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缩管内压扩张模具及其构成的扩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17368发布日期:2020-03-31 15:52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热缩管内压扩张模具及其构成的扩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缩管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使得热缩管均匀扩张、管壁厚度均匀的扩张模具及其构成的扩张装置。



背景技术:

热缩管具有绝缘保护、密封防潮、机械补强、标识识别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航天、军工、船舶、高铁、汽车以及核电等各个行业。热缩管的关键制造工艺有辐射交联和扩张定型,辐射交联能够改变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赋予高分子材料记忆功能,使其具有热缩性能。扩张技术对轴向收缩率起决定作用,扩张时,首先将扩前管加热到110℃~130℃,使其达到高弹态。

传统的热缩管扩张装置,由模具、冷却池和充气布袋构成。从烘箱取出被加热的扩前管,通过铁棒的辅助将充气布袋塞入扩前管中,然后将扩前管插入模具中,往充气布袋内充气,布袋膨胀,使得扩前管发生扩张,模具内空气通过模具上的排气孔被压出,然后将模具放入冷水池,冷水冷却,冷水冷却时人工搅水。传统的热缩管扩张装置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开始时冷水池水温低,但随着热传递,温度越来越高,使得冷却温度不均衡,无法控制冷却温度,导致成品热缩管厚薄不均匀,成品质量差;(2)冷水容易通过排气孔进入模具内,使得模具内有水,导致下一次用模具扩张的扩前管容易报废;(3)水的搅动,使得与模具接触的水温是不均匀的,水温低管壁厚,水温高管壁薄。

现在市面上又有新型的热缩管扩张装置,由模具、充气布袋和冷却铜管构成,冷却铜管缠绕在模具外壁上,冷却铜管内用于通入冷水进行降温。此种热缩管扩张装置的结构使得不会有冷却水进入模具内,但是其仍然存在着大量缺陷:(1)热交换效率差,使得生产效率低下;(2)冷却铜管容易堵住排气孔,导致被堵住对应的扩前管部分无法扩张;(3)水温不均匀,优先接触冷却水的扩前管前端部分与冷却水热交换,使得冷却水温度升高,从而使得扩前管后端接触的冷却水的温度较高,导致生产的热缩管产品质量不可控,热缩管管壁厚薄差距较大,报废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热缩管内压扩张模具,具有冷却均匀,使得热缩管的管壁厚薄均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热缩管扩张装置,通过智能化的控制,对加工过程中进行温度控制,保证冷却温度恒定,使得生产的热缩管质量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热缩管内压扩张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上端面设有插口,模具本体内设有容纳空间,模具本体的模具壁上设有排气孔,所述模具壁上设有至少一组冷却通道组,冷却通道组包括相互不连通、呈螺旋缠绕结构的冷却通道a和冷却通道b,冷却通道a的进水口a与冷却通道b的出水口b位于模具本体的一端,冷却通道b的出水口a与冷却通道b的进水口b位于模具本体的另一端。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通道组位于模具壁内,排气孔避开冷却通道组所在位置。

由上述热缩管内压扩张模具构成的扩张装置,包括机体、水箱、充气布袋,上述模具本体的进水口a、进水口b、出水口a、出水口b皆通过水管与水箱连通,模具本体设置在机体内,机体上开有与模具本体的插口连接的开口,供模具本体的插口与机体外界连通;充气布袋用于塞入扩前管中。

进一步地,还包括对水箱降温的降温风机,水箱/出水口a/出水口b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感应超过设定温度,降温风机打开。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水箱设置在机体内部,模具本体位于水箱上方,降温风机位于模具本体上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扩张模具的结构,使得模具两端皆进水和出水,保证冷却降温接触均匀,使得热缩管厚薄均匀;

(2)冷却通道组的结构不会堵住排气孔,保证扩前管的正常扩张;

(3)扩张装置中的水箱、降温风机和温度传感器控温,保证冷却水的温度保持在较为恒定的温度,由于温度恒定,使得最终出来的一批热缩管成品质量稳定。

(4)由于降温效率高,不需要人工介入降温,因此生产效率相比传统技术至少提高一倍,劳动强度至少减少一倍,人工至少减少一倍。

附图说明

图1为扩张装置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扩张模具中冷却通道的设置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所示:1-模具本体,11-排气孔,12-冷却通道a,121-进水口a,122-出水口a,13-冷却通道b,131-进水口b,132-出水口b,2-水箱,3-降温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热缩管内压扩张模具,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热缩管内压扩张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模具本体1端面上设有插口,通过插口可以将扩前管放入模具本体1内的容纳空间中。容纳空间四周为模具本体1的模具壁。

模具壁内设有两条相互不干扰、不连通的呈螺旋缠绕结构的冷却通道a12和冷却通道b12。

模具本体1外壁一端上设有进水口a121和出水口b132;模具本体1外壁另一端上设有进水口b131和出水口a122。

进水口a121、出水口a122分别为冷却通道a12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进水口b131、出水口b132分别为冷却通道b12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模具壁上设有冷却通道a12和冷却通道b12的部分作为冷却区,其余部分为排气区,模具壁的排气区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排气孔11。

本实施例中,模具壁内设有两条相互不干扰、不连通的冷却通道,除此之外,随需要,可设有任意双数的相互不干扰、不连通的呈螺旋缠绕结构的冷却通道。

由于模具本体1上两端皆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使得通水冷却时,温度较为均匀。

如图1所示,热缩管内压扩张模具构成的扩张装置,包括机体、降温风机3、扩张模具、充气布袋。

所述机体内设有扩张模具,机体的一侧开口,供模具本体1的插口与机体外界连通。当然,机体的开口与模具本体1的插口之间无缝隙、密封连接。

机体内顶部设有降温风机3,模具本体1的进水口a121、进水口b131、出水口a122、出水口b132皆通过管道与水箱2连通。

水箱2可以设置在机体外,也可以设置在机体内。

出水口a122、出水口b132皆设有温度感应器,用于感应出水温度。

充气布袋设置在铁棒上,铁棒作为手持部件,帮助将充气布袋插入扩前管中,也帮助将扩前管插入扩张模具中。

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温度超过设定值时,降温风机3打开进行降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水箱2设置在扩张模具下方,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水箱2中。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