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纸塑分离清洗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9434发布日期:2020-01-17 20:3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螺旋式纸塑分离清洗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塑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螺旋式纸塑分离清洗一体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纸塑分离机,包括立式筒体、转子与底刀盘、密封润滑系统、槽体、筛板、传动总成、立腿支架等。工作原理由传动轴带动底盘和转子强力旋转,浆料沿转子面由上向下运动,然后从转子下部抛向槽壁,沿槽壁向上再次经受刀盘的强力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高强涡流揉搓循环作用,使各种纸塑在机内上下翻动,周向旋转,全方位高强度不断受到冲击,把纸浆充分疏解为纤维,并润涨避免切断、损伤纤维,从筛板底下的出浆口流出。塑料片、背胶片、塑膜等杂质破碎较小,从槽体旁边出渣口排出,使膜塑与纤维完全分离。现有的这种结构,仅仅靠涡流起到揉搓作用,揉搓力度小,分离速度慢,产量低,能耗高,用水量大,纸塑分离不够彻底,塑料生产颗粒品质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螺旋式纸塑分离清洗一体机,产量高、能耗低,用水量低,分离彻底、塑料生产颗粒品质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螺旋式纸塑分离清洗一体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卧式的筒体,所述筒体内轴向设有转子,所述转子包括转轴,所述机架上设有轴承和轴承座,所述转轴的端部与对应的所述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外周面上轴向间隔设有动刀片,所述转轴的外周面上设有螺旋式导流片;

所述筒体包括上盖和设于所述转轴下方的浆槽,所述浆槽的顶部设有筛板,所述上盖包括两侧的侧壁和顶部的顶壁,所述上盖的一端上方设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上设有进水管,所述上盖的侧壁内表面上以及顶壁内表面上均设有v形摔料板,所述v形摔料板均位于所述转轴的上方且沿所述上盖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筒体内包括靠近所述进料斗的清洗分离区和远离所述进料斗的甩干区,所述上盖顶部对应所述清洗分离区处间隔设有多个进水口。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筒体内顶部对应所述进料斗处设有平板状的压料板,所述压料板的一端与所述上盖的侧壁内表面连接,所述压料板的另一端倾斜向下朝向所述筒体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螺旋式导流片包括多个螺旋式导流片段,每个螺旋式导流片段位于相邻的两个动刀片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螺旋式导流片的制作材料为钢材料,所述螺旋式导流片与所述转轴的外周面焊接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转轴的左右两端的加工尺寸相同。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动刀片与所述转轴的外周面焊接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动刀片为长形直板。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动刀片的制作材料为钢材料,所述动刀片与所述转轴的外周面焊接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机与所述转轴通过皮带轮和皮带传动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轴承座为一体式铸造结构。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式纸塑分离清洗一体机为卧式结构,上盖的侧壁内表面上以及顶壁内表面上均设有v形摔料板,在进料斗进纸塑原料时,通过与v形摔料板碰撞,加大阻力和摩擦力,转轴的外周面上轴向间隔设有动刀片,转轴的外周面上螺旋设有螺旋式导流片。纸塑原料经输送带进入进料斗,经过第一道水管喷淋,在水压和压料板的作用下进入筒体内的清洗分离区,物料经过动刀片的高速剪切和螺旋式导流片的摩擦、揉搓,并在v形摔料板的作用下,纸浆和塑料快速分离,分离后的纸浆通过筛板进入纸浆收集槽,经管道进入浆池;塑料进入清洗分离区,经过多道水管喷淋清洗,继续在动刀片、螺旋式导流片的不断摩擦、搓揉和v形摔料板的作用下分离、清洗更彻底;最后经过甩干区从出料口排出,分离工作完成。螺旋式导流片和v形摔料板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对纸塑物料的摩擦力和揉搓力,且螺旋式导流片对纸塑物料起到螺旋导流作用,加快了纸塑物料移动的速度,增加了出料速度的同时也实现了浆料二次揉搓的功能,使在提高处理量的同时,保证了处理效果,浆料经过摔料板,再一次的实现重力碰撞和摩擦,使纸浆和塑料分离更彻底;因此,和市面上其他设备相比,大大提高了产量、降低了能耗,用水量低,分离彻底、塑料清洗效果好,经过本设备清洗后的塑料生产颗粒,颗粒品质得到很大的提升,且将纸塑分离以及甩干集成为一体设备。

本实用新型中,筒体内顶部对应所述进料斗处设有平板状的压料板,所述压料板的一端与所述上盖的侧壁内表面连接,所述压料板的另一端倾斜向下朝向所述筒体内。压料板通过一定的角度,将物料压入进料斗底部,增加了进料量,增加进料速度。

