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集成模块的乘用车行李箱盖板注塑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3321发布日期:2020-04-10 16:5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具有集成模块的乘用车行李箱盖板注塑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集成模块的乘用车行李箱盖板注塑模。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现有技术中,注塑模具需要在产品成型后需要先开模再将产品脱模,脱模过程较为复杂,效率低下。

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申请号:(cn107962744a),包括公模板、公模仁、至少一个成型入子、母模仁及顶压机构,顶压机构设置于公模板内,公模板开设有收容腔,收容腔的底面上开设有收容槽,公模仁收容于收容腔内,公模仁包括本体、第一成型面及至少一个穿设孔,每个成型入子具有第二成型面,至少一个成型入子对应穿设于至少一个穿设孔内,至少一个成型入子的第二成型面与第一成型面共同构成成型面,母模仁具有成型槽及浇注流道,成型槽扣合于成型面上以共同组成型腔,浇注流道与型腔相连通,顶压机构包括至少一个驱动件及顶板,至少一个驱动件驱动顶板移动从而带动每个成型入子移动以使第二成型面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成型面。该方案具有提高工件的致密度及良率的优点,但是也存在脱模效率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集成模块的乘用车行李箱盖板注塑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集成模块的乘用车行李箱盖板注塑模,包括动模板和定模板以及动模板和定模板组合形成型腔,型腔靠近定模板一侧和靠近动模板一侧分别设有上脱模机构和下脱模组件,上脱模机构包括设于定模板上的若干个直线驱动器,直线驱动器具有可沿直线往复运动的输出轴,直线驱动器的输出轴端部连有顶针固定板,顶针固定板上设有当动模板远离定模板的同时能向靠近型腔的方向运动从而将型腔内的产品顶出的上脱模组件。

在上述的具有集成模块的乘用车行李箱盖板注塑模中,上脱模组件包括设于顶针固定板上的若干根顶针,一部分顶针端部穿过定模板并插入至型腔内并与产品表面相配适,另一部分顶针端部沿型腔边缘处均匀分布且与设置在动模板上的顶针座相配适。

在上述的具有集成模块的乘用车行李箱盖板注塑模中,下脱模组件包括与动模板相连的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脱模驱动器,脱模驱动器端部插入至动模板内,脱模驱动器具有可沿直线运动的顶杆,顶杆端部插入至型腔内并与产品表面相配适。

在上述的具有集成模块的乘用车行李箱盖板注塑模中,定模板上设有若干个与顶针座相配适的顶针座槽,顶针座槽与插入顶针座内的部分顶针活动连接,定模板上还设有若干个顶针槽,顶针槽位于型腔内且与插入型腔内的部分顶针活动连接。

在上述的具有集成模块的乘用车行李箱盖板注塑模中,直线驱动器沿定模板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直线驱动器的输出轴端部连有连接件,连接件上设有环形凹槽,顶针固定板上设有与环形凹槽相配适的t型卡槽。

在上述的具有集成模块的乘用车行李箱盖板注塑模中,所述的定模板上还设有注塑板,注塑板与顶针固定板位于定模板的同一侧,注塑板上设有用于控制若干个直线驱动器的输出轴运动行程一致的若干个多向分流阀,每个多向分流阀分别对应两个直线驱动器,多向分流阀与每个直线驱动器均连有两根连接管。

在上述的具有集成模块的乘用车行李箱盖板注塑模中,注塑板内设有若干条同步管,每个多向分流阀还连有两根与同步管相连通的分流管,若干个多向分流阀之间通过同步管以及分流管相互连通。

在上述的具有集成模块的乘用车行李箱盖板注塑模中,注塑板上设有与顶针固定板活动连接的若干根注塑管,注塑管端部插入至定模板内,定模板上还活动连接有若干个注塑块,注塑块底部与产品表面相配适。

在上述的具有集成模块的乘用车行李箱盖板注塑模中,注塑块与注塑管相对应,注塑管端部插入至注塑块内,且注塑块内设有若干个小型进浇口,动模板内设有与注塑块相对应的进浇块,进浇块与产品表面相配适。

在上述的具有集成模块的乘用车行李箱盖板注塑模中,注塑板上设有注塑口,注塑口底部连有注塑液分流板,注塑液分流板与注塑管相连,所述的注塑板和定模板之间还设有若干块限位板,限位板与顶针固定板活动连接,且多向分流阀固定在限位板上,顶针固定板上设有若干个穿过限位板并与限位板活动连接的连接座,所述的t型卡槽位于连接座上。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直线驱动器能够驱动顶针固定板往复直线运动,当顶针固定板向定模板方向运动时能通过上脱模组件将动模板向远离定模板一侧顶出,且上脱模组件能在动模板远离定模板的同时将型腔内的产品顶出,实现开模和脱模的一体化,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定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动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同步管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动模板1、定模板2、型腔3、直线驱动器4、顶针固定板5、注塑板6、上脱模组件7、注塑管8、多向分流阀9、下脱模组件10、顶针11、顶针座12、支撑座13、脱模驱动器14、顶杆15、注塑块16、小型进浇口17、注塑口18、注塑液分流板19、进浇块20、限位板21、分流管22、上脱模机构30、连接管50、连接件60、环形凹槽70、t型卡槽80、连接座90、同步管100、顶针座槽101、顶针槽10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一种具有集成模块的乘用车行李箱盖板注塑模,包括动模板1和定模板2以及动模板1和定模板2组合形成型腔3,型腔3靠近定模板2一侧和靠近动模板1一侧分别设有上脱模机构30和下脱模组件10,上脱模机构30包括设于定模板2上的若干个直线驱动器4,直线驱动器4具有可沿直线往复运动的输出轴,直线驱动器4的输出轴端部连有顶针固定板5,顶针固定板5上设有当动模板1远离定模板2的同时能向靠近型腔3的方向运动从而将型腔3内的产品顶出的上脱模组件7。

