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伴热带生产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6164发布日期:2020-02-18 12:4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伴热带生产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伴热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伴热带生产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电伴热带是一种新型高科技产品,其自上世纪70年代进入应用领域以来,广泛应用于液态物体在管道中输送和罐体内储藏时的防冻保温、维持工艺温度、加热公路、坡道、人行横道、屋檐及地板等领域,电伴热带连接电源后,自身的电阻值升高而进行发热,产生热量通过热传递起到加热的效果。电伴热带的绝缘层、外护层等高分子结构层主要通过挤塑成型,挤塑成型后的绝缘层和外护层的温度很高,需要经过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定型处理,待其冷却后再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

现有的冷却装置通常是盛放有冷却液的槽体,当电伴热带的外护层挤塑成型后直接进入槽体进行冷却,由于外护层挤塑成型后的温度很高,进入槽体中与冷却液接触骤冷会导致外护层的外表面出现凹坑、凸起、龟裂等不平整的现象,而且电伴热带不断的经过槽体进行冷却后,槽体内的冷却液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冷却效果也会越来越差,现有技术中还有通过喷淋的方式对电伴热带挤塑层进行降温冷却,但是由于水滴的冲击也会导致挤塑层的外表面出现凹坑,严重降低了电伴热带的品质,挤塑层经过冷却处理后表面会附着冷却液,现有的冷却装置没有很好的对冷却液进行干燥处理,冷却液会滴落在地面上,并且影响电伴热带下一步的加工。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伴热带生产的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冷却效果好、电伴热带挤塑层的平整度高、可以对挤塑层进行干燥等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电伴热带生产的冷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差,而且会导致电伴热带挤塑层出现凹坑、凸起、龟裂等不平整的现象,而且在冷却处理后,挤塑层外的冷却液没有进行干燥处理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冷却效果好、电伴热带挤塑层的平整度高、可以对挤塑层进行干燥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伴热带生产的冷却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槽体和水箱,水箱位于槽体的侧部,水箱的顶部设置有加水口,加水口上设置有水阀;槽体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导轮,槽体前后两侧内壁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风扇,槽体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电伴热带入口和电伴热带出口,电伴热带入口位于电伴热带出口的上部,槽体底端的四个拐角均设置有立柱,槽体左右两侧的立柱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横杆,第一横杆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槽体的下部设置有冷却管,冷却管的两端分别位于凹槽内,槽体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冷却管连接,冷却管的一端密封,冷却管的另一端与水箱连接,水箱内设置有水泵,槽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水泵通过水管与进水口连接,槽体左右两侧的立柱之间还均设置有第二横杆,第二横杆位于第一横杆的下部,第二横杆之间设置有底杆,底杆的顶部间隔固定安装有第二风扇,第二风扇位于冷却管的下部,电伴热带出口的侧部还设置有风干机构;风干机构包括底座和第三风扇,第三风扇固定安装在底座顶部的前后两侧。进行冷却工作时,通过进水口向槽体内添加冷却液,冷却液的水面位于进水口之下。

进一步的,为了延长电伴热带在槽体中停留的时间,槽体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不少于四个的导轮。电伴热带通过导轮在槽体中迂回逗留,延长了第一风扇以及冷却液对电伴热带降温的时间,提高冷却装置对电伴热带冷却的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对电伴热带进行保护,防止电伴热带与槽体的侧壁摩擦而破损,电伴热带入口和电伴热带出口内均设置有橡胶套。电伴热带通过橡胶套进入槽体内并且通过橡胶套穿出槽体。