本实用新型中,转轴的左右两端的加工尺寸相同,使得转轴可以左右调换安装,在进料端的动刀片磨损厉害的情况下,将转子左右调换安装,使动刀片的使用寿命延长一倍,大大延长了转子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轴承座为一体式铸造结构,大大提高了承载负荷,使用寿命长,解决了分体式轴承座频繁更换的弊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式纸塑分离清洗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中:1-机架;2-筒体;21-上盖;211-侧壁;212-顶壁;22-浆槽;23-进水口;3-进料斗;4-进水管;5-v形摔料板;6-筛板;7-螺旋式导流片;8-清洗分离区;9-甩干区;10-电机;11-转子;111-转轴;112-动刀片;113-轴承;114-轴承座;12-皮带轮;13-皮带;14-压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式纸塑分离清洗一体机,包括机架1和电机10,机架1上设有卧式的筒体2,筒体2内轴向设有转子11,转子11包括转轴111,机架1上设有轴承113和轴承座114,转轴111的两端部分别与对应的轴承113转动连接,电机10与转轴111传动连接。转轴111的外周面上轴向间隔设有动刀片112,转轴111的外周面上设有螺旋式导流片7;螺旋式导流片7包括多个螺旋式导流片段,每个螺旋式导流片段位于相邻的两个动刀片112之间。其中,轴承座114为一体式铸造结构,大大提高了承载负荷,使用寿命长,解决了分体式轴承座频繁更换的弊端。

筒体2内顶部对应进料斗3处设有平板状的压料板14,压料板14的一端与上盖21的侧壁内表面连接,压料板14的另一端倾斜向下朝向筒体2内。筒体2内顶部对应进料斗3处设有平板状的压料板14,压料板14的一端与上盖21的侧壁内表面连接,压料板14的另一端倾斜向下朝向筒体2内。压料板14通过一定的角度,将物料压入进料斗3底部,增加了进料量,增加进料速度。

筒体2包括上盖21和设于转轴111下方的浆槽22,上盖21包括两侧的侧壁221和顶部的顶壁212,上盖21的一端上方设有进料斗3,进料斗3上设有进水管4,上盖21的侧壁211的内表面上以及顶壁212的内表面上均设有v形摔料板5,v形摔料板5均位于转轴111的上方且沿上盖21的长度方向延伸,v形摔料板5的尖头朝向上盖21的内部空间。

浆槽22的顶部设有筛板6,筛板6位于转轴111的下方。

筒体2内包括靠近进料斗3的清洗分离区8和远离进料斗3的甩干区9,上盖21顶部对应清洗分离区8处间隔设有多个进水口23。可设置一个总的进水总管,从该进水总管上分出多个分支管,与多个进水管口23以及进水管4一一对应连接。

螺旋式导流片7的制作材料为钢材料,螺旋式导流片7与转轴的外周面焊接连接。

动刀片112与转轴111的外周面焊接连接。

动刀片112为长形直板。

动刀片112的制作材料为钢材料。

电机10与转轴111通过皮带轮12和皮带13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式纸塑分离清洗一体机为卧式结构,上盖21的侧壁211内表面上以及顶壁212内表面上设置的v形摔料板5,在进料斗3进纸塑原料时,通过与v形摔料板5碰撞,加大阻力和摩擦力,转轴111的外周面上轴向间隔设有动刀片112,转轴111的外周面上螺旋设有螺旋式导流片7。纸塑原料经输送带进入进料斗3,经过第一道水管喷淋,在水压和压料板14的作用下进入筒体2内的清洗分离区8,物料经过动刀片112的高速剪切和螺旋式导流片7的摩擦、揉搓,并通过v形摔料板5的作用下,纸浆和塑料快速分离,分离后的纸浆通过筛板6进入浆槽22收集,经管道进入浆池;塑料进入清洗分离区,经过多道水管喷淋清洗,继续在动刀片112、螺旋式导流片7的不断摩擦、搓揉和v形摔料板5的作用下分离、清洗更彻底;最后经过甩干区9从出料口排出,分离工作完成。螺旋式导流片7和v形摔料板5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对纸塑物料的摩擦力和揉搓力,且螺旋式导流片7对纸塑物料起到螺旋导流作用,加快了纸塑物料移动的速度,增加了出料速度的同时也实现了浆料二次揉搓的功能,使在提高处理量的同时,保证了处理效果,浆料经过v形摔料板5,再一次的实现重力碰撞和摩擦,使纸浆和塑料分离更彻底;因此,和市面上其他设备相比,大大提高了产量、降低了能耗,用水量低,分离彻底、塑料清洗效果好,经过本设备清洗后的塑料生产颗粒,颗粒品质得到很大的提升,且将纸塑分离以及甩干集成为一体设备,降低了设备数量,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

现有的纸塑分离机,转轴只能固定安装,而进料端的动刀片受力大,磨损厉害,因此为了延长动刀片和转子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中,转轴111的左右两端的加工尺寸相同,使得转轴111可以左右调换安装,在进料端的动刀片112磨损厉害的情况下,将转轴111左右调换安装,使动刀片112的使用寿命延长一倍,大大延长了转子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