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达外壳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7352发布日期:2019-09-17 19:56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达外壳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马达外壳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用到马达的电子设备也越来越多,进而导致马达的需要量也日益增大。马达一般由外壳及设于外壳内的定子、转子等组成。目前,马达的外壳生产时需要先后经过裁板、进料、冲压等多道工序,而这些工序需要多套冲压设备来完成,例如,裁板需要专门的裁切模具,冲压需要专门的冲压模具,而且裁切模具裁出的金属板还需要人工转移到冲压模具进行冲压成型,这样的生产方式严重阻碍了马达外壳的生产效率,不利于马达产量的提高,也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马达外壳模具结构,在一套模具内完成多个马达外壳的成型,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马达外壳的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马达外壳模具结构,其包括上模座及下模座,所述下模座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顶针板,所述顶针板上设置有下模组,所述下模组内设置有下模芯,所述上模座设置有上模组,所述上模组内设置有上模芯,所述上模组与下模组对接设置,所述上模芯与下模芯之间形成有注塑流道,所述上模芯与下模芯之间围设形成成型腔,所述注塑流道与成型腔连通设置,所述上模芯于成型腔内分别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匹配设置在注塑流道一侧,所述连接块下端部一侧设置有圆弧状接触部,所述连接块下端部另一侧开设有连通槽,所述接触部一侧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与连通槽连通设置,所述连通槽匹配设置在注塑流道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塑流道为“工”字形构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型腔数量为四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塑流道中部设置有注塑孔,所述注塑孔贯穿上模组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针板中部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卡持设置有顶针机构,所述顶针机构设置在下模组下方,所述顶针机构设置有顶针板,所述顶针板上设置有顶针,所述顶针贯穿下模组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芯内卡持有穿孔柱及抵压块,所述抵压块设置在成型腔中部,所述抵压块下端部开设有字符槽,所述穿孔柱间隔设置在上模芯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组周侧设置有卡持块,所述下模组周侧间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卡持块卡持在定位块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持块截面为“凸”状构造,所述定位块截面为“凹”状构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组内开设有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贯穿下模组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马达外壳模具结构通过在上模芯与下模芯之间围设形成成型腔,并在上模芯的成型腔内卡持设置连接块,在连接块下端部一侧设置的接触部开设有穿孔,配合在连接块下端部底端开设连通槽,以使得注塑机内的注塑料通过注塑流道流经连通槽后从穿孔射出,进而在成型腔内成型为马达外壳构造,在成型腔内设置可分离式连接块,有效降低了上模芯的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马达外壳模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模座隐藏上模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板与顶针机构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座隐藏下模芯部分零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模芯隐藏部分零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模组隐藏上模芯部分零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上模芯隐藏部分零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马达外壳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马达外壳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座100及下模座200,所述下模座200设置有基板210,所述基板210上设置有顶针板220,所述顶针板220上设置有下模组230,所述下模组230内设置有下模芯231,所述上模座100设置有上模组110,所述上模组110内设置有上模芯111,所述上模组110与下模组230对接设置,所述上模芯111与下模芯231之间形成有“工”字形注塑流道112,所述注塑流道112中部设置有注塑孔113,所述注塑孔113贯穿上模组110设置,外部注塑机通过注塑孔113向注塑流道112内灌注注塑料。

所述顶针板220中部设置有容置槽221,所述容置槽221内卡持设置有顶针机构240,所述顶针机构240设置在下模组230下方,所述顶针机构240设置有顶针板241,所述顶针板241上设置有顶针242,所述顶针242贯穿下模组230设置,所述顶针242用于将成型的马达外壳300产品从下模芯231内顶出,完成马达外壳300产品的脱模工序。

所述上模芯111与下模芯231之间围设形成四个成型腔120,所述注塑流道112分别与成型腔120连通设置,所述上模芯111于成型腔120内分别设置有连接块114,所述连接块114匹配设置在注塑流道112一侧,所述连接块114下端部一侧设置有圆弧状接触部1141,所述接触部1141匹配马达外壳300侧面部设置,所述连接块114下端部另一侧开设有连通槽1142,所述接触部1141一侧开设有穿孔1143,所述穿孔1143与连通槽1142连通设置,所述连通槽1142匹配设置在注塑流道112一侧,以使得注塑机内的注塑料通过注塑流道112流经连通槽1142后从穿孔1143射出,进而在成型腔120内成型为马达外壳300构造,在成型腔120内设置可分离式连接块114,有效降低了上模芯111的制作成本,同时,也保证了注塑料经由注塑流道112及连接块114后有效在成型腔120内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芯111内卡持有穿孔柱115及抵压块116,所述抵压块116设置在成型腔120中部,所述抵压块116下端部开设有字符槽1161,用于在马达外壳300上成型为产品所需字符,譬如产品商标、型号等,所述穿孔柱115间隔设置在上模芯111内部,用于在马达外壳300上成型出限位孔3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组110周侧设置有卡持块117,所述下模组230周侧间设置有定位块232,所述卡持块117卡持在定位块232内,具体地,所述卡持块117截面为“凸”状构造,所述定位块232截面为“凹”状构造,从而完成上模组110与下模组230的稳定对接,避免在注塑成型过程中上模组110与下模组230松动影响马达外壳300产品的成型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组230内开设有冷却管道233,所述冷却管道233贯穿下模组230设置,所述冷却管道233连接外部冷却装置,外部冷却装置向下模组230内输送冷却液以降低下模组230的温度,当注塑成型后,有效提高马达外壳300的冷却速度,提升马达外壳300的制造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马达外壳模具结构通过在上模芯111与下模芯231之间围设形成成型腔120,并在上模芯111的成型腔120内卡持设置连接块114,在连接块114下端部一侧设置的接触部1141开设有穿孔1143,配合在连接块114下端部底端开设连通槽1142,以使得注塑机内的注塑料通过注塑流道112流经连通槽1142后从穿孔1143射出,进而在成型腔120内成型为马达外壳300构造,在成型腔120内设置可分离式连接块114,有效降低了上模芯111的制作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