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塑料预成型件成型为塑料容器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6660发布日期:2021-04-21 00:33阅读:78来源:国知局
用于将塑料预成型件成型为塑料容器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将塑料预成型件成型为塑料容器的设备。


背景技术:

2.从现有技术中早已熟知这样的设备和方法,并且这些设备包括吹塑模具装置,其中,特别是通过施加介质,将塑料预成型件膨胀成为塑料容器。在此,通常,不仅在将塑料预成型件引入到吹塑模具装置之前对其进行温度控制,而且对吹塑模具装置本身也进行温度控制,以便分别根据工艺类型的情况来提供所需的一般条件。对于某些工艺类型,例如,将塑料预成型件成型为随后在其中灌装热介质的容器,模具温度必须在70℃到 160℃之间。
3.在现有技术当前已知的设备和方法中,通常用比如水或油的流体介质对吹塑模具进行温度控制。在此,缺点是,如果要将介质加热到100℃以上,则只能考虑将油用作温控介质。对于借助于机器人进行自动更换吹塑模具而言,由于必须以复杂的方式分离并连接流体温控介质的联接器,因此流体温控介质存在一些缺点。一方面可能发生机器的泄漏和污染,特别是在使用油作为温控介质时,应避免泄漏和污染。另一方面,不利地是,减慢了更换过程的速度,这是因为可能必须手动断开和连接介质联接件。如果必须在每个模具半部和底部模具上,顺流和回流必须分别联接和解耦,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缺点,并且找到一种用于构造经温控的吹塑模具的解决方案,特别是该方案也与自动模具更换兼容。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将塑料预成型件成型为塑料容器的设备,包括多个吹塑站,这些吹塑站分别包括吹塑模具装置,优选地为可温控的吹塑模具装置,并且优选包括底部模具和两个吹塑模具半部,并且特别优选地由底部模具和两个吹塑模具半部组成,并且其中吹塑模具装置分别形成空腔,在该空腔中塑料预成型件可成型为塑料容器,并且该空腔直接或间接可释放地布置在吹塑模具支承件上,其中至少一个吹塑站,优选地每个吹塑站,并且特别优选地,每个吹塑模具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的至少一个温控装置,该温控装置用于至少局部地或部分地对吹塑模具装置进行温度控制。
6.根据本实用新型,在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与吹塑站(优选地吹塑模具装置或模具支承件壳体或吹塑模具支承件)之间,该设备包括自动可释放的和/或自动可建立的至少一个电连接件。优选地,对于每个吹塑站,该设备在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与相应吹塑站之间均包括自动可释放和/或自动可建立的电连接件。下面参照吹塑站描述本实用新型。在此,可以理解,每个吹塑站都可以配备有上述特征。
7.优选地,至少一个吹塑站,尤其优选地每个吹塑站包括电温控装置。电温控装置可以设置为唯一的温控装置。然而,也可以设想,设置附加地或辅助地支持该温控装置的另外的非电操作的温控装置,该非电操作的温控装置使用流体温控介质。温控装置优选包括至少一个珀耳帖元件。珀耳帖元件的优点尤其在于,当使用这种元件时,不需要附加的必须供
应给设备的温控介质。电加热元件可以优选地(分别)被设计为电加热棒。在此,电温控装置优选地还可以包括多个电加热元件。
8.根据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具有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的温控装置至少部分地、至少间接地并且优选直接地对(各个)吹塑模具装置进行温控(即,加热和/或冷却)。因此,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可以与吹塑模具装置直接(物理)接触,但是优选地是与吹塑模具装置的纯热(或可生成热)的接触件接触就足够了。换句话说,一个或多个电加热元件可以直接放置在吹塑模具装置上和/或布置在吹塑模具装置处和/或吹塑模具装置中。
