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绳包胶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8406发布日期:2020-06-20 16:0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绳包胶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具体涉及一种钢绳包胶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外出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轿车、越野车等家庭用车已经非常普遍,家庭用汽车根据自身配置不同,有高档和经济型之分,随着乘用车种类的增多,拉线开启式门锁的使用量也在逐渐增加;拉线是用于汽车门锁与外把手、内把手之间传动的,拉线由钢绳进行包胶注塑制作而成。

钢绳包胶产品是将钢绳进行包胶注塑,根据产品特性和工艺流程,采用立式注塑机进行注塑。传统的注塑模具废品率高,原材料聚丙稀浪费较多,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一次只能注塑一个产品成型,效率较低。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钢绳包胶注塑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绳包胶注塑模具,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以及连接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若干导柱,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前模座板、流道板、前模板、后模板以及后模座板,所述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嵌有前模仁和后模仁,所述前模仁与后模仁配合时形成有产品型腔,所述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上固定板中间位置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下方设置有胶口套,所述进料口与所述胶口套连通,所述胶口套与热流道组件连通,所述热流道组件贯穿于前模座板、流道板和前模板,并与嵌于前模板内的前模仁相连。

优选地,所述前模座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可以将第一凹槽覆盖,在第一凹槽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装载热流道组件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有两个,所述流道板的一侧安装有热流道接线盒,所述热流道组件通过电线与热流道接线盒连接,所述热流道接线盒通过电线与温控箱电性连接,所述热流道组件包括分流板、主射咀、多个热咀以及环形加热管,在分流板内设置有用于对熔融原料进行引流的流道,流道包括流入端和流出端,流入端和流出端分别位于分流板上下两个板面上,所述分流板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环状加热器槽,所述加热器槽内嵌有环形加热管,所述分流板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热流道接线盒与温控箱连接。

优选地,所述流道板的一侧安装有热流道接线盒,在流道板面向上所述前模座板的一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安置电线的线槽,所述流道板中间位置设有容纳所述分流板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上设置有可供多个热咀穿过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设置有两个,多个所述热咀固定在分流板的底部,并且多个所述热咀与所述分流板的流出端连通。

优选地,所述前模板上设置有可供多个热咀穿过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设置有两个,所述前模板底部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内设置有两个铲机,所述前模板的第一容纳槽内镶嵌有前模仁,所述前模仁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第三凹槽,两个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均设置有多个第五通孔,所述前模仁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型腔,所述第一型腔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容纳槽,所述第四容纳槽与所述第一型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型腔与所述第五通孔连通,所述多个热咀依次穿过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以及第五通孔与第一型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型腔下方设置有第二型腔,所述第一型腔与所述第二型腔围合成产品型腔,所述产品型腔的形状与钢绳包胶的外部轮廓相匹配,所述第二型腔底部开设有可供若干根顶针穿过的第六通孔,所述第二型腔设置在后模仁的上表面,所述后模仁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五容纳槽,所述第五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型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后模仁镶嵌在后模板的第三容纳槽内,所述第三容纳槽设置在后模板的上表面,所述后模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限位槽,所述后模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弧形导向槽,所述弧形导向槽的一侧与限位槽连通,所述弧形导向槽的另一侧与第三容纳槽连通,所述第三容纳槽内设置有第七通孔,所述第三容纳槽内还设置有限制所述驱动组件移动方向的l型导向板,所述l型导向板设置在第三容纳槽的两侧壁上,两个所述l型导向板上均设有倒“l”字形的导向槽,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滑块座,所述滑块座的两侧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插入所述导向槽内,使得所述滑块座沿着导向槽移动,所述滑块座设置在滑轨上,所述滑块座可沿着滑轨滑动,所述滑轨固定在所述第三容纳槽底部的凹口上,所述第三容纳槽底部还设置有两个第二限位槽,所述滑块座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滑块座的另一侧与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滑块座的另一侧还与铲机接触,所述气缸通过气缸固定座固定在后模板的一侧上,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面设有若干根滑块镶针,多根所述滑块镶针在同一水平面上间隔排列。

