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发泡成型机的新型全自动加热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8829发布日期:2020-04-14 20:4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发泡成型机的新型全自动加热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泡成型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发泡成型机的新型全自动加热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二次发泡成型机,它们主要是由两台油压机组合而成,其中一台做热油压机,另一台则做冷油压机,它们分别用人工打开模具,装入第一次eva发泡产品后,人工再关模并送入热油压机。当油压热定型后,油压机退压,人工拉出再送入冷油压机,当油压水冷却定型后,油压机退压,人工拉出打开模具拿出产品。上述问题发生的原因在于现有的eva二次发泡成型机中的加热板是分别固定于上板和下板上,这样就导致加热板变成不可移动,由人工将模具上下分开,并把eva材料放入模腔中,再由人工把模具合上,并且模具安放在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的中间,通过机器液压系统驱动油缸把上、下加热板上下闭合,此时模腔内的材料经热压已经成型,但是模具不能开模,需要经由人工把模具移到下一台冷油压机,重复同样的动作,经冲水冷却定型后,再由人工把模具移出开模取出成品。

中国专利号:201120472077.0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发泡成型机的新型全自动加热冷却装置,它主要包括多缸上压结构的油压机和移动加热器两大部分,在承重面之上,加热器道座与底座相连接,从而实现多缸上压结构的油压机与移动加热器的组合连接,其中移动加热器主要是由上加热板、下加热板、上加热板导架、下加热板导架、上加热升降缸、下加热升降缸、推进出加热器缸、推进出加热器滚轮、移加热器滚轮、导柱、上支板、下支板、移加热器座、加热器道座组成,在加热器道座之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移加热器滚轮,移加热器座设置于移加热器滚轮之上,在移加热器座之上固定设置有推进出加热器缸,多个推进出加热器滚轮固定于推进出加热器缸的活塞杆之上,下支板设置于推进出加热器滚轮之上,在下支板之上固定设置有多根导柱,在导柱的下端固定设置有下加热板导架,下加热板与下加热板导架的一外端相固定连接并且加热面朝上,在导柱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上加热板导架,上加热板与上加热板导架的一外端相固定连接并且加热面朝下,在导柱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上支板,上加热升降缸固定设置于上支板之上,并且上加热升降缸的活塞杆与上加热板导架固定连接,下加热升降缸固定设置于上加热板导架之上,并且下加热升降缸的活塞杆与下加热板导架固定连接,其中多缸上压结构的油压机主要是由油压缸、上模板、上压板、模具、中模架、升降模架缸、推拉模架缸、下模板、底座组成,下模板固定设置于底座之上,上模板固定设置于底座的顶端,在上模板之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油压缸,油压缸的活塞杆与上压板固定连接并且使上压板处在油压机的顶位,在上模板之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升降模架缸,升降模架缸的活塞杆与模具固定连接,模具与中模架通过升降模架缸被固定在中位,在模具朝加热板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推拉模架缸。该装置是在推进出加热器缸的推进作用下,模具与中模架上下保持对齐,油压机开始工作,油压缸加压,在上加热升降缸、下加热升降缸的共同配合下模具与中模架实现闭合,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此时同时加热,加热时间一到,热定型即可完成,热定型完成后油压机的上压板、模具、中模架、升降模架缸、加热器的上加热板、下加热板均向上下方向自动归位,推进出加热器缸推动加热板退出,油压缸再次加压闭合,上压板、下模板通过另行配置的冷却系统,将模具夹在中间进行冷却定型,冷定型完成,冷定型完成后,油压机的上压板、模具、中模架归位,由推拉模架缸推进,中模架带动模具向外移,最后打开模具,加热、冷却定型由同一台油压机完成,实现了全程自动化控制的目的;但是,模具加热发泡后,通过推进出加热器缸推动加热板退出,油压缸再次加压闭合,上压板、下模板通过另行配置的冷却系统进行冷却,仅通过上压板与下模板与模具接触进行冷却,冷却时间长,冷区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发泡成型机的新型全自动加热冷却装置,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模具加热发泡后,通过推进出加热器缸推动加热板退出,油压缸再次加压闭合,上压板、下模板通过另行配置的冷却系统进行冷却,仅通过上压板与下模板与模具接触进行冷却,冷却时间长,冷区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发泡成型机的新型全自动加热冷却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分别设置有液压缸以及位于液压缸下侧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液压缸的活塞杆上的冷却罩以及位于冷却罩下侧的冷却支撑板,所述冷却罩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流通道,所述冷却