9.术语“自动的”优选应理解为是在没有设备操作员的(直接或立即的) 影响或干预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优选地,不涉及设备操作员的参与,其进行释放和/或建立电连接件。优选地,例如,在操作员操纵为此目的设置的开关元件的意义上,断开自动连接和/或建立自动连接也不是由操作员 (直接)发起的。优选地,自动建立和/或自动释放电连接件是在设备的更换运行模式下进行的,在该更换运行模式下至少一个吹塑模具装置被更换,并且该更换运行模式不同于将塑料预成型件膨胀为塑料容器的膨胀运行模式。优选地,自动释放和/或自动建立一个(或多个)电连接件(在时间上)与相应吹塑站的至少一个吹塑模具装置或吹塑模具装置的更换过程相关联。因此,例如,在吹塑模具装置更换开始时,通过发送信号可以触发或启动一个(或多个)电连接件的自动释放,和/或在将新的吹塑模具装置置入或附接到吹塑站之后,例如通过发送信号可以触发或启动一个(或多个)电连接件的自动建立。优选地,电连接件的自动断开或自动建立可以由(电子)信号触发或启动,该(电子)信号由该设备的复位装置发送。在此,复位装置优选地控制,吹塑模具装置的更换是否被开启或可以被执行,和/或优选地控制,待置入的吹塑模具装置在更换的情况下是否已经正确地布置在吹塑站处以及是否可以按顺序再次建立一个(或多个)电连接件。
10.用于将塑料预成型件成型为塑料容器的设备优选为吹塑机。这意味着,首先在加热进程段对塑料预成型件进行热调节,然后通过施加流体或气体介质使其膨胀。可流动介质优选处于压力下。为了供给处于压力下的介质,该设备包括吹塑喷嘴,该吹塑喷嘴可以密封地对接到塑料预成型件的开口上,以用流体介质或气体介质使塑料预成型件膨胀。另外,优选地还提供一种阀组件,该阀组件控制吹塑空气到塑料预成型件的供给。
11.优选地,吹塑机是拉伸吹塑机,这意味着在膨胀之前和/或期间通过拉伸杆在纵向上拉伸预成型件。在此,每个吹塑站包括拉伸杆,其可引入到塑料预成型件中并在塑料预成型件纵向上拉伸塑料预成型件。拉伸杆优选包括电驱动器。
12.在一个有利实施方式中,多个吹塑站布置在可一起移动的支承件上。该支承件尤其是可转动的支承件。每个吹塑站均包括吹塑模具装置,该吹塑模具装置优选形成空腔,在该空腔内塑料预成型件可膨胀为塑料容器。在此,这些吹塑模具装置优选设计成多件式,并包括底部模具和两个吹塑模具半部。优选地,这些吹塑模具半部可释放地布置在模具支承件壳体上或吹塑模具支承件上。吹塑模具支承件相对于彼此可枢转,以便打开和关闭吹塑模具装置。另外,吹塑模具支承件包括锁定机构,以便在吹塑过程中将模具半部彼此锁定。
13.特别优选地,吹塑机或支承件以及吹塑模具组件布置在洁净室中,该洁净室将吹塑机与无菌环境分隔开。用于关闭、锁定和/或打开吹塑模具的驱动装置优选地布置在洁净室的外部。
14.优选地,吹塑模具装置在洁净室内被输送。洁净室优选地由多个壁界定。洁净室优
选地由至少一个竖直壁和相对于该竖直壁移动的壁界定。洁净室特别地使吹塑模具与未消毒的环境分隔开。洁净室有利地被设计成围绕吹塑站或成型站和/或塑料容器的输送路径的环状或环形。
15.优选地,该设备包括滑环变送器,该滑环变送器特别优选地将所有电能带入该设备的转动部分中。同时,优选地,通过自动释放或自动建立电连接件来释放或建立相应的加热元件与设备的转动部分或可转动的支承件或滑环变送器的电源之间的电连接件。该设备优选还包括用于冷却介质的转动分配器。
16.当更换吹塑模具装置或吹塑模具半部和/或底部模具时,吹塑模具支承件和模具支承件壳体优选保留在设备上。
17.当更换吹塑模具装置时,为吹塑模具装置的温度控制而设置的温控装置优选保留在设备上。然而,温控装置也可以与吹塑模具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吹塑模具半部)一起至少部分地被更换。
18.在一个有利实施方式中,吹塑模具装置优选地经由模具支承件壳体布置在吹塑模具支承件上。
19.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在每个吹塑模具半部上分别设置有锁定装置,其将吹塑模具装置可释放地固定到模具支承件壳体或吹塑模具支承件上。
20.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触发装置,该触发装置适合于并且确定用于实现在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与成型站之间的电连接件的自动释放和/或自动建立。在此,优选地,触发装置接合在吹塑站或吹塑模具装置和/或模具支承件壳体和/或吹塑模具支承件的至少一个元件中。
21.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更换装置设置为(至少)一个触发装置,该触发装置适合于并且确定用于(优选可选择地)更换,特别是自动更换整个吹塑模具装置(或仅吹塑模具装置中的一部分,特别是仅吹塑模具半部和/或仅底部模具),特别是从其吹模支承件移除和/或将吹模装置布置在吹模支承件上。换句话说,更换装置优选不仅执行至少一个吹塑模具半部或底部模具的更换,而且在该更换之前和/或期间和/或之后,还释放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与吹塑站之间的一个或多个电连接件。优选地,更换装置 (也)适合于并且确定用于断开和/或连接用于给定吹塑站的介质的至少一个或所有联接装置。
