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流道潜伏式点浇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0490发布日期:2019-08-03 16:10阅读:1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流道潜伏式点浇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浇口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流道潜伏式点浇口结构。



背景技术:

潜伏式浇口又叫隧道式浇口,由点浇口变化而来,潜伏式浇口的特点保持了点浇口的优点,克服了模具结构复杂的缺点。浇口位置一般选在塑件侧面较隐蔽处,分流道设置在分型面上,而浇口像隧道一样潜入到分型面下面的定模板上或动模板上,使熔体沿斜向注入型腔。浇口在模具开模时自动切断,不需进行浇口处理,但在塑件侧面留有浇口痕迹,潜伏式浇口常用于多型腔两板式注射模,适用于一侧进料的塑件或外观质量要求较高的塑件。

而目前对于一些筒状产品,其一般都要求外表面光滑无痕,因此,常规的都是采用内壁浇注的方式,所以都会使用到潜伏式点浇口结构,但对于一些筒状产品,例如针筒、喷嘴、楼等等,其还需要预设一个锥形通孔的型芯,无疑这样会使模具的结构更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热流道潜伏式点浇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热流道潜伏式点浇口结构,包括圆形的浇口司本体,浇口司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热流道,浇口司本体的底端面偏离热流道的轴向倾斜延伸出锥形部,锥形部的顶端形成用于成型锥形通孔的型芯;锥形部内部设置有斜流道,斜流道的出口位于锥形部的斜面,斜流道与热流道相连通;斜流道的中轴线与热流道的中轴线之间的最小夹角为10°至20°。

其中,浇口司本体的顶端面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设置有内螺纹。

其中,螺纹孔内部设置有密封垫圈。

其中,浇口司本体的顶端部设置有多个限位平面,多个限位平面均布在浇口司本体的外周侧。

其中,浇口司本体与锥形部为一体成型设置。

其中,斜流道的中轴线与热流道的中轴线之间的最小夹角为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热流道潜伏式点浇口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浇口司本体延伸出锥形部,锥形部内部设置有斜流道,斜流道的出口位于锥形部的斜面,从而形成了潜伏式点浇口结构,可使进胶口从侧面进胶,从而将水口隐藏在侧面,使产品外表面的外观更美观,不易看到产品上有浇口痕迹.另外,锥形部的顶端形成了用于成型锥形通孔的型芯,无需再模具上另外设置通孔的型芯,简化了模具的结构,降低了成本和制造难度。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流道潜伏式点浇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流道潜伏式点浇口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流道潜伏式点浇口结构的另一个视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浇口司本体1、热流道11、锥形部2、斜流道21、型芯22、螺纹孔3、限位平面4、密封垫圈5。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流道潜伏式点浇口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圆形的浇口司本体1,浇口司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热流道11,浇口司本体1的底端面偏离热流道11的轴向倾斜延伸出锥形部2,锥形部2的顶端形成用于成型锥形通孔的型芯22;锥形部2内部设置有斜流道21,斜流道21的出口位于锥形部2的斜面,斜流道21与热流道 11相连通;斜流道21的中轴线a与热流道11的中轴线b之间的最小夹角c为10°至20°,作为优选的方案,斜流道21的中轴线与热流道11的中轴线之间的最小夹角为15°。

本实施例的热流道潜伏式点浇口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浇口司本体1延伸出锥形部2,锥形部2的侧面开设有斜流道21,从而形成了潜伏式点浇口结构,可使进胶口从侧面进胶,使产品外观更美观,不易看到产品上有浇口痕迹;也可以避开产品外观上有复杂的结构,另外,锥形部2的顶端形成了用于成型锥形通孔的型芯22,无需再模具上另外设置通孔的型芯22,简化了模具的结构,降低了成本和制造难度。

为了增强点浇口结构的适用性能,能够用于不同角度的安装面,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模具,浇口司本体1的顶端面设置有螺纹孔3,螺纹孔3内设置有内螺纹,螺纹孔3可以配合其他模具对应的安装为进行使用,另外,为了增强浇口结构和模具之间的密封性能,螺纹孔3内部设置有密封垫圈5。

为了增强点浇口结构的适用性能,便于浇口结构的安装,浇口司本体1的顶端部设置有多个限位平面4,多个限位平面4均布在浇口司本体1的外周侧,这样就能够配合扳手对浇口结构进行安装,或者开设对应轮廓的凹槽进行固定。

为了增强浇口结构的机械强度,浇口司本体1与锥形部2为一体成型设置。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