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尺寸硬对硬贴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4184发布日期:2019-09-03 19:35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尺寸硬对硬贴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制造领域,特别指一种大尺寸硬对硬贴合机。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英文简称为LCD全称是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属于平面显示器的一种;用于电视机及计算机的屏幕显示;该显示屏的优点是耗电量低、体积小、辐射低。随着液晶显示屏制造技术及市场消费能力的不断成熟和提升,液晶显示屏的尺寸也越来越大;液晶显示屏的主要结构件为玻璃板料,液晶显示器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在玻璃板料的贴附各种膜材、偏光片等,以达到特定光学显示效果或形成玻璃保护层;受玻璃材料本身特性影响,对于大尺寸的玻璃板料易在运输搬运过程中极易产生损坏破碎,现阶段针对大尺寸玻璃板料还无法通过整线自动化产线完成贴合过程,而手工贴合又存在效率低下,且膜片尺寸较大时,手工贴合易出现贴合气泡等缺陷,贴合质量难以保证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真空吸膜,并翻转盖合后,上顶玻璃板完成自动贴合,有效地提升了贴合质量,提高了贴合效率的大尺寸硬对硬贴合机。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尺寸硬对硬贴合机,包括翻板、下模腔、下模及贴合锁紧组件,其中,上述下模腔设置于机台上,下模腔内设有安装空间;上述翻板设置于下模腔的一侧,且可转动地连接在机台上,翻板的底面设有物料吸附平面,其上放置有待贴合的物料;上述下模设置于下模腔内,且在下模腔内升降运动,下模上放置有待贴合的玻璃板,翻板旋转后盖合在下模腔上,下模带动玻璃板向上顶升并与物料贴合;上述贴合锁紧组件设置于下模腔的另一侧,贴合锁紧组件从外侧套合在翻板及下模腔上,使翻板与下模腔卡紧固定,以防止下模上顶贴合时将翻板顶起。

优选地,所述的机台上设有两支座,两支座平行间隔地设置于下模腔的一侧;上述翻板的下边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两支座上。

优选地,所述的翻板的底面设有至少二个真空吸孔,真空吸孔与真空发生装置的气路连通,以便在翻板底面提供真空负压,吸附固定片状的膜体。

优选地,所述下模底部设有支板,支板的底部通过支柱支撑,支柱向下贯通机台延伸至机台下方,并连接在气缸上,气缸通过支柱及支板驱动下模升降运动,以便上顶贴合。

优选地,所述的贴合锁紧组件包括锁紧支座及锁紧滑座,其中,上述锁紧支座包括二个,两锁紧支座平行间隔地设置于下模腔的另一侧;上述锁紧滑座包括二个,两锁紧滑座分别沿垂直于下模腔侧边方向可滑动地嵌设在锁紧支座上。

优选地,所述的贴合锁紧组件还包括锁紧气缸及锁紧块,上述锁紧滑座的上部水平连接有支座;上述锁紧气缸设置于支座的外侧,且输出端连接于支座的外侧壁上,并驱动支座来回直线运动;上述锁紧块包括至少二块,锁紧块间隔设置于支座的内侧壁上,且靠近下模腔的一侧设有卡槽,锁紧气缸驱动支座朝下模腔方向运动时,卡槽卡合在翻板及下模腔上,以便锁紧固定翻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自主研发设计了一种采用真空吸膜,并翻转盖合后,上顶玻璃板完成自动贴合,有效地提升了贴合质量,提高了贴合效率的大尺寸硬对硬贴合机。本实用新型针对大尺寸玻璃板的膜片贴合工艺进行研究开发,通过内部设有安装空间的下模腔作为主要承载结构,下模腔的一侧设有两支座及可转动地连接于两支座之间的翻板,翻板底面设有多个真空吸孔;贴合之前,翻板向外翻转,其底面朝上,待贴合的片状膜材等物料放置于底面上,并经真空吸孔吸附固定,待贴合的玻璃板放置于下模腔的下模上,经下模支撑限位;翻板吸附固定膜片后向内翻转盖合在下模腔上,经下模腔支撑;设置于下模腔另一侧的的贴合锁紧组件从下模腔外侧朝下模腔运动,并通过锁紧块内的卡槽将翻板及下模腔卡紧固定;在针对贴合质量要求高的显示屏制造时,还可在下模腔一侧设置真空管,以使翻板盖合锁紧后将下模腔内空气吸出,形成真空贴合环境;翻板锁紧固定后,下模在机台下方的气缸驱动下,带动玻璃板向上运动,使玻璃板抵住翻板底面吸附固定的膜片上,进行膜片贴合动作;贴合完成后,翻板的真空吸孔消除真空吸力,贴合锁紧组件向外移动松开翻板及下模腔,翻板向外翻转离开下模腔,以便取出贴合好的玻璃板,重新放入待贴合膜片或玻璃板,如此反复;通过上述翻板在贴合过程中其底面真空吸孔始终保持对膜片向上吸附力,有效地防止了膜片因重力作用从翻板上掉落,并使膜片在翻板底面保持吸附崩紧状态,有效减少了贴合过程中产生气泡的情况;且采用该种翻转开合,上升贴合,直线滑移锁紧的方式,操作方便,贴合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贴合锁紧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尺寸硬对硬贴合机,包括翻板3、下模腔4、下模6及贴合锁紧组件7,其中,上述下模腔4设置于机台1上,下模腔4内设有安装空间;上述翻板3设置于下模腔4的一侧,且可转动地连接在机台1上,翻板3的底面设有物料吸附平面,其上放置有待贴合的物料;上述下模6设置于下模腔4内,且在下模腔4内升降运动,下模6上放置有待贴合的玻璃板,翻板3旋转后盖合在下模腔4上,下模6带动玻璃板向上顶升并与物料贴合;上述贴合锁紧组件7设置于下模腔4的另一侧,贴合锁紧组件7从外侧套合在翻板3及下模腔4上,使翻板3与下模腔4卡紧固定,以防止下模6上顶贴合时将翻板3顶起。

