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量可调的吹塑机风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7365发布日期:2019-07-27 11:01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量可调的吹塑机风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量可调的吹塑机风环。



背景技术:

风环装置是吹塑机设备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吹塑机在生产塑料薄膜时首先要通过模头挤出熔融的原料,再经过风环吹膜形成膜泡并进行冷却操作,膜泡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吹膜机生产薄膜的质量,影响最大的就是厚度的均匀性等,风环装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膜泡的成型质量。

在吹塑机实际工作过程中,进风口吹进的风在环形混合的风道混合,然后由出风通孔吹出进行膜泡的吹制,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因各种原因导致风量不均匀,从而影响膜泡的厚度,从而影响产品质量,不仅影响了生产,还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拆装,可根据实际调整进风风量的吹塑机风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量可调的吹塑机风环,包括中部敞口的风环本体,所述风环本体包括环顶和环底,所述风环本体的中部还包括旋转可调的调风器,所述风环本体底部设置有多个进风口,所述调风器包括依次从上至下层叠设置的上导风环,中导风环和下导风环,均设有环形凸沿,上导风环可沿风环的敞口内壁上下移动,并与所述中导风环之间形成储风区域,中导风环与上导风环在其环形凸沿位置形成主出风口,与下导风环形成副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风环包括风环本体和调风器,调风器通过层叠组合拼接的方式,结构简单,由于环形固定套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上下移动,同理上导风环可相对于风环本体上下移动,实现了调节的功能,而主出风口和副出风口由上导风环,中导风环和下导风环形成,实现了风量可调的功能,设置两个出风口,增加了可调风量的阈值范围。

优选的,环绕所述调风器套接有过风环,所述过风环上设有多个第一过风孔。

优选的,所述风环本体内设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用于将所述风环本体内部分隔成弯曲的导风通道。

优选的,所述上导风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形状与所述中导风环的形状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中导风环与下导风环之间形成导风通道。

优选的,所述中导风环的环形凸沿的边缘位置设置第二过风孔,所述第二过风孔左右交错设置,呈齿环状。

优选的,位于所述风环本体底部的进风口为偶数个且中心对称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风环立体图;

图2为风环结构爆炸图;

图3为风环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量可调的吹膜机风环。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风量可调的吹塑机风环,包括中部敞口的风环本体1,所述风环本体1包括环顶11和环底12,所述风环本体1的中部还包括旋转可调的调风器2,所述风环本体1底部设置有多个进风口13,

所述调风器2包括依次从上至下层叠设置的上导风环21,中导风环22和下导风环23,均设有环形凸沿,上导风环21可沿风环的敞口内壁上下移动,并与所述中导风环22之间形成储风区域242,中导风环22与上导风环21在其环形凸沿位置形成副出风口212,与下导风环23形成主出风口223。

本实用新型的风环包括风环本体1和调风器2,调风器2通过层叠组合拼接的方式,结构简单,由于上导风环2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上下移动,同理上导风环21可相对于风环本体1上下移动,实现了调节的功能,而主出风口223和副出风口212由上导风环21,中导风环22和下导风环23形成,实现了风量可调的功能,设置两个出风口,增加了可调风量的阈值范围。

风环在工作时,当进风量固定时,主出风口223使得风环具有稳定的固定出风量,通过调节副出风口212的风口大小,风口逐渐变大,伴随着出风量逐渐升高。

优选的,在无需使用副出风口212时,通过所述上导风环21与中导风环22紧密贴触,使得副出风口212保持常闭状态。

优选的,如图2或图3所示,由于要保证风量进入调风器2的风速均匀,则调风器2必须有配合其的结构或部件,环绕所述调风器2套接有过风环24,所述过风环24上设有多个第一过风孔241,风从底部进入风环本体1内,进过风道抵达过风环24,经过风道的风的方向是不定的,通过第一过风孔241调整至吹过过风环24的轴心方向,保证均匀送风。

优选的,如图3所示,风环本体1内部空间前期过大,在风进入后由于风吹入的角度和速率不统一,导致风从出风口吹出的速率不一致,影响产品的质量,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风环本体1内设有多个隔板121,所述隔板121用于将所述风环本体1内部分隔成弯曲的导风通道222,相当于增加了风在风环本体1内流经的距离和减少风的入口范围,保证风吹入的角度基本一致,且风吹过的距离越长,风速会逐渐减小,便于控制风量,且各个入口进入的风的风速差距会减小,缩小误差,提高应用产品的质量,且位于风环本体1底部的隔板121至少设有一个,风在经过风道时经过多次折返,保证最后一次折返位于风环本体1底部至其顶部,使得风从风环本体1顶部通过第一过风孔241进入储风区域242,减少风量损失。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上导风环21设有凹槽211,所述凹槽211的底面形状与所述中导风环22的形状相匹配,当风环不使用时,旋转上导风环21,使得其与中导风环22紧密贴合,关闭副出风口212,防止杂质进入风环内部。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中导风环22的环形凸沿的边缘位置设置第二过风孔221,所述第二过风孔221左右交错设置,呈齿环状,增加了第二过风孔221的进风面积,减少风量损耗。

优选的,所述中导风环22与下导风环23之间形成导风通道222,为进入风环内部的风从主出风口223吹出是设置通道,使得进入导风通道222内的风的风向基本保持一致,使得吹出的风量均匀。

优选的,位于所述风环本体1底部的进风口13为偶数个且中心对称设置,该设置的进风口13进风均匀,满足设计需求。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