22.当必须频繁地对吹塑模具装置进行更换时,使用(至少)一个更换装置是特别有利的。更换装置优选是半自动的并且优选是全自动的机器人。然而,也可以设置手动的装置更换。因此,例如,可以使用所谓的机械手来代替机器人。机械手补偿了待移动工件(例如吹塑模具)的自重,以更易于操作。操作员可以引导机械手,在机械手的末端固定有模具抓持器。借助于机械手的这种更换不是自动执行的或在没有操作员的情况下执行的。需指出的是,也可以使用更换装置作为机械手的设计,而不管更换装置是否执行更换模式之外的其他动作。
23.换句话说,更换装置优选地可以是移动装置,其可以优选地整体移动,并且优选地不是固定装置。更换装置优选地适合于并且确定用于不仅进行吹塑模具装置的更换和/或进行设备处至少一个加热元件与预定吹塑站中的吹塑站之间的一个(或多个)电连接件的断开和/或建立,因此更换装置不与精确的一个成型站相关联,而且还适合于并且确定用于在另外的吹塑站并且优选在设备的所有吹塑站处至少进行上述操作。但是也可以设想的
是,设置有多个更换装置,这些更换装置例如同时操作不同的吹塑站并且特别是(优选地同时地,但也可以依次地)断开和/或建立温控装置的一个 (或多个)电连接件。这提供了进一步节省时间的优势。
24.至少一个更换装置优选在更换运行模式下来使用。更换装置还可以有利地布置在洁净室内,特别优选地不仅在设备的更换运行模式下而且还在设备的膨胀运行模式下均布置在洁净室内。
25.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更换装置包括用于抓持吹塑模具装置的至少一个抓持装置,其中该抓持装置适合于更换整个吹塑模具装置或仅更换吹塑模具装置中的一部分。优选地,抓持装置布置在更换装置上,使得其可围绕多个轴线枢转。抓持装置优选地与吹塑模具装置或至少一个吹塑模具半部并且优选地与两个吹塑模具半部和/或底部模具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可连接。
26.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通过更换装置的至少一个抓持装置释放和/ 或建立电连接件。抓持装置优选地适合于并且确定用于通过致动至少一个开关元件来建立和/或释放至少一个加热元件与吹塑站(优选地吹塑模具装置)之间的电连接件。优选地,机器人或更换装置适合于并且确定用于优选地通过其抓持装置释放(加热元件和吹塑站之间或者优选地在加热元件和吹塑模具装置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全部)电连接件。
27.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吹塑模具装置整体地被取出并且被放置在料盒中,在这种状态下,吹塑模具半部和底部模具可释放地彼此固定。术语“整体”优选地理解为是指吹塑模具半部和底部模具。换句话说,所有三个部分都相互固定。该更换装置优选地适合于并且确定用于整体上(从吹塑站)取出吹塑模具装置并将其放置在料盒中,在这种状态下,吹塑模具半部和底部模具可释放地彼此固定。
28.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更换装置适合于并且确定用于在抓持吹塑模具装置之前、期间或之后断开和/或连接在至少一个加热元件与吹塑站之间的电连接件,然而优选地在吹塑模具装置或吹塑模具装置的一部分的单独更换期间仍然如此。优选地,将吹塑模具装置容纳在模具组件中,该模具套件包括底部模具和两个吹塑模具半部。
29.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更换装置基本上在更换吹塑模具装置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同时,释放和/或建立一个(或多个)电连接件。这提供的优点是,例如,机器人也可以抓持热吹塑模具装置。可以设想的是,为此目的,更换装置还包括多于一个的抓持装置。更换装置优选地在更换吹塑模具半部的同时,尤其优选地通过相同的方法步骤,释放和/或建立至少一个加热元件与吹塑站之间的一个(或多个)电连接件。例如,通过取出和/或置入吹塑模具半部已经可以中断或建立电连接件或电触点。
