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绳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2621发布日期:2020-06-09 21:23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绳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吊绳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吊绳自动化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吊绳,主要用于悬挂证件套、标签等,目前对于吊绳的使用比较常见,而且吊绳的原材料也是多种多样,但是一些吊绳的生产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有的吊绳的生产方式过于繁琐,进而便会使吊绳的生产效率降低,无法高效的完成吊绳的生产工作,而且有的吊绳的生产存在过多的人工参与,工作效率低下,便会导致吊绳的产量无法得到保障,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吊绳自动化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绳自动化生产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有的吊绳的生产方式过于繁琐,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吊绳自动化生产设备,包括吊绳主体、张紧架、注塑装置、分剪装置和注塑件,所述吊绳主体的前端依次连接有张紧架、注塑装置和分剪装置,且张紧架的一侧设置有注塑装置,所述注塑装置的另一侧设置有分剪装置,所述注塑装置上制作有注塑件,且注塑件固定在吊绳主体上。

优选的,所述注塑装置包括注塑底座、注塑头、第一限位架、注塑主体、固定架、固定杆、送料腔、储料桶、注塑模、模座、液压缸、装置底座和第二限位架,所述注塑底座的下侧安装有注塑头,且注塑底座的侧边固定有第一限位架,所述注塑底座的上侧固定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上固定有固定架,且固定架上安装有注塑主体,并且注塑主体的下端连接有注塑头,所述注塑主体的上端连接有送料腔,且送料腔的上端安装有储料桶,所述注塑底座的下侧固定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上安装有模座,所述模座的上侧固定有注塑模,且注塑模的上侧连接有注塑头,所述模座的下侧安装有液压缸,且液压缸固定在装置底座上,所述模座的外侧固定有第二限位架。

优选的,所述注塑底座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杆,且注塑底座下侧通过固定杆与装置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架内侧开口的最低处低于注塑头的最低位置,且第一限位架与第二限位架的上下位置对应设置,并且第二限位架的上侧高度与固定杆的高度相平齐,所述模座通过液压缸在固定杆上构成上下活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分剪装置包括第一电动伸缩杆、控制器、第一夹持装置、滑轨、输料带、第二夹持装置、分切装置、第三夹持装置和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分剪装置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和控制器,且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下侧对应设置有注塑件,所述分剪装置上设置有滑轨,且滑轨上安装有第一夹持装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的下方设置有输料带,且输料带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三夹持装置和第二电动伸缩杆,并且第三夹持装置的后侧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三夹持装置的侧边设置有第二夹持装置和分切装置,并且分切装置位于第二夹持装置和第三夹持装置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下端正对着吊绳主体上的注塑件,且第一电动伸缩杆在吊绳主体上侧为上下活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在滑轨上为滑动结构,且第一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和第三夹持装置夹持宽度均大于吊绳主体的组合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吊绳自动化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1)在生产设备设置有注塑装置和分剪装置,通过注塑装置和分剪装置,能够联动完成吊绳两端的注塑工作,以及吊绳的分剪工作,从而通过完全的机械化加工方式,完成吊绳的生产工作,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人工参与吊绳的生产工作,保证了吊绳的生产效率,也能够有效提高吊绳的生产量;

(2)通过该套生产设备,能够完成吊绳全自动生产工作,从而简化吊绳的生产工序,提高了吊绳的生产效率,也能够有效突显该生产设备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注塑底座上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模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吊绳主体与注塑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分剪装置内侧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分剪装置内侧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吊绳主体;2、张紧架;3、注塑装置;301、注塑底座;302、注塑头;303、第一限位架;304、注塑主体;305、固定架;306、固定杆;307、送料腔;308、储料桶;309、注塑模;3010、模座;3011、液压缸;3012、装置底座;3013、第二限位架;4、分剪装置;401、第一电动伸缩杆;402、控制器;403、第一夹持装置;404、滑轨;405、输料带;406、第二夹持装置;407、分切装置;408、第三夹持装置;409、第二电动伸缩杆;5、注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吊绳自动化生产设备,包括吊绳主体1、张紧架2、注塑装置3、分剪装置4和注塑件5,其特征在于:吊绳主体1的前端依次连接有张紧架2、注塑装置3和分剪装置4,且张紧架2的一侧设置有注塑装置3,注塑装置3的另一侧设置有分剪装置4,注塑装置3上制作有注塑件5,且注塑件5固定在吊绳主体1上。

