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器下壳体热流道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4116发布日期:2020-06-02 20:18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控器下壳体热流道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控器下壳体生产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温控器下壳体热流道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温控器下壳体是温控器的保护结构之一,下壳体材质为abs,壁薄中空,常采用注塑模具进行生产,温控器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温度控制机构,市场需求量很大,因此需要提高温控器下壳体生产速度。

常用的注塑模具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工件处于模腔内部,通过自然冷却定型,定型之后,动模提升,然后再进行人工脱模,自然冷却的方式冷却时间较长,减缓了生产速度,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另外,成型后的温控器下壳体需要工人一个一个进行人工脱模,脱模效率低,还容易引起工人疲劳,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控器下壳体热流道注塑模具,具备工作效率高、自动脱模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工作效率高、自动脱模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温控器下壳体热流道注塑模具,包括支架和模芯,所述支架内顶面固定连接有模芯,且模芯内壁纵横向贴合有模芯水冷管,并且模芯水冷管通过模芯分流管与水冷管接头贯通连接,所述模芯外表面设置有侧模,且侧模通过横向气缸与支架内壁连接,所述模芯下方设置有底模,且底模内部纵横向嵌入有底模水冷管,并且底模水冷管通过底模分流管与连接软管贯通连接,所述底模底面通过竖向气缸与支架内底面连接,所述模芯竖向中心处设置有注塑口,且注塑口贯穿支架顶面与注塑机贯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侧模内表面与模芯外表面抵接,且侧模底面开设有插槽,所述底模顶面设置有插块,且插块与插槽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模芯表面为光滑结构,所述侧模内表面与模芯接触面表面粘贴有橡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侧模外壁和支架内壁之间横向连接有横向固定杆,且横向固定杆由内插杆、支撑轮和外套管组成,所述内插杆一端与侧模表面焊接,所述外套管一端与支架内壁焊接,且外套管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轮,所述内插杆插入外套管内部并与支撑轮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插槽内顶面粘贴有橡胶垫,且插槽内部高度等于插块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侧模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侧模对接面粘贴有橡胶垫。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控器下壳体热流道注塑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模芯和底模,模芯内壁贴合有模芯水冷管,冷水从模芯水冷管中经过,通过热辐射为模芯降温,模芯通过热辐射对注塑的温控器下壳体进行降温,加速下壳体降温速度,进而加速温控器下壳体成型速度,同时,底模内部嵌设有底模水冷管,且冷水从底模水冷管中经过,为底模降温,底模通过热辐射对注塑的温控器下壳体进行降温,与模芯协同工作,通过内侧降温和底面降温,加速温控器下壳体成型,从而加快了生产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侧模和底模,温控器下壳体成型后,首先竖向气缸缩短,带动底模向下移动,温控器下壳体底面暴露在空气中,然后横向气缸缩短,温控器下壳体热流道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由于重力原因,温控器下壳体自然从模芯表面脱落,完成脱模,工作人员只需捡起成型后的温控器下壳体即可,省去了人工脱模的麻烦,减轻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温控器下壳体热流道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温控器下壳体热流道注塑模具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横向固定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架;2、模芯;3、模芯水冷管;4、模芯分流管;5、水冷管接头;6、注塑口;7、横向固定杆;71、内插杆;72、支撑轮;73、外套管;8、横向气缸;9、侧模;10、底模;11、连接软管;12、竖向气缸;13、底模水冷管;14、底模分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控器下壳体热流道注塑模具。