30.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通过取出吹塑模具装置的至少一部分来释放至少一个电连接件和/或通过置入吹塑模具装置的至少一部分来建立至少一个电连接件。
31.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通过特别是自动地升高和/或降低吹塑模具装置,优选地是至少一个吹塑模具半部和/或底部模具,来释放和/或建立至少一个电连接件。
32.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通过插入和拔出(电的)接插连接件的接插元件来释放至少一个电连接件,该(电的)接插连接件的接插元件优选地布置在吹塑模具装置上和/或外部。该接插元件的配对件优选地布置在模具支承件壳体上或吹塑模具支承件上,优选地布置在吹塑喷嘴附近。吹塑模具半部(和/或底部模具)分别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并且优选正
好一个接插元件。然而,也可以设想的是,在吹塑模具装置与(剩余的)吹塑站或模具支承件壳体或吹塑模具支承件之间仅存在电接插连接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想的是,在两个吹塑模具半部之间还设置有自动可释放的电(接插)连接件。还可以设想的是,在底部模具和至少一个吹塑模具半部之间设置有优选自动可释放的电(接插)连接件。
33.优选地,除了(至少一个)电连接件之外,(优选地,每个)接插连接件或(优选地,每个)接插元件和/或(优选地,每个)接插元件的配对件还包括用于(附加冷却介质的)至少一个顺流和/或回流或用于(附加冷却介质的)顺流和/或回流的连接器。该附加冷却介质可以有利地用于保护吹塑站的敏感部件免于过热。
34.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触发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元件,该至少一个元件选自包含执行元件、气压缸、可定位凸轮和/或其组合的组。该触发装置优选地机械地接合在吹塑模具装置的至少一个元件中。通过该机械结合可以引起或触发吹塑模具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移动,例如升高和/或降低,优选地是两个吹塑模具半部和/或底部模具的移动。
35.因此,优选地可以通过吹塑模具装置的自动触发的移动和/或通过机器人的抓持装置和/或通过置入和移除吹塑模具装置,例如借助于接插连接件来释放一个或多个电连接件。
36.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该设备包括用于热调节并且特别是用于冷却至少一个吹塑模具支承件和/或吹塑模具装置的调节装置,使得压力垫密封件优选地不超过预定温度或不变热。这种调节装置优选地被设置为安全机构,使得在操作员接触模具之前首先冷却模具。如果手动更换吹塑模具,这特别重要。
37.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该设备包括温度测量装置,用于检测(吹塑站)温度的特征值,优选吹塑模具装置(例如吹塑模具半部和/或底部模具) 和/或模具支承件壳体的温度的特征值。优选地,根据由温度测量装置检测到的特征值,自动断开和/或自动建立一个(或多个)电连接件。然而,优选地,根据由温度测量装置检测到的特征值,仅进行电连接件的自动断开,而不进行电连接件的自动建立。优选地,一旦由温度测量装置检测到的特征值下降到预定最大值以下,就将(初始化)信号发送给触发装置。触发装置优选地适合于并且确定用于响应于该信号而自动断开一个(或多个) 电连接件。
38.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该设备包括温度调控装置,该温度调控装置用于根据由温度测量装置检测到的(特征)值调控温度。优选地,也优选地一旦设备处于更换运行模式下时或一旦更换运行模式被激活时,自动触发该温度调控。温度调控装置优选进行温度调控,尤其优选还借助于例如吹塑模具支承件的冷却来进行温度调控,直到作为吹塑模具装置的温度的预定特征值降至预定值以下。
39.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将塑料预成型件成型为塑料容器的设备的吹塑站的吹塑模具装置,其中,吹塑模具装置形成空腔,在该空腔内塑料预成型件可成型为塑料容器,并且其中(优选地可温控)吹塑模具装置(优选地经由吹塑模具壳体),优选间接或直接可释放地布置在吹塑模具支承件上,其中优选在至少一个吹塑站中,并且特别是在每个吹塑站中,以及特别优选地在每个吹塑模具装置中或每个吹塑模具装置上设置有具有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的(至少一个)温控装置,该温控装置用于至少局部地对吹塑模具装置进行温度控制。
