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炼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61107发布日期:2019-11-06 01:4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炼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密炼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橡胶工业正向着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集约化生产的方向发展,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这就对橡胶混炼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炼过程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是确保橡胶制品质量的关键,而密炼机是在密闭环境下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对聚合物材料进行塑炼和混炼,保证了制品的质量。

为了实现橡胶密炼的连续化和自动化,现有的密炼机系统包括密炼机、提升机以及压片机,密炼机对物料进行炼制,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压片机,通过压片机实现对产品的压制成片。

然而,现有的密炼机系统具有以下问题,密炼机的密炼室为可翻转结构,物料通过密炼室的料口进入并进行炼制,炼制完成后,密炼室进行翻转,将炼制后的物料倒入提升机中,以进行后续处理。由于密炼室需要进行翻转,因此使得密炼机体积庞大,占用较大的空间,同时需要能够驱动密炼室进行翻转的装置,造成了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密炼机系统,解决了现有密炼机系统体积庞大,占用较大的空间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密炼机系统,包括密炼机、提升机以及压片机,所述密炼机包括密炼室和安装座,所述密炼室上设有进料口和卸料口,所述卸料口设置在所述密炼室的底端,所述卸料口下侧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卸料口的卸料口锁紧装置,所述密炼室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位于所述卸料口下方卸料空间;所述提升机包括倾斜设置的输送架和可在所述输送架往复运动的送料车,所述输送架设置在所述密炼机的一侧,当所述送料车运动至所述输送架下侧时,所述送料车置于所述卸料空间中,当所述送料车运动至所述输送架上侧时,所述送料车可将物料倒入所述压片机中。

进一步地,所述卸料口锁紧装置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顶紧板、插板以及堵芯;

所述顶紧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压缸连接,所述顶紧板的上面为第一楔面;

所述插板的一端为转动端、另一端为驱动端,所述转动端铰接在所述卸料口处,所述驱动端与所述第二液压缸铰接,所述插板的上侧固定有所述堵芯,所述插板的下面为可与所述第一楔面接触的第二楔面;

所述第一液压缸可驱动所述顶紧板沿平行卸料口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液压缸可驱动所述插板绕转动端转动;

当所述第一液压缸驱动所述顶紧板沿平行卸料口的方向向所述插板的驱动端运动时,所述第一楔面可推动第二楔面将所述堵芯与卸料口接触,实现卸料口的闭合,当所述第一液压缸驱动所述顶紧板沿平行卸料口的方向向远离所述插板的驱动端运动时,所述顶紧板与插板分离,所述第二液压缸可驱动所述插板绕转动端转动,所述堵芯与所述卸料口分离,实现卸料口的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卸料口包括两个第一密封面和两个第二密封面,两个第一密封面相对设置,两个第二密封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围成四棱锥台,所述四棱锥台的大口端朝向所述卸料口的外侧;

所述堵芯包括固定面、两个第三密封面和两个第四密封面,所述固定面与所述插板固定连接,两个第三密封面相对设置,两个第四密封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密封面和第四密封面围成四棱锥台,所述堵芯的密封面可与卸料口的密封面相互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堵芯上还设有两个可与所述密炼机转子配合的弧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顶紧板两侧设有滑台,所述卸料空间的两内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顶紧板通过所述滑台可在所述滑槽中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插板的转动端设有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通过转轴与设备连接;

所述所述插板的驱动端设有与密封面垂直布置的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二连接耳通过转轴与第二液压缸的液压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面与所述卸料口的中轴线的夹角为6至10°,所述第二密封面与所述卸料口的中轴线的夹角为15至25°,所述第一楔面和第二楔面的角度为6至12度。

进一步地,所述压片机包括挤出部、压片部以及底座,所述挤出部和压片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压片部上还设有压片部分离结构和压片部锁紧结构;

所述压片部分离结构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轴、齿轮、齿条、导轨以及多个辊轮,所述齿条和导轨平行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压片部一侧,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连接有所述齿轮,所述传动轴和齿轮处于所述压片部的底端,所述压片部的底部安装有所述辊轮,所述辊轮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驱动电机可通过传动轴驱动齿轮正反转进而实现压片部在所述底座上的往复运动;

所述压片部锁紧结构包括锁紧手柄、锁紧轴、第一转轴以及锁紧板,所述锁紧板固定在所述挤压部的侧面,所述锁紧板上设有u型槽,所述锁紧轴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在所述压片部上,所述锁紧手柄和所述锁紧轴螺纹连接,所述锁紧轴绕第一转轴转动可进入或离开u型槽。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所述的密炼机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将卸料口设置在密炼机的下端,并且安装座上设有卸料空间,因此当物料混炼完成后,不再需要将密炼室进行翻转,减小了工作空间,同时也不再需要可对密炼室进行翻转的翻转装置,简化了密炼机的结构,并且送料车运动至所述输送架下侧时,所述送料车置于所述卸料空间中,可以使得密炼机与提升机之间的距离缩小,进一步减小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密炼机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密炼机系统的轴视图;

