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成型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机的塑化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成型设备。注射系统是注塑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是,在注塑料机的一个循环中,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一定数量的塑料加热塑化后,在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下,通过螺杆将熔融塑料注入模具型腔中。
注射系统一般由塑化装置与动力传递装置组成,塑料加热塑化由塑化装置实现,其中塑化装置应用最广泛的是螺杆式,例如公开号为cn1586863a的专利中就有公开了“一种注塑机的注射传动装置”,包括机筒、注射螺杆、料斗以及与滑板。注射料从料斗中进入到机筒内,机筒内设置有加热件,用于熔融注射料,注射螺杆由第一伺服电机通过皮带轮传动驱动旋转,注射螺杆的末端与滑板连接,滑板内设置有滚动轴承,注射螺杆通过与滚动轴承连接,实现注射螺杆与滑板之间的相对转动,注射螺杆的旋转实现熔融的注射料向喷嘴一侧推进。
现有塑化装置中的注射螺杆均具有一定的长度,注射螺杆通过带轮以及滚动轴承来支撑,支撑点处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的现象,导致注射螺杆在支撑位置处发生开裂,降低了整个注射螺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注射螺杆支撑稳定且使用寿命较高的注塑机的塑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注塑机的塑化装置,包括:
基座;
机筒,固定于基座的一侧,所述机筒内设置有注射螺杆;
注射座,安装于基座上,所述注射座内开设有安装腔;
转动毂,包括收容于安装腔内的转动部以及连接于转动部并从安装腔内延伸而出的安装部,所述注射螺杆的一端从机筒内延伸而出并与安装部连接;以及,
驱动组件,包括安装于注射座上的伺服电机、与伺服电机连接的第一带轮、与安装部连接的第二带轮以及啮合于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的同步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转动毂与注射螺杆连接,并通过驱动转动毂实现注射螺杆的旋转,增大了注射螺杆与注射座之间的支撑区域,提高注射螺杆旋转时的稳定性,并由转动毂代替注射螺杆承受来自第二带轮以及注射座之间的挤压力,提高注射螺杆的使用寿命;此外,转动毂与注射螺杆连接后,增大了注射螺杆旋转时的转动惯量,降低外界的扰动影响,更好的提升注射螺杆旋转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转动毂为绕旋转轴线旋转而成的旋转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动毂设置为旋转体,提高旋转时的平衡性,更好提升注射螺杆转动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转动部具有绕旋转轴线切除的减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重槽在转动部内开设后,可以适当降低整个转动毂的重量,进而适当降低转动毂旋转时的转动惯量,提高旋转时的响应速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转动部与安装腔之间依次设置有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以及深沟球轴承,所述角接触球轴承与圆锥滚子轴承的受力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部首先利用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以及深沟球轴承作为支撑实现在安装腔内的转动,三个轴承共同对转动部做支撑,扩大支撑点,提高旋转时的稳定性;同时,采用角接触球轴承与圆锥滚子轴承用于抵抗注射螺杆推料时所产生的背压,且两轴承受力方向相反,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均可以受力,提高整个注射螺杆的轴向抗载能力。
作为优选地,所述转动部包括供角接触球轴承一侧端面抵靠的第一轴肩以及供圆锥滚子轴承一侧端面抵靠的第二轴肩,所述安装腔内具有供圆锥滚子轴承另一侧端面抵靠的第三轴肩以及供深沟球轴承一侧端面抵靠的第四轴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轴肩、第二轴肩、第三轴肩与第四轴肩作为三个轴承的限位端,保持三个轴承的轴向间隙,提高轴承工作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注射座于安装腔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包括延伸至安装腔内的调节环,所述调节环抵触于角接触球轴承的外圈端面处,所述第一端盖的端面上还开设有周向均布的安装孔,相邻两安装孔内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螺纹连接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的端部抵触于注射座的端面上;所述第二端盖部分