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花枝注塑的铁线进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3946发布日期:2020-01-21 22:09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花枝注塑的铁线进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花枝注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塑料花枝注塑的铁线进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塑料花枝注塑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先把铁线的一头注塑上一层胶,然后把铁线未预先注塑一层胶的部分手工插入注塑机的花枝成型模具内,以注塑花枝的其余部分,从而形成完整的花枝。另一种是人工把铁线待注塑的部分插入塑料花枝模具内注塑成型,完成后在把铁线位于模具外的多余部分剪掉(应当说明的是,因为人工放将铁线插入模具时,无法将所需长度的整根铁线都插入模具,因此,需将铁线做长,形成余量(即多余部分),供人手握持以将铁线待注塑的部分完整地插入模具,余量则停留在模具外,注塑成型并取出花技后,再将铁线的余量部分剪掉)。这两种方法都需要两个工序才能完成花枝注塑成型,且需人工辅助完成,存在工序多、生产效率低以及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塑料花枝注塑的铁线进模装置,旨在减少花枝注塑成型的工序、省去效率较低的人工操作,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塑料花枝注塑的铁线进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垂向支架,所述垂向支架安装于注塑机的机架的移动机构上,并可在移动机构的驱动下沿机架至少在取料工位和入模工位的上方位置之间移动;

升降座,所述升降座可垂向移动安装于垂向支架上;

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座沿所述垂向支架上下移动;

承载架,所述承载架可垂向滑动安装于垂降座上,承载架的下端安装有定位底模,定位底模开设有与模具的铁线插入孔相对应的过孔;

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装于所述承载架,其下端与所述过孔连通,所述过孔和导流管的孔径均大于花枝的铁线的直径;所述铁线可经所述过孔插入所述导流管中;

顶针,所述顶针活动插装于所述导流管,且顶针的上部与所述升降座相连;顶针优先钢条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铝合金等金属、工程塑料等制成,其直径小于导流管的内径;

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装于升降座和承载架之间,用于对升降座相对承载架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定,以使升降座可驱动顶针在入模工位向下将插于导流管的铁线顶入模具以及向上离开导流管插设铁线的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夹紧装置,装于所述承载架或者定位底模,用于夹紧和释放插入导流管的铁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塑料花枝注塑的铁线进模装置,将垂向支架安装于注塑机的机架的移动机构上并由移动机构驱动其移动,将升降座可垂向移动安装于垂向支架上并由驱动机构驱动其垂向移动,将承载架可垂向滑动安装于升降座上并由限位机构限定升降座相对承载架移动的范围,在承载架上安装有下端与定位底模的过孔连通的导流管,将活动插装于导流管的顶针的上部与升降座连接,并在承载架或者定位底模上安装有可将插装于导流管的铁线夹紧或者松开的夹紧装置,工作过程中,承载架先在移动机构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在取料工位将预先排列好的铁线经过孔插入导流管,并通过夹紧装置将插入导流管的铁线夹紧;接着,承载架在移动机构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移动至入模工位上方,并使铁线位于过孔下方的部分插入模具的铁线插入孔中;然后,夹紧装置释放铁线,而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升降座带动顶针沿导流管下行并将铁线完全顶入模具内(此时,定位底模与模具相抵,承载架保持静止),以供进行塑料花枝的注塑工作,最终移动机构和驱动机构驱动承载架和升降座等复位移动,以准备一下次的铁线入模操作,整个入模操作过程由机械自动完成无须人手操作,且通过顶针将整根铁线完全顶入模具内部,无须预留余量,仅一道工序即可完成,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塑料花枝注塑的铁线进模装置立体图;

图2为塑料花枝注塑的铁线进模装置前视图;

图3为塑料花枝注塑的铁线进模装置立体二;

图4为塑料花枝注塑的铁线进模装置立体三;

图5为塑料花枝注塑机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塑料花枝注塑的铁线进模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所示1至5所示(其中图5为塑料花枝注塑机的立体图,图5中100为塑料花枝注塑的铁线排序装置、图中200为塑料花枝注塑的铁线进模装置、图中300为塑料花枝注塑模具、图中400为塑料花枝注塑成型后的取出装置,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塑料花枝注塑的铁线进模装置,不对塑料花枝注塑的铁线排序装置、塑料花枝注塑模具和取出装置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进行赘述,应当说明的是,铁线的排序以及塑料花枝注塑成型后的取出也可以通过人工进行)。

该塑料花枝注塑的铁线进模装置,包括垂向支架1、升降座2、驱动机构3、承载架4、导流管5、顶针6、限位机构7和夹紧装置8。

其中,所述垂向支架1安装于注塑机的机架的移动机构9上,并可在移动机构9的驱动下沿机架至少在取料工位101和入模工位301的上方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升降座2可垂向移动安装于垂向支架1上;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座2沿所述垂向支架1上下移动;所述承载架4可垂向滑动安装于垂降座上,承载架4的下端安装有定位底模43,定位底模43开设有与模具的铁线插入孔相对应的过孔431;过孔431的数量以及排布方式与所述模具的铁线插入孔一致,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优选多个,如图所示为两组,每组各六个的情况;所述导流管5装于所述承载架4,其下端与所述过孔431连通,所述过孔431和导流管5的孔径均大于花枝的铁线的直径;使所述铁线可经所述过孔431插入所述导流管5中;所述顶针6活动插装于所述导流管5,且顶针6的上部与所述升降座2相连;顶针6优选钢条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铝合金等金属、工程塑料等制成,其直径小于导流管5的内径,顶针6和导流管5的数量优选与所述过孔431一致;所述限位机构7装于升降座2和承载架4之间,用于对升降座2相对承载架4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定,以使升降座2可驱动顶针6在入模工位301向下将插于导流管5的铁线顶入模具以及向上离开导流管5插设铁线的位置之间移动;夹紧装置8装于所述承载架4或者定位底模431,用于夹紧和释放插入导流管5的铁线。