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温控器下壳体热流道注塑模具,包括支架1和模芯2,支架1内顶面固定连接有模芯2,模芯2尺寸可根据温控器下壳体内截面尺寸确定,且模芯2内壁纵横向贴合有模芯水冷管3,并且模芯水冷管3通过模芯分流管4与水冷管接头5贯通连接,一端水冷管接头5接通冷水源,另一端水冷管接头5接通废水箱,废水箱中的水经过冷却后,可通过循环泵在此流入到冷水源中,模芯2外表面设置有侧模9,且侧模9通过横向气缸8与支架1内壁连接,横向气缸8带动侧模9开闭,模芯2下方设置有底模10,且底模10内部纵横向嵌入有底模水冷管13,并且底模水冷管13通过底模分流管14与连接软管11贯通连接,一端连接软管11接通冷水源,另一端连接软管11接通废水箱,底模10底面通过竖向气缸12与支架1内底面连接,模芯2竖向中心处设置有注塑口6,且注塑口6贯穿支架1顶面与注塑机贯通连接,注塑口6和注塑机为注塑模具常见结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冷水从模芯水冷管3中经过,通过热辐射为模芯2降温,模芯2通过热辐射对注塑的温控器下壳体进行降温,加速下壳体降温速度,进而加速温控器下壳体成型速度,同时,底模10内部嵌设有底模水冷管13,且冷水从底模水冷管13中经过,为底模10降温,底模10通过热辐射对注塑的温控器下壳体进行降温,与模芯2协同工作,通过内侧降温和底面降温,加速温控器下壳体成型,从而加快了生产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模9内表面与模芯2外表面抵接,且侧模9底面开设有插槽,底模10顶面设置有插块,且插块与插槽插接,开始注塑时,横向气缸8伸长,推动侧模9抵接模芯2,然后,竖向气缸12伸长推动底模10顶面的插块插入插槽中,使侧模9、模芯2和底模10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模腔,温控器下壳体成型后,首先竖向气缸12缩短,带动底模10向下移动,温控器下壳体底面暴露在空气中,然后横向气缸8缩短,温控器下壳体热流道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由于重力原因,温控器下壳体自然从模芯2表面脱落,完成脱模,工作人员只需捡起成型后的温控器下壳体即可,省去了人工脱模的麻烦,减轻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模芯2表面为光滑结构,便于成型后的温控器下壳体脱落,侧模9内表面与模芯2接触面表面粘贴有橡胶垫,横向气缸8伸长,推动侧模9内表面的橡胶垫变形,封堵侧模9和模芯2表面的缝隙,防止注塑液从侧模9和模芯2之间留出,起到密封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模9外壁和支架1内壁之间横向连接有横向固定杆7,且横向固定杆7由内插杆71、支撑轮72和外套管73组成,内插杆71一端与侧模9表面焊接,外套管73一端与支架1内壁焊接,且外套管73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轮72,内插杆71插入外套管73内部并与支撑轮72抵接,内插杆71在外套管73中抽插运动,支撑轮72稳定内插杆71,避免内插杆71晃动,使侧模9运动更加稳定,横向固定杆7起到支撑作用,承受侧模9重力,保证横向气缸8能稳定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插槽内顶面粘贴有橡胶垫,且插槽内部高度等于插块高度,竖向气缸12伸长后,推动插槽内顶面橡胶垫变形,封堵插槽内顶面和插块顶面之间的缝隙,防止注塑液从缝隙中流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模9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侧模9对接面粘贴有橡胶垫,横向气缸8推动侧模9对接,侧模9对接后,侧模9挤压侧模9对接面处的橡胶垫,橡胶垫变形,从而封堵间隙,避免注塑液流出。

工作原理:

开始注塑时,横向气缸8伸长,推动侧模9抵接模芯2,然后,竖向气缸12伸长推动底模10顶面的插块插入插槽中,使侧模9、模芯2和底模10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模腔,然后注塑机启动,将注塑液注入到模腔中,冷水从模芯水冷管3中经过,通过热辐射为模芯2降温,模芯2通过热辐射对注塑的温控器下壳体进行降温,加速下壳体降温速度,进而加速温控器下壳体成型速度,同时,底模10内部嵌设有底模水冷管13,且冷水从底模水冷管13中经过,为底模10降温,底模10通过热辐射对注塑的温控器下壳体进行降温,与模芯2协同工作,通过内侧降温和底面降温,加速温控器下壳体成型,从而加快了生产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温控器下壳体成型后,首先竖向气缸12缩短,带动底模10向下移动,温控器下壳体底面暴露在空气中,然后横向气缸8缩短,温控器下壳体热流道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由于重力原因,温控器下壳体自然从模芯2表面脱落,完成脱模,工作人员只需捡起成型后的温控器下壳体即可,省去了人工脱模的麻烦,减轻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