图3为卸料口锁紧装置部分的结构图,卸料口处于闭合状态;

图4为顶紧板的主视图;

图5为顶紧板的轴视图;

图6为插板的主视图;

图7为插板的轴视图;

图8为堵芯的主视图;

图9为图8的左视图;

图10为堵芯的轴视图;

图11为卸料口锁紧装置部分的结构图,卸料口处于打开状态;

图12为卸料口处的轴视图;

图13为压片机的结构图,挤出部和压片部处于分离状态;

图14为图13中a-a处剖视图;

图15为压片机的结构图,挤出部和压片部处于连接状态;

图16为压片部锁紧结构的局部轴视图。

图中:1、密炼机,10、密炼室,11、安装座,110、卸料空间,111、滑槽,12、卸料口,120、第一密封面,121、第二密封面,130、第一液压缸,131、第二液压缸,132、顶紧板,1320、第一楔面,1321、滑台,1322、连接耳容纳槽,1323、与第一液压缸连接端,133、插板,1330、转动端,1331、驱动端,1332、第二楔面,1333、第一连接耳,1334、第二连接耳,1335、插板上表面,134、堵芯,1340、固定面,1341、第三密封面,1342、第四密封面,1343、弧形槽,2、提升机,20、输送架,21、送料车,3、压片机,30、挤出部,31、压片部,32、底座,34、压片部锁紧结构,330、驱动电机,331、传动轴,332、齿轮,333、齿条,334、导轨,335、辊轮,340、锁紧手柄,341、锁紧轴,342、第一转轴,343、锁紧板,344、u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公开的密炼机系统,包括密炼机1、提升机2以及压片机3,所述密炼机1包括密炼室10和安装座11,所述密炼室10上设有进料口和卸料口12,密炼室内设有两转子和上顶栓结构,两转子通过电机和减速器进行驱动,并在上顶栓的作用下,可将从进料口送入的物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混炼处理,在所述密炼室10的底端设置所述卸料口12,所述卸料口12下侧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卸料口的卸料口锁紧装置,所述密炼室10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1上,所述安装座11上设有位于所述卸料口12下方卸料空间110;所述提升机2包括倾斜设置的输送架20和可在所述输送架20上往复运动的送料车21,在本实施例中,输送架上安装有链轮和链条,链条与送料车连接,链轮由电机驱动正反转,进而带动送料车的往复运动,提升机为现有结构,此处不详细描述。所述输送架20设置在所述密炼机1的一侧,当所述送料车21运动至所述输送架20下侧时,所述送料车21置于所述卸料空间110中,当所述送料车21运动至所述输送架20上侧时,所述送料车21可将物料倒入所述压片机3中。由于将卸料口设置在密炼机的下端,并且安装座上设有卸料空间,因此当物料混炼完成后,不再需要将密炼室进行翻转,减小了工作空间,同时也不再需要可对密炼室进行翻转的翻转装置,简化了密炼机的结构,并且送料车运动至所述输送架下侧时,所述送料车置于所述卸料空间中,可以使得密炼机与提升机之间的距离缩小,进一步减小占用的空间。

进一步地,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示,所述卸料口锁紧装置包括第一液压缸130、第二液压缸131、顶紧板132、插板133以及堵芯134;第一液压缸水平固定在安装座上,第二液压缸倾斜的固定在安装座上,所述顶紧板132的一端1323(图中左端)与所述第一液压缸130连接,所述顶紧板132的上面为第一楔面1320;如图3、图6和图7所示,所述插板133的一端为转动端1330、另一端为驱动端1331,所述转动端1330铰接在所述密炼室的卸料口处,所述驱动端1331与所述第二液压缸131铰接,所述插板133的上侧固定有所述堵芯134,所述插板133的下面为可与所述第一楔面1320接触的第二楔面1332;

所述第一液压缸130可驱动所述顶紧板132沿平行卸料口的方向(水平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液压缸131可驱动所述插板133绕转动端1330转动;

当所述第一液压缸130驱动所述顶紧板132沿平行卸料口的方向向所述插板133的驱动端1331运动时,所述第一楔面1320可推动第二楔面1332将所述堵芯134与卸料口12接触,实现卸料口的闭合,当所述第一液压缸驱动所述顶紧板沿平行卸料口的方向向远离所述插板的驱动端运动时,所述顶紧板132与插板133分离,所述第二液压缸可驱动所述插板绕转动端转动,所述堵芯与所述卸料口分离,实现卸料口的打开。

