隔板252,所述隔板252与所述咀套26的内壁紧密贴合,其中一个隔板252的底部设有供热流质流通的缺口253,所述注流口23和所述出流口24分别位于所述隔板252的两侧。为了实现注流口23到流动加热区22到出流口24的回路,本实施例的环形凹槽251内设有隔板252,隔板252将咀体25和咀套26之间的流动加热区22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注流口23连通,另一部分与出流口24连通,同时,在其中一块隔板252的底部设置缺口253,以连通两部分。本实施例采用设置在咀体25上的凹槽251与咀套26之间形成流动加热区22,凹槽251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维修使用。
同时,为了方便热水或热油注入或流出,所述注流口23上连接有注流管接口231,所述出流口24上连接有出流管接口241。
本实施例的所述咀体25采用8407模具钢制成,8407模具钢采用特殊炼钢技术和严密质量控制得到的纯度高且组织微细的钢材,8407模具钢的等向性(各向同性)要比一般传统炼制度H13更佳。这对于模具的抗机械疲劳及热应力疲劳性能更具价值,如压铸模具、锻造模具及挤型模具等。因此采用8407的模具硬度可比普通H13提供1-2HRC而不会牺牲韧性。硬度高可以减缓热龟裂的发生,提高模具寿命。
热咀20与转接头30之间的连接密封性也至关重要,所述转接头30与所述咀体25螺纹连接,所述咀体25内的料粉通道与所述转接头30上的出料口31对齐连通,便于熔融料注入。因为熔融料有升温的趋势,咀体25上设有流动加热区22,因此不必担心流道因比表面积过大而散热的问题,如附图3至附图4所示,粉料流道21为锥型结构,便于熔融料注入连通,也可以采用比表面积较小的圆形或半圆形截面的流道结构。同时,转换头内的流道也采用锥型结构,便于实现模具分离。优选的,转换头的出料口31设有光滑过渡的倒圆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热固性塑料无流道浇注系统,包括上述的热固性塑料无流道模具10,和用于固定所述热固性塑料无流道模具10的码模压板40,所述码模压板40上设有放置流质进管和流质出管的容纳槽41,所述流质进管与所述注流口23连通,所述流质出管与所述出流口24连通。
优选的,所述容纳槽41上设有用于按住所述流质进管和所述流质出管的按压件42,防止流质进管和流质出管移动。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