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化膜贴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4635发布日期:2019-05-21 21:4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化膜贴膜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化膜贴膜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迅速提高,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周围并且迅速成为了我们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应用工具。电子设备的屏幕越来越大,越来越薄,此种情况下导致电子设备的屏幕非常容易碎为了保护该类型电子设备的屏幕,很多用户希望在电子设备的屏幕表面贴一层保护膜以达到保护电子设备的目的。

然而,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自己动手贴膜难度大、成功率低;而找专门的贴膜商家贴膜时,不仅需要耗费额外的经济支出,而且浪费大量的时间,费时费力。目前主要贴膜方式大多为人工贴膜,工作效率低,而且贴膜仅靠肉眼观察和手工作业,贴膜效果难以保证。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贴膜设备,这些设备大多结构复杂,造价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化膜贴膜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化膜贴膜器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贴膜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钢化膜贴膜器,该钢化膜贴膜器用于对手机进行贴膜,包括套设在手机外部的外框,所述外框的顶部内侧壁向内延伸设置有第一固定凸部,所述外框的底部内侧壁向内延伸设置有第二固定凸部,所述外框的顶部内侧壁、外框左侧面的内侧壁以及外框右侧面的内侧壁均向内延伸形成倒U型部,所述外框的底部内侧壁和外框左侧的内侧壁以及外框右侧的内侧壁均向内延伸形成U型部,且所述倒U型部的自由端与所述U型部的自由端对应相连,所述U型部的高度与所述倒U型部的高度相等,且所述倒U型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外框的高度,所述倒U型部位于所述外框左侧面以及右侧面的上表面均向上延伸设置有定位凸部。

可选的,所述外框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且所述外框的壁厚为1-5mm,所述外框的高度为4-10mm。

可选的,所述倒U型部的壁厚为2-7mm,且所述倒U型部的高度为2-5mm;所述U型部的壁厚为1-5mm,且所述U型部的高度为2-5mm。

可选的,所述倒U型部的壁厚大于所述U型部的厚度,且所述倒U型部在外框左侧面的长度大于所述U型部在外框左侧面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倒U型部的上表面以及U型部的上表面均与所述外框的上表面相平齐。

可选的,所述定位凸部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所述定位凸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倒U型部的上表面,且所述定位凸部的高度为2-5mm。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凸部和所述第二固定凸部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一固定凸部和所述第二固定凸部的高度各自独立地为0.1-0.3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贴膜器设置有外框、第一固定凸部和第二固定凸部以便于快速将手机固定,防止手机晃动;通过设置倒U型部可以将钢化膜的顶端位置固定,实现钢化膜由上至下贴膜以方便排出气泡,而在倒U型部的正面延伸的两条定位凸部可以对钢化膜的左右两侧进行定位,从而使钢化膜在贴上屏幕之前已经准确定位,钢化膜不会歪偏;在贴膜器下部设置较薄的U型部既能防止手机从正面穿过贴膜器而又能使钢化膜下方的位置可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提供的钢化膜贴膜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背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提供的钢化膜贴膜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正面示意图。

图中:

100手机 200钢化膜

1外框 2第一固定凸部 3第二固定凸部

4倒U型部 5U型部 6定位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钢化膜贴膜器,如图1-2所示,可以包括套设在手机外部的外框1,所述外框1的顶部内侧壁可以向内延伸设置有第一固定凸部2,所述外框1的底部内侧壁可以向内延伸设置有第二固定凸部3,所述外框1的顶部内侧壁、外框左侧面的内侧壁以及外框右侧面的内侧壁均向内延伸形成倒U型部4,所述外框1的底部内侧壁和外框左侧的内侧壁以及外框右侧的内侧壁均向内延伸形成U型部5,且所述倒U型部4的自由端与所述U型部5的自由端可以对应相连,所述U型部5的高度与所述倒U型部4的高度(指图1中垂直纸面方向)可以相等,且所述倒U型部4的高度可以小于所述外框1的高度,所述倒U型部4位于所述外框1左侧面以及右侧面的上表面(指图1中纸面内侧,即手机的正面)均可以向上延伸设置有定位凸部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贴膜器使用方式如下:如图1-2所示,首先将手机100从贴膜器的背面固定入外框1中,并使手机100顶部和底部分别由第一固定凸部2和第二固定凸部3固定,同时使倒U型部4和U型部5的背面贴合手机的正面,接着采用常规方法清洁手机屏幕。然后将钢化膜200撕开离型膜后贴合在手机100屏幕上,使钢化膜200的上端与倒U型部4内侧的上端相接触实现上端定位,左右两侧由两条定位凸部6挡住,确认好钢化膜粘贴位置之后,采用常规方法挤压出气泡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贴膜器设置有外框、第一固定凸部和第二固定凸部以便于快速将手机固定,防止手机晃动;通过设置倒U型部可以将钢化膜的顶端位置固定,实现钢化膜由上至下贴膜以方便排出气泡,而在倒U型部的正面延伸的两条定位凸部可以对钢化膜的左右两侧进行定位,从而使钢化膜在贴上屏幕之前已经准确定位,钢化膜不会歪偏;在贴膜器下部设置较薄的U型部既能防止手机从正面穿过贴膜器而又能使钢化膜下方的位置可调。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贴膜器的尺寸,如图1-2所示,所述外框1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且所述外框1的壁厚(指图1中平行纸面方向)可以为1-5mm,所述外框1的高度(指图1中垂直纸面方向)可以为4-10mm。所述倒U型部4的壁厚(指图1中平行纸面方向)可以为2-7mm,且所述倒U型部的高度(指图1中垂直纸面方向)可以为2-5mm;所述U型部5的壁厚可以为1-5mm,且所述U型部5的高度可以为2-5mm。所述倒U型部4的壁厚可以大于所述U型部5的厚度,且所述倒U型部4在外框1左侧面的长度(指图1中上下方向)可以大于所述U型部5在外框1左侧面的长度。所述倒U型部4的上表面以及U型部5的上表面均与所述外框1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定位凸部6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所述定位凸部6可以固定设置在所述倒U型部4的上表面,且所述定位凸部6的高度可以为2-5mm。所述第一固定凸部2和所述第二固定凸部3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所述第一固定凸部2和所述第二固定凸部3的高度可以各自独立地为0.1-0.3mm。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不同手机屏幕的型号设置对上述尺寸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