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均匀成型功能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1062发布日期:2019-07-10 09:3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均匀成型功能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均匀成型功能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准尺寸的工具,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型品。

注塑模具属于型腔模,在注塑完成之前,型腔内一般都充满了空气,熔融的塑胶射入型腔时,会冲散型腔内的空气,同时还会吸收部分空气,导致熔融的塑胶内混杂有气体,会导致成型注塑件内部形成气泡;且部分无法及时排出的空气在型腔中会不断升温,将形成与熔融塑胶对抗的气压,从而会使熔融塑胶的流动速度降低,导致各处的熔融塑胶的温度差增大,严重影响成型的均匀性,甚至部分塑胶还会提前固化,从而阻挡其他熔融塑胶无法顺畅流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均匀成型功能的注塑模具,在注塑前能够有效清除型腔内的空气,可有效确保注塑件成型的均匀性,且整体结构简单。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均匀成型功能的注塑模具,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模板、上模、下模和下模座,上模中设有上模腔,下模中设有下模腔,上模腔和下模腔匹配;

下模座中设有升降让位腔,下模座的底部贯穿有上顶让位孔,下模中还设有顶针升降槽,顶针升降槽连通于下模腔的底部,升降让位腔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推板、延迟弹簧、顶针板和顶针管,顶针板中贯穿有吸管导槽,顶针管穿过顶针升降槽到达下模腔,顶针管的顶部通过扭簧连接有顶针盖,顶针管内设有真空吸管,真空吸管穿过吸管导槽设置,真空吸管固定于推板上。

进一步的,延迟弹簧的初始长度为K,顶针板的厚度为D,顶针管的高度为H,真空吸管凸出于推板的长度为L,(H+D+0.5K)≤L≤(H+D+K)。

进一步的,上模的底部设有第一导槽,下模的顶部设有第一导柱,第一导柱与第一导槽匹配。

进一步的,推板上设有第二导柱,顶针板内设有第二导槽,第二导柱穿过第二导槽设置。

进一步的,升降让位腔的顶部设有限位导套,限位导套与下模座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导柱穿过第二导槽滑动连接于限位导套内。

进一步的,真空吸管的顶部向一侧弯曲。

进一步的,真空吸管的顶部向远离扭簧的一侧弯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均匀成型功能的注塑模具,设置特殊的抽真空结构,在注塑前能够有效清除型腔内的空气,可有效确保注塑件成型的均匀性,且整体结构简单,动结构全部设置于下模中,能够方便整体结构的排布,使整体结构更加简洁,抽真空动作和脱料顶出动作依靠同一个结构完成,操作方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合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上模板10、上模11、上模腔111、第一导槽112、下模板20、升降让位腔201、上顶让位孔202、限位导套203、下模21、下模腔211、顶针升降槽212、第一导柱213、推板30、第二导柱301、延迟弹簧31、顶针板32、吸管导槽321、第二导槽322、顶针管33、扭簧331、顶针盖332、真空吸管34。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图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均匀成型功能的注塑模具,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模板10、上模11、下模21和下模座20,上模11中设有上模腔111,下模21中设有下模腔211,上模腔111和下模腔211匹配;

下模座20中设有升降让位腔201,下模座20的底部贯穿有上顶让位孔202,下模21中还设有顶针升降槽212,顶针升降槽212连通于下模腔211的底部,升降让位腔201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推板30、延迟弹簧31、顶针板32和顶针管33,顶针板32中贯穿有吸管导槽321,顶针管33穿过顶针升降槽212到达下模腔211,顶针管33在顶针升降槽212内作升降运动,顶针管33的顶部通过扭簧331连接有顶针盖332,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通过扭簧331的作用驱动顶针盖332密封顶针管33的顶部,顶针管33内设有真空吸管34,真空吸管34穿过吸管导槽321设置,真空吸管34在吸管导槽321内升降滑动,真空吸管34固定于推板30上,优选地,延迟弹簧31至少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真空吸管34的两侧,真空吸管34远离顶针盖332的一侧连接有真空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合模时,上下模腔形成密闭的型腔,驱动推板30上升,顶针管33上升至凸出于下模腔211的底面,随着推板30不断上升,顶针板32与推板30的间距不断缩小,延迟弹簧31不断压缩,真空吸管34推动顶针盖332转动让位,真空吸管34凸出于顶针管33的顶部,真空发生器通过真空吸管34对型腔进行抽真空,避免因型腔内存在其他气体而影响注塑成型的效果,能够确保注塑成型的均匀性;抽真空完成后松开推板30,推板30在重力作用下下降,延迟弹簧31伸长复位,顶针盖332通过扭簧331的作用实现回弹,顶针盖332重新密封顶针管33的顶部后,对型腔注塑;注塑件冷却后进行开模,上下模腔分离,驱动推板30不断上升,顶针管33将成型注塑件顶出,使成型注塑件脱离下模腔211,推板30不断上升的过程中,真空吸管34推开顶针盖332后凸出于顶针管33的顶部,将成型注塑件推离顶针管33,脱料动作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设置特殊的抽真空结构,在注塑前能够有效清除型腔内的空气,可有效确保注塑件成型的均匀性,且整体结构简单,动结构全部设置于下模中,能够方便整体结构的排布,使整体结构更加简洁,抽真空动作和脱料顶出动作依靠同一个结构完成,操作方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延迟弹簧31的初始长度为K,即延迟弹簧31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长度为K,顶针板32的厚度为D,顶针管33的高度为H,真空吸管34凸出于推板30的长度为L,(H+D+0.5K)≤L≤(H+D+K),能够确保驱动推板30上升过程中,顶针管33和真空吸管34能够先后顶出,从而确保抽真空效果和脱料顶出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上模11的底部设有第一导槽112,下模21的顶部设有第一导柱213,第一导柱213与第一导槽112匹配,第一导柱213在第一导槽112内升降滑动,能够有效提高合模和开模动作的稳定性,能够确保上下模腔的对位准确。

在本实施例中,推板30上设有第二导柱301,顶针板32内设有第二导槽322,第二导柱301穿过第二导槽322设置,能够确保推板30的升降动作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让位腔201的顶部设有限位导套203,限位导套203与下模座20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导柱301穿过第二导槽322滑动连接于限位导套203内,能够限制顶针板32的升降轨迹,从而确保顶针板32的升降动作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真空吸管34的顶部向一侧弯曲,能够确保真空吸管34顶部的开口不会被顶针盖332堵住,能够有效确保真空吸管34抽真空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真空吸管34的顶部向远离扭簧331的一侧弯曲,真空吸管34顶部的开口背对扭簧331,即真空吸管34顶部开口正对的位置是型腔内部,能够进一步提高真空吸管34抽真空的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