优选地,所述后模座板包括支撑板、延伸于该支撑板上表面两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开口,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顶针板,所述顶针板下方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推杆,所述推杆穿过所述开口推动所述顶针板向所述后模板运动,所述驱动机构还可以包括驱动所述推杆移动的电机动力源,所述顶针板上具有朝向所述后模板凸伸且远离所述顶针板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七通孔以及第六通孔进入产品型腔的顶针、朝向所述后模板方向凸伸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限位柱外均套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后模板、所述顶针板连接或抵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多个产品型腔,一次注塑成型可生产出多个钢绳包胶成型注塑件,减少了注塑机的占用数量,降低了模具加工费用,缩短了模具制做周期,降低了产品整体成本,提高了模具利用率和注塑机利用率;本实用新型采用热流道组件对胶贴产品进行注塑成型,可以让塑料在注入产品前,始终保证塑料处于熔融状态,能缩短产品成型周期,减少费料费品产出,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塑料原材料,有利于胶贴成型注塑件批量生产;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顶针,工件注塑成型后,顶针穿过所述第一通孔逐渐进入所述产品型腔并将注塑成型的钢绳包胶件顶出所述产品型腔实现脱模,节省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绳包胶注塑模具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绳包胶注塑模具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绳包胶注塑模具的前模座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绳包胶注塑模具的热流道组件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绳包胶注塑模具的流道板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绳包胶注塑模具的前模板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绳包胶注塑模具的前模板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绳包胶注塑模具的前模仁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绳包胶注塑模具的前模仁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绳包胶注塑模具的后模仁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绳包胶注塑模具的后模板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绳包胶注塑模具的驱动组件立体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绳包胶注塑模具的后模座板立体图。

附图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钢绳包胶注塑模具,包括上固定板1、下固定板2以及连接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的若干导柱3,所述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前模座板4、流道板5、前模板6、后模板7以及后模座板8,所述前模板6和后模板7之间嵌有前模仁9和后模仁10,所述前模仁9与后模仁10配合时形成有产品型腔11,所述前模板6和后模板7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12,所述上固定板1中间位置设有进料口101,所述进料口101的下方设置有胶口套14,所述进料口101与所述胶口套14连通,所述胶口套14与热流道组件13连通,所述热流道组件13贯穿于前模座板4、流道板5和前模板6,并与嵌于前模板6内的前模仁9相连,用于注塑材料的进入。

所述导柱3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导柱3的上端均匀固定于上固定板1上,四根所述导柱的下端固定在下固定板2上。

请参阅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前模座板4上设置有第一凹槽403,所述第一凹槽403上设置有盖板402,所述盖板402可以将第一凹槽403覆盖,在第一凹槽403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装载热流道组件13的第二通孔404,所述第二通孔404设置有两个,所述流道板5的一侧安装有热流道接线盒502,所述热流道组件13通过电线与热流道接线盒502连接,所述热流道接线盒502通过电线与温控箱电性连接,所述热流道组件13包括分流板1301、主射咀1302、多个热咀1303以及环形加热管1304,在分流板1301内设置有用于对熔融原料进行引流的流道,流道包括流入端和流出端,流入端和流出端分别位于分流板1301上下两个板面上,所述分流板1301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环状加热器槽,所述加热器槽内嵌有环形加热管1304,所述环状加热器槽的截面加工根据环形加热管1304的横截面来定,所述环形加热管1304与环形加热管槽相匹配,具体的说,就是当环形加热管1304嵌入环形加热管槽后,所述环形加热管1304的三个表面分别与环形加热管槽的三个表面相贴实,使得环形加热管1304与分流板1301的热交换面积大大提高,即环形加热管1304对流道板1301的加热效率得到大大提高。所述分流板1301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热流道接线盒502与温控箱连接,一方面可以实时监控流道板1301的温度,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监测到的温度状况,通过温控箱对环形加热管1304的通电与失电,实时调节流道板1301的加热与保温。

所述前模座板4上还设置有可供主射咀1302穿过的第一通孔401,所述主射咀1302穿过所述第二通孔404与分流板1301的流入端连通,所述分流板1301呈凸字形,所述分流板1301固定有流道板5内,在分流板1301下端面的安装有多个热咀1303,多个所述热咀1303与所述分流板1301的流出端连通。

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流道板5的一侧安装有热流道接线盒502,在流道板5面向上所述前模座板4的一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安置电线的线槽503,所述流道板5中间位置设有容纳所述分流板1301的第二凹槽501,所述第二凹槽501的底面上设置有可供多个热咀1303穿过的第三通孔504,所述第三通孔504设置有两个,多个所述热咀1303固定在分流板1301的底部,并且多个所述热咀1303与所述分流板1301的流出端连通。

