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便捷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9868发布日期:2020-07-04 01:23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便捷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便捷模具。



背景技术:

工厂在利用模具生产塑料产品时,需要通过一个通道往模腔内输送液体塑料原料,而在产品成型后,输送原料的通道会形成一个水口,为了使生产的产品美观,一般会把通道设计得很小,使得水口也变得很小,然而在产品脱模过程中,水口很可能因为自身重力或者其它原因导致断裂,反而影响产品成型后的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便捷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便捷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模芯、加热机构和脱模机构,所述上模位于所述下模上方,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通过合膜形成模腔,所述模芯位于所述模腔内,所述模芯固定在所述下模上,所述上模设有注塑嘴,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热流道板和热嘴,所述热流道板和所述热嘴位于所述上模内,所述注塑嘴与所述热流道板相连通,所述热嘴分别与所述热流道板和所述模腔相连通,所述脱模机构包括可升降的底板、第一顶针、多个第二顶针和多个推块,所述底板位于所述下模下方,所述第一顶针的底端和所述第二顶针的底端分别与所述底板相固定,所述第二顶针穿过所述下模,所述推块与所述第二顶针一一对应,所述推块与所述第二顶针的顶端相连接,所述推块嵌于所述模芯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顶针穿过所述下模和所述模芯,所述第一顶针位于所述热嘴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模芯包括底座和用于构筑产品形状的造型台,所述造型台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下模上,所述推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水口槽,所述水口槽位于所述热嘴正下方,且所述水口槽与所述造型台相连,所述第一顶针伸入所述水口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推块为倒梯形体状,所述底座对应所述推块设有大小相匹配的安装槽。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与所述造型台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推块位于所述造型台的四周,其中至少有两个推块位于所述造型台的同一侧,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推块之间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上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通过推块顶出产品的同时,利用第一顶针将产品的水口顶出,确保产品能平稳地脱模,避免产品脱模过程中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剖视图;

图3为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内部结构图;

图5为模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脱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便捷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下模2,模芯3、加热机构4和脱模机构5,所述上模1位于所述下模2上方,所述上模1与所述下模2通过合膜形成模腔,所述模芯3位于所述模腔内,所述模芯3固定在所述下模2上,所述上模1设有注塑嘴11,所述加热机构4包括热流道板41和热嘴42,所述热流道板41内设有通过液体的通道,且所述热流道板41外设有用于通电加热的电阻条43,所述热流道板41和所述热嘴42位于所述上模1内,所述注塑嘴11与所述热流道板41相连通,所述热嘴42分别与所述热流道板41和所述模腔相连通,所述脱模机构5包括可升降的底板51、第一顶针52、多个第二顶针53和多个推块54,所述底板51位于所述下模2下方,所述第一顶针52的底端和所述第二顶针53的底端分别与所述底板51相固定,所述第二顶针53穿过所述下模2,所述推块54与所述第二顶针53一一对应,所述推块54与所述第二顶针53的顶端相连接,所述推块54嵌于所述模芯3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顶针52穿过所述下模2和所述模芯3,所述第一顶针52位于所述热嘴42正下方。

如图3-7中所示,塑料原料从所述注塑嘴11倒入,所述热流道板41持续对塑料原料进行加热,使塑料原料保持液体状态,塑料原料再从所述热流道板41流入所述热嘴42中,所述热嘴42将塑料原料喷入所述模腔内,待到产品成型后,取走上模1,运行所述脱模机构5,所述底板51推动所述第一顶针52和所述第二顶针53往上升,所述第二顶针53带动所述推块54往上升,所述推块54将成型后的产品顶出,与此同时,由于所述第一顶针52在所述,所述第一顶针52将产品的水口往上顶,避免产品在脱模过程中产品的水口断裂,从而影响产品的外观,等到产品完全脱模后,再通过后续工作对水口进行处理。在通过推块54顶出产品的同时,利用第一顶针52将产品的水口顶出,确保产品能平稳地脱模,避免产品脱模过程中造成损伤。

如图2-7中所示,所述模芯3包括底座31和用于构筑产品形状的造型台32,所述造型台32位于所述底座31上,所述底座31固定在所述下模2上,所述推块54的上表面与所述底座31的上表面平齐,避免推块54影响产品注塑成型,且平齐有助于所述推块54将产品往上推出进行脱模。所述底座31上设有水口槽33,所述水口槽33位于所述热嘴42正下方,且所述水口槽33与所述造型台32相连,所述第一顶针52伸入所述水口槽33内,当熔融状态的塑料原料从所述热嘴42往下喷时,先落在所述水口槽33内,再从所述水口槽33往外蔓延,直到注满整个模腔并在所述造型台32上成型,由于所述水口槽33在所述造型台32的边缘处,方便工作人员在产品脱模后对产品的水口进行处理。

如图3-7中所示,所述推块54为倒梯形体状,所述底座31对应所述推块54设有大小相匹配的安装槽,所述推块54上表面的面积大于下表面,确保所述推块54不会从底座31上往下掉,且倒梯形体状的推块54更方便从所述安装槽往上升或者重新落入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安装槽与所述造型台32相连,当产品在所述造型台32成型后,所述推块54可以从产品的边缘将产品往推,避免推块54对产品的主体造成损伤,且还能避免推块54影响产品的成型效果。所述造型台32的形状大致为长方体,所述推块54位于所述造型台32的四周,所述造型台32每一边至少有一个推块54。

如图8中所示,其中至少有两个推块54位于所述造型台32的同一侧,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推块54之间连接有联动杆55,所述联动杆55的上表面与所述底座31的上表面平齐,通过在同一侧的推块54设置所述联动杆55,使得两个推块54可以同步往上升,使得产品脱模过程更加平稳。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