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板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4959发布日期:2020-06-02 20:2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软板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组装领域,涉及一种软板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手机的充电时间以及续航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电芯上的软板(fpc)随着新技术开发在原有基础上长度缩短了1/3,生产过程中需要对fpc进行折弯扣合。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人工进行折弯,但是人工折弯的效率低,而且还容易造成不良品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软板折弯装置,旨在解决人工折弯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板折弯装置,用于折弯电芯上的软板,包括:ccd相机、控制单元、运输单元和折弯单元;

所述ccd相机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运输单元和所述折弯单元受控于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ccd相机用于检测软板的尺寸及位置信息,并把信息发送至控制单元;

所述运输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将所述软板传递至设定位置,所述折弯单元用于在所述设定位置处折弯所述软板。

进一步地,所述折弯单元包括折弯电机和固定机构,所述折弯电机与所述软板的折弯部连接,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软板的非折弯部连接,用于在折弯过程中维持所述非折弯部的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气缸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气缸连接,所述固定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软板的非折弯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折弯单元还包括第一位置调整机构,所述第一位置调整机构与所述固定机构连接,用于调整所述固定机构的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工作平台,所述ccd相机、所述控制单元、所述运输单元和所述折弯单元均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出料口和出料传送带,所述折弯单元包括承载机构,用于放置所述电芯;

所述出料传送带与所述承载机构连接,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出料传送带远离所述承载机构的一端,所述出料传送带用于接收经过所述折弯单元折弯后的电芯。

进一步地,还包括不良品出料口和不良品传送带,所述不良品传送带的一端与所述不良品出料口连接,所述不良品传送带的另一端用于接收所述运输单元运输过来的所述电芯,在所述ccd相机检测出不良品时,所述运输单元将所述不良品运输至所述不良品传送带。

进一步地,所述运输单元为机械夹手,通过所述机械夹手调整所述电芯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折弯单元还包括第二位置调整机构,所述第二位置调整机构与所述折弯电机连接,用于调整所述折弯电机的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芯投入口,所述电芯投入口与所述运输单元连接,所述电芯投入口用于投放待折弯的电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运输单元运输电芯至设定的位置,然后通过ccd相机智能识别电芯的位置和尺寸,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再根据检测到的信息控制折弯单元对电芯上的软板进行折弯,完成电芯上的软板折弯的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还保证了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软板折弯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控制单元和折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芯未折弯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芯折弯后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软板折弯装置,用于折弯电芯上的软板50,包括:ccd相机2、控制单元7、运输单元3和折弯单元1;ccd相机2与控制单元7电连接,运输单元3和折弯单元1受控于控制单元7;ccd相机2用于检测软板50的尺寸及位置信息,并把信息发送至控制单元7;运输单元3用于在控制单元7的控制下将软板50传递至设定位置,折弯单元1用于在设定位置处折弯软板50。

本实施例中,通过运输单元3运输电芯至设定的位置,然后通过ccd相机2智能识别电芯的位置和尺寸,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7,控制单元7再根据检测到的信息控制折弯单元1对电芯上的软板50进行折弯,完成电芯上的软板50折弯的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还保证了合格率。

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折弯单元1包括折弯电机13和固定机构,折弯电机13与软板50的折弯部连接,固定机构与软板50的非折弯部连接,用于在折弯过程中维持非折弯部的稳定。折弯电机13上设置有使软板50可以发生折弯的折弯片(棍),在固定机构固定住软板50上的非折弯部时,折弯电机13工作并带动设置在上边的折弯片(棍)对软板50上的折弯部进行折弯,折弯片(棍)的运动轨迹不做限定,可以完成对折弯部进行折弯的操作即可。优选的,折弯片(棍)的运动轨迹为跟随折弯电机13的旋转设定的圆弧,折弯片(棍)的位置尽可能地贴近非折弯部,以保证折弯点的平整度。

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气缸12和固定板16,固定板16与固定气缸12连接,固定气缸12用于驱动固定板16,固定板16与软板50的非折弯部连接。通过固定气缸12驱动固定板16固定住非折弯部,固定板16不需要与所有的非折弯部的全部位置进行接触,只需要保证在折弯电机13折弯折弯部时,维持住非折弯部的稳定即可,故固定板16的优选的接触点为非折弯部靠近折弯部的一侧,最好贴近折弯部设置,以维持非折弯部的稳定。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使用固定气缸12,也可以使用液压缸,齿条传动等驱动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可以实现固定板16固定和松开非折弯部的功能即可。