本实施例中,直线驱动器4能够驱动顶针固定板5往复直线运动,当顶针固定板5向定模板2方向运动时能通过上脱模组件7将动模板1向远离定模板2一侧顶出,且上脱模组件7能在动模板1远离定模板2的同时将型腔3内的产品顶出,实现开模和脱模的一体化,提高工作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直线驱动器4可为油缸或者气缸,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选用气缸,上脱模组件7还可通过在模具内增加剪浇口机构来实现开模和脱模的同步性,具体方案是在开模的同时利用剪浇口机构将产品与浇口的连接处剪断,使产品在重力的作用下与定模板2分离。

上脱模组件7包括设于顶针固定板5上的若干根顶针11,一部分顶针11端部穿过定模板2并插入至型腔3内并与产品表面相配适,另一部分顶针11端部沿型腔3边缘处均匀分布且与设置在动模板1上的顶针座12相配适。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5所示,一部分顶针11端部穿过定模板2并插入至型腔3内并与产品表面相配适,另一部分顶针11端部与顶针座12相配适,当顶针固定板5带动顶针11向定模板2方向运动时,与顶针座12相配适的一部分顶针11能将动模板1向远离型腔3一侧顶出,实现开模,同时与产品表面相配适的一部分顶针11能将通过浇口与定模板1相连的产品顶出,使产品与定模板1分离。

下脱模组件10包括与动模板1相连的支撑座13,支撑座13上设有脱模驱动器14,脱模驱动器14端部插入至动模板1内,脱模驱动器14具有可沿直线运动的顶杆15,顶杆15端部插入至型腔3内并与产品表面相配适。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脱模驱动器14能驱动顶杆15将动模板1上的产品顶出,方便产品取出,提高工作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脱模驱动器14可为油缸或者气缸,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选用油缸。

定模板2上设有若干个与顶针座12相配适的顶针座槽101,顶针座槽101与插入顶针座12内的部分顶针11活动连接,定模板2上还设有若干个顶针槽102,顶针槽102位于型腔3内且与插入型腔3内的部分顶针11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顶针座槽101和顶针槽102与顶针11活动连接能够对顶针11进行限位,防止顶针11在运动时发生偏移。

直线驱动器4沿定模板2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直线驱动器4的输出轴端部连有连接件60,连接件60上设有环形凹槽70,顶针固定板5上设有与环形凹槽70相配适的t型卡槽80。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直线驱动器4和顶针固定板5通过连接件60和t型卡槽80进行连接,能够方便直线驱动器4的拆卸,方便维修保养。

定模板2上还设有注塑板6,注塑板6与顶针固定板5位于定模板2的同一侧,注塑板6上设有用于控制若干个直线驱动器4的输出轴运动行程一致的若干个多向分流阀9,每个多向分流阀9分别对应两个直线驱动器4,多向分流阀9与每个直线驱动器4均连有两根连接管50,注塑板6内设有若干条同步管100,每个多向分流阀9还连有两根与同步管100相连通的分流管22,若干个多向分流阀9之间通过同步管100以及分流管22相互连通。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6所示,注塑板6与顶针固定板5位于定模板2的同一侧,多余的注塑液可从压力机的工作台孔中漏下,提高模具周围清洁程度。

多向分流阀9能使若干个直线驱动器4之间的气压保持一致,提高直线驱动器4的输出轴运动的同步性,防止顶针固定板5运动时发生偏移,损害模具。

注塑板6上设有与顶针固定板5活动连接的若干根注塑管8,注塑管8端部插入至定模板2内,定模板2上还活动连接有若干个注塑块16,注塑块16底部与产品表面相配适。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多根注塑管8能够提高注塑效率,与定模板2活动连接的注塑块16能够方便浇口的清理。

如图3所示,注塑块16与注塑管8相对应,注塑管8端部插入至注塑块16内,且注塑块16内设有若干个小型进浇口17,动模板1内设有与注塑块16相对应的进浇块20,进浇块20与产品表面相配适。

本实施例中,若干个小型进浇口17能够使浇口与产品连接处的粘合点变小,减小顶针11在脱模时的压力。

注塑板6上设有注塑口18,注塑口18底部连有注塑液分流板19,注塑液分流板19与注塑管8相连,所述的注塑板6和定模板2之间还设有若干块限位板21,限位板21与顶针固定板5活动连接,且多向分流阀9固定在限位板21上,顶针固定板5上设有若干个穿过限位板21并与限位板21活动连接的连接座90,所述的t型卡槽80位于连接座90上。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5所示,注塑液分流板19能够加快注塑效率,限位板21能对顶针固定板5进行限位,防止顶针固定板5在运动时发生偏移。

本模具的使用方法,通过注塑口18、注塑液分流板19和注塑管8将注塑液通入型腔3中,注塑液冷却后,直线驱动器4带动顶针固定板5运动,顶针固定板5带动顶针11运动,顶针11运动带动动模板1向远离定模板2运动,同时,顶针11将与定模板2相连的产品顶出,最后通过脱模驱动器14将产品从动模板1上顶出。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动模板1、定模板2、型腔3、直线驱动器4、顶针固定板5、注塑板6、上脱模组件7、注塑管8、多向分流阀9、下脱模组件10、顶针11、顶针座12、支撑座13、脱模驱动器14、顶杆15、注塑块16、小型进浇口17、注塑口18、注塑液分流板19、进浇块20、限位板21、分流管22、上脱模机构30、连接管50、连接件60、环形凹槽70、t型卡槽80、连接座90、同步管100、顶针座槽101、顶针槽10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