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屏幕贴合对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6174发布日期:2019-08-10 00:2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屏幕贴合对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屏幕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屏幕贴合对位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移动电话、便携式媒体如平板电脑等已被广泛使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电子设备要求的日益提高,在屏幕制作过程中,均需要将屏幕上的功能性柔性膜贴合在玻璃盖板上,从而实现屏幕的制作,这一步骤一般在真空下进行。

而现有通用的真空贴合腔体,一般将柔性膜和盖板的位置调整机构放置于腔体内,由于结构位置关系,现有通用的贴合对位方式,一般将摄像头设置于分别对盖板和柔性膜进行视觉取像定位,再计算需要调整的位置量,然后盖板和柔性膜的各自平台移动至贴合位置进行贴合。

该种对位方式在对位调整后,还需依次进行腔体闭合抽真,盖板和柔性膜贴合,即还存在至少一个平台的升降或者翻转移动,此类动作会引入误差,因此现行的贴合精度一般在±50μm范围内,无法实现更高精度的贴合。

鉴于所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所述技术缺陷,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屏幕贴合对位装置,包括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配合设置,且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均可上下移动;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闭合形成所述密封腔体的闭合空间;所述上腔体设置有上定位平台,所述下腔体设置有下定位平台;盖板和柔性膜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定位平台和所述下定位平台上,所述下定位平台包括调节装置、连接件和放置平台,所述下腔体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孔于设置于所述密封腔体内部的所述放置平台连接,且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密封腔体外部的所述调节装置连接;所述上定位平台固定在所述上腔体上,所述上腔体设置有对位组件,所述对位组件用于捕捉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定位平台和所述放置平台上的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的相对位置,并通过所述调节装置调节所述放置平台的位置进行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的对位。

较佳的,所述对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上腔体上部的图像捕捉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上定位平台的图像捕捉通道,所述图像捕捉装置通过所述图像捕捉通道实现对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相对位置的捕捉。

较佳的,所述图像捕捉通道包括贯穿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上定位平台的观测孔,所述观测孔垂直所述放置平台的上端面设置,所述观测孔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上腔体的上端面和所述上定位平台的下端面。

较佳的,所述观测孔的两端均设置有透光块,对应的所述透光块与所述上定位平台的下端面保持平齐,所述透光块与所述观测孔密封设置。

较佳的,所述放置平台上端面对应所述观测孔还设置有观测光源,所述观测光源与所述放置平台上端面平齐设置。

较佳的,所述上定位平台下端面和所述放置平台上端面均设置有平整一体的透光板,所述放置平台内部对应所述观测孔设置有观测光源。

较佳的,所述上腔体的上端面对应所述观测孔端部还设置有环形密封压板,所述密封压板压合所述透光块与所述上腔体的连接位置。

较佳的,所述图像捕捉通道设置为4个,分别对应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的四个角。

较佳的,所述图像捕捉装置设置多个,并和所述图像捕捉通道一一对应设置。

较佳的,所述图像捕捉装置设置为一个,通过移动以实现对各所述图像捕捉通道的对应设置。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结构设置可将所述盖板和所述柔性膜移动贴近再进行对位调整,当完成对位后可直接完成小间隙内的贴合,减低贴合误差,极大的提高贴合对位精度;同时因对位与抽真空是同时进行的,相较于现有的对位贴合,本发明成品生产时间整体缩短,生产效率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对位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所述真空屏幕贴合对位装置的结构正视图;

图3为所述真空屏幕贴合对位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所述密封组件的实施例三结构视图;

图5为所述密封组件的实施例四结构视图;

图6为所述密封组件的实施例五结构视图。

图中数字表示:

1-密封腔体;2-调节装置;3-密封组件;4-连接件;5-放置平台;6-图像捕捉装置;7-图像捕捉通道;11-上定位平台;12-下定位平台;21-调节板;22-固定板;31-密封波纹管;32-o型密封圈;33-密封滑块;34-第一密封圈;35-第二密封圈;36-定位件;71-观测孔;72-透光块;73-观测光源;74-密封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所述真空屏幕贴合对位装置包括密封腔体1,所述密封腔体1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配合设置,且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均可上下移动;当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闭合时,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内形成所述密封腔体1的闭合空间。

所述上腔体设置有上定位平台11和盖板,所述下腔体设置有柔性膜、下定位平台12;所述上定位平台11用于固定放置所述盖板,所述柔性膜放置在所述下定位平台12上,通过所述上定位平台11和所述下定位平台12的调节作用可将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上下对应设置;并进一步通过所述上定位平台11和所述下定位平台12的高度位置调节,从而实现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之间的贴合。

所述柔性膜一般设置为柔性显示屏、柔性触摸屏、柔性散热片等功能性或者装饰性膜材;所述柔性膜可设置于载带上,并通过在所述下定位平台12上固定所述载带从而实现所述柔性膜的固定,所述载带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软质平板状材料,所述盖板一般为玻璃材质、塑料、陶瓷等材质;对应的,所述柔性膜尺寸和所述盖板尺寸配合设置,所述柔性膜可贴合在所述盖板对应表面上。

