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制品生产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2500发布日期:2019-11-25 21:14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胶制品生产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橡胶制品生产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橡胶制品和塑胶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车载内饰橡胶件,车载内饰塑胶件等,无论是车载内饰橡胶件还是车载内饰塑胶件,都需要通过注塑成型的技术来生产,随着橡胶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橡胶产品生产模具已经成为一些机械生产企业必不可少的工具。

目前,大多橡胶制品在成型之前,需要将橡胶原料浇注在特定的模具内后,从而得到人们所需的形状,制造出相应的产品。但是,橡胶制品的在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将橡胶原料浇筑在特定模具内时,多数从一个进料口进入成型腔,这样产生耗时长的问题,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其次,原料从进料口进入成型腔时,会先堆积在进料口下方,再流至成型腔的其他空间,这个过程会产生很多气体,气体也不能排出模具外,在产品成型时会导致产品表面粗糙不平,导致橡胶制品的整体性能降低,在干燥时易形成横向裂纹,而且不容易脱模,进一步影响产品质量;最后,橡胶原料注塑后,需要等待原料冷却才可以开模,这样会因等待时间长,而产生影响下一步生产工序,和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因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橡胶制品生产模具,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橡胶制品生产模具,其具有生产的产品气泡少、省时和效率高的优点。

该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橡胶制品生产模具,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模座、导流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上的中部位置设有贯穿所述上模座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出料端通向所述导流座;所述导流座沿其上部表面开设有导流道,所述导流道包括主流道和与该主流道相连通的若干分流道,所述主流道与所述进料口的出料端相连通,若干所述分流道贯穿所述导流座并均匀分布于所述导流座,所述分流道的出料端通向所述下模座;所述导流座的旁侧还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一端通向所述主流道,另一端所述排气孔通向所述导流座外;所述下模座上设有成型腔,所述成型腔连接所述分流道的出料端。

较佳地,所述主流道内正对所述进料口的出料端的位置向上突起形成一分流台。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座内还开设有热循环通道,所述热循环通道呈弯曲状环绕所述分流道设置。

较佳地,所述热循环通道的一端与一热供水装置连接,所述热供水装置包括热水供应泵、热水供应管、热水储存箱,所述热水供应泵安装在所述热水储存箱上,所述热水供应管一端与所述热水供应泵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热循环通道连接,所述热水储存箱的抽水端插入所述热水储存箱。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座上位于所述成型腔下端的部分还设有冷循环通道,所述冷循环通道弯曲设置,并包围所述成型腔下端。

较佳地,所述冷循环通道的一端与一冷供水装置连接,所述冷供水装置包括冷水供应泵、冷水供应管、冷水储存箱,所述冷水供应泵安装在所述冷水储存箱上,所述冷水供应管一端与所述冷水供应泵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冷循环通道连接,所述冷水储存箱的抽水端插入所述冷水储存箱。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包括入料区和缓冲区,所述入料区呈圆柱状,所述缓冲区呈上宽下窄的收缩状。

较佳地,所述排气孔内可拆卸的安装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管和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过滤管两端的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的过滤网孔呈蜂窝状。

较佳地,所述过滤管内部设有活性过滤层和纳米渗透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通过在所述导流座上设置多个所述分流道,使原料可以通过多个所述分流道进入所述成型腔,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个进料口导致的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在所述导流座旁侧开设有排气孔,可以将原料在流至所述成型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出模具外,解决现有技术模具内不能排出多余气体的问题;通过设置所述冷循环通道和所述冷供水装置可以加快产品成型的速度,解决现有技术中只能等待原料冷却才能开模造成的等待时间长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生产效率高,生产的模具没有气泡,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橡胶制品生产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模座、导流座和下模座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热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冷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上模座1,进料口11,入料区111,缓冲区112。

