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梳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9550发布日期:2020-02-14 16:05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头梳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头梳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图1、2示出了一种头梳的结构,该头梳的下表面上开设有安装槽100,该安装槽用于安装携带有梳针的板状体,为了便于安装及对板状体进行固定,该安装槽至少在靠近开口处的宽度由内而外逐渐缩小形成收缩部101。

注塑机在注塑完毕后,模仁部分倒扣在安装槽中,由于上述头梳上安装槽在开口处具有收缩部,因此,难以轻易完成脱模工作,经常会存在注塑件损伤或脱模过程复杂的问题。

因此,提供一种容易对上述具有倒扣安装槽结构的头梳进行脱模的注塑模具,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采用收缩方式脱模从而避免注塑件损伤、提高注塑质量的头梳注塑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头梳注塑模具,包括

底板,水平布置;

下模板,设于所述底板上方且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容置腔;

下模仁,嵌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中,所述下模仁上开设有用于成形头梳下表面的第一模腔;

上模板,能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下模仁的上方,该上模板的下表面开设有对应第一容置腔布置的第二容置腔;

上模仁,嵌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中,所述上模仁的下表面开设有对应第一模腔布置并用于成形头梳上表面的第二模腔,该第二模腔与所述第一模腔相互对合形成能成形完整头梳结构的总模腔,所述上模仁上还开有供注塑液穿过并流入第二模腔中的第一注塑孔;以及

顶出机构,用于将注塑成形后的头梳顶出;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板能上下移动地设于底板上方;

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基座及围绕该基座的外周布置的多个滑块,所述基座成形为上端小、下端大的四棱台状,且所述基座的下部穿过下模板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基座的上部穿过下模仁布置,各所述滑块能沿基座的外壁面倾斜向上滑移地设于基座上,且各所述滑块围设在基座外周状态下与基座构成的整体也呈上端小、下端大的四棱台状,各所述滑块的上端围设在基座上端的外周形成能成形出安装槽结构的扣置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滑块包括分别围设在基座边角处的角滑块及围设在基座侧部的侧滑块,所述角滑块与下模板相连接并随下模板上下移动而移动,所述侧滑块的底部设置有能使该侧滑块始终保持沿基座斜向上滑移趋势的弹性件。采用这样的结构,当下模板向上移动时,基座不动,而角滑块沿基座边角处斜向上滑移,同时,侧滑块沿基座侧壁斜向上滑移,且角滑块与侧滑块在斜向上滑移过程中上端逐渐向基座中部靠近,即角滑块与侧滑块的顶部边缘在周向上的长度缩小,从而使角滑块与侧滑块均逐渐自注塑成形头梳的安装槽中退出,便于完成脱模工作。

为了提高角滑块相对于基座滑移的稳定性,所述基座下部的边角处开有沿基座的棱边斜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对应的,所述角滑块下部的内棱边处向外延伸形成有能与第一导向槽导向配合的第一滑块。

为了提高侧滑块相对于基座滑移的稳定性,所述基座下部的侧壁上凹设有沿基座侧壁斜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槽,对应的,所述侧滑块的内壁面上凸设有能与该第二导向槽导向配合的第二滑块。

优选地,所述基座上部的边角处开设有供角滑块内侧的棱边插置其中的让位口,注塑状态下,所述侧滑块上部的内边缘位于角滑块内棱边的外侧。采用这样的结构,主要是为了利用角滑块对侧滑块提供约束,防止侧滑块斜向上移动过度而脱离基座,同时,使角滑块与侧滑块的相互衔接处在斜向上滑移过程中导向配合,共同完成向基座中部收缩的运动轨迹,以便于完成脱模过程。

为了便于装配,所述侧滑块的底壁上开有沿侧滑块的滑动方向延伸的容置槽,所述弹性件设于该容置槽中并下端与底板的上表面相抵。

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能上下移动的顶针,该顶针竖向穿过底板、基座布置,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上具有供顶针上端露出的顶针孔。在滑块与基座上端形成的扣置部随着角滑块、侧滑块斜向上移动而退出安装槽后,顶针向上移动,将注塑件顶出即可。