请参阅图6、7、8、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前模板6上设置有可供多个热咀1303穿过的第四通孔601,所述第四通孔601设置有两个,所述前模板6底部设置有第一容纳槽602,所述第一容纳槽60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槽603,所述第二容纳槽603内设置有两个铲机604,所述前模板6的第一容纳槽602内镶嵌有前模仁9,所述前模仁9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第三凹槽901,两个所述第三凹槽901的底部均设置有多个第五通孔902,所述前模仁9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型腔903,所述第一型腔903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容纳槽904,所述第四容纳槽904与所述第一型腔903相连通,所述第一型腔903与所述第五通孔902连通,所述多个热咀1303依次穿过第三通孔504、第四通孔601以及第五通孔902与第一型腔903连通。

请参阅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型腔903下方设置有第二型腔1001,所述第一型腔903与所述第二型腔1001围合成产品型腔11,所述产品型腔11的形状与钢绳包胶的外部轮廓相匹配,所述第二型腔1001底部开设有可供若干根顶针806穿过的第六通孔1003,所述第二型腔1001设置在后模仁10的上表面,所述后模仁10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五容纳槽1002,所述第五容纳槽1002与所述第二型腔1001相连通。

请参阅图11、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后模仁10镶嵌在后模板7的第三容纳槽701内,所述第三容纳槽701设置在后模板7的上表面,所述后模板7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703,所述限位板703上均与设置有多个限位槽704,所述后模板7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弧形导向槽702,所述弧形导向槽702的一侧与限位槽704连通,所述弧形导向槽702的另一侧与第三容纳槽701连通,所述第三容纳槽701内设置有第七通孔710,所述第三容纳槽701内还设置有限制所述驱动组件12移动方向的l型导向板705,所述l型导向板705,设置在第三容纳槽701的两侧壁上,两个所述l型导向板705上均设置有倒“l”字的导向槽706,所述驱动组件12包括滑块座1201,所述滑块座1201的两侧设置有凸块1207,所述凸块1207插入所述导向槽706内,使得所述滑块座1201可沿着滑轨707华东,所述滑轨707固定在所述第三容纳槽701底部的凹槽708上,所述第三容纳槽701的底部还设置有两个第二限位槽709,所述滑块座1201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202,所述滑块座1201的另一侧与气缸120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滑块座1201的另一侧还与铲机604接触,所述气缸1204通过气缸固定座1205固定在后模板7的一侧上,所述凹槽1202内设置有滑块1203,所述滑块1203的一侧面设置有若干根滑块镶针1206,多根所述滑块镶针1206在同一水平面上间隔排列。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后模座8包括支撑板801,延伸与支撑板801上表面两侧的左侧板802和右侧板803,所述左侧板802和右侧板803之间设置有底板804,所述底板804上设有开口,所述底板804上方设置有顶针板805,所述顶针板805下方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推杆,所述推杆穿过所述开口推动所述顶针板805箱所述后模板7运动,所述驱动机构还可以包括驱动所述推杆移动的电机动力源,所述顶针板805上具有朝向所述后模板7凸伸且远离所述顶针板805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七通孔710以及第六通孔1003进入产品型腔的顶针806、朝向所述后模板7方向凸伸的限位柱807,所述顶针806穿过所述第一通孔逐渐进入产品型腔,并将注塑成型的钢绳包胶件顶出所述产品型腔实现脱模;同时所述限位柱807用于限制所述顶针板805朝向所述后模板7移动的距离,在保证将所述钢绳包胶件顶出产品型腔与所述后模仁10分离的前提下避免所述顶针板805移动距离较大致顶出时间、复位时间增长,造成时间成本的增加;所述限位柱807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限位柱807外均套有回位弹簧808,所述回位弹簧80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模板7、所述顶针板805连接或抵接。当所述顶针板805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回位弹簧808处于自由状态,当所述顶针板805位于顶出位置时,所述回位弹簧808处于形变状态,撤销所述驱动机构对所述顶针板805的驱动力后,所述会弹簧808驱动所述顶针板805回复至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当模具合模时,铲机604随前模板6向下运动,并通过道东滑块座1201向左运动,从而带动滑块座1201上的滑块1203以及滑块镶针1206移动,使得滑块镶针1206插入前模仁与后模仁10形成的产品型腔内,熔融塑料通过热流道组件13进入产品型腔,温控箱启动,防止热流道组件13内的熔融塑料凝固。当熔融塑料填充完成后,温控箱关闭,经过一段时间冷却后,前模打开,铲机604随着前模板6向上运动,气缸1204工作带动滑块座1201向右运动,从而带动滑块座1201上的滑块1203以及滑块镶针1206移动,使得滑块镶针1206离开前模仁9与后模仁10形成的产品型腔内,然后通过顶针806将产品顶出,从而实现注塑产品与模具进行脱模,其他方式提升了产品进行自动脱模,提升脱模的效率,并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