机台1上设有两支座2,两支座2平行间隔地设置于下模腔4的一侧;上述翻板3的下边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两支座2上。

翻板3的底面设有至少二个真空吸孔,真空吸孔与真空发生装置的气路连通,以便在翻板3底面提供真空负压,吸附固定片状的膜体。

下模6底部设有支板5,支板5的底部通过支柱支撑,支柱向下贯通机台1延伸至机台1下方,并连接在气缸上,气缸通过支柱及支板5驱动下模6升降运动,以便上顶贴合。

贴合锁紧组件7包括锁紧支座71及锁紧滑座72,其中,上述锁紧支座71包括二个,两锁紧支座71平行间隔地设置于下模腔4的另一侧;上述锁紧滑座72包括二个,两锁紧滑座72分别沿垂直于下模腔4侧边方向可滑动地嵌设在锁紧支座71上。

贴合锁紧组件7还包括锁紧气缸73及锁紧块74,上述锁紧滑座72的上部水平连接有支座;上述锁紧气缸73设置于支座的外侧,且输出端连接于支座的外侧壁上,并驱动支座来回直线运动;上述锁紧块74包括至少二块,锁紧块74间隔设置于支座的内侧壁上,且靠近下模腔4的一侧设有卡槽75,锁紧气缸73驱动支座朝下模腔4方向运动时,卡槽75卡合在翻板3及下模腔4上,以便锁紧固定翻板3。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采用真空吸膜,并翻转盖合后,上顶玻璃板完成自动贴合,有效地提升了贴合质量,提高了贴合效率的大尺寸硬对硬贴合机。本实用新型针对大尺寸玻璃板的膜片贴合工艺进行研究开发,通过内部设有安装空间的下模腔作为主要承载结构,下模腔的一侧设有两支座及可转动地连接于两支座之间的翻板,翻板底面设有多个真空吸孔;贴合之前,翻板向外翻转,其底面朝上,待贴合的片状膜材等物料放置于底面上,并经真空吸孔吸附固定,待贴合的玻璃板放置于下模腔的下模上,经下模支撑限位;翻板吸附固定膜片后向内翻转盖合在下模腔上,经下模腔支撑;设置于下模腔另一侧的的贴合锁紧组件从下模腔外侧朝下模腔运动,并通过锁紧块内的卡槽将翻板及下模腔卡紧固定;在针对贴合质量要求高的显示屏制造时,还可在下模腔一侧设置真空管,以使翻板盖合锁紧后将下模腔内空气吸出,形成真空贴合环境;翻板锁紧固定后,下模在机台下方的气缸驱动下,带动玻璃板向上运动,使玻璃板抵住翻板底面吸附固定的膜片上,进行膜片贴合动作;贴合完成后,翻板的真空吸孔消除真空吸力,贴合锁紧组件向外移动松开翻板及下模腔,翻板向外翻转离开下模腔,以便取出贴合好的玻璃板,重新放入待贴合膜片或玻璃板,如此反复;通过上述翻板在贴合过程中其底面真空吸孔始终保持对膜片向上吸附力,有效地防止了膜片因重力作用从翻板上掉落,并使膜片在翻板底面保持吸附崩紧状态,有效减少了贴合过程中产生气泡的情况;且采用该种翻转开合,上升贴合,直线滑移锁紧的方式,操作方便,贴合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