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响部件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6330发布日期:2020-03-27 13:22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音响部件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音响部件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音响常用于家庭娱乐、室外活动、车载设备或随身设备中。根据适用环境的不同而改变其形状、尺寸及品质等级。而常理可知,音乐器材及音响部件的质量会对音色、音质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音响部件的加工要求相对较高。

塑胶工艺日渐发达,音响的部件也多采用注塑工艺生产,能够节约成本的同时,注塑的部件在局部音色等特性上占据优势。但所要面临的挑战便是精巧的注塑部件加工工艺的问题。根据不同音响的设计和尺寸需求,越来越多的尺寸精巧、结构复杂的音响部件通过注塑工艺加工获得,传统的注塑工艺进行加工的上述注塑部件存在缺陷。由于模具较小,尺寸精度要求高,因此注塑时常见的气泡问题、杂质问题在此类注塑部件中尤其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音响部件注塑模具,包括相互扣合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内部形成有模具腔,所述上模具底部开设有冗余腔和注塑通道,所述冗余腔与所述模具腔连通,所述注塑通道与所述模具腔连通,所述上模具侧壁开设有注塑口,所述注塑口与所述注塑通道连通,所述上模具的底部边缘处开设有插刀槽,所述插刀槽、冗余腔和注塑通道三者沿同一直线排布,所述插刀槽配合有切割刀。

进一步的,所述切割刀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模具腔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切割刀的尾端设置有助推板。

进一步的,所述注塑通道的中段向外扩张形成有冗余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冗余腔呈倒置凸台状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在模具内设置冗余腔,并且在注塑时过量注入的方式改善注塑部件中存积气泡的问题。该模具的注塑口设计在相对位置较高的上模具侧壁,而模具腔位于相对位置较低的下模具内,产生高低落差。冗余腔和注塑通道设计在上模具的底部。当上模具与下模具扣合时,冗余腔与模具腔连通;注塑通道与模具腔连通。注塑枪头插入注塑口后进行熔融塑胶注射,熔融物自上而下流经注塑通道并填满模具腔,再通过过量的注射使得模具腔溢出,溢出部分涌入冗余腔和注塑通道内。在冷却过程中,熔融物静止,而气泡和质地较轻的浮尘杂质自然上浮运动进入冗余腔和注塑通道中。待冷却完成后,通过在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插入切割刀,切割刀贴合成型的注塑件将冗余腔和注塑通道内凝固成型的带有杂质和气泡的废料部分切除。完成具有高质量的尺寸精密、无气泡、无杂质的注塑部件。在设计过程中,为了减少切割刀所收到的阻力,将冗余腔连通模具腔的接口处设计的相对狭窄,易于切割。注塑通道与模具腔的接口处做同样处理。但考虑到该设计需要在冗余腔和注塑通道内存储过量注射的熔融物,因此将冗余腔设计为倒置凸台状,上宽下窄的结构。注塑通道则设计为中间宽两端窄的结构。最后为了易于插入切割刀,在切割刀的尾部增设助推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熔融物的过量注射,在上模具的冗余腔和注塑通道内形成冗余块,在冷却过程中杂质和气泡会通过物理作用上浮至冗余块内,在开模时将冗余块切除即可得到高质量的注塑部件。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响部件注塑模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响部件注塑模具,包括相互扣合的上模具1和下模具2,所述下模具2内部形成有模具腔21,所述上模具1底部开设有冗余腔11和注塑通道12,所述冗余腔11与所述模具腔21连通,所述注塑通道12与所述模具腔21连通,所述上模具1侧壁开设有注塑口13,所述注塑口13与所述注塑通道12连通,所述上模具1的底部边缘处开设有插刀槽14,所述插刀槽14、冗余腔11和注塑通道12三者沿同一直线排布,所述插刀槽14配合有切割刀3。

进一步的,所述切割刀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模具腔21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切割刀3的尾端设置有助推板31。

进一步的,所述注塑通道12的中段向外扩张形成有冗余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冗余腔11呈倒置凸台状设置。

通过在模具内设置冗余腔11,并且在注塑时过量注入的方式改善注塑部件中存积气泡的问题。该模具的注塑口13设计在相对位置较高的上模具1侧壁,而模具腔21位于相对位置较低的下模具2内,产生高低落差。冗余腔11和注塑通道12设计在上模具1的底部。当上模具1与下模具2扣合时,冗余腔11与模具腔21连通;注塑通道12与模具腔21连通。注塑枪头插入注塑口13后进行熔融塑胶注射,熔融物自上而下流经注塑通道12并填满模具腔21,再通过过量的注射使得模具腔21溢出,溢出部分涌入冗余腔11和注塑通道12内。在冷却过程中,熔融物静止,而气泡和质地较轻的浮尘杂质自然上浮运动进入冗余腔11和注塑通道12中。待冷却完成后,通过在上模具1与下模具2之间插入切割刀3,切割刀3贴合成型的注塑件将冗余腔11和注塑通道12内凝固成型的带有杂质和气泡的废料部分切除。完成具有高质量的尺寸精密、无气泡、无杂质的注塑部件。在设计过程中,为了减少切割刀3所收到的阻力,将冗余腔11连通模具腔21的接口处设计的相对狭窄,易于切割。注塑通道12与模具腔21的接口处做同样处理。但考虑到该设计需要在冗余腔11和注塑通道12内存储过量注射的熔融物,因此将冗余腔11设计为倒置凸台状,上宽下窄的结构。注塑通道12则设计为中间宽两端窄的结构。最后为了易于插入切割刀3,在切割刀3的尾部增设助推板31。

通过熔融物的过量注射,在上模具1的冗余腔11和注塑通道12内形成冗余块,在冷却过程中杂质和气泡会通过物理作用上浮至冗余块内,在开模时将冗余块切除即可得到高质量的注塑部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