卸料口锁紧装置工作过程如下:1、在对卸料口进行闭合:如图3所示,首先第二液压缸驱动插板绕转动端转动,使得插板带动堵芯与卸料口接触(扣合),然后第一液压缸驱动顶紧板向插板的驱动端方向运动(a方向),第一楔面与第二楔面接触,并在顶紧板进一步的运动过程中,第一楔面与第二楔面顶紧,进而使得堵芯的密封面与卸料口卸料口的密封面紧密闭合;

2、在对卸料口进行打开:如图11所示,第一液压缸驱动顶紧板向远离插板的驱动端方向(b方向)运动,使得第一楔面与第二楔面分开,当顶紧板和插板分离后,第二液压缸驱动插板绕转动端转动,使得插板带动堵芯与卸料口分开,实现卸料口的打开。采用楔面结构将堵芯与卸料口进行密封,楔面结构起到増力的作用,使得第一液压缸施加较小的水平推力,而获得较大密闭力(堵芯与卸料口之间的作用力),保证了卸料口在受到内部较大的压力时,不易被打开;2、楔面结构具有自锁作用,使得当卸料口闭合后,两个楔面自锁,因而不需要持续施加外力,节省了能源的损耗。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所述卸料口12包括两个第一密封面120和两个第二密封面121,两个第一密封面120相对设置,两个第二密封面12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围成四棱锥台,所述四棱锥台的大口端朝向所述卸料口的外侧;

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堵芯134包括固定面1340、两个第三密封面1341和两个第四密封面1342,所述固定面1340与所述插板133固定连接,两个第三密封面1341相对设置,两个第四密封面1342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密封面和第四密封面围成四棱锥台,所述堵芯的密封面可与卸料口的密封面相互贴合。卸料口与堵芯采用四棱锥台结构,增大了密闭面积,保证了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插板与堵芯为分体结构,也可以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堵芯134上还设有两个可与所述密炼机转子配合的弧形槽1343,堵芯设有弧形槽使得堵芯的横截面形状为塔尖型,其可以配合上顶栓,从密炼室的上下两端对物料进行挤压,以保证制品的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顶紧板132两侧设有滑台1321,所述卸料空间110的两内侧壁上设有滑槽111,所述顶紧板132通过所述滑台1321可在所述滑槽11中滑动,保证了顶紧板的运动平稳,同时可以起到支撑顶紧板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插板133的转动端1330设有第一连接耳1333,所述第一连接耳1333通过转轴与密炼机的壳体连接;所述插板133的驱动端1331设有垂直布置的第二连接耳1334,所述第二连接耳1334通过转轴与第二液压缸131的液压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面与所述卸料口的中轴线的夹角为6至10°,所述第二密封面与所述卸料口的中轴线的夹角为15至25°,可以获得较好的密封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楔面和第二楔面的角度为6至12度,可以具有较好的増力和自锁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压片机3包括挤出部30、压片部31以及底座32,所述挤出部30和压片部31安装在所述底座32上,所述压片部31上还设有压片部分离结构和压片部锁紧结构34;

如图14所示,所述压片部分离结构包括驱动电机330、传动轴331、齿轮332、齿条333、导轨334以及多个辊轮335,所述齿条和导轨平行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压片部一侧,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连接有所述齿轮,所述传动轴和齿轮处于所述压片部的底端,所述压片部的底部安装有所述辊轮,所述辊轮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驱动电机可通过传动轴驱动齿轮正反转进而实现压片部在所述底座上的往复运动,进而实现挤出部和压片部之间的闭合和分离,当挤出部和压片部之间的闭合时,由提升机送过来的物料可以通过挤压部进行挤压并输送至压片部,本实施例中,挤压部采用双锥螺旋结构,当挤出部和压片部之间的分离时,可以便于对挤出部进行清理;

如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压片部锁紧结构34包括锁紧手柄340、锁紧轴341、第一转轴342以及锁紧板343,所述锁紧板343固定在所述挤压部的侧面,所述锁紧板343上设有u型槽344,所述锁紧轴341通过第一转轴342铰接在所述压片部的侧面,所述锁紧手柄340和所述锁紧轴341上均设有螺纹,锁紧手柄螺纹连接在所述锁紧轴,所述锁紧轴绕第一转轴转动可进入或离开u型槽,当锁紧轴进入u型槽中时,转动锁紧手柄使得锁紧手柄与锁紧板相互挤压,实现挤出部和压片部的锁紧,以便于挤出部将物料输送至压片部,当挤出部和压片部需要分离时,转动锁紧手柄,锁紧手柄与锁紧板分离,进而可转动锁紧轴离开u型槽,压片部分离结构可驱动压片部与挤出部分离,以进行清理。

优选地,压片部锁紧结构具有两组,分别安装在压片部的两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