工作过程中,承载架4先在移动机构9和驱动机构3的驱动下,在取料工位101将预先排列好的铁线经过孔插入导流管5,并通过夹紧装置8将插入导流管5的铁线夹紧;接着,承载架4在移动机构9和驱动机构3的驱动下移动至入模工位301上方,并使铁线位于过孔431下方的部分插入模具的铁线插入孔中;然后,夹紧装置8释放铁线,而所述驱动机构3驱动升降座2带动顶针6沿导流管5下行并将铁线完全顶入模具内(此时,定位底模43与模具相抵,承载架4保持静止),以供进行塑料花枝的注塑工作,最终移动机构9和驱动机构3驱动承载架4和升降座2等复位移动,以准备一下次的铁线入模操作,整个入模操作过程由机械自动完成无须人手操作,且通过顶针6将整根铁线完全顶入模具内部,无须预留余量,仅一道工序即可完成,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机构9包括可横向移动装于机架的横向移动架91、用于驱动横向移动架沿机架横向移动的第一传动组件92、可纵向移动安装于横向移动架91上的纵向移动架93以及用于驱动纵向移动架93沿横向移动架91纵向移动的第二传动组件(未图示),所述垂向支架1安装于纵向移动架93;横向移动架91和纵向移动架93可在第一传动组件92和第二传动组件的驱动下,带动垂向支架1沿机架至少在取料工位和入模工位的上方位置之间移动。应当说明的是,将所述横向移动架91可横向滑动安装于机架以及将所述纵向移动架93可纵向移动安装于横向移动架91的方式有多种,可采用现有技术,例如通过导轨与滑块的配合可移动安装,这里不再进行赘述。用于驱动横向移动架91沿机架横向移动的第一传动组件92以及用于驱动纵向移动架93沿横向移动架91横向移动的实施方式也有多种,例如可采用电机配合皮带传动的方式,或者可采用电机配合丝杠副的实施方式,又或者采用气缸驱动的方式,这些实施方式,均可以参照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3包括装于纵向移动架93上的电机31、装于纵向移动架93上的主动带轮32、上下间隔装于垂向支架1上的至少两个从动带轮33以及装于所述主动带轮32和从动带轮上的皮带34,所述主动带轮32与所述电机31的转轴相连,所述升降座2直接或者通过中间件与所述皮带34相连;当电机31的转轴转动时,可通过皮带34驱动升降座2上下移动。同样道理,所述升降座2也可以通过滑块和导轨的配合安装于垂向支架1上。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架4包括至少两根可上下滑动安装于升降座上的导杆41,与导杆41共同连接的至少一个加强件44,所述导流管5的上部与位于升降座2下方的至少一个加强件44连接,所述定位底模43固设于导杆41的下端,所述导流管5的下端装于所述过孔431。

进一步地,所述导杆41之间还装有导向板42,所述导向板42开设有孔径大于顶针6直径的导向孔,顶针6的上部穿过导向孔后与升降座2相连,以对顶针6的上下移动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7包括至少一根第一柔性拉索,所述第一柔性拉索的上端与升降座2相连,下端与加强件44或者导杆41相连,拉索的长度大于升降座2相对承载架4向下移动的位移;当定位底模43未由模具支撑时,所述第一柔性拉索处于崩直状态,所述承载架4因重力通过第一柔性拉索悬吊于升降座2,以防止承载架4脱离升降座2。所述第一柔性拉索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但应保证在第一柔性拉柔性索处于崩直时不影响铁线插入导流管5,以及保证在进模时能将整根铁线插入模具。当然,所述限位机构7也可以是设置在导杆41的限位块,当滑块上行至与限位块相抵时,可驱动承载架4上行。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42可滑动安装于导杆41,有至少一根第二柔性拉索10的上端与升降座2相连,下端与导向板42相连,当升降座2未相对承载架4下行时,所述第二柔性拉索处于崩直状态;所述导向板42通过第二柔性拉索悬吊于升降座2,当升降座2相对承载架4下行至一定位移后,所述导向板42因重力或者升降座2的推动下行至由加强件44支撑,当然,也可以在导杆位于加强件上方且位于导向板下方的位置设置定位板46,定位板46同样设有供与顶针相适的导孔,当升降座2相对承载架4下行至一定位移后,所述导向板42因重力或者升降座2的推动下行至由定位板46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座2开孔并安装有导套21,所述导杆41活动插装于导套21。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装置8包括位于定位底模43下方的夹板81、装于定位底模的伸缩气缸82,所述伸缩气缸82的活塞杆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夹板81相连,所述夹板81开设有与所述过孔431相对应的通孔,通孔的孔径大于铁线的直径,夹板81可在伸缩气缸82的活塞杆的驱动下,带动其通孔在与过孔431正对和错开的位置之间移动;当需要将插入导流管5的铁线夹紧时,伸缩气缸82驱动夹1板8移动至其通孔与过孔431稍微错开的位置,以使过孔431和通孔的孔壁将铁线夹紧,而需要释放铁线时,则通过伸缩气缸82驱动夹板81往其通孔与过孔431正对的位置移动,以使通孔和过孔431的孔壁将铁线松开。

进一步地,所述夹板81通过滑块和滑槽的配合可滑动安装于定位底模43,以使夹板81带动其通孔在与过孔431正对和错开的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更为顺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