进一步的,为了对冷却管进行支撑保护,凹槽内设置有橡胶垫。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对冷却液的冷却效果,冷却管的外表面还间隔设置有散热片。槽体内的冷却液不断通过出水口进入冷却管,冷却管下部的第二风扇对冷却管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散热片的设置增大了冷却管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提高了降温的速度和降温的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经过槽体冷却后的电伴热带挤塑层外附着的冷却液滴落在地面上,造成地面湿滑,电伴热带出口的侧部还设置有接水槽,接水槽固定安装在槽体的侧壁上,接水槽位于电伴热带出口和风干机构之间,接水槽的底部设置有接水池,接水槽与接水池通过接水管连接。电伴热带穿出槽体后,电伴热带挤塑层外表面附着的冷却液会滴落到接水槽中进而通过接水管流入到接水池内,接水池内收集的冷却液可以进行重复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对冷却液进行降温,槽体底部的两侧还均竖直设置有散热柱,散热柱位于槽体顶部两侧的第一风扇之间,并且散热柱的顶部位于第一风扇的顶部与槽体的顶部之间。散热柱不断吸收冷却液的温度向上传递,然后通过第一风扇对散热柱进行降温,提高了对冷却液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风扇先对电伴热带进行风冷,然后通过冷却液对电伴热带进行水冷,避免了电伴热带直接接触冷却液骤冷而出现凹坑、凸起、龟裂等不平整的情况,同时通过第一风扇对散热柱进行降温,通过第二风扇对冷却管进行降温,来对冷却液进行快速降温,防止冷却液温度升高影响对电伴热带的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槽体的侧部还设置风干机构和接水槽,对电伴热带的挤塑层外附着的残余冷却液进行处理,防止冷却液滴落到地面上造成地面湿滑,同时也方便对电伴热带进行后续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槽体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2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用于电伴热带生产的冷却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顶部开口的槽体1和水箱2,顶部开口的槽体1的设计便于槽体1内的热量向外界散发,提高对槽体1内冷却液的降温速度和效果,水箱2位于槽体1的侧部,水箱2的顶部设置有加水口21,加水口21上设置有水阀211,冷却液在对电伴热带冷却的过程中会有消耗,通过加水口21可以对冷却液进行补充;槽体1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四个导轮11,槽体1前后两侧内壁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风扇12,第一风扇12的型号为fp-20060exs1-b,槽体1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电伴热带入口13和电伴热带出口14,电伴热带入口13和电伴热带出口14内均设置有橡胶套3,电伴热带入口13位于电伴热带出口14的上部,槽体1底端的四个拐角均设置有立柱15;如图2所示,槽体1左右两侧的立柱15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横杆4,第一横杆4的中部开设有凹槽41,凹槽41内设置有橡胶垫411;如图1所示,槽体1的下部设置有冷却管5,冷却管5的外表面还间隔设置有散热片51,冷却管5的两端分别位于凹槽41内,槽体1的底端还设置有出水口16,出水口16与冷却管5连接,冷却管5的一端密封,冷却管5的另一端与水箱2连接,水箱2内设置有水泵22,水泵22的型号为qdx-l1-750w,槽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17,水泵22通过水管6与进水口17连接;如图2所示,槽体1左右两侧的立柱15之间还均设置有第二横杆7,第二横杆7位于第一横杆4的下部,第二横杆7之间设置有底杆8,底杆8的顶部间隔固定安装有第二风扇81,第二风扇81的型号为fp-20060exs1-b,第二风扇81位于冷却管5的下部;如图1所示,电伴热带出口14的侧部还设置有风干机构9,风干机构9包括底座91和第三风扇92,第三风扇92的型号为fp-20060exs1-b,第三风扇92固定安装在底座91顶部的前后两侧,电伴热带出口14的侧部还设置有接水槽10,接水槽10固定安装在槽体1的侧壁上,接水槽10位于电伴热带出口14和风干机构9之间,接水槽10的底部设置有接水池101,接水槽10与接水池101通过接水管102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进行冷却工作时,首先通过水泵22将水箱2中的冷却液抽入到槽体1内,使槽体1内的冷却液浸没槽体1内底部的四个导轮11,然后通过牵引装置使电伴热带从电伴热带入口13进入槽体1的内部,然后依次经过槽体内左右两侧的导轮11进入到冷却液中,然后再依次经过槽体1内左右两侧的导轮11最终由电伴热带出口14穿出槽体1,电伴热带首先经过槽体1上部,由第一风扇12进行降温,然后电伴热带进入槽体1下部的冷却液中进行水冷,这样可以避免电伴热带直接进入冷却液中骤冷而导致电伴热带的外表面出现凹坑、凸起、龟裂等不平整的情况,冷却的过程中,槽体1内的冷却液不断从出水口16进入到冷却管5中,冷却管5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散热片51,再通过第二风扇81对冷却管5内的冷却液进行风冷,提高冷却管5中冷却液冷却的速度和效果,冷却后的冷却液进入到水箱2内由水泵22继续抽入到槽体1内,槽体1内的冷却液得到循环冷却,提高了对电伴热带的冷却效果,电伴热带经过槽体1冷却后从电伴热带出口14穿出槽体1,此时,电伴热带表面残留的冷却液会滴落到接水槽10中,进而通过接水管102流入到接水池101中进行重复利用,防止冷却液滴落到地面上造成地面湿滑,电伴热带经过接水槽10后进入风干机构9,由第三风扇92对电伴热带的表面进行风干处理,方便进行后续的加工。