40.根据本实用新型,在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和吹塑站之间自动释放和/ 或自动建立
至少一个电连接件。因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还提出,操作员不必(手动)释放电连接件,或者操作员不必释放或建立电连接件,而是这种断开或连接是自动进行的,并且例如与吹塑模具装置的预定更换步骤相关联。
41.在一个有利实施方式中,触发装置在设备的更换运行模式下自动释放和/或自动建立电连接件。优选地设置有控制装置。电加热元件优选地连接至吹塑机的控制装置。
42.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用于将塑料预成型件成型为塑料容器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多个吹塑站,其中,这些吹塑站分别包括吹塑模具装置,每个吹塑模具装置形成空腔,在该空腔中塑料预成型件可成型为塑料容器,并且吹塑模具装置经由模具支承件壳体布置在吹塑模具支承件处,其中设置有更换装置,该更换装置适合于并且确定用于(优选可选择地)特别是自动地更换整个吹塑模具装置(或仅吹塑模具装置中的一部分),特别是从其吹塑模具支承件移除和/或将吹塑模具装置布置在吹塑模具支承件处。
43.根据本实用新型,该设备包括温控装置,该温控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用于至少间接地、至少局部地对吹塑模具装置进行温控。该设备可以配备有与上述设备相关联的所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反之亦然。
44.温控装置优选包括多个加热元件,该加热元件布置在(相应的)吹塑站中并且加热元件可以优选地构造为加热棒。温控装置或电加热棒优选地适合于并且确定用于至少局部地并且优选地在其内壁(位于空腔的方向上的壁)对吹塑模具装置进行温控,特别优选地温度为至少70℃,优选地至少80℃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100℃。加热棒或电加热元件可以基本上垂直地(即,平行于待插入吹塑模具装置中的塑料预成型件的纵轴)布置(在吹塑站中)。此外,电加热元件优选等距地布置(在吹塑站的圆周方向上观察)。但是也可以设想,各个电加热元件以加热环的形式布置,该加热环从吹塑模具半部或吹塑站的一侧近似螺旋地延伸到吹塑模具半部或吹塑站的另一侧。吹塑站的每个吹塑模具半部优选地包括相同数量的电加热元件,并且尤其优选地,这些电加热元件彼此(特别优选地是镜像) 对称地布置。这包括以下优点:以相同的方式对塑料预成型件或所生产的塑料容器的两侧进行温控。
45.在一种有利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布置在吹塑站上并且在更换吹塑模具装置期间保留在吹塑站上。优选地,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相对于吹塑模具装置的更换永久地布置在吹塑站处,即优选地设置在更换吹塑模具装置时永久保留在吹塑站上的元件上。这样做的优点是,加热元件或温控装置可以保留在吹塑站中,例如,当更换吹塑模具时,不必释放从电温控装置到电源的电连接件。此外,这使得吹塑模具装置(没有电加热元件)的结构可以不太复杂,该结构必须匹配于待生产的容器。因此,优选地,至少一个吹塑模具半部和/或底部模具,并且优选地,两个吹塑模具半部均不包括电加热元件或(电)温控装置的部件。
46.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电)温控装置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吹塑模具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上和/或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吹塑模具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内。电温控装置优选地至少部分地(或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布置在至少一个吹塑模具半部中,并且尤其优选地,电温控装置(或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至少部分地分别布置在两个吹塑模具半部(和/或底部模具)中。这提供了以下优点:温控装置被布置成尽可能靠近待温控的吹塑模具装置的 (内)壁/表面。