较佳的,所述上定位平台11和所述下定位平台12均包括调节装置2、密封组件3、连接件4和放置平台5,所述上腔体设置有上连接孔,所述上定位平台11的所述连接件4穿过所述上连接孔于设置于所述上腔体内部的所述放置平台5连接,且所述连接件4的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上腔体外部的所述调节装置2连接。同理,所述下腔体设置有下连接孔,所述下定位平台12的所述连接件4连接所述下定位平台12的调节装置2和放置平台5。所述柔性膜放置于所述下定位平台12的放置平台5,所述盖板放置于所述上定位平台11的放置平台5。

一般的,所述上腔体具有独立的控制组件,当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闭合后,通过所述调节装置2可控制所述放置平台5在所述闭合空间内的位置,从而便于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之间的对位调节。

所述密封组件3设置于所述上连接孔和所述下连接孔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所述上连接孔和所述下连接孔的密封,保证所述闭合空间的真空效果。

通过将所述调节装置2设置于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外部,使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闭合后的腔体体积大幅度缩小,提高抽真空效率,且腔体内无运动发尘机构,确保真空环境的洁净度。

实施例二

在常规的贴合过程中,由于一般将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的位置调整机构放置于腔体内,由于所述位置调整机构设置的位置,在实现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对位时,需在所述腔体闭合前,将图像捕捉器设置于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之间,通过分别捕捉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的位置后使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相对移动,以实现对位操作,如图1所示。

但这种情况下,由于位置捕捉和位置对位的两步分开进行,在对位过程中无法实时掌握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的相对位置移动情况,故易造成对位误差;在所述腔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图像捕捉器进行位置捕捉,并进行位置对位,但在位置对位后,还需进行腔体的闭合抽真空以及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的压合,在这段过程中,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仍易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等情况,易造成对位误差。

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为所述真空屏幕贴合对位装置的结构正视图;图3为所述真空屏幕贴合对位装置的结构俯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上定位平台11固定在所述上腔体上,所述下定位平台12设置所述调节装置2、所述密封组件3、所述连接件4和所述放置平台5,所述上腔体设置有对位组件,所述对位组件用于捕捉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定位平台11和所述下定位平台12的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的相对位置,并通过所述调节装置2调节所述放置平台5的位置,从而实现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的对位操作。

所述对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上腔体上部的图像捕捉装置6,以及设置于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上定位平台11的图像捕捉通道7,所述图像捕捉装置6通过所述图像捕捉通道7可实现对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相对位置的捕捉。

所述图像捕捉通道7包括贯穿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上定位平台11的观测孔71,所述观测孔71垂直所述放置平台5的上端面设置,所述观测孔71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上腔体的上端面和所述上定位平台11的下端面,且所述观测孔71的两端均设置有透光块72,对应的所述透光块72与所述上定位平台11的下端面保持平齐,从而保证所述柔性膜或所述盖板可稳定放置在所述上定位平台11的下端面上。

一般的,对应所述观测孔71,所述放置平台5上端面还设置有观测光源73,提供亮度便于所述图像捕捉装置6对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的捕捉观察。所述观测光源73与所述放置平台5上端面平齐设置,从而保证所述柔性膜或所述盖板可稳定放置在所述放置平台5的上端面上。

较佳的,所述上定位平台11下端面和所述放置平台5上端面均设置为平整一体的透光板,所述观测光源73对应所述观测孔71设置于所述放置平台5内部,从而实现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的平整放置,相较于所述透光块72和所述观测光源73的单独设置,降低了加工难度。

所述上腔体的上端面对应所述观测孔71端部还可设置有环形密封压板74,通过所述密封压板74压合所述透光块72与所述上腔体的连接位置,从而实现所述观测孔71的端部密封,保证所述密封腔体1闭合时的密封效果。同时值得指出的是,所述透光块72上也可设置密封件,如密封圈等,从而保证所述透光块72和所述上腔体、所述上定位平台11的密封连接。同样的,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支架之间的连接位置,也可设置密封圈等密封结构。

较佳的,所述图像捕捉通道7一般设置为4个,分别对应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的四个角,从而实现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的精确对位。所述图像捕捉装置6可设置多个,以和所述图像捕捉通道7一一对应设置,也可设置为一个,通过移动以实现对各所述图像捕捉通道7的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可同时进行所述密封腔体1闭合密封抽真空,以及所述盖板和所述柔性膜移动贴近,一般将所述盖板与所述柔性膜之间的间隙控制在1mm~2mm;再进行所述图像捕捉装置6的视觉定位及计算,并进一步对位调整,当完成所述盖板与所述柔性膜的对位后,所述上定位平台11和所述放置平台5可直接完成间隙内的贴合,对位贴合误差精度约等同摄像头分辨率,可控制在±5μm范围内,极大的提高贴合对位精度;同时因对位与抽真空是同时进行的,相较于现有的对位贴合,本发明成品生产时间整体缩短,生产效率提升。

