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塑胶生产线的改进型立式混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1166发布日期:2020-05-20 02:56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塑胶生产线的改进型立式混料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塑胶生产线的改进型立式混料机。



背景技术:

塑胶,是应用极其广泛的一种材料,根据用途的不同,可将不同类型的塑胶颗粒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如中国专利号cn201711356396公开的一种塑胶加工用混料机,其通过设置两个混料杆以完成混料。

该混料机在加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灰尘,灰尘不仅污染环境还影响塑胶品质,同时该混料机的两个混料杆固定设置,转动半径固定,因此可能存在死角,影响混合料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塑胶生产线的改进型立式混料机,解决了现有塑胶混料机灰尘较大、混合效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塑胶生产线的改进型立式混料机,包括一机体,所述机体顶部的中央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内壁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斗内腔的中部可转动连接有一扬尘辊,所述进料斗外壁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扬尘辊同轴连接,扬尘辊位于两个进料管的下方。

所述进料斗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滤网片,所述机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吸尘器,两个所述第一吸尘器的输入端均通过第一连管与滤网片的一侧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吸尘器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管,所述机体外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底部带塞体的集尘斗,两个第二连管的底部分别与机体左右两侧的集尘斗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机体内腔的中上部可转动连接有三个搅拌辊,三个搅拌辊之间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机体外壁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搅拌辊同轴连接。

所述机体内腔的中上部还固定连接有凹型座,凹型座的中部开设有导流槽,凹型座位于三个搅拌辊的下方,所述凹型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偏心盘,所述第一偏心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竖直平行设置的第一搅拌杆,所述机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梯形导流台,梯形导流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偏心盘,所述第二偏心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竖直平行设置的第二搅拌杆,第二搅拌杆与第一搅拌杆交错设置,所述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带控制阀的排料管。

优选的,所述排料管的顶部开设有带滤孔的插槽,所述机体外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吸尘器,所述第二吸尘器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管,第三连管的底部插接在插槽内,所述第二吸尘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管,第四连管的顶部插在集尘斗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三个所述搅拌辊的外表面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扇叶。

优选的,所述第二搅拌杆与第一搅拌杆上均设置有-组搅拌叶,搅拌叶呈倾斜设置,且第一搅拌杆上的搅拌叶与第二搅拌杆的搅拌叶倾斜方向相反。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塑胶生产线的改进型立式混料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塑胶生产线的改进型立式混料机,通过设置两组除尘机构,进料处设一除尘机构,出料处设一除尘机构,在进料过程中对塑胶颗粒进行除尘,防止灰尘飘散污染环境,出料处的除尘机构可将灰尘彻底吸收,提高混合料的品质。

2、该用于塑胶生产线的改进型立式混料机,通过设置偏心搅拌机构,改变了搅拌机构的转动半径,增大了搅拌范围,从而消除了死角,并且两组搅拌机构反向设置,使得搅拌更加均匀,提高了混合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滤网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排料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进料口;3、进料斗;4、进料管;5、扬尘辊;6、第一电机;7、滤网片;8、第一吸尘器;9、第一连管;10、第二连管;11、集尘斗;12、搅拌辊;13、传送带;14、第二电机;15、凹型座;16、导流槽;17、第三电机;18、第一偏心盘;19、第一搅拌杆;20、梯形导流台;21、第四电机;22、第二偏心盘;23、第二搅拌杆;24、排料管;241、插槽;25、第二吸尘器;26、第三连管;27、第四连管;28、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塑胶生产线的改进型立式混料机,包括一机体1,机体1顶部的中央开设有进料口2。进料口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进料斗3,进料斗3内壁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进料管4。进料斗3内腔的中部可转动连接有一扬尘辊5,进料斗3外壁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与扬尘辊5同轴连接,扬尘辊5位于两个进料管4的下方,进料管4为弯管且位于进料斗3的内部,因此扬尘辊5转动时,不会使塑胶颗粒从进料管4内倒灌出去。

进料斗3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滤网片7,滤网片7可使灰尘通过,而塑胶颗粒不可通过,机体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吸尘器8,两个第一吸尘器8的输入端均通过第一连管9与滤网片7的一侧连接。两个第一吸尘器8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管10,机体1外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底部带塞体的集尘斗11,两个第二连管10的底部分别与机体1左右两侧的集尘斗11的顶部固定连接。

机体1内腔的中上部可转动连接有三个搅拌辊12,三个搅拌辊12的外表面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扇叶28,三个搅拌辊12之间通过传送带13传动连接,机体1外壁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搅拌辊12同轴连接。

机体1内腔的中上部还固定连接有凹型座15,凹型座15的中部开设有导流槽16,凹型座15位于三个搅拌辊12的下方。凹型座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17,第三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偏心盘18,第一偏心盘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竖直平行设置的第一搅拌杆19。

机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梯形导流台20,梯形导流台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21,第四电机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偏心盘22,第二偏心盘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竖直平行设置的第二搅拌杆23,第二搅拌杆23与第一搅拌杆19上均设置有8-10组搅拌叶,搅拌叶呈倾斜设置,且第一搅拌杆19上的搅拌叶与第二搅拌杆23的搅拌叶倾斜方向相反。第二搅拌杆23与第一搅拌杆19交错设置,机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带控制阀的排料管24。

排料管24的顶部开设有带滤孔的插槽241,机体1外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吸尘器25,第二吸尘器25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管26,第三连管26的底部插接在插槽241内,第二吸尘器2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管27,第四连管27的顶部插在集尘斗11的顶部。

本方案中涉及的电机采用步进电机,吸尘器可采用松下mc-cl443型号。

使用时,首先将塑胶颗粒通过进料管4倒入至进料斗3内,然后同步启动第一电机6与第一吸尘器8,通过第一电机6带动扬尘辊5转动,从而将灰尘与塑胶颗粒分散开,飘散在进料斗3内部的灰尘则穿过滤网片7被第一吸尘器8吸收,而塑胶颗粒则顺着进料口2进入机体1内,第一吸尘器8通过第二连管10将灰尘排至集尘斗11内存储。

然后启动第二电机14,带动三个搅拌辊12转动,从而对塑胶颗粒进行初步拌匀,经过初步拌匀后的塑胶颗粒通过导流槽16滑落至机体1的下半部,分别启动第三电机17与第四电机21,分别带动第一偏心盘18以及第二偏心盘22转动,继而分别带动第一搅拌杆19与第二搅拌杆23转动,由于第一偏心盘18与第二偏心盘22的偏心设置,因此第一搅拌杆19与第二搅拌杆23均做偏心运动,从而增加了运动范围,消除了死角,并且通过第一搅拌杆19与第二搅拌杆23的配合使用,提高了混合效率。

混合完毕后,混合料从梯形导流台20滑向排料管24,然后启动第二吸尘器25,将混合料的中残余灰尘通过第三连管26吸走(灰尘可通过插槽241内的滤孔,混合料不能通过),并通过第四连管27将灰尘排至集尘斗11内,集尘斗11底部设有塞体,可定期排出灰尘。

综上所述,该用于塑胶生产线的改进型立式混料机,通过设置两组除尘机构,进料处设一除尘机构,出料处设一除尘机构,在进料过程中对塑胶颗粒进行除尘,防止灰尘飘散污染环境,出料处的除尘机构可将灰尘彻底吸收,提高混合料的品质;通过设置偏心搅拌机构,改变了搅拌机构的转动半径,增大了搅拌范围,从而消除了死角,并且两组搅拌机构反向设置,使得搅拌更加均匀,提高了混合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其控制原理、内部结构以及控制开关方式等均为现有技术的常规手段,此处直接引用,不做赘述,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