导流座2,排气孔21,热循环通道22。

下模座3,成型腔31,冷循环通道32。

导流道4,主流道41,分流道42,分流台43。

热供水装置5,热水供应泵51,热水供应管52,热水储存箱53。

冷供水装置6,冷水供应泵61,冷水供应管62,冷水储存箱63。

过滤装置7,过滤管71,过滤网72,活性过滤层73,纳米渗透膜7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4,一种橡胶制品生产模具,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模座1、导流座2和下模座3,所述上模座1上的中部位置设有贯穿所述上模座1的进料口11,所述进料口11的出料端通向所述导流座2;所述导流座2沿其上部表面开设有导流道4,所述导流道4包括主流道41和与该主流道41相连通的若干分流道42,所述主流道41与所述进料口11的出料端相连通,若干所述分流道42贯穿所述导流座2并均匀分布于所述导流座2,所述分流道42的出料端通向所述下模座3;所述导流座2的旁侧还开设有排气孔21,所述排气孔21的一端通向所述主流道41,另一端所述排气孔21通向所述导流座2外;所述下模座3上设有成型腔31,所述成型腔31连接所述分流道42的出料端。本实用通过在所述导流座2上设置多个所述分流道42,使原料可以通过多个所述分流道42进入所述成型腔31,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个进料口导致的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在所述导流座2旁侧开设有排气孔21,可以将原料在流至所述成型腔31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出模具外,解决现有技术模具内不能排出多余气体的问题;通过设置所述冷循环通道32和所述冷供水装置62可以加快产品成型的速度,解决现有技术中只能等待原料冷却才能开模造成的等待时间长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生产效率高,生产的模具没有气泡,节约成本。

参照图1至图2,所述主流道41内正对所述进料口11的出料端的位置向上突起形成一分流台43,原料从所述进料口11流入所述主流道41时,原料先与所述分流台43相接触,由于所述分流台43呈凸起状,原料流至呈凸起状的所述分流台43上时,会加速原料流向其他多个分流道42,使原料加速进入所述成型腔31。

参照图2,所述导流座2内还开设有热循环通道22,所述热循环通道22呈弯曲状环绕所述分流道42设置,所述热循环通道22为供如热水或其他现有技术中温度较高的液体流通的通道。

参照图3,所述热循环通道22的一端与一热供水装置52连接,所述热供水装置5包括热水供应泵51、热水供应管52、热水储存箱53,所述热水储存箱53可以储存热水或其他现有技术中温度较高的液体,所述热水供应泵51安装在所述热水储存箱53上,所述热水供应管52一端与所述热水供应泵51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热循环通道22连接,所述热水储存箱53的抽水端插入所述热水储存箱53,所述热水供应泵51将所述热水储存箱53内的液体抽出并传至所述热循环通道22,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所述导流座2保持一定的温度,从而使原料在流经所述导流座2时不会因为所述导流座2本身的低温而产生原料集聚在所述导流座2上的问题。

参照图4,所述下模座3上位于所述成型腔31下端的部分还设有冷循环通道32,所述冷循环通道32弯曲设置,并包围所述成型腔31下端,所述冷循环通道32为供冷水或其他现有技术中可以降温的液体。

参照图4,所述冷循环通道32的一端与一冷供水装置6连接,所述冷供水装置6包括冷水供应泵61、冷水供应管62、冷水储存箱63,所述冷水供应泵61安装在所述冷水储存箱63上,所述冷水供应管62一端与所述冷水供应泵61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冷循环通道32连接,所述冷水储存箱63的抽水端插入所述冷水储存箱63,所述冷水供应泵61将所述冷水储存箱63内的液体抽出并送至所述冷循环通道32,使在所述成型腔31内的原料加速冷却,加速成型,提高生产效率。

参照图2,所述进料口11包括入料区111和缓冲区112,所述入料区111呈圆柱状,所述缓冲区112呈上宽下窄的收缩状,放料时,所述入料区111可以承载较多的原料,再经缓冲区112逐渐进入所述导流道4。

参照图5和图6,所述排气孔21内可拆卸的安装有过滤装置7,所述过滤装置7包括过滤管71和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过滤管71两端的过滤网72,所述过滤网72的过滤网孔呈蜂窝状,所述过滤装置7用于过滤原料在流动时产生的气体。

参照图5和图6,所述过滤管71内部设有活性过滤层73和纳米渗透膜74,所述活性炭过滤层73和纳米渗透膜74用于吸收原料在流动时产生的可能有毒的气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一外力将原料注入所述进料口11,原料通过所述进料口11进入所述导流道4,并通过多个所述分流道42进入所述成型腔31,同时,所述热水供应泵51将热水储存箱53内的液体传至所述热循环通道22以保证流经所述导流座2内的原料不会集聚,所述冷水供应泵61将冷水储存箱63内的液体传至所述热循环通道22以加速所述成型腔31内的原料成型。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