实施例2

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用于电伴热带生产的冷却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槽体1和水箱2,顶部开口的槽体1的设计便于槽体1内的热量向外界散发,提高对槽体1内冷却液的降温速度和效果,水箱2位于槽体1的侧部,水箱2的顶部设置有加水口21,加水口21上设置有水阀211,冷却液在对电伴热带冷却的过程中会有消耗,通过加水口21可以对冷却液进行补充;槽体1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四个导轮11,槽体1前后两侧内壁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风扇12,第一风扇12的型号为fp-20060exs1-b,槽体1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电伴热带入口13和电伴热带出口14,电伴热带入口13和电伴热带出口14内均设置有橡胶套3,电伴热带入口13位于电伴热带出口14的上部,槽体1底端的四个拐角均设置有立柱15,槽体1左右两侧的立柱15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横杆4,第一横杆4的中部开设有凹槽41,凹槽41内设置有橡胶垫411,槽体1的下部设置有冷却管5,冷却管5的外表面还间隔设置有散热片51,冷却管5的两端分别位于凹槽41内,槽体1的底端还设置有出水口16,出水口16与冷却管5连接,冷却管5的一端密封,冷却管5的另一端与水箱2连接,水箱2内设置有水泵22,水泵22的型号为qdx-l1-750w,槽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17,水泵22通过水管6与进水口17连接,槽体1左右两侧的立柱15之间还均设置有第二横杆7,第二横杆7位于第一横杆4的下部,第二横杆7之间设置有底杆8,底杆8的顶部间隔固定安装有第二风扇81,第二风扇81的型号为fp-20060exs1-b,第二风扇81位于冷却管5的下部,电伴热带出口14的侧部还设置有风干机构9;风干机构9包括底座91和第三风扇92,第三风扇92的型号为fp-20060exs1-b,第三风扇92固定安装在底座91顶部的前后两侧,电伴热带出口14的侧部还设置有接水槽10,接水槽10固定安装在槽体1的侧壁上,接水槽10位于电伴热带出口14和风干机构9之间,接水槽10的底部设置有接水池101,接水槽10与接水池101通过接水管102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槽体1底部的两侧还均竖直设置有散热柱18,散热柱18位于槽体1前后两侧顶部的第一风扇12之间,并且散热柱18的顶部位于第一风扇12的顶部与槽体1的顶部之间。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进行冷却工作时,首先通过水泵22将水箱2中的冷却液抽入到槽体1内,使槽体1内的冷却液浸没槽体1内底部的四个导轮,然后通过牵引装置使电伴热带从电伴热带入口13进入槽体1的内部,然后依次经过槽体内左右两侧的导轮11进入到冷却液中,然后再依次经过槽体1内左右两侧的导轮11最终由电伴热带出口14穿出槽体1,电伴热带首先经过槽体1上部,由第一风扇12进行降温,然后电伴热带进入槽体1下部的冷却液中进行水冷,这样可以避免电伴热带直接进入冷却液中骤冷而导致电伴热带的外表面出现凹坑、凸起、龟裂等不平整的情况,冷却的过程中,槽体1内的冷却液不断从出水口16进入到冷却管5中,冷却管5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散热片51,再通过第二风扇81对冷却管5内的冷却液进行风冷,散热柱18不断吸收槽体1内冷却液的热量并不断向上部传递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同时由第一风扇12进行降温,从而提高槽体1内的冷却液冷却的速度和效果,冷却后的冷却液进入到水箱2内由水泵22继续抽入到槽体1内,槽体1内的冷却液得到循环冷却,提高了对电伴热带的冷却效果,电伴热带经过槽体1冷却后从电伴热带出口14穿出槽体1,此时,电伴热带表面残留的冷却液会滴落到接水槽10中,进而通过接水管102流入到接水池101中进行重复利用,防止冷却液滴落到地面上造成地面湿滑,电伴热带经过接水槽10后进入风干机构9,由第三风扇92对电伴热带的表面进行风干处理,方便进行后续的加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