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胶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1577发布日期:2019-08-20 23:48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胶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背胶工装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背胶工装。



背景技术:

传统的贴背胶方法是人工一片一片的对工件进行定位,然后再对定好位的工件粘贴背胶,这种粘贴背胶的方法效率极低,并且工件的定位效果不好,影响粘贴背胶的效果,现提出一种背胶工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背胶工装,通过在背胶支撑底座上设置定位凸台和推料槽能够对背胶本体进行进准定位,并采用工件压盖板对待贴胶的工件进行定位安装,能够保证后续贴胶的精准性,同时能够提高贴胶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背胶工装,包括背胶支撑底座1,所述背胶支撑底座1用于定位支撑背胶本体3,所述背胶支撑底座1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凸台11和推料槽12,所述定位凸台11与背胶本体3的安装卡槽相配合。所述背胶支撑底座1与工件压盖板2相配合,所述工件压盖板2用于定位安装工件本体4,所述工件压盖板2上设有若干个定位柱21和限位凹槽22,所述定位柱21与工件本体4的定位孔41相配合,所述限位凹槽22与工件本体4端面的限位凸起部42相配合,所述背胶支撑底座1上设有与定位柱21相配合的辅助孔13。所述定位柱21包括支脚定位柱211和加强定位柱212,所述定位孔41包括位于工件本体4的第二支脚40上的第一定位孔411和位于工件本体4中间位置的第二定位孔412,所述支脚定位柱211与第一定位孔411相配合,所述加强定位柱212与第二定位孔412相配合,所述辅助孔13包括与支脚定位柱211相对应的第一辅助孔131和与加强定位柱212相对应的第二辅助孔132。所述背胶支撑底座1和工件压盖板2轮廓的形状及大小相同。所述推料槽12包括方形通槽121和L型通槽122,所述方形通槽121和L型通槽122位于背胶本体3的四个拐角处,所述推料槽12与背胶本体3的配合处具有部分吻合重叠。所述定位凸台11的数目为两个,所述定位凸台11包括第一凸台111和第二凸台112,所述第一凸台111、第二凸台112分别与安装卡槽相配合,所述第一凸台111、第二凸台112的拐角处设有圆弧过渡。所述第一凸台111的截面形状近似为矩形,所述第一凸台111的一个拐角上设有切角1111,所述第二凸台112的截面形状近似为正方形,所述安装卡槽包括第一卡槽32和第二卡槽33,所述第一凸台111与第一卡槽32相适配,所述第二凸台112与第二卡槽33的相适配。所述背胶支撑底座1上还设有若干个方形槽14,所述方形槽14的拐角处设有圆弧过渡,所述方形槽14的深度为1-2mm,所述方形槽14包括第一槽体141和第二槽体142,所述第一槽体141与背胶本体3的第一支脚30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槽体142与背胶本体3的腰部34的两侧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背胶支撑底座上设置定位凸台和推料槽能够对背胶本体进行进准定位,并采用工件压盖板对待贴胶的工件进行定位安装,能够保证后续贴胶的精准性,同时能够提高贴胶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背胶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背胶工装的背胶支撑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背胶工装的工件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背胶工装的背胶支撑底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背胶工装的背胶支撑底座与背胶本体配合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背胶工装的背胶本体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背胶工装的工件本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一种背胶工装,包括背胶支撑底座1和工件压盖板2,所述背胶支撑底座1用于定位支撑背胶本体3,所述背胶支撑底座1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凸台11和推料槽12,所述定位凸台11与背胶本体3的安装卡槽相配合,所述工件压盖板2用于定位安装工件本体4,所述工件压盖板2上设有若干个定位柱21和限位凹槽22,所述定位柱21与工件本体4的定位孔41相配合,所述限位凹槽22与工件本体4端面的限位凸起部42相配合,所述背胶支撑底座1上设有与定位柱21相配合的辅助孔13。所述定位柱21包括支脚定位柱211和加强定位柱212,所述定位孔41包括位于工件本体4的第二支脚40上的第一定位孔411和位于工件本体4中间位置的第二定位孔412,所述支脚定位柱211与第一定位孔411相配合,所述加强定位柱212与第二定位孔412相配合,所述辅助孔13包括与支脚定位柱211相对应的第一辅助孔131和与加强定位柱212相对应的第二辅助孔132。所述推料槽12包括方形通槽121和L型通槽122,所述方形通槽121和L型通槽122位于背胶本体3的四个拐角处,所述推料槽12与背胶本体3的配合处具有部分吻合重叠。所述定位凸台11的数目为两个,所述定位凸台11包括第一凸台111和第二凸台112,所述第一凸台111、第二凸台112分别与安装卡槽相配合,所述第一凸台111、第二凸台112的拐角处设有圆弧过渡。所述第一凸台111的截面形状近似为矩形,所述第一凸台111的一个拐角上设有切角1111,所述第二凸台112的截面形状近似为正方形,所述安装卡槽包括第一卡槽32和第二卡槽33,所述第一凸台111与第一卡槽32相适配,所述第二凸台112与第二卡槽33的相适配。所述背胶支撑底座1上还设有若干个方形槽14,所述方形槽14的拐角处设有圆弧过渡,所述方形槽14的深度为1-2mm,所述方形槽14包括第一槽体141和第二槽体142,所述第一槽体141与背胶本体3的第一支脚30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槽体142与背胶本体3的腰部34的两侧相对应。所述背胶支撑底座1和工件压盖板2轮廓的形状及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背胶工装的工作原理为:

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将定位凸台11与背胶本体3的安装卡槽相配合,使背胶本体3安装在背胶支撑底座1上,然后将工件本体4卡装在定位柱21上,其中限位凹槽22与限位凸起部42相配合能够提高定位的精准性,然后将带有工件本体4的工件压盖板2扣合在载有背胶本体3的背胶支撑底座1进行压合,其中定位凸台11能够与工件本体4内的通槽进行配合,能够快速进行定位扣合,然后对背胶工装进行压紧,完成贴胶作业后打开工件压盖板2取下贴胶后的工件即可,通过在背胶支撑底座上设置定位凸台和推料槽能够对背胶本体进行进准定位,并采用工件压盖板对待贴胶的工件进行定位安装,能够保证后续贴胶的精准性,同时能够提高贴胶效率,其中背胶工装采用硬度低的材料制作,优选为材料45号钢,产品是304号钢。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