注塑装置3包括注塑底座301、注塑头302、第一限位架303、注塑主体304、固定架305、固定杆306、送料腔307、储料桶308、注塑模309、模座3010、液压缸3011、装置底座3012和第二限位架3013,注塑底座301的下侧安装有注塑头302,且注塑底座301的侧边固定有第一限位架303,注塑底座301的上侧固定有固定杆306,且固定杆306上固定有固定架305,且固定架305上安装有注塑主体304,并且注塑主体304的下端连接有注塑头302,注塑主体304的上端连接有送料腔307,且送料腔307的上端安装有储料桶308,注塑底座301的下侧固定有固定杆306,且固定杆306上安装有模座3010,模座3010的上侧固定有注塑模309,且注塑模309的上侧连接有注塑头302,模座3010的下侧安装有液压缸3011,且液压缸3011固定在装置底座3012上,模座3010的外侧固定有第二限位架3013。

注塑底座301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杆306,且注塑底座301下侧通过固定杆306与装置底座3012之间为固定连接,能够保证注塑装置3稳定的工作状态。

第一限位架303内侧开口的最低处低于注塑头302的最低位置,且第一限位架303与第二限位架3013的上下位置对应设置,并且第二限位架3013的上侧高度与固定杆306的高度相平齐,模座3010通过液压缸3011在固定杆306上构成上下活动结构,可以第一限位架303与第二限位架3013进行配合工作,从而能够保证吊绳主体1正常的输送工作。

分剪装置4包括第一电动伸缩杆401、控制器402、第一夹持装置403、滑轨404、输料带405、第二夹持装置406、分切装置407、第三夹持装置408和第二电动伸缩杆409,分剪装置4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401和控制器402,且第一电动伸缩杆401的下侧对应设置有注塑件5,分剪装置4上设置有滑轨404,且滑轨404上安装有第一夹持装置403,第一夹持装置403的下方设置有输料带405,且输料带405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三夹持装置408和第二电动伸缩杆409,并且第三夹持装置408的后侧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409,第三夹持装置408的侧边设置有第二夹持装置406和分切装置407,并且分切装置407位于第二夹持装置406和第三夹持装置408之间。

第一电动伸缩杆401的下端正对着吊绳主体1上的注塑件5,且第一电动伸缩杆401在吊绳主体1上侧为上下活动结构,可以方便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401取下注塑件5上的注塑废料,进而方便进行后续工作。

第一夹持装置403在滑轨404上为滑动结构,且第一夹持装置403、第二夹持装置406和第三夹持装置408夹持宽度均大于吊绳主体1的组合宽度,可以保证分剪装置4上吊绳主体1的状态稳定,从而能够保证吊绳主体1正常的分切工作。

一种吊绳自动化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成排状的吊绳主体1穿过张紧架2,在张紧架2作用下,使成组的吊绳主体1能够成呈张紧状态与注塑装置3进行连接;随后吊绳主体1穿过注塑装置3上的注塑头302和注塑模309之间,再通过注塑头302和注塑模309对吊绳主体1进行夹持固定,之后,吊绳主体1穿过第一限位架303、沿着第二限位架3013上侧与分剪装置4相连接,以上便完成了吊绳主体1连接在生产设备上的过程;

当吊绳主体1连接在分剪装置4上时,首先会被第一夹持装置403夹住,同时注塑头302和注塑模309对于吊绳主体1也是处于夹持状态,然后,将注塑原料充入送料腔307和储料桶308内,注塑主体304工作,使原料注塑在注塑头302和注塑模309之间的吊绳主体1上,形成注塑件5,注塑结束后,注塑头302和注塑模309分离打开,同时第一夹持装置403在滑轨404上向后移,便可以拉动吊绳主体1向前移动;

在吊绳主体1上的注塑件5位于分剪装置4特定位置后,第二夹持装置406和第三夹持装置408对吊绳主体1进行夹持,第一电动伸缩杆401下移,将注塑件5上的浇筑边取下,之后,分切装置407会沿着注塑件5上的缝隙,将吊绳主体1切断,切下的吊绳主体1便会被第三夹持装置408夹持着,随着第三夹持装置408的打开,分切后的吊绳主体1便会落到输料带405上,通过输料带405输送至装置外后即完成吊绳的生产工作,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