优选地,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能上下移动的顶出板,该顶出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能使顶出板保持相对于向下移动趋势的弹性件,所述顶针的下端连接于顶出板上。所述顶出板的下方设置有能对顶出板向下移动的位置进行约束的基板,该基板上开有供注塑机的施力端穿过与顶出板相连接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的总模腔为至少两个,所述上模板的上方设置有上板,该上板上具有能将注塑液分别导向各总模腔的注塑流道。相应的,顶出机构等的数量需要与总模腔的数量相匹配,以便于同时完成多个注塑件的注塑,提高生产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顶出机构包括基座及围绕该基座的外周布置的多个滑块,注塑完毕后,先将上模板上移,注塑件留在下模仁上,然后使下模板向上移动,带动角滑块、侧滑块上移,在角滑块、侧滑块上移过程中沿基座外侧壁逐渐向内收缩,从而使扣置部逐渐自头梳的安装槽中脱离,该脱出过程不会对注塑件造成损伤,有利于提高注塑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块与基座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隐藏一块角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角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隐藏一块侧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12所示,本实施例的头梳注塑模具包括底板1、下模板2、下模仁3、上模板4、上模仁5及顶出机构6,底板1水平布置,下模板2能上下移动地设于底板1上方,下模板2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容置腔21,下模仁3嵌置在第一容置腔21中,下模仁3上开设有用于成形头梳下表面的第一模腔31;上模板4能上下移动地设于下模仁3的上方,该上模板4的下表面开设有对应第一容置腔21布置的第二容置腔41;上模仁5嵌置在所第二容置腔41中,上模仁5的下表面开设有对应第一模腔31布置并用于成形头梳上表面的第二模腔51,该第二模腔51与第一模腔31相互对合形成能成形完整头梳结构的总模腔,上模仁5上还开有供注塑液穿过并流入第二模腔51中的第一注塑孔52。顶出机构6用于将注塑成形后的头梳顶出。

具体的,顶出机构6包括基座61及围绕该基座61的外周布置的多个滑块,基座61成形为上端小、下端大的四棱台状,且基座61的下部穿过下模板2固定在底板1上,基座61的上部穿过下模仁3布置,各滑块能沿基座61的外壁面倾斜向上滑移地设于基座61上,且各滑块围设在基座61外周状态下与基座61构成的整体也呈上端小、下端大的四棱台状,各滑块的上端围设在基座61上端的外周形成能成形出安装槽100结构的扣置部60。本实施例的滑块包括分别围设在基座61边角处的四块角滑块62及围设在基座61各侧部的四块侧滑块63,角滑块62通过连接臂622与下模板2相连接并随下模板2上下移动而移动,侧滑块63的底部设置有能使该侧滑块63始终保持沿基座61斜向上滑移趋势的弹性件64。当下模板2向上移动时,基座1不动,而角滑块62沿基座61边角处斜向上滑移,同时,侧滑块63沿基座61侧壁斜向上滑移,且角滑块62与侧滑块63在斜向上滑移过程中上端逐渐向基座61中部靠近,即角滑块62与侧滑块63的顶部边缘在周向上的长度缩小,从而使角滑块62与侧滑块63均逐渐自注塑成形头梳的安装槽100中退出,便于完成脱模工作。为了提高脱模的稳定性,基座61下部的边角处开有沿基座61的棱边斜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611,对应的,角滑块62下部的内棱边处向外延伸形成有能与第一导向槽611导向配合的第一滑块621,第一导向槽611还可以对角滑块62斜向上移动的位置进行约束。基座61下部的侧壁上凹设有沿基座61侧壁斜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槽612,对应的,侧滑块63的内壁面上凸设有能与该第二导向槽612导向配合的第二滑块631。基座61上部的边角处开设有供角滑块62内侧的棱边插置其中的让位口613,注塑状态下,侧滑块63上部的内边缘630位于角滑块62内棱边620的外侧。采用这样的结构,主要是为了利用角滑块62对侧滑块63提供约束,防止侧滑块63斜向上移动过度而脱离基座61,同时,使角滑块62与侧滑块63的相互衔接处在斜向上滑移过程中导向配合,共同完成向基座61中部收缩的运动轨迹,以便于完成脱模过程。为了便于装配,侧滑块63的底壁上开有沿侧滑块63的滑动方向延伸的容置槽632,弹性件64为弹簧,设于该容置槽632中并下端与底板1的上表面相抵。

本实施例的顶出机构6还包括能上下移动的顶针65,该顶针65竖向穿过底板1、基座61布置,基座61的上表面上具有供顶针65上端露出的顶针孔614。在滑块与基座61上端形成的扣置部60随着角滑块62、侧滑块63斜向上移动而退出安装槽100后,顶针65向上移动,将注塑件顶出即可。底板1下方设置有能上下移动的顶出板7,该顶出板7与底板1之间设置有能使顶出板7保持相对于向下移动趋势的弹簧71,顶针65的下端连接于顶出板7上。顶出板7的下方设置有能对顶出板7向下移动的位置进行约束的基板8,基板8通过其两侧的竖板9间隔连接在底板1的下方,顶出板7设于基板8与底板1之间,基板8上开有供注塑机的施力端穿过与顶出板7相连接的通孔81。

本实施例的总模腔为两个,上模板4的上方设置有上板20,该上板20上具有能将注塑液分别导向各总模腔的注塑流道201。相应的,顶出机构6等的数量需要与总模腔的数量相匹配,以便于同时完成多个注塑件的注塑,提高生产效率。

注塑完毕后,先将上模板4、上模仁5上移,注塑件留在下模仁3上,然后使下模板2向上移动,带动角滑块62、侧滑块63上移,此时,基座61因约束在底板1上而不发生移动,在角滑块62、侧滑块63上移过程中沿基座61外侧壁逐渐向内收缩,从而使扣置部60逐渐自头梳的安装槽100中脱离,该脱出过程不会对注塑件造成损伤,有利于提高注塑品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