与深沟球轴承的外圈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端盖将角接触球轴承的一端限位,第二端盖将深沟球轴承一端限位,通过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完全的将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以及深沟球轴承轴线完全限位,同时第一端盖利用所开设的调节孔实现轴向间距的调节,进而实现了对角接触球轴承于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间隙调节,保持三个轴承较好的工作状态,提高转动毂旋转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增设转动毂并与注射螺杆连接实现同步转动,增大了注射螺杆转动时的转动惯量,降低外部的影响,并且增大了对注射螺杆的支撑区域,提高注射螺杆转动时的稳定性,而且由转动毂代替注射螺杆承受外部的作用力,对注射螺杆起到较好的保护,提升注射螺杆的使用寿命;
2、通过在转动部上依次设置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以及深沟球轴承,扩大对转动部的支撑点,同时增大了注射螺杆在轴向上抗载能力,此外,通过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对三个轴承起到轴向压力,第一端盖可以调节轴向间距,实现对三个轴承的轴向压紧力调节,保证轴承之间的较好的轴向间隙,提高注射螺杆工作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塑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转动毂于注射座内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第一端盖的正视图;
图中,10、料桶;11、机筒;12、注射螺杆;13、伺服电机;14、第一带轮;15、第二带轮;16、同步带;20、注射座;21、安装腔;211、第三轴肩;212、第四轴肩;22、第一端盖;221、调节环;222、安装孔;223、调节孔;23、第二端盖;30、转动毂;31、转动部;311、第一轴肩;312、第二轴肩;31、连接部;32、安装部;33、减重槽;40、基座;50、角接触球轴承;501、外圈;60、圆锥滚子轴承;70、深沟球轴承;80、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一种注塑机的塑化装置,包括一基座40、固定于基座40一侧的机筒11以及位于基座40上的注射座20。机筒11内设置有注射螺杆12,注射螺杆12的一端从机筒11内延伸而出并与注射座20实现连接,机筒11上还设置有料桶10,注射料从盛装于料桶10内,可并进入到机筒11内实现上料。
注射座20通过多根拉杆80实现于基座40内的导向滑动,注射座20内转动连接有一转动毂30,注射螺杆12的一端与转动毂30连接实现两者的同步转动。在注射座20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毂30旋转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具体包括安装于注射座20上方的伺服电机13、与伺服电机13连接的第一带轮14、与转动毂30连接的第二带轮15以及啮合于第一带轮14与第二带轮15的同步带16。
结合图1与图2,注射座20内开设有一安装腔21,转动毂30为绕旋转轴线l旋转而成的旋转体,具体包括一体式的转动部31以及连接于转动部31一侧的安装部32。转动部31收容于安装腔21内,并可于安装腔21内发生相对转动,安装部32从安装腔21内延伸而出,并通过键与第二带轮15实现连接,同时,转动部31内还开设有绕旋转轴线l切除的减重槽33。
转动部31与安装腔21之间依次角接触球轴承50、圆锥滚子轴承60以及深沟球轴承70,其中角接触球轴承50与圆锥滚子轴承60的受力方向相反。转动部31上具有供角接触球轴承50一侧面相抵靠的第一轴肩311以及供圆锥滚子轴承60一侧面相抵靠的第二轴肩312;安装腔21内具有供圆锥滚子轴承60另一侧面相抵靠的第三轴肩211以及供深沟球轴承70一侧面相抵靠的第四轴肩212。
共同参阅图2与图3,注射座20于安装腔21的两侧还安装有第一端盖22与第二端盖23。第一端盖22包括延伸至安装腔21内的调节环221,调节环221抵触于角接触球轴承50的外圈501上;第二端盖23部分延伸至安装腔21内并抵触于深沟球轴承70的另一侧面上,进而利用第一端盖22与第二端盖23将角接触球轴承50、圆锥滚子轴承60以及深沟球轴承70三者轴向完全限位。
参阅图4,第一端盖22在其端面的外缘处开设有周向均布的若干安装孔222,通过紧固件穿过安装孔222实现第一端盖22与注射座20之间的连接。相邻两安装孔222内还开设有调节孔223,调节孔223内螺纹连接有调节螺钉,调节螺钉的端部可抵触于注射座20的端面上,通过对调节螺钉的拧动来实现第一端盖22与角接触球轴承50之间的预紧力,调节螺钉越往注射座20一侧拧进,第一端盖22与角接触球轴承50之间的间隙就越大,两者之间的预紧力就越小,同时圆锥滚子轴承60的内部间隙也通过第一端盖22与注射座20端面之间的间距实现调节。而第二端盖23作为定位,通过螺钉与注射座20安装后即完成连接。
本塑化装置工作时,伺服电机13带动第一带轮14旋转,第一带轮14通过同步带16驱动第二带轮15旋转,第二带轮15的旋转驱动转动毂30转动,转动毂30带动与之连接的注射螺杆12旋转,注射螺杆12在旋转过程中实现注射料在机筒11内朝向喷嘴一侧推进。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