47.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吹塑模具装置,特别是吹塑模具装置的至少一个吹塑模
具半部,并且优选吹塑模具装置的两个吹塑模具半部分别包括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并且优选地包括属于温控装置(吹塑模具半部)的所有电加热元件。
48.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模具支承件壳体包括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并且优选包括属于温控装置的所有电加热元件。一个或多个电加热元件优选地布置在模具支承件壳体的内部。然而,也可以设想,温控装置的一部分布置在模具支承件壳体中,而温控装置的另一部分布置在吹塑模具装置中。例如,可以通过布置在吹塑模具装置中的电加热元件来进行温控的精细调节。
49.优选地,模具支承件壳体和/或吹塑模具支承件包括至少一个绝缘元件,绝缘元件优选地使电连接件或电触点对设备的至少一个另外的元件绝缘。
50.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在模具支承件壳体上布置有至少一个电触点,经由该电触点可以操作电加热元件或者经由电触点可以将电加热元件连接到电源或接到电源上。优选地,可以在该电触点处释放电连接件。电连接件可以由设备的操作员(例如也可以手动)释放。电触点可以例如布置在模具支承件壳体的上侧或吹塑模具支承件的上侧。
51.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在吹塑模具支承件上布置有至少一个电触点,经由该电触点将电加热元件可连接到电源上或者可接到或可操作到电源上。优选地,可以在该电触点处释放电连接件。在此,电连接件可以(例如也可以手动地)由设备的操作员释放。
52.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更换装置包括用于抓持吹塑模具装置的至少一个抓持装置,该抓持装置适合于(优选可选择地)用于更换整个吹塑模具装置(或仅更换吹塑模具装置中的一部分)。优选地,抓持装置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可连接到吹塑模具装置。优选地,通过更换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抓持装置释放和/或建立电连接件。
53.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吹塑模具装置整体上从吹塑站中取出,并且在优选地组装状态下被放置在料盒中。该更换装置优选地适合于并且确定用于将吹塑模具装置整体上从吹塑站取出并且将其以优选地组装的状态放置在料盒中。
54.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该设备包括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优选在装置的更换运行模式下启动或触发在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和吹塑站中的电触点之间的电连接件的中断和/或建立,优选地,其中,电连接件的中断和 /或建立与吹塑模具装置的更换同时发生,或者与吹塑模具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吹塑模具半部)的更换同时发生。控制装置优选地启动这种中断和/或建立,取决于该设备处于更换运行模式下还是处于容器被膨胀的膨胀运行模式下。优选地,一旦控制装置更换为更换运行模式,则控制装置进行这种启动或触发。优选地,控制装置通过关闭或接通温控装置来中断和 /或建立电连接件。优选地,这在吹塑站和/或吹塑模具装置和/或模具支承件壳体中没有(物理或机械)解决方案或建立电连接件的情况下完成。优选地,当进行更换过程时或当设备处于更换模式下时并且有利地当设备更换为更换模式时,加热元特别优选地经由控制装置被自动关闭。
55.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或(全部)电加热元件或温控装置优选地连接至吹塑机的控制装置。