本实施例中,折弯单元1还包括第一位置调整机构11,第一位置调整机构11与固定机构连接,用于调整固定机构的位置。通过第一位置调整机构11调整固定机构的位置,便于加工过程中固定机构对非折弯部的定位,使电芯在到达设定位置时,根据电芯的尺寸、位置信息进行调整。具体地,第一位置调整机构11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气缸,气缸上的可移动部分与固定机构连接,可以驱动固定机构进行位置的移动,具体移动的方向距离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两个气缸,一个为控制左右方向移动,另一个为控制上下方向移动。设置的气缸与控制单元7连接,在控制单元7接收到ccd相机2传输过来的电芯信息时,根据电芯的信息通过气缸进行实时调整固定机构的位置,便于对电芯进行加工。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只对某同一尺寸的电芯进行加工,第一位置调整机构11可以不与控制单元7连接,而是通过手工进行调整位置,甚至在一些生产量大的车间内可以事先根据电芯的尺寸设置位置,后续只需要通过固定机构对其进行固定和松开即可。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工作平台100,ccd相机2、控制单元7、运输单元3和折弯单元1均设置于工作平台100上。将上述装置设于工作台上,可便于整体装置的搬迁,也可便于各单元、相机等装置相对位置的定位。另外,通过工作平台100也可以便于电芯的投放,取出等。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出料口52和出料传送带51,折弯单元1包括承载机构15,用于放置电芯;所述出料传送带51与所述承载机构15连接,出料口52设置于出料传送带51远离承载机构15的一端出料传送带51用于接收经过折弯单元1折弯后的电芯。通过设置出料口52和出料传送带51,在折弯过程完成后,通过出料传送带51和出料口52将折弯好的电芯自动输送至指定位置,从而达到自动化生产。其中,承载机构15的具体形式可以是承载平台,该承载平台倾斜设置,在承载平台的下端设置有挡板,在电芯进行折弯操作时,挡板处于放下状态,若折弯操作过程操作完毕,则控制挡板升起,通过电芯自身的重力运输至出料传送带51上。也可以将承载机构15与出料传送带51的一端一体设置,运输单元3将需折弯的电芯放置在出料传送带51的一端,当电芯需要折弯时,出料传送带51静止不动,折弯步骤完成之后,再通过控制单元7控制启动该出料传送带51,传送至出料口52,完成软片折弯过程。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不良品出料口62和不良品传送带62,不良品传送带62的一端与不良品出料口62连接,不良品传送带62的另一端用于接收运输单元3运输过来的电芯,在ccd相机2检测出不良品时,运输单元3将不良品运输至不良品传送带62。检测不良品的过程是,ccd相机2在将图片中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7,在控制单元7的内部事先设置有对应的判断方法,例如可以设置为检测电芯上软板50的长度,若不在设定的范围内,则可以认定为是不良品,再通过控制运输单元3运输至不良品传送带62上,判断的方法还可以是检测电芯上软板50的尺寸,形状,与电芯本体的连接情况等。由于在电芯的原本的加工过程中,存在电芯上的软板50的长短不一致,尺寸方面完全不符合要求,加工不出来所需的折弯软板50后的电芯,故可以通过ccd相机2检测,判断进入的电芯上的软板50是否符合要求,若不符合要求,则通过运输单元3将不符合的要求的电芯通过不良品出料口62除去,再返回重新加工。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运输单元3为机械夹手,通过机械夹手调整电芯的位置。机械手作为一种可以调整并可以快速运输的机构,可以实现将电芯夹至任意设定位置,且还可以受控于控制单元7,是本申请中一种最优选择。当然,运输单元3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可以实现将电芯运输至设定位置即可。

本实施例中,折弯单元1还包括第二位置调整机构14,第二位置调整机构14调整折弯电机13的具体实现方式与上述第一位置调整机构11调整固定机构相同,此处不在赘述,第二位置调整机构14可以实现调整折弯电机13的位置任一方式均可。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实际工作的情况的不同,故也需要对折弯电机13的位置进行调整,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折弯片(棍)的位置的调整,以使其能够对软板50的折弯部位置的确认,以使其不至于发生位置的偏差,而导致折弯步骤的失败。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电芯投入口,电芯投入口与运输单元3连接,电芯投入口用于投放待折弯的电芯。该电芯投入口也可以设置成入口传送带4与运输单元3连接,可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投放电芯即可,此外,设置电芯投入口可便于工作人员投入待折弯的电芯,使折弯的步骤更加的规范,更利于电芯的制备及生产。

本实施例中,上述ccd相机2、运输单元3和折弯单元1均设置在平台上,控制单元7、电源及其他驱动电极可设置在工作平台100内,控制单元7可设置控制平台,便于工作人员更改参数、启动和关闭软板50折弯装置等,工作平台100下方可设置滚轮和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用于固定和稳定软板50折弯装置,滚轮用于在固定支架收缩时,移动该软板50折弯装置。工作平台100上还设有多个不同的小支撑架,上述ccd相机2、运输单元3和折弯单元1等设置在这些小支撑架上,各小支撑架的大小可由上述ccd相机2、运输单元3和折弯单元1之间的工作关系及位置关系设置,本处不再赘述。此外,若上述的运输单元3采用机械手,则只需在芯片的移动轨迹的上方设置相应的轨道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运输单元3运输电芯至设定的位置,然后通过ccd相机2智能识别电芯的位置和尺寸,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7,控制单元7再根据检测到的信息控制折弯单元1对电芯上的软板50进行折弯,完成电芯上的软板50折弯的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还保证了合格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