罩的侧壁设置有与第一流通道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冷却罩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流通道连通的喷水口,所述冷却罩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有排气扇,所述冷却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流通道,所述冷却支撑板的侧壁设置有与第二流通道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冷却支撑板的上表面向下凹设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二流通道连通的排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水箱,所述出水口与水箱之间设置有排水管,所述进水口与水箱之间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抽水泵,所述进水管上位于进水口与抽水泵之间设置有增压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增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壳体内设置增压室,所述增压室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自由端设置有气泵。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支撑板的周沿设置有防止冷却水泄露的凸沿。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应用于发泡成型机的新型全自动加热冷却装置通过模具放置于冷却支撑板上,液压缸推动冷却罩向下运动从而罩住模具,冷却水通过进水口进入第一流通道内,再通过喷水口喷出,喷淋在模具上对模具进行降温,喷淋后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支撑板上的集水槽收集后通过出水口排出进行再利用,使得冷却水可以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减少生产成本,热气通过冷却罩侧壁上设置的排气扇排出,冷却效果好;进一步的,冷却后排出的冷却水通过水箱收集、散热后,再通过抽水泵抽出再次进行喷淋,进而防止冷却水的浪费;进一步的,设置的增压室,通过气泵增加增压室内冷却水的气压,使得冷却水雾化形成细小颗粒的水粒与模具接触,增加与模具的接触面积,并且有利于冷却水的蒸发,从而带走热量,再通过排气扇将水蒸气排出,加快冷却速度;进一步的,冷却支撑板的周沿设置的凸沿,从而防止冷却水泄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路连接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支撑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

参考图1至图4,一种应用于发泡成型机的新型全自动加热冷却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分别设置有水箱2、液压缸3以及位于液压缸3下侧的冷却装置4,所述冷却装置4包括设置在液压缸3的活塞杆上的冷却罩41以及位于冷却罩41下侧的冷却支撑板42,所述冷却罩41的上部设置有流通道5,所述冷却罩41的侧壁设置有与流通道5连通的进水口6,所述冷却罩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流通道5连通的喷水口7,所述冷却罩41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8,所述通孔8处设置有排气扇9,所述冷却支撑板42的周沿设置有防止冷却水泄露的凸沿10,所述冷却支撑板42上设置有流通道11,所述冷却支撑板42的侧壁设置有与流通道11连通的出水口12,所述冷却支撑板42的上表面向下凹设的集水槽13,所述集水槽13的底部设置有与流通道11连通的排水孔14,所述出水口12与水箱之间设置有排水管15,所述进水口6与水箱2之间设置有进水管16,所述进水管16上设置有抽水泵17,所述进水管16上位于进水口6与抽水泵17之间设置有增压装置18,所述增压装置18包括壳体181,所述壳体18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口182和出口183,所述壳体181内设置增压室184,所述增压室184连通有进气管185,所述进气管185的自由端设置有气泵18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本应用于发泡成型机的新型全自动加热冷却装置通过模具放置于冷却支撑板42上,液压缸3推动冷却罩41向下运动从而罩住模具,冷却水通过进水口6进入流通道5内,再通过喷水口7喷出,喷淋在模具上对模具进行降温,喷淋后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支撑板42上的集水槽13收集后通过出水口12排出进行再利用,使得冷却水可以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减少生产成本,热气通过冷却罩41侧壁上设置的排气扇9排出,冷却效果好;冷却后排出的冷却水通过水箱2收集、散热后,再通过抽水泵17抽出再次进行喷淋,进而防止冷却水的浪费;设置的增压室184,通过气泵186增加增压室184内冷却水的气压,使得冷却水雾化形成细小颗粒的水粒与模具接触,增加与模具的接触面积,并且有利于冷却水的蒸发,从而带走热量,再通过排气扇9将水蒸气排出,加快冷却速度;冷却支撑板42的周沿设置的凸沿12,从而防止冷却水泄露。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