56.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温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接插连接件,特别是借助于该接插连接件或在该接插连接件处,在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和吹塑站中的电触点之间可以(物理的或机械的)中断、可释放和/或可建立电连接件。接插连接件可以构造为纯电接插连接件,经由该纯电接插连接件只能释放和/或建立电连接件。但是也可以设想,接插连接件
除了电连接件之外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的介质连接件或其他的介质联接装置,这些介质连接件或其介质联接装置也可以通过释放接插连接件来断开。此外,接插连接件可以布置在吹塑模具装置或模具支承件壳体的其他介质联接装置或介质连接件的附近或旁边或邻近处。吹塑模具装置优选地还包括用于传热介质例如传热流体的管线,其供给管线和/或排出管线也(必须) 联接和/或解耦。优选地,通过更换装置,特别优选地,在释放和/或建立和/或中断电连接件时,同时或至少迅速地进行联接和/或解耦。
57.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通过插入和拔出至少一个接插连接件的接插元件来释放至少一个电连接件,接插元件优选布置在吹塑模具装置上和/ 或外部。
58.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接插元件包括电连接管线以及用于冷却介质的顺流和回流。优选地,该冷却介质尤其优选地在设备的更换运行模式下用于冷却吹塑站,特别是冷却吹塑模具支承件,以便有利地避免使用者或操作员潜在的灼伤风险。
59.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将塑料预成型件成型为塑料容器的设备的吹塑站的吹塑模具装置,其中,该吹塑模具装置形成空腔,在该空腔内塑料预成型件可成型为塑料容器,并且该吹塑模具装置布置在吹塑模具支承件处,其中更换装置优选可选择地更换,特别是自动地更换,整个吹塑模具装置或仅更换吹塑模具装置中的一部分,特别是从吹塑模具支承件移除和 /或将吹塑模具装置布置在吹塑模具支承件上。
60.根据本实用新型,吹塑模具装置中的至少一部分,优选吹塑模具装置的两个吹塑模具半部通过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至少局部地被温控。
61.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优选地在更换运行模式下,被调整或关闭。
附图说明
62.附图中获得其他优点和实施方式。
63.在附图中:
64.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的示意图;
65.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的实施例的示意性详细示图;
66.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详细示图;以及
67.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详细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68.图1示出了用于将塑料预成型件10成型为塑料容器20的设备1的示意图。在此,塑料预成型件10被供给至单独的吹塑站8,并且优选地,在被输送装置2输送的同时,膨胀为塑料容器20。在该膨胀之后,再次将塑料容器20从设备1中移出。为此,可以设置有将塑料预成型件供给到设备1的进料星轮,以及设置有将已完成的容器20从设备中排出的排出装置,特别地同样是输送星轮。设备1包括站支承件12,在该站支承件处布置有多个吹塑站8。如图1所示,该支承件12例如在此可以是吹塑轮,该吹塑轮可以相对于转动轴线d转动(在此转动轴线d垂直于附图平面并因此垂直延展)。每个单独的吹塑站8在此分别包括吹塑模具装置14。该吹塑模具装置14包括底部和两个侧部。这些吹塑模具装置可以优选地通过更换装置来更换。吹塑模具装置14在此布置在吹塑模具支承件16上,并且可以从吹塑模具支承件移
除或布置在吹塑模具支承件上。
69.附图标记40表示更换装置,该更换装置用于将吹塑模具装置从其吹塑模具支承件移除或将吹塑模具装置布置在吹塑模具支承件处。附图标记 6表示基础支承件,站支承件12可转动地安装在该基础支承件处。更换装置40优选地还布置在基础支承件6上或旁边。更换装置40因此可以集成到设备中。然而,更换装置40可以同样地布置在设备的外部,例如在更换位置w之前,从外部接合吹塑轮。
