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简化模具二次顶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1109发布日期:2019-08-20 23:4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用于简化模具二次顶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出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简化模具二次顶出结构。



背景技术:

以前的二次顶出机构,顶针板通用需要3块板组成,顶针板之前需要增加二次开模锁扣,顶针限位柱和支撑柱需要两套系统,模具结构复杂,模具厚度增加,成本浪费,可能还会导致注塑机加大,增加了模具的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简化模具的二次顶出结构,解决产品倒扣出模问题,节省模具空间位置,降低成本,二次顶出结构方便后期维修的用于简化模具二次顶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用于简化模具二次顶出结构,包括底板、方顶针和复位杆,所述的底板的上部设有下顶针板,所述的下顶针板的上部设有上顶针板,所述的底板的上方设有垫板,所述的上顶针板与垫板的底部形成位移空腔,所述的垫板的上部设有B板,所述的B板中设有与B板相嵌接的动模仁,所述的动模仁的上部设有产品;

所述的方顶针的底端伸至底板中,所述的方顶针的顶端向上延伸至动模仁中且与产品呈活动式触接,所述的方顶针的底端与底板呈弹性连接,所述的位移空腔中设有复位杆,所述的复位杆向上延伸至动模仁中,所述的复位杆向下延伸至上顶针板中,所述的复位杆与位移空腔呈弹性连接,所述的上顶针板的上部设有与垫板的底部呈活动限位的限位柱,所述的底板中设有向上穿过下顶针板、上顶针板且与垫板呈嵌入式分布的顶针板导柱。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板与垫板间通过垫块呈间隔式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板的底部设有嵌入式的承压板,所述的方顶针的底部与承压板的上部呈活动式触接,所述的方顶针的下端为弹簧导向受压针,所述的下顶针板的底部设有弹簧固定块,所述的弹簧导向受压针外套有与弹簧固定块呈弹性连接的驱动弹簧,所述的复位杆外套的顶针板复位弹簧,所述的顶针板复位弹簧的顶端与B板的底部触接,所述的顶针板复位弹簧底端与上顶针板的上部触接,所述的下顶针板中设有与复位杆底部呈弹性连接的复位小弹簧,所述的复位杆可在上顶针板中进行位移;所述的底板的底部设有与下顶针板底部固定的KO柱。

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柱的位移间距为50mm,所述的方顶针的位移间距为35mm。

作为优选,所述的KO柱与下顶针板间、限位柱与上顶针板间、底板、垫块与垫板间分别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承压板的底部与底板的底部呈同一水平面分布,所述的KO柱嵌入至底板中。

注塑完成后,二次顶出驱动弹簧处于固定压缩状态,对方顶针存在反作用力,二次顶出机构会伴随注塑机作用于K.O柱,顶针板整体运动,至方顶针限位保持静止,而顶针板带动其他顶针继续顶出(继续顶出15mm),将产品倒扣(10mm区域)强脱出来,然后机械手顺利将产品取走。

承压板在顶针板复位时,对二次顶出机构起定位作用;

在注塑过程中,同时也可以抵消方顶杆胶位部分成型压力;

模具拆装维修非常方便,只需要将承压板和弹簧固定板拆掉,就可以对二次顶出机构做维修,无需拆整个动模侧,大大节省修模时间。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简化模具二次顶出结构,结构紧凑,提高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所示,一种用于简化模具二次顶出结构,包括底板1、方顶针2和复位杆3,所述的底板1的上部设有下顶针板4,所述的下顶针板4 的上部设有上顶针板5,所述的底板1的上方设有垫板6,所述的上顶针板5 与垫板6的底部形成位移空腔7,所述的垫板6的上部设有B板8,所述的B 板8中设有与B板8相嵌接的动模仁9,所述的动模仁9的上部设有产品10;

所述的方顶针2的底端伸至底板1中,所述的方顶针2的顶端向上延伸至动模仁9中且与产品10呈活动式触接,所述的方顶针2的底端与底板1呈弹性连接,所述的位移空腔7中设有复位杆3,所述的复位杆3向上延伸至动模仁9中,所述的复位杆3向下延伸至上顶针板5中,所述的复位杆3与位移空腔7呈弹性连接,所述的上顶针板5的上部设有与垫板6的底部呈活动限位的限位柱11,所述的底板1中设有向上穿过下顶针板4、上顶针板5且与垫板6 呈嵌入式分布的顶针板导柱12。

所述的底板1与垫板6间通过垫块13呈间隔式分布。

所述的底板1的底部设有嵌入式的承压板14,所述的方顶针2的底部与承压板14的上部呈活动式触接,所述的方顶针2的下端为弹簧导向受压针15,所述的下顶针板4的底部设有弹簧固定块16,所述的弹簧导向受压针15外套有与弹簧固定块16呈弹性连接的驱动弹簧17,所述的复位杆3外套的顶针板复位弹簧18,所述的顶针板复位弹簧18的顶端与B板8的底部触接,所述的顶针板复位弹簧18底端与上顶针板5的上部触接,所述的下顶针板4中设有与复位杆3底部呈弹性连接的复位小弹簧19,所述的复位杆3可在上顶针板5 中进行位移;所述的底板1的底部设有与下顶针板4底部固定的KO柱20。

所述的限位柱11的位移间距为50mm,所述的方顶针2的位移间距为35mm。

所述的KO柱20与下顶针板4间、限位柱11与上顶针板5间、底板1、垫块13与垫板6间分别通过螺栓21固定,所述的承压板14的底部与底板1 的底部呈同一水平面分布,所述的KO柱20嵌入至底板1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