值得指出的是,也可将所述上定位平台11也进行所述调节装置2、所述密封组件3、所述连接件4和所述放置平台5的结构设置,在所述上定位平台11上的所述放置平台5上设置所述观测孔71,并在所述观测孔71内设置所述图像捕捉装置6,从而实现对两所述放置平台5上所述柔性膜和所述盖板的位置捕捉。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图4为所述密封组件本实施例的结构视图;所述密封组件3包括密封波纹管31,所述密封波纹管31套设于所述连接件4的外侧,且所述密封波纹管31的两端分别设置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密封腔体1的外表面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对应的所述调节装置2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对应所述上连接孔和所述下连接孔设置;即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横截面大于所述上连接孔或所述下连接孔的横截面,从而保证所述上连接孔和所述下连接孔的密封效果。

一般的,由于所述放置平台5的调节作用,所述连接件4需在所述上连接孔或所述下连接孔内做较大范围的移动,故将所述上连接孔或所述下连接孔设置为远大于所述连接件4横截面的圆柱孔,同样的,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为直径大于所述上连接孔和所述下连接孔直径的圆环形即可。

一般的,所述调节装置2设置为三维调节装置或六维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2底部通过固定板22固定设置于工作台面上,所述调节装置2上还固定设置有调节板21,所述调节板21通过所述调节装置2可实现三维或六维方向的空间调节,所述连接件4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均固定设置于所述调节板21上,从而在保证所述密封腔体1内部真空的同时,实现对所述放置平台5的位置调节。

所述密封波纹管31可将所述放置平台5水平位置调整及升降产生的位置偏移变形吸收,从而避免所述放置平台5移动对所述密封腔体1内部真空状态的影响。所述密封波纹管31采用金属材质,从而避免所述密封腔体1内外压强对所述密封波纹管31结构的破坏影响。

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均可采用粘结、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与对应的所述密封腔体1的外表面或所述调节装置2密封连接,且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连接面还可设置o型密封圈32,进一步提高对应连接面的密封效果。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图5为所述密封组件本实施例的结构视图;所述密封组件3包括密封滑块33,所述密封滑块33设置在所述连接件4上,具体的,所述密封滑块33设置有配合所述连接件4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件4的端部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放置平台5连接,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4,从而保证所述连接件4和所述密封滑块33的密封效果。

所述密封滑块33对应所述上连接孔或所述下连接孔设置有密封端面,所述密封端面和所述密封腔体1表面贴合设置,较佳的,所述密封腔体1对应所述密封滑块33的接触部分设置为光滑表面,所述密封滑块33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35,所述第二密封圈35和所述连接件4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密封圈35和所述光滑表面紧密接触设置,从而在保证所述密封滑块33在所述密封腔体1表面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密封滑块33和所述密封腔体1的连接位置保持密封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可在所述通孔内设置第一定位槽或/和在所述连接件4上设置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密封圈34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槽或/和所述第二定位槽内,从而实现所述密封滑块33和所述连接件4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

较佳的,可将所述连接件4和所述密封滑块33一体式加工设置,从而避免所述连接件4和实施密封滑块33之间连接位置的密封设置。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密封组件3仅能进行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调节,故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密封组件3单独设置在所述上定位平台11或所述下定位平台12上,通过另一定位平台上的所述放置平台5的高度调节,从而实现两所述放置平台5之间的贴合。

较佳的,所述第二密封圈35还可设置为密封膜,所述密封膜设置于所述密封端面上,所述密封膜采用硅胶等具有弹性的软质材料制作,便于所述密封膜在所述光滑表面的移动。

在所述密封腔体1为真空状态下,所述密封腔体1外部压强大于内部压强,从而也有益于所述密封膜与所述光滑表面的贴合。

实施例五

如图6所示,图6为所述密封组件本实施例的结构视图;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进,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密封腔体1上还设置有定位件36,所述定位件36固定设置于所述密封腔体1上,用于限制所述密封滑块33的位置,从而可使所述密封滑块33沿所述连接件4延伸方向移动,即所述密封滑块33可在高度方向上相对所述连接件4移动,实现所述调节装置2对所述放置平台5的高度调节。

具体的,所述定位件36设置为凹槽的环形体,所述凹槽同样设置为环形结构,且所述凹槽和所述定位件36同轴设置,所述定位件36的中心孔和所述上连接孔或所述下连接孔对应设置,当所述定位件36和所述密封腔体1连接时,所述凹槽和所述密封腔体1表面形成限制腔,所述密封滑块33设置于所述限制腔内,所述限制腔限制所述密封滑块33与所述密封腔体1之间高度方向的相对移动,避免所述密封面和所述光滑表面的脱离。

较佳的,所述凹槽内表面光滑设置,所述密封滑块33可与所述凹槽内表面接触且相对滑动,从而实现在所述限制腔内所述密封滑块33在水平方向上的自由移动;所述连接件4表面光滑设置,且所述连接件4和所述密封滑块33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34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圈34可在所述连接件4上滑动,从而实现所述连接件4和所述密封滑块33之间的相对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