70.附图标记w表示更换位置。吹塑模具装置可以优选地在特定的更换位置处被更换。这意味着,通过转动支承件12可以将吹塑站8顺序地移动到该更换位置w中,并且然后在该更换位置中,可以移出旧的吹塑模具装置,并且优选地还可以供给新的吹塑模具装置。附图标记r表示径向方向。在该径向方向上,更换装置或更换装置的抓持装置优选地被进给到吹塑站 8或吹塑模具装置以便将其更换。
71.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备1的实施例的示意性详细示图。附图标记14表示吹塑模具装置或吹塑模具装置的吹塑模具半部。在该实施例中,电加热元件32布置在吹塑模具半部自身内,该电加热元件经由电连接件34连接至电触点3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电触点36布置在吹塑站的模具支承件壳体18中。电加热元件32可以经由该电触点36连接到电源。模具支承件壳体18再次布置在吹塑模具支承件16上。示出的是,例如电连接件34例如可以构造为接插连接件,并且因此可以在打开和关闭吹塑模具时直接以简单的方式插入和拔出。可以设置有多个加热元件32 或加热棒,其可以以等距的间隔布置(在吹塑模具装置的圆周方向上观察)。因此,在这里所示的变型中,加热棒或电加热元件直接位于吹塑模具装置中。然后,例如通过将模具或吹塑模具装置14的一部分插入模具支承件壳体18或吹塑模具支承件16中来建立电连接。通过移除模具再次释放该连接件。
72.图3和图4示出了图2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备1的实施例的修改实施例的示意性详细示图。在此,在图3中,在模具支承件壳体18中的温控装置30或电加热元件32以及电触点36布置在吹塑模具支承件16 处。在所示实施例中,通过温控装置30带入模具支承件壳体18并且经由对模具支承件壳体18的温控来对吹塑模具装置14进行温控的方式,该温控装置30仅间接地对吹塑模具装置进行温控。因此,在该变型中,加热棒位于模具支承件壳体18中。在这里,可以通过在模具或吹塑模具装置 14的外部插入和拔出接插件来建立或释放电连接件34。接插件可包括电连接件34以及用于附加冷却介质的顺流和/或回流。
73.在图4中,温控装置30的电加热元件32再次地布置在吹塑模具装置 14的吹塑模具半部中。在所示实施例中,电加热元件32可以经由电连接件34连接到的电触点36布置在模具支承件壳体18的顶部上,并且因此在吹塑模具装置14的外部。例如,也可以将其布置在吹塑模具支承件16 (以虚线示出)顶部处,优选在其顶部上。
74.申请人保留要求保护在本申请文件中公开的特征作为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的权利,只要所述特征单独地或组合地相对于现有技术是新颖的。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各个附图中也描述了本身能够有利的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直接地认识到,附图中描述的特定的特征在没有采用附图中其他特征的情况下也可以是有利的。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通过更多在各个或不同附图中示出的特征的组合也能够获得优点。
75.附图标记列表
[0076]1ꢀꢀꢀꢀꢀꢀꢀꢀꢀꢀꢀꢀꢀꢀꢀ
设备
[0077]2ꢀꢀꢀꢀꢀꢀꢀꢀꢀꢀꢀꢀꢀꢀꢀ
输送装置
[0078]6ꢀꢀꢀꢀꢀꢀꢀꢀꢀꢀꢀꢀꢀꢀꢀ
基础支承件
[0079]8ꢀꢀꢀꢀꢀꢀꢀꢀꢀꢀꢀꢀꢀꢀꢀ
吹塑站
[0080]
10
ꢀꢀꢀꢀꢀꢀꢀꢀꢀꢀꢀꢀꢀꢀ
塑料预成型件
[0081]
12
ꢀꢀꢀꢀꢀꢀꢀꢀꢀꢀꢀꢀꢀꢀ
站支承件
[0082]
14
ꢀꢀꢀꢀꢀꢀꢀꢀꢀꢀꢀꢀꢀꢀ
吹塑模具装置
[0083]
16
ꢀꢀꢀꢀꢀꢀꢀꢀꢀꢀꢀꢀꢀꢀ
吹塑模具支承件
[0084]
18
ꢀꢀꢀꢀꢀꢀꢀꢀꢀꢀꢀꢀꢀꢀ
模具支承件壳体
[0085]
20
ꢀꢀꢀꢀꢀꢀꢀꢀꢀꢀꢀꢀꢀꢀ
塑料容器
[0086]
30
ꢀꢀꢀꢀꢀꢀꢀꢀꢀꢀꢀꢀꢀꢀ
温控装置
[0087]
32
ꢀꢀꢀꢀꢀꢀꢀꢀꢀꢀꢀꢀꢀꢀ
电加热元件
[0088]
34
ꢀꢀꢀꢀꢀꢀꢀꢀꢀꢀꢀꢀꢀꢀ
电连接件
[0089]
36
ꢀꢀꢀꢀꢀꢀꢀꢀꢀꢀꢀꢀꢀꢀ
电触点
[0090]
40
ꢀꢀꢀꢀꢀꢀꢀꢀꢀꢀꢀꢀꢀꢀ
更换装置
[0091]
d
ꢀꢀꢀꢀꢀꢀꢀꢀꢀꢀꢀꢀꢀꢀꢀ
转动轴线
[0092]
w
ꢀꢀꢀꢀꢀꢀꢀꢀꢀꢀꢀꢀꢀꢀꢀ
更换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