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冷却风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1958发布日期:2019-06-19 00:06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冷却风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冷却风环。



背景技术:

吹膜设备的普通冷却风环,一般由风环下盖、风环上盖、上风唇、中风唇、下风唇组成,在风环与模头之间,以隔热环来定位与隔热。上风唇与中风唇形成风环的上风口,中风唇与下风唇形成风环的下风口,上、下风口分别对膜泡进行冷却;通过上风唇与中风唇的螺纹可以调节上、下风口的间隙大小,改变上、下风口的冷却风量,使膜泡达到最佳冷却效果和稳定效果,由于通用风环的材料多采用铸铝,上风唇及中风唇均采用螺纹来配合调节,铸铝件极容易产生气孔、夹渣、砂眼、塌陷等缺陷,且风环的螺纹极容易产生变形,很难做到较高精度的配合,螺纹配合间隙不是过大就是过小,给上风唇及中风唇的调节造成困难;间隙过大,上风唇及中风唇在风压下就会抖动,造成出风口风流不稳、不均匀,直接影响到熔融状态下的膜泡的冷却速度,造成膜泡厚薄均匀度变差;间隙过小,上风唇及中风唇则难以调节,难以使膜泡达到最佳冷却效果和稳定效果。另外,风环与模头间以隔热环来定位与隔热,由于是面接触,接触面大,难以达到好的隔热效果,风环体的温度会升高,导致风温升高,直接降低了风环出风对膜泡的冷却效率,使设备的产能下降,发挥不了最大的生产效率,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冷却风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冷却风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通用风环上、下出风口的螺纹调节困难,及风环体与模头的隔热不良等造成风环冷却效率低,风流不稳、不均匀导致膜泡厚薄均匀度变差等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冷却风环,包括风环下盖,所述风环下盖的顶部连接有风环上盖,所述风环上盖的内孔连接有上风唇,所述风环下盖的内孔上部连接有中风唇,所述上风唇的外螺纹和中风唇的外螺纹插接有均匀分布的聚四氟柱销,所述聚四氟柱销的内腔沉孔螺接有第二螺钉,且两组所述第二螺钉贯穿聚四氟柱销的内腔沉孔分别插接在上风唇的外螺纹部分和中风唇的外螺纹部分,聚四氟柱销略凸出上风唇的外螺纹表面和中风唇的外螺纹表面,所述风环下盖的内孔下部连接有下风唇,所述下风唇的底部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四组等高块,所述等高块的内腔螺接有第一螺钉,且所述第一螺钉贯穿等高块的本体插接在下风唇的下部,所述等高块的底部安装有隔热环,等高块通过隔热环的外圆对风环定位,所述隔热环的底部与模头连接,并通过内孔与模头外圆配合来定位。

优选的,所述等高块通过隔热环的外圆对风环定位,所述隔热环通过内孔与模头外圆配合来定位,第一螺钉采用内六角螺钉。

优选的,所述聚四氟柱销采用聚四氟材质,且略凸出上风唇和中风唇的外螺纹表面,所述第二螺钉采用开槽圆柱头螺钉。

优选的,所述等高块底部开设有凹槽,且第一螺钉的底部卡接在凹槽的内部。

优选的,四组所述等高块成环状分布在下风唇的底部,且四组等高块形成圆的中心与下风唇同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实用新型方案,由于聚四氟可塑性变形,且具备优良的自润滑性,上风唇与中风唇再次旋入内螺纹时,聚四氟柱销略凸出的外端面便形成了与内螺纹配合紧密的外螺纹,使上风唇与中风唇的螺纹配合达到理想的配合精度并且旋转调节灵活;

2)该实用新型,由于采用隔热环和四个等高块,显著减少了风环与隔热环的接触面积,增加了风环的隔热效果,降低了风环冷却风的温度,极大地提升了风环对膜泡的冷却效率,使设备的产能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部放大图。

图中:1风环下盖、2风环上盖、3上风唇、4中风唇、5下风唇、6模头、7隔热环、8等高块、9第一螺钉、10聚四氟柱销、11第二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冷却风环,包括风环下盖1,风环下盖1的顶部连接有风环上盖2,风环上盖2的内孔连接有上风唇3,风环下盖1的内孔上部连接有中风唇4,上风唇3的外螺纹和中风唇4的外螺纹插接有均匀分布的聚四氟柱销10,聚四氟柱销10的内腔沉孔螺接有第二螺钉11,且两组第二螺钉11贯穿聚四氟柱销10的内腔沉孔分别插接在上风唇3的外螺纹部分和中风唇4的外螺纹部分,聚四氟柱销10略凸出上风唇3的外螺纹表面和中风唇4的外螺纹表面,风环下盖1的内孔下部连接有下风唇5,下风唇5的底部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四组等高块8,等高块8的内腔螺接有第一螺钉9,且第一螺钉9贯穿等高块8的本体插接在下风唇5的下部,等高块8的底部安装有隔热环7,等高块8通过隔热环7的外圆对风环定位,隔热环7的底部与模头6连接,并通过内孔与模头外圆配合来定位。

其中,第一螺钉9采用内六角螺钉,具有很好的冲压性和焊接性能,第二螺钉11采用开槽圆柱头螺钉,可承受较大载荷,不锈钢耐腐蚀能力极好,等高块8底部开设有凹槽,且第一螺钉9的底部卡接在凹槽的内部,便于安装第一螺钉9,四组等高块8成环状分布在下风唇5的底部,且四组等高块8形成圆的中心与下风唇5同心,便于与模头6配合。

工作原理:在风环上下风口的调节螺纹处加入可塑性变形的聚四氟柱销10,使螺纹在调节灵活的情况下不至于过于松动,提高风环中冷却风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使塑料薄膜厚薄均匀度得到保证,在上风唇3与中风唇4的螺纹加工中,采用适当偏大的螺纹配合间隙,以避免螺纹调节时由于铸造应力变形及铸造缺陷造成的调节不灵活等困难,同时为了避免螺纹配合过于松动,在上风唇3与中风唇4的螺纹配合加工完成后,分别在上风唇3与中风唇4的外螺纹圆周上,沿圆周均匀分布,增加六个聚四氟柱销10,聚四氟柱销10以第二螺钉11安装在螺纹厚度的中部,聚四氟柱销10的外端面略凸出螺纹外表面,由于聚四氟可塑性变形,且具备优良的自润滑性,上风唇3与中风唇4再次旋入内螺纹时,聚四氟柱销10的外端面便形成了与内螺纹配合紧密的外螺纹,使上风唇3与中风唇4的螺纹配合达到理想的配合精度并且旋转调节灵活,在风环的下风唇5下方,圆周均匀分布的四个等高块8通过第一螺钉9与下风唇5连接,四个等高块8形成的中心与下风唇5同心,等高块8与模头6配合,使风环与模头6的中心轴线在一条中心线上,保证风环的上下风口与模头同心,四个等高块8与普通风环只采用隔热环7相比,风环和模头6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少,同时将风环出风口的位置提高使其与膜泡形成最佳配合,在风环与模头6间给出一道间隙形成补偿风口,在隔热的同时,通过此间隙形成的补偿风口进风,对上风口、下风口向上的气流形成空气动力补偿,对膜泡形成进一步的冷却,提高风环的冷却效率,这样显著增加了风环的隔热效果,降低风环冷却风的温度,极大地提升了风环